书城政治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1175300000004

第4章 存天地正气,树完美人格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都渴望自由地工作与生活,因为自由是获得人的尊严最基本的条件。为着自由和人的尊严,甚至可以牺牲人的生命。裴多菲曾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然而,在共产党人看来,自由决不等于苟且偷安,为了获得自由而决不能丧失共产党人的品格和浩然正气。正如**将军的诗中言:“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为了坚持真理、弘扬正义,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将军宁愿把牢底坐穿。

(一)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说得多好啊!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英雄气魄,一身正气,铁骨铮铮。

皖南事变发生时,**作为新四军军长,为了保存新四军所剩不多的抗日力量,下山与围剿新四军的国民党谈判,然而却被国民党所扣押。蒋介石对北伐名将**的军事才能一向很欣赏,为了拉**加入国民党阵营,蒋介石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都被**拒绝。**被单独关进了一座庙堂。从被扣押的那一天起,**就做好了进行狱中斗争的思想准备,他要把监狱当做“心灵苦斗的战场”。环境与身体的痛苦也不能动摇他的共产主义信仰。

蒋介石找来**在保定军校的同学顾祝同,试图说服**。顾祝同把**从庙堂里接出来,以美酒佳肴宴请**,叙旧交,谈友情,待之以上宾。**冷眼相对,他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搞些什么把戏。终于有一天,顾祝同很动情地对**说:“你又不是共产党员,何必替人受过呢!只要你愿意和我们合作抗日,我们不仅马上恢复你的自由,而且一样让你做高官。”**听了这话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我替谁受过?共产党有什么过?倒是你们反复无常,不顾国共合作抗日的诺言,陷害抗日的新四军,‘合作抗日’怎么说得出口?”顾祝同看劝不动**,又说:“叶军长,军令、国法可是无情的呵!”**把眼一瞪说:“要砍脑袋,就砍吧!我**的为人你们也知道,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回到囚室,暗下决心,为抗日而死,死而无憾,背叛民族、背叛信仰的事自己绝不能做。他提笔蘸墨,在墙壁上写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表达他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

(二)

人的品格支配着人的行为,左右着人生,决定着生命的轨迹。没有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有英雄的壮举,就不会有伟大的人生。共产党人,就是用红色品格武装起来的先锋战士。他们大义凛然,忠贞不二,为天地树正气,涤世间之邪风,为革命事业肝脑涂地,舍己为人。

共产党人的人格,是经革命烽火的洗礼而砥砺来的;共产党人的良心,是经万般磨难而考验过的。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共产党人总是视个人的功名利禄为粪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事业献给了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在国家危亡,民族患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总是义无反顾地用铮铮铁骨筑起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他们正气一身、清风两袖,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英雄虽逝,然浩气长存!生命已消,但精神永生!共产党人的傲骨正气、赤胆忠魂为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谱写了最光辉的英雄史诗,并不断激励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开辟未来!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刘胡兰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

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

—邓小平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泽东为革命烈士刘胡兰的题词。这一题词已成为一则红色语录,广泛地流传下来。刘胡兰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刘胡兰的事迹激励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奋勇直前。

(一)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那黑暗笼罩的年代,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与劳役压得这个家庭连气都喘不过来。小小年纪的刘胡兰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那时的刘胡兰才1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教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那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匪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接受匪徒的审问时,阎军军官大胡子张全宝问:“你是共产党员吗?”刘胡兰回答:“是。”“你们村还有别的共产党员吗?”“没有了,就我一个。”“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你不知道做共产党是要掉脑袋的吗?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 说罢,刘胡兰带着不屑的神情,大踏步地走向了刑场。

刘胡兰阔步走向刑场的时候,另外6位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同志已站在了那里。

敌人准备行刑了,他们首先拉出来一个共产党员同志,把他拖到铡刀下,“咔嚓”一声,刀刃卷了,鲜血染红了地面。接着是其他5个同志,先是乱棍打死,然后铡下头颅。

铡刀旁只剩下了刘胡兰一个人,铡刀的座子也被鲜血染红了,铡刀的刀刃已经被崩卷了,刽子手们的手在瑟瑟发抖。一些村民不忍再看,偷偷背过身去。这时,大胡子走到刘胡兰面前,问:“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

刘胡兰眼睛里冒着怒火,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

寒风中,刘胡兰站在刑场中央,她慢慢地把头转向母亲和小妹妹爱兰的那个方向,深情地望了一眼,然后似乎在人群中寻找着父亲刘景谦的身影。

匪兵强行把刘胡兰的头扭转过去,不让她回望自己的亲人们。刘胡兰愤怒地瞪着大胡子,大义凛然地喝道:“我咋个死法?”大胡子恶狠狠地指指那6位身首分离的烈士说:“一个样!”

敌人威逼村民充当刽子手,但是没人响应,于是他们架起机枪,企图伤害村民。 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个人死好了,不能叫大家死!” 说罢,刘胡兰甩开押解她的匪兵,腾、腾、腾地走到铡刀跟前,从容地躺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冰冷的铡刀上。刘胡兰面朝东,一双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深情地望向她的亲人们,行刑的敌人害怕了,他抓了把稻草,盖在刘胡兰的脸上,但被刘胡兰扯了下来。

铡刀落下,鲜血喷洒,浸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这就是一个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在残暴凶猛的敌人面前的大义凛然。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刊登了小英雄刘胡兰英勇牺牲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1947年3月初,当时解放区的所有报纸都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消息,延安各界慰问团派专人将署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挽联送到了云周西村。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一位小姑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刘胡兰英勇牺牲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当时广大革命志士和解放军指战员的革命热情和战斗斗志,他们要为小烈士报仇,英勇杀敌。

(二)

面对敌人的铡刀,刘胡兰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坚持真理的精神。

“使命”重于“生命”,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共有的品格特征。面对使命和生命的取舍,小英雄刘胡兰重使命而轻生命,用铮铮铁骨和鲜血铸就了一颗为民族独立和国家昌盛而奋斗的拳拳赤子之心。一个花季少女,她怎能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呢,她又怎能不想用生命的延续来实现无数次编织的美丽梦想呢!刘胡兰抛弃了对生命的渴望,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对使命的尊重,“留取丹心照汗青”。生死亦有别,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对于刘胡兰短暂的一生来说,正如毛泽东同志的题词那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中国共产党烈士名册中年龄最小的女英雄。英雄的壮举让我们肃然起敬。刘胡兰的行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个光荣的称号,更加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就是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中而又不等同于群众,在关键、危险时刻,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以至于为之无怨无悔地去奋斗、去牺牲。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向刘胡兰学习呢?邓小平和江泽民给刘胡兰的题词应该是最好的答案了。邓小平的题词是:“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江泽民的题词是:“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

刘胡兰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任何艰险的情况下,就是像她那样始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许许多多革命先烈。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刘胡兰那样勇于献身的精神,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努力着、奉献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邓中夏

“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也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健衰,而在于生命的宽度,在于它给人们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人的一生,赤裸裸来,赤裸裸走,这个过程是否精彩,直接维系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价值取向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就生命而言,与普通人无异,都只有一次;但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目标和境界,无疑比一般老百姓要高。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他们都始终以服务人民为己任,因此,这样的共产党员,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一)

在中共党史上,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党员,他是党的第一任总书记的儿子,但对父亲的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却坚决抵制。他就是陈延年,年仅29岁就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距今已有80多年。然而,80多年后他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2009年,他仍被选入中国共产党“双百人物”谱。

陈延年是陈独秀的长子,他于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1919年12月,陈延年和一批热血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陈延年开始接触并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成员。1923年3月,陈延年受党派遣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4年夏,由于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大批干部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党中央决定抽调旅俄旅法的同志回国工作。同年10月,陈延年回国后被党中央派赴广州,先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不久,陈延年又被任命接替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在广东期间,陈延年派遣大批同志分赴香港、广西、福建南部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广东、香港、广西和闽南的党员数量从原有的几百人发展到5000多人,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1/3左右。

陈延年还十分重视黄埔军校中党的工作。1925年1月,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入学后,党员人数有所增加,周恩来和陈延年遂决定将学生中原党支部扩大为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直属广东区委领导。同时成立了以共产党员蒋先云、陈赓、左权等为骨干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以团结左派革命军人。同年11月,周恩来和陈延年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决定组建海陆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为保证党对这支革命武装的领导,周恩来、陈延年从黄埔军校毕业生中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到铁甲车队工作,并动员一批工人农民和进步青年到铁甲车队当兵,使铁甲车队实际上成为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1925年11月,在铁甲车队的基础上,周恩来、陈延年等商定,从黄埔军校毕业生中再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作为骨干,建立了著名的**独立团。

上海五卅惨案发生的第二天,陈延年主持召开广州党团员大会,决定迅速发动群众进行反帝斗争,声援上海人民。随后,陈延年又主持广东区委会议,决定发动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工人大罢工。1925年6月,由陈延年、苏兆征、邓中夏等领导的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开始了。省港大罢工共坚持了16个月,直到1926年10月胜利结束。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中,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陈延年坚决反对,他以中共广东区委的名义报告党中央,要求中央坚决抛弃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政策,并表示,虽然自己和陈独秀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4月,陈延年赴武汉参加党的五大时,中央任命他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他当即转赴上海,途中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延年虽未能出席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但是仍被大会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销江浙区委,成立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陈延年不顾危险,一边积极开展与敌斗争,一边寻找失散的同志,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他用尽了酷刑,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遂残忍地将他杀害,时年陈延年仅29岁。

(二)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地牺牲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染了多少英烈的鲜血。正如**所说的一句话,“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也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这些革命先烈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陈延年同志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必将长存于人民心中,80多年过去了,陈延年还被评为“双百人物”,就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的最好体现。与人民共存,看似虚无缥缈,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纪念。

现在,我国正处在重大而艰难的转型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革命先烈为榜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如此,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唯有如此,才能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传之久远,虽死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