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1175900000030

第30章 官员的考量(上)(1)

中国的党员干部让社会公众不满足,但可期待;让社会公众有抱怨,但能理解;有很多的不合格,但有更多的很优秀。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为某事而干”与“为事业而干”是有很大区别的。干某事,事毕理当评功论好,升官晋级;干事业,尚未成功,自需锐意进取,何来抱怨。

好的执政心态与不良执政心态的分水岭、分界线很明确,这就是是否对党的事业赤胆忠诚,是否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是否对自身价值有清醒认知。

暂时没有做到先进和优秀并不可怕,但如果连去追求的思想都没有了、甚至都认为不必要去追求了,那才是最为可怕的事情。

中国党政领导干部无疑是领导和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的这种地位与作用使得它成为了中国社会一个很值得关注、很值得研究的群体。

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又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决策的,是算无遗漏还是失误连连?他们的精神状态如何,他们的政治境界又如何?他们面对做官、获利、出名、用情的诸般考验将会交出一张什么样的答卷?

当我们能对所有这些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考量,也就大体上把握住了这一个群体。

他们让社会公众不满足,但可期待;他们让社会公众有抱怨,但能理解;他们中有很多的不合格,但他们中有更多的很优秀。

一、中国党员干部队伍现状及其心态分析

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群体的基本状况,诸如素质与水平、思想与行为、立场与倾向等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他们对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中一些问题所体现出来的看法与做法,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思想理论走向,更影响着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走向。

有鉴于此,我们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包括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和曾经在党校学习现已经回到工作岗位的,还包括在中央和国家其他一些培训部门学习的领导干部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力求透过有限的样本,从宏观层面上对这一群体的现状做出总体的分析与判断,同时结合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一些重大问题,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做出描述。由于这一话题比较敏感,我们尊重领导干部的意愿,不以问卷为唯一形式,而是把问卷调查与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相结合,所以我们的调研活动也一改常规做法,其中相当多的内容是通过个别访谈进行的。这也许是一种新的尝试。

通过调研汇总,我们认为对于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可以这样概括:主流和主体无疑是好的,综合素质在提高,领导和执政能力在提高,整体发展趋势是健康的,尤其是现代理念与现代意识比较强烈。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不容忽视,甚至有些问题和矛盾还比较严重。我们初步得出以下八个方面的判断:

(一)领导干部的学历教育与知识素质普遍提高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是并不必然意味着实际领导能力的同比跟进和相应提升

随着数十年改革发展历程中的自然更替和知识化、年轻化的要求,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以2003年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20期)和县(市)委书记进修班(第8期)为样本

。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主要是培训正厅(局)级干部的,这一班次被普遍认为是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的青年干部精英汇聚之班。其素质确实也不负众望,在这一期98名学员中,有博士学位的18人,达到18%强,还不包括在读博士生若干人;研究生学历的42人,接近43%;大学学历的有31人,大专学历的仅有7人。县(市)委书记进修班主要是对在现职岗位上的县(市)委书记的培训,这一班次被认为是主导中国基层政权的“政治家班”,从目前中国政治体制运行模式来看,县(市)委书记确实可谓“名至实归”。在这一期的237名学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74人,超过31%,接近三分之一,大学学历的为122人,占51.5%,超过半数,其余的全部为大专学历。由此可见,现阶段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的学历教育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干部队伍建设中“知识化”的任务应该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完成。

但是当我们问及“平均每天能有多少时间读书”这一问题时,79.8%的领导干部坦称“不足1小时”,在个别访谈中,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更是坦率地说,“有些时候一个星期读不了1小时书”。当然确实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学习没有用,甚至有轻视学习的倾向。但更多的领导干部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事务性的工作和推不掉的应酬,确实使他们很难有精力和时间读书学习。领导干部也承认,长时间的忽视学习使他们理论贫乏,思维混乱,工作水平低,缺乏远见,缺乏干大事业的气度和水平。所以对于在党校这段学习时间很是珍惜。

可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我们调研的228个样本中,其最后学历是在担任领导职务以前取得的,只占到27%多一点,这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强的领导干部的最后学历是在其工作过程中取得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一方面,领导干部的工作很繁忙,很难有时间读书学习,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又能“鱼与熊掌兼得”,完成其学历教育。

也许正是这诸种原因,领导干部的学历教育与知识素质普遍提高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是其实际领导能力并未同比跟进和相应提升。调研中,有63.5%的领导干部认为面对工作感觉到压力很大,这压力除了客观的工作难度外,很大的原因在于其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存在不足。有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在个别访谈时承认,其学历的提升与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提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大家的学历都在提升,自己不去做就显得落后了。为了适应干部选拔任用的要求,也为了自身形象,想方设法也要把学历提高。为此,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二)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是相当坚定和旗帜鲜明的,但是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尚有进一步锤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我们是可以有充分乐观的估计的。政治方向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问题,就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一问题,不论是问卷调查还是个别访谈,所有的领导干部都给予了明确的回答,比例是100%;同样,对于“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以党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自觉顾全大局,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一问题,选择也是100%,政治立场同样也是坚定的;对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还是100%。这三个100%充分说明我们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与政治觉悟,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党可以充分信赖和依靠的。

但是具体到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领导干部的评价就不像前一类问题那样一边倒。有接近7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些领导干部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抛到九霄云外,不关心群众的疾苦,不倾听群众的呼声,不为群众负责,不为群众服务,不为群众办实事,把主要精力用于应付上级,搞形式主义,为了讨得领导的欢心,欺上瞒下,虚报冒领,虚假浮夸。还有21%的同志认为,有些干部包括一些高中级干部,对这些东西不抵制、不纠正,有的甚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于说不认真学习理论、不深入思考问题、不调查研究,庸碌无为,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的干部,领导干部自我反省认为并不鲜见。有98%的同志认为胡锦涛在中纪委会议上指出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心态浮躁、追名逐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明哲保身、患得患失,贪图享受、奢侈浪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十个方面的问题,在各级领导干部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甚至沉迷于花天酒地、奢侈铺张;有的不顾全大局,而是醉心于局部和眼前的利益,为了追逐个人权位弄虚作假,拉关系跑门子。还有极少数人,不是用权为民,而是用各种办法以权谋私,逃避监督,还自以为得计。对于这些现象,领导干部本身也是深恶痛绝的,因为这些现象客观上对领导干部的形象造成了极大损害,但是他们也承认这种现象背后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仅仅靠领导干部的自律与自我完善很难治本。

此外,对于一部分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他们自己也认为由于对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经验不够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在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上还需要进一步锤炼。我们认为意识到了差距,就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和需要提高的地方,这无论是对党的事业还是青年干部本身都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三)领导干部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行为模式更具现代色彩,但在现实的体制机制框架下,对执政实践的影响恐怕是“双刃剑”,不好做出极其绝对的判断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改革开放历程的延伸,大批干部出国学习考察,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行为模式更具现代色彩。在我们的调研中,地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都出过国。出国两次以上或者到过两个以上国家的比例达到78.9%,累计在国外学习、工作、生活半年以上的达到32%。县处级领导干部出国比例略少一些,但也很可观,有62%的人出国学习考察过,出国两次以上或者到过两个以上国家的比例达到36%,主要是在东部沿海县市工作的同志。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领导干部出国考察的主要收获是外国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生活富裕带来的思想上的震撼与观念上的撞击的话,这些年来的国外考察,除了基本的经济合作与技术、资金引进外,他们的关注点与兴趣更多地着眼于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方面的问题,比如政府公共管理、公民有序参与、社会运行体制、遏制官员腐败做法等等。有84%的人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对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学习与借鉴。”有48%的同志更是认为,“领导干部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外国一些有益的、符合现代政治发展的做法应该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尽管他们并不认为外国的这些做法就可以直接照搬到国内来,但这些做法与理念无疑开拓了领导干部的思路,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还有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存在。这些潜移默化的渗透,无论是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世界眼光,还是完善我们自己的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

对于领导干部获取公开信息的途径与渠道,通过电视和报纸的仍然占大多数,达到62%强,通过网络获取的有19%,同事朋友之间交流获取的有5%多一点。但是上网的比例高达61%,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不含工作需要上网的)的仍有34%之多。这表明领导干部在运用现代科技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提高自己、辅助工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四)领导干部对于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并把一些思考体现于工作中,其结果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按照党章中规定的“四个服从”,在政治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政治纪律的最高标准,是政治合格的最基本的要求和必备的政治品格。关于这一点,领导干部的认识是到位的、态度是明确的,在行动中也是坚决照办的。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又得到了一个100%。

但是由于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改革发展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改革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具体措施上,领导干部逐渐有了与其上级领导和上级组织不太一致的看法和观点,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需要注意的是,这所谓的“不太一致”绝对不是不注意大局,不注意政治,分不清基本的是非界限,而仅仅是出于位置的不同、出发点的不同、关注点的不同所导致的想法上的差异。他们有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但在服从中央和上级决定方面,仍然是坚决的,不含糊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说这也是领导干部成熟进步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