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是最会买土豆的人:做只给老板结果的员工
1180000000014

第14章 缜密思考,才能买到最好的土豆(1)

综观全局,做好计划再去寻求好的结果

布鲁诺之所以没把“买土豆”的任务完成好,关键是他没有养成遇事缜密思考的习惯。成功者往往会在行动之前深思熟虑,设定正确可行的目标,制定周密的做事计划,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如果你能让出些时间去思考、制定计划、安排优先顺序,你的工作就会变得很轻松,同时你也能享受到聪明地工作所带来的收益。

行成于思:养成缜密思考的工作习惯

虽然阿诺德和布鲁诺的生活阅历和做事能力会有所不同,但个人能力的差异不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别。布鲁诺之所以没有把事情做好,关键是他没有养成遇事进行缜密思考的习惯。只有我们在做事前缜密思考,周密计划,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即“行成于思”!

“行成于思”出自唐朝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说成事须经深思熟虑,行事前要反复思考,多分析,不可马虎粗心。“行成于思”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一个员工能完成自己人生目标的前提是:设定正确可行的人生目标,制定周密的做事计划,以科学的方式实施,用心去做每一件事。

在世界著名的IBM公司,所有管理人员的桌上,都摆着一块金属板,上面写着“Think”(思考)。这一字箴言,是IBM的创始人汤姆·华特森创造的。

1911年12月的一天,寒风刺骨,淫雨霏霏。还在NCR(国际收银机公司)担任销售部门的高级主管华特森从一大早就主持了一个销售会议。会议进行到下午时,气氛沉闷,无人发言,大家逐渐显得焦躁不安。

这时华特森突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Think”,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的缺点是,对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充分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动脑赚得薪水的。”

在场的NCR总裁对“Think”这一单词大为赞赏,当天,这个字就成为NCR的座右铭。3年后,它随着华特森的离职,变成了IBM的箴言。

一个用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聪明人,一定是受所有公司欢迎的人。要知道,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并能妥善解决问题,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企业迫切需要那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员工,而能够及时解决问题的员工,一定是能够用心思考提升工作品质的人。

成功者往往会在行动之前深思熟虑,然后再去卖力工作。在工作中,不要只知道去做事情,而要经常坐下来想一想。如果你不能让出些时间去思考、制定计划、安排优先顺序,你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辛苦,同时你也很难享受到聪明地工作所带来的收益。中国一位传奇的民营企业家有句名言:“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可见我们思考方法的匮乏是妨碍成功的一大障碍。只要善于思考,我们就常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庆油田是我国在60年代勘探、开发的大油田,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大庆油田在哪里,但日本人却对大庆油田了如指掌。为何外国人对我国的油田了如指掌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问题思考得比较深刻。

日本人首先从中国画报刊登的铁人王进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断出大庆油口在东北三省偏北处,因为相片上的王进喜身穿大棉袄,背景是遍地积雪,这雪景只有在东北三省才会出现。接着,他们又从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推断出油田离铁路沿线不远。他们从《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看到一段话,王进喜到了马家窖,说了一声:“好大的油海啊,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据此,日本人又作了深刻的思考,判断出大庆油田的中心就在马家窖。

日本人还判断出大庆油田是在1964年产油的。因为王进喜在这一年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果不出油,王进喜是不会当选为人大代表的。日本人还准确地推算出大庆油田井的直径大小和大庆油田的产量,依据是《人民日报》一幅钻塔的照片和《人民日报》刊登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把当时公布的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日本人推算出大庆的石油产量为3000万吨,这与大庆油田的实际年产量几乎完全一致。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在工作中,如果要获得成功,最大化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勤于思考,不管看到什么,都要仔细观察,把用心思考变成你的习惯。工作中你如果能够习惯于思考,善于质疑,你一定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你的面前。

拿破仑·希尔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思考力的员工才会有创造力,才能主动掌控自己的前途。懒惰平庸的员工往往不是不动手脚,而是不动脑子,这种坏习惯制约了他们走向成功的可能;相反,那些最终能成事的员工基本都在此前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努力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让问题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遇。

每一个追求成功的员工,都要让自己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对待知识和经验应防止习惯和教条,在头脑中留一片思考的空间,让给创造。在顺境中多思考,我们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健前进的脚步;在逆境中多思考,我们会找到失败的症结,踏上通往成功的道路。

一两方略胜过十吨辛苦

蒙牛集团的总裁牛根生倡导“一两方略胜过十吨辛苦”。他说,人行动的基本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四肢先行式”,一种是“大脑先行式”。两种模式导致的结果大不一样。前者“有勇无谋”,做了10件事,可能有6件有毛病,既浪费资源,又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后者“谋定而动”,也许只做了8件事,却有6件做成了,既节约了资源,又比前者多做成两件事。直接去举一千公斤的人,是只能收获苦劳的愚蠢者;四两拨千斤的人,才是聪明的有功劳者。

要想成功,就得讲究方略。方略是实现任务或目标的步骤和手段,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实上,有些时候,“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任何人不经努力就想获得创业成功是不可能的。现代成功学认为,成功大都是经过规划和策划取得的。几乎所有的成功都始于方略。学习讲究方略,经商讲究方略,工作更要讲究方略。

《福布斯》世界富豪、日本富豪孙正义19岁的时候曾做过一个50年生涯规划:20多岁时,要向所投身的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30多岁时,要有1亿美元的种子资金,足够做一件大事情;40多岁时,要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公司拥有1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用于投资,整个集团拥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50岁时,完成自己的事业,公司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60岁时,把事业传给下一代,自己回归家庭,颐养天年。孙正义正在逐步实现着他的计划,从一个弹子房小老板的儿子,到今天闻名世界的大富豪,孙正义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有可能,我们还是应该对自己所走的路进行详细规划,分清阶段,划分步骤。认真计划每一步应该怎样走,每一步用多少时间,每一步达到什么目标,尽量清晰明了。有哲人说,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

人生需要谋划,事业需要谋划,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谋划。可以说,不会谋划的人,就不会有成功的人生。在经过对多种方略的运筹之后,才能有选择地确定出一套最佳方略。在最佳方略的引导下,才可能创出最佳成绩,才可能步入成功的殿堂。而不寻常的方略必然会引导你取得不寻常的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迪斯尼制片厂负责人沃尔特应朋友之邀,到阿拉斯加去旅行。阿拉斯加的大森林,晶莹的冰河,还有那高耸的山峰,都给沃尔特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要建一个让小孩和大人都喜欢的娱乐公园。”这就是沃尔特的一个独特的想法。他计划把地址选在对街一处11亩的空地上。他当时把这个公园的名字叫“米老鼠公园”。

他在当年的一份备忘录中写到:“围着公园建造一个村落,村落中有火车站、凳子、乐队表演室;饮水泉、树林、花草,公园都有合适的场地安排,还有供休息的地方,这给带孩子的母亲、祖母提供了方便。村子两端各为火车站和市政厅。市政厅可作为行政大楼,要像个市政厅的样子。”沃尔特还构想了其他的一些东西。如饮食店、歌剧院、电影院等,还有出售迪斯尼艺术家作品的书廊音乐商店。为了增加公园的娱乐性,沃尔特还计划用马车将游客送到“西部村”。

沃尔特终于说服了全体董事。最后美国广播公司同意投资50万元并获得了30%的股份。而且在这家公司的担保下,沃尔特借到了450万元。1954年9月,距离开放时间只有9个月的时候,迪斯尼乐园开始动工。

迪斯尼乐园开幕的那一天,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当开园的时候,3300人一下涌进了迪斯尼乐园的大门。7个星期之后,粗略统计一下,共有100万人参观了迪斯尼乐园。比预计的人数超过了50%,收入比预计的也多了30%。

沃尔特到了晚年,事业也发展到了巅峰,荣誉也纷至沓来。1964年,约翰逊总统在白宫授予他个人所能得到的最高勋章。颂词说沃尔特·迪斯尼在娱乐方面,已经创下了奇迹。

沃尔特的成功,给全世界带来了欢乐。透过沃尔特的成功之路,我们不难看到,沃尔特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别出心裁的方略。在现实工作中,几乎没有哪个员工的成功是随便得到的。只有在方略的指导下,按计划、按步骤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才有可能走向光辉的未来。

优秀员工阿诺德能“先谋而后动”。谋划后的行动,不但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而且具有可行性。历数所有获取重大成功的员工,其做事业的方略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只有采用独树一帜的方略,才能赢得出类拔萃的业绩。

要事第一,重要的事情先做

取得卓越成绩的员工阿诺德,其办事的效率非常高。这是因为他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至关重要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主次之分,如果不分主次地平均使力,在时间和精力上就是一种浪费。所以,在关键部位,在主要工作上,我们要用全部精力,将其做到最好。要集中精力于紧急的要务,就要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如果不断地被一些次要事务所干扰,那么就会阻碍你向目标前进的脚步。

美国某公司董事长赖福林说:“你应当计划你的工作,在这方面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如果没有计划,你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工作效率高的人。工作效率的中心问题是:你对工作计划得如何,而不是你工作干得如何努力。”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会节省许多时间,更会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弗兰克·贝特吉是美国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之一。他不会等到早上5点钟才计划他当天的工作。他在头一天晚上就已经计划好了。他替自己订下一个目标,订下一个在那一天要卖掉多少保险的目标。要是他没有做到,差额就加到第二天,依此类推。

卡耐基说:“没有人能永远按照事情的轻重程度去做事。但按部就班地做事,总比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好得多。”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因为公司濒临破产而向效率管理大师艾维·利咨询求助。

听了舒瓦普一个多小时的倾诉,艾维·利说:“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方法,不过如果这个方法确实有用的话,你要付给我2.5万美元的报酬。”舒瓦普此时已经焦头烂额,虽然觉得有点离谱,但还是答应了。

于是,艾维·利拿出了一张白纸说:“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想了想,用5分钟写下了6件事。

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按顺序标明每件事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大小。”

舒瓦普又用了5分钟,完成了对6件事的标注。

艾维·利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它拿出来,做第1项最重要的。先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1项,着手做这一项,直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对待第2项、第3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只做完笫1项,那么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利最后说:“每天都要这样做。你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便深信不疑,叫你公司的人也都这样干。这个试验你想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吧,你认为值多少钱就给我多少钱。”

一个月后,查理斯·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并附上一封信,信上说,艾维·利给他上了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之后,这个当时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之一。

这就是著名的“六点优先工作制”方法。艾维·利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人们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完成六件最重要的事,那么这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团队。正是因为查理斯·舒瓦普接受了艾维·利的建议,并给予了实施。他的钢铁公司才能迅速发展,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何工作都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分清哪些是最重要的并把它做好,你的工作才会变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因此,我们在处理事务优先次序的依据是“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并举。所谓重要程度就是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所谓紧急就是从时间上的紧迫性来说。把事务按照“重要”和“紧急”划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这是考验我们的经验、判断力的时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园地。如果荒废了,我们很可能会变成行尸走肉。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为一拖再拖或事前准备不足,而变成迫在眉睫。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荒废这个领域将使第一象限日益扩大,使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在危机中疲于应付。反之,多投入一些时间在这个领域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第一象限的范围。做好事先的规划、准备与预防措施,很多急事将无从产生。

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电话、会议、突来访客都属于这一类。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这个里面打转,自以为是在第一象限,其实不过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与标准。

第四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简而言之就是浪费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点时间在这个象限。但我们往往在一、三象限来回奔走,忙得焦头烂额,不得不到第四象限去疗养一番再出发。

总之,作为现代企业的一名员工,不管做什么,都要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将事情分出轻重缓急,并坚持“要事第一”的做事原则,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自己的“先做最重要的事”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