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是最会买土豆的人:做只给老板结果的员工
1180000000002

第2章 老板需要的是,最会买土豆的员工(1)

增强自身能力,做老板期望的员工

在职场中,老板最需要将“土豆”而不是“过程”留给自己的员工。上交结果是每位员工都应该树立的正确的业绩观,这就需要每位员工都应当站在老板的角度来“买土豆”,主动为老板排忧解难,把最满意的结果交给老板。有无数的事例证明,既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又总是能交给老板圆满结果的员工,正是老板最青睐的人。

阿诺德为什么能升职,布鲁诺却不能?

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有类似于阿诺德、哈里斯、布鲁诺的人,我们应当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正清楚阿诺德的薪水为什么比其他人高?这是因为他能够执行到位,将“土豆”而不是“过程”交给老板。

员工在工作中会面临很多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提供老板需要的结果。在工作中,老板关心的事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应当怎样去解决。他们关注的只是问题有没有被解决,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结果就是行动的落实,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把说的变成做的,把做的变成结果,把结果变成利润。你有再多的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要知道,公司是靠结果生存。没有结果,就没有利润,公司就不能生存,这是硬道理。优秀的员工应当对结果负责,始终将最满意的结果留给老板,而不是把问题留给老板。

然而工作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总是容易遇上一些“布鲁诺”式的员工,他们不乏激情和梦想,身上也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但是他们总是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只停留在“我做了什么”上,而从没想过“我做到了什么”,他们只懂得注重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需要的结果是什么。其实,这不正像某些员工一样嘛!老板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做的过程中却少了一个流程设计,该怎么做?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什么问题出现?如果出现这些问题的话我要怎么解决?老板叫你做这些工作的同时是不是还有其他需求?工作中有很多人只看到一份工作的权限和职责要求,而看不到这个岗位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和作用,即工作使命。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职场中,很多员工为了保住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做老板吩咐过的事情,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正在工作”或者“已经工作了”,但实际上,问题却原封不动地留给了公司和老板。

韦雄是一家著名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每次在接受客户的委托之前,都要先花点儿时间去拜访该客户组织的高级主管。在问了对方一些有关业务委托方面的问题之后,韦雄总要向这些高级主管问些诸如“你们公司现在聘用的员工数量是根据什么作出的”之类的问题。据韦雄统计,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负责的是财务”,或“我主管的是销售”。还有一些人回答是“我掌管的员工是200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会说:“我的责任是向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或者是“比去年的任务量提升20%是我的责任”。

这几种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人们对待工作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把问题留给老板,还是把业绩留给老板这两种行为上的差异。那些清楚自己工作使命,把业绩留给老板的人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他们在工作中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应该是什么关系,他们还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进而帮助消费者或顾客解决问题。

那些把业绩留给老板的员工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相反,那些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致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致南辕北辙。

在职场中,老板最需要像阿诺德那样能够克服困难、将结果而不是问题留给自己的员工。上交结果是每位员工都应该树立的正确的业绩观,这就需要每位员工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工作技巧,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无结果就是错”的理念。员工应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精益求精,做得更好,并且认真地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像老板一样看待自己的企业,看待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树立危机意识和任务意识,主动为老板排忧解难,把最满意的结果留给老板。有无数的事例已经证明,既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又总是能交给老板圆满结果的员工,正是老板最青睐的人。

站在老板的立场上“买土豆”

阿诺德能成功买回土豆,与他懂得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有很大关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要获得老板的认同,就必须要为对方着想,关注对方的利益。如果要使老板信服你,那你首先就要尽力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按照老板的观点去想问题,只有从关怀对方的角度出发,才能赢得老板的心。

一个员工站到老板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是理解老板的基本方法。一个固守己见、不能理解老板的人,也不会被对方认可。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老板的冷淡不调和,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呢?也许一切的原因都是由于自己。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

麦克尔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外贸部就职,不幸碰上一个比较平庸的上司,此人无事生非,把白天处理好的文件弄得一团糟,转眼出了错,又把责任推到麦克尔身上。

麦克尔出于气愤辞了职,之后去了另一家公司。在那里,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许多同事的称赞,但无论怎样也没法使苛刻、暴躁的经理满意。心灰意冷间,他又萌动了跳槽之念,于是向总经理递交了辞呈。总经理没有竭力挽留麦克尔,只是告诉他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经理说,他就曾“鸡蛋里挑骨头”般地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老板的两大优点,而老板也逐渐喜欢上了他。

麦克尔依旧讨厌他的经理,但已悄悄收回了辞呈。他说:“现在想开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放开心胸去包容一切,爱一切。换一种心态看待人生,你一定会发现,乐趣比烦恼要多得多。”

当自己被老板批评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老板,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有位作家说:“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假如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当时的困难中,我将有何感受,有何反应?”这样你就可省去许多烦恼,也可以增加许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如果我们常常学会换位思考,天地就会宽阔很多,我们的关爱之心也就会更多一些。当遇到某些难题一时无法解决时,你只要稍微退一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一下,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

孙宏扬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职员,他不是那种特别爱奉承的人,所以更多的时候他只能表现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上。

一天,老板找他要一个报表,他认真仔细地完成了。老板对他的报表非常满意,称赞说:“看你平时言语不多,做起事情来还真让人放心。”他笑着说:“因为我觉得只有我这边做好了,老板那边才能少分点心,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其他的事情。”老板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笑了。

他对老板总是如此,兢兢业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让老板在自己这边少操点心。其实这就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自然会得到老板的重用。

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做下属的能够耐心、合作、接受和可靠,而老板的管理风格一般不会因下属而改变,所以下属首先应该适应老板的管理风格,在适合自己的技能、需求和工作习惯的前提下,调整自己的工作风格,并在工作中谋求发展。站在老板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对方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松下电器公司是日本著名的跨国公司。它之所以能够在松下幸之助这个连小学都没读完的农村少年手上迅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与一条人生哲学有很大关系。这条人生哲学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松下幸之助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与谈判对手往往存在许多分歧。松下幸之助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提高会谈的效率,却一直因为双方存在不同意见、说不到一块儿而浪费了大量时间。最后,他意识到如果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凭借这条哲学,他与生意伙伴的合作突飞猛进,人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也都愿意做他的朋友。

在处理问题和与老板交往时,倘若你能先行一步,转换一下立场,以对方期待的方式来说话办事,那么,你不仅掌握了一个高明的融洽上下级关系的交往原则,而且还掌握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诀窍。

“买好土豆”的前提:了解老板的需要

对于每位员工来说,老板是其命运的决策者。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类型的老板,你都要主动去了解,用心去观察。如果不了解老板的性格脾气、品质特性,只知道挥汗如雨地埋头苦干,即使工作十分出色,你也不一定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认同。所以在工作中你不妨多留意老板的言谈举止,细细品味老板的为人。了解了他,你才能做好他想做的事,从而得到他的青睐和信任。

毕业于旅游学院的赵玫在一家星级宾馆做总经理秘书。在工作的时候,她时常听见总经理在嘀咕另外一个秘书又给他的咖啡把糖加多了。尽管总经理声音很轻,没有责备的口吻,也没有让秘书重新去冲一杯,而是将就着喝了。但赵玫还是觉察到了总经理的不满。

一天,轮到赵玫值班。她先用几个小纸杯分别调制了几种不同口味、不同纯度的咖啡,然后端到总经理面前说:“不知哪种合您的口味,请您自己挑选吧!”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竟然让总经理大为感动!总经理喜欢在午餐后小憩一会儿,于是赵玫就坚守在门外为总经理挡驾,不让没有急事的下属或者拜访者打扰;总经理喜欢足球,喜欢罗纳尔多,对油头粉面的贝克汉姆却没有好感,于是她就搜集相关资料,与老板大谈罗纳尔多……一年后,赵玫升任到了主管的位置。

可见,只有对老板的脾气、性格、心态、理想、目标及处事风格等有了细致全面的了解,你才能做好他想做的事,从而得到他的青睐和信任。

1.了解老板的品行

各个人具有不同的品质或特性,一个老板的不同品质,主要是指责任感、信赖感、积极性、忍耐、公平等方面。老板的品质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择人标准,一个能力强并且责任感强的老板,绝对不会容许员工有拖拉的习气。哪怕你业务能力再优秀,他都会想尽办法,让你远离他的视线;但是一个注重实干、勤勤恳恳的员工则是他所欣赏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品质和言行。因人而异,聪明的员工,要掌握好这些,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才会赢得老板的心。

2.了解老板的个性。

了解好老板的个性,对于工作的开展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型老板认为工作应以认真为核心,每一个细微之处的疏忽就会导致“满盘皆输”。面对这样的老板,最好自己少做决定,多询问,多请教,才会达到他的要求。

B型老板认为工作就是我看你做,我不懂的,你一定要懂。这样的老板多半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把工作分摊给下级。作为下级,不可流露出轻视的态度,而应该更加善于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使自己不断获得进步。

C型老板认为工作你就要好好做,但是,凡有需要拍板的时候,无论大事小情一定要由我来定。下级面对这样的老板,首先要做的就是勤做报告,并且尽可能做的详尽。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在语言上赞同老板的说法,行动上引进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得罪老板,还能得到老板的进一步的信任。

3.了解老板的关心对象

如果从老板行为所关心的对象来分,可以将其分为重工作型、重组织型和重关心人三种类型。关心工作和组织的老板在谈话中也较多地谈到单位的工作,在他面前,你就得尽量表现出自己对待工作的热忱、积极性,良好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而关心人的老板一般希望单位内上下级关系融洽,团结协作性好,那么你必须给他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尊重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良好印象。

4.了解老板的需求

老板的需求包括两个层次。从客观上来说,老板要考虑他的工作单位对人的不同需求。比如处在困境中的单位,它需要的是能应付外界强大的竞争压力,因而比较注重人才的专业素养。力求平稳发展的单位,它可能最需要的是单位内部的人际和谐,不希望有破坏性的因素渗入。此外,不同部门、不同职业,都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从微观上来说,老板个人的喜好、利益需求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择人标准,如有的老板要找一个互补型的助手,有的老板选择一个同类型的下属作为“知己”,等等。

因此,在工作中,应根据老板的需求,采取相应的策略。

老板是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作为员工,应主动去适应他,才能够形成有机的配合力量。如果你能多了解老板一些,知道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然后做出默契的应对,那么你往往能在职场中寻找到自己的升职机会。

想获得老板的赏识,尊重是第一要诀

“布鲁诺”们要想与老板协调好关系就少不了尊重老板这一环节。只有你对老板表示了尊重,他才能尊重你。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老板也不例外,他们都有争取社会承认、希望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当然尊重是相互之间进行的,但作为下级,则应该表现得积极主动一些。

老板是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代表着团队的形象。其言行及决策,不仅经过深思熟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是为了保证整个团队的高效运行。所以,不管老板是自己的长辈,还是晚辈,都需尊重他,支持他,维护他的权威。可以说,老板的权威得不到体现,就会出现指挥不灵的恶果,这对团队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好处。要想获得上司的认可与赏识,尊重上司是第一要诀。若不能与上司保持契合的关系,不能尊重上司,最终只能带来令人失望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