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是最会买土豆的人:做只给老板结果的员工
1180000000020

第20章 掌握市场新信息,随机应变买土豆(3)

1862年2月6日,格兰特率领17000大军在海军准将富特的炮艇护送下,开始了这次历史上最富想象力的战役。由于惧于格兰特的勇猛,对方派人询问格兰特,如果他开城投降将给予什么条件。格兰特断然回答:“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只有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马上下令进攻!”

当南方军队竖起白旗,15000名士兵放下武器时,格兰特取得了北方到那时为止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从而收复了肯塔基州。

后来,格兰特将军做了美国总统,有一次,他到西点军校视察,一名学生问格兰特:“总统先生,请问是西点的什么精神使您勇往直前?”“没有任何借口。”格兰特回答。

“没有任何借口”对于当代企业最重要的理念是其“强调执行力”的思想。不找借口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去执行。执行力就是一种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执行力并不是指你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执行有多快,而是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好领导交代的任务,过程不让领导烦心又能交给领导满意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要求以结果为导向。

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力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不去找借口,而是积极寻找办法,才能促进个人的不断进步。

郝杰是一家网络公司的编程员。最近他们的网站经常被黑客攻击。为此,老板非常恼火。一旦网络登陆不上,老板就会冲他们几个编程的人动怒。

第一次老板发火的时候,郝杰吱吱唔唔,什么都说不出来!老板甩手而去,半个小时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将问题处理了。老板不但不高兴,反而丢了一句:“老板不发怒,员工不努力!”

郝杰被刺痛了,心里嘀咕道:虽然我当时反应慢了些,但是我是努力去完成工作的,怎么说他不发怒,我就不努力呢?

后来一个同事告诉他,如果老板向你诉说工作上的问题,你的反映应该是充满自信地说:“您放心,我马上处理。”他听了觉得不可思议:“你真的能处理好吗?”同事笑着说:“你听明白了,我说的是,我马上处理,并没有说我一定处理好!对于老板来说,他们想得到的就是这么一句话!如果后来我处理好了,那是我有本事,如果我处理不好,也不能说我不把公司的事情当回事!”

郝杰终于明白了,工作能力是一方面,让老板感觉你尽心工作又是一方面。以后,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只要老板开口,他都会说:“您放心,我马上处理!”这句话真的让老板对他刮目相看呢!

“我马上处理”可以体现出你对上司下达指令的一种态度,当上司给你吩咐好一件事情后,你用这话作答,一定会使上司对你产生好感。冷静、迅速地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令上司直觉里认为你是名有效率、听话的好下属;相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任务本就繁重的上司心里不快。夜里睡不好的时候,还可能迁怒到你头上呢!但是切记,话说出口后可还没有结束,关键是你是否马上处理了,一定要拿出行动!

总之,执行是企业业绩的保障,是高效企业的灵魂。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执行精神。没有执行,就不会有胜利。学不会执行,也就学不会管理。将执行训练成一种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地走向成功。

激发潜能,使自己与企业同步发展

“我们更愿意雇用有潜质的人,因为从长远来看,潜质更有价值。”比尔·盖茨如是说。很多公司也是这样考察自己的员工的。作为与时俱进的公司,西门子公司希望所招聘的员工的能力能够超过所设定的基本“工作标准”,具备很强的发展潜能。比如,西门子公司在招聘工程师时,就希望这个人具备将来成为“高级工程师”的潜能;在招聘销售人员时,就希望这个人具备将来成为“销售经理”的潜能。

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非常注重员工的潜能。很多公司对员工进行业务评估工作时,除业务评估外,还对员工做潜能评估,而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选拔,使员工感受到公司的重视,在工作中更有热情和动力,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个人能力进一步增强,真正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那么,如何凸显自己工作潜能呢?要想在工作中凸显自己的潜能,要想工作变得积极而有意义,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勇于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这是让自己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一个快捷途径。

人的潜能总是在身处绝境中才能完全地展露出来,而平时我们却会抱怨自己“怎么努力也做不到”。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危机,来激发我们自身的潜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被掩藏已久的人生激情,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人的平庸,多数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激发自己的潜能。

在竞争中,如果做什么事情只会做“规定动作”,只满足于和别人做得一样好,而不能突破自我、超越别人,争创一流,做到极致的意念和行为,就难以在如林的强手中胜出,在激烈的角逐中夺魁。有目标、有志气的人勇于唱主角,敢于挑起重担,绝对不会甘于度过平庸的生活。他们选择起来奋斗,勇敢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竞争。虽然这样做要比别人辛苦得多,但成就也会比别人大,最终在很多人当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河北省廊坊市的“女强人”姜桂芝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很平庸,在单位混口饭吃就满足了。可一下岗,我才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如果不是下岗,恐怕我就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了。”

44岁那年,姜桂芝下岗了,丈夫一年前也下了岗,儿子正在大学念书,她是家里的顶梁柱,她不能倒下,所有的眼泪和痛苦都必须咽下,她要继续支撑这个家。

她在街上摆了个小摊,卖早餐。她必须每天5点前起床,收拾收拾就去摆摊。她的胆子仿佛一下子变大了,对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高喊:“油条,新出锅的油条啦!”“八宝粥,又卫生又营养的八宝粥啦!”有些时候,她还会编出些新词,引得来往的行人不时地将目光投向她,生意自然很不错。第一个月,她粗粗结算了一下,赚了2300多元钱,整整比下岗前的工资多1000多元钱,她显得兴奋异常。虽然比以前累了些,但她却很高兴,心里豁亮了起来。

由于生意很好,她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就说服骑三轮拉客的丈夫跟她一块儿出摊卖饭。丈夫爽快地答应了。夫妻俩同心协力,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他们从卖油条和粥开始,到租个门面房卖饺子卖小吃,再到开面食加工厂,8年时间,她从一位下岗女工成为有着800多万资产的民营企业的厂长。还被当地政府评为“再就业明星”、“市三八红旗手”。

许多的人,他们常常抱怨自己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自己没有机会施展才华。他们甚至也都知道如何去施展才华和挖掘潜能,只不过不敢去做罢了。思想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是有待开发的宝藏,而只有选择去做才是开启力量和财富之门的钥匙。

让自己进步的方法很多,“每天做点困难的事”,就是“逼”自己进步的办法之一。如果你是一位营销人员,但是当众演讲又是你最发怵的事情,那你就每天“逼”自己对着镜子练习讲话;如果你是一位公关人员,但是你恰巧又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你就每天“逼”自己主动与业务伙伴联系,或是打电话,或是发E-mail,或是相约见面;如果你从中学时就讨厌学外语,可是你又想获得硕士学位,那就不得不硬着头皮,每天“逼”自己练习听力、复习语法,再一口气做完一套模拟试题……

只有不断超越,才能在竞争中赢得更大的胜利。不管你现在的身份怎样,也不管你现在的地位如何,只要你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自暴自弃,也不怨天尤人,时时捕捉身边的机会,不断地努力充实、提高自己,就一定会脱颖而出,成为超越平庸的卓越者。

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才能有所作为

长期习惯于按“一定之规”考虑问题,很少进行创新思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普遍现象。基于反复思考一类问题所形成的“一定之规”,对创新思考常常会起一种妨碍和束缚的作用。它会使人陷在旧的思维模式的无形框框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而也就难以产生新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