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是最会买土豆的人:做只给老板结果的员工
1180000000024

第24章 不是想要买土豆,而是一定要买最好的土豆(3)

有记者访问他:“你可以透露一下成功的秘诀吗?”盖尔克说:“秘诀谈不上,我从1983年开始在西门子工作,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已经有19年工龄。我始终有一个座右铭:工作要专心致志,要在从事的工作中寻找到乐趣,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要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实际的行动。近20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在西门子的市场部、产品部、产品销售部都工作过,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做好手边的事情,就能有所收益和突破人生困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因为一下想做太多的事,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结果两手空空。想成大事者不能把精力同时集中于几件事上,只能关注其中之一。一次只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为了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件事,放弃其他所有的事。

职场中成千上万的失败者,他们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干,应该归咎于他们不肯集中精力专注地去做最应该做的工作。只有专注,才能全力以赴,才能接近成功的目标。在工作中拥有专注的心态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王科是广东一家电器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一个年仅30岁的亿万富翁。翻开他的简历,人们不难发现,目前中国许多成功企业家所拥有的经历,在他身上都能找到类似经历:白手起家,从打工仔到跑营销再到自己做老板、办企业。

他初到广东打工时,就懂得踏踏实实做事的重要性。在工厂里,他心无旁鹜,只知道低头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次,工厂的老板来巡视,王科没有像其他工人那样抬头观看,而是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正是他的这种埋头苦干、专注的态度为他赢得了机遇。不久,他就得到了赏识,获得了提升的机会。也就从那时起,他开始与外面有了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场务助理做到业务主管,他的知识和经验越来越丰富,此后逐步走向成功。

做事专注是一个员工纵横职场必须具备的良好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那么他是很难把工作做好的。在当今时代,没有哪家企业、哪个老板喜欢做事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员工。从这种意义上说,工作专心致志的人,就是能把握成功机遇的人,只有一心一意做事的人,才能受到老板的器重,并得到提拔。

若不倾情投入,就不会有恒久的成功。加拿大一位著名的田径教练曾经说过:“不管是不是从事竞赛的人,大多数都是不愿意付出太多的吝啬鬼。他们经常都会有所保留,因为他们不愿将自己百分之百地投入比赛之中,所以也不能将自己的潜力完全地发挥出来。”成功者都相信专注的力量,如果要挑出一个与成功密不可分的信念,那就是完全的投入。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不一定都是最优秀、最聪明、最敏捷、最健壮的,但绝对都是最投入的。专注于心,保证你所在的组织始终高效前进,你和你的企业也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无论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企求太多。只要我们付出100%的精力,以一往无前、专心致志的精神,去努力追求真正的价值,我们就会有所收获。

不在抱怨中失去,而在改造中获得

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等不如意的事情时,许多人习惯于抱怨社会不公和命运不佳,或者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对于习惯抱怨的人来说,一不如意,出现在潜意识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抱怨。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抱怨是很好的发泄工具,然而往往忽略了这种情绪对自己的严重影响。抱怨是成功的天然克星,是最容易养成的坏习惯。如果你一直抱怨下去,你会把自己的问题隐瞒起来,结果你成为问题重重的员工……这之后,你的抱怨更加严重,你的心境变得更加糟糕。

在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真正想成功的人,不会老是怨天尤人,埋怨运气不佳,他会检讨自己,并再接再厉。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遭。所以,不管现实怎样,你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这份工作太没劲了,我再也不想干了!”一个年轻人怒气冲冲地对自己的哥哥说。

哥哥关切地看了他一眼,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我觉得你已经养成了挑剔工作的坏习惯,这很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你要换的不是工作,而是心态。一味挑剔的人,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感到满意!”哥哥的话犹如当头棒喝。是啊,如果总是挑剔,就算是跑到天边去,就算换一百份工作,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于是,年轻人决心潜下心来,把现在的工作好好做好。就这样,通过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努力,他不仅得到了公司的重用,最后还成了享誉世界的著名企业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日本高科技时代最著名的企业领袖、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

对于稻盛和夫当初的抱怨,我们很多人应该感到很熟悉吧,或许类似的情景曾经或正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似乎对工作总有太多的不满:单调乏味、没有发展的机会、单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我们就想换一个工作、换一种环境,总觉得这样就可以重新开始,一切就会变得称心如意。

没错,我们可以从南边换到北边,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职位换到另一个职位,但是,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不变、做事的方式不变,那么,就算是换了工作、换了环境,过去在哪里跌倒的,以后还是会在哪里跌倒,过去在什么地方失败的,以后还会在哪里失败。

只想单位无条件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收获的只可能是失望。相反,如果能够先改变自己,主动去适应单位,结局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与其强求外在环境的改变,不如像稻盛和夫一样,先从自己开始改变。与其强求单位适应你,让单位额外给你机会,不如先改变自己,主动去适应单位,创造机会。

北京女工王兆兰从工厂下岗后,没有去抱怨命运不济,而是在贵宾楼饭店的洗手间踏踏实实地做一名保洁员。王兆兰想:作为一名下岗女工,自己没有其他技能,选择工作的机会不多,既然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就要把它干好。由于她工作认真,很快就被调到商品部当销售员。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王兆兰工作的场所要停业装修半年,她又一次失业了。

在待业的日子里,王兆兰看到一家茶店招聘服务员的广告。但招聘要求的条件很高,年龄要求18~25岁,要懂英语,还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王兆兰前去应聘,经过她的软磨硬泡,并极力陈述自己年龄大的优势和好处后,老板带着疑虑收下了她。

为了学会泡茶,她反复操作,手上烫出了大水泡;为了分辨不同的茶叶性状、品质和口味,她反复试泡试喝,有时喝得心发慌,睡不着觉。很快,她就掌握了茶艺的基本知识,并且还学会了一套推销茶叶的技巧,上岗刚两个月就被老板提升为店长。

在茶叶店工作的两年中,她不断以提升自己自身能力为出发点。后来王兆兰参加了第四次茶文化展和第六届国际西湖北京茶会。她的八仙茶荣获此次茶会茶艺表演一等奖。几年后,王兆兰与人合伙开办了聚福隆茶庄。她,一名将近不惑之年的下岗女工,本着“少抱怨他人和社会,多改造自己”的人生理念,终于成为招收下岗女工的企业老板。

成功的员工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从不抱怨环境的恶劣,从不诅咒现实的不公,他们在抱怨或是咒骂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为摆脱困境而努力,并且在情况改变之前努力不止。他们在改造自己中寻找成功的方法。天天都在努力,从没有放松、放任、放纵过自己。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我们想时刻都保持一种自信似乎是很难的事情,但这恰恰又至关重要。一味怨天尤人是问题滋生的根源,终究会使成功离自己越来越远。时刻精于实干是敬业负责的体现。事业的辉煌必将展现在你眼前。

解除自我设限的紧箍咒:进取永无止境

曾经有一家跨国企业在招聘中出了这么一道题:“就你目前的水平,你认为十年后,自己的月薪是多少?你理想的月薪应该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