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二战名将传记(套装共六册)
11811600000009

第9章 骑兵战神 第一坦克兵

1.骁骑兵

在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之后,巴顿被分到伊利诺伊州的骁骑队担任军官。刚刚走出校门的巴顿还是像在军校学习时一样,刻苦学习理论知识,经常品读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写出大量的笔记:

“对于古人的过度崇拜其实是一种不幸,它阻碍了现代人的发展,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偶像的崇拜也是这样,要适度。”

“手上有一只鸟比树林里飞着两只鸟要好得多,当你并不是一位好的猎手的时候更是如此。”

在这时,巴顿日后的军事思想已经初见端倪。他强调进攻,不重视防守。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而且他的口号是:“不给敌人防守的机会。”这种打破常规的军事文章,在一些军事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巴顿还提出,要重视后勤保障,严格训练,并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巴顿越来越大的名气,使得他引起了军界的重视。他被调到芝加哥北方的密歇根湖畔担任骑兵少尉,这是巴顿军旅生涯的真正开始。

来到了密歇根湖畔,他首先向骑兵连长——马歇尔上尉报到。马歇尔上尉也曾在西点军校待过一段时间,并曾在军校的参谋部任职。巴顿在学校时所取得的成绩,马歇尔上尉也有所耳闻。不过,马歇尔上尉还是决定察其言观其行。巴顿来到驻地不久,便发生了一件事情。

一个下午,巴顿骑着马指挥训练。一只飞起的麻雀,让他的坐骑受惊了。战马嘶叫着,一跃而起,把巴顿摔下马去。他瞅准机会,又爬上马背,试图让战马平静下来。可是,狂怒的战马也认不出谁是主人了。它疯狂地尥蹶子、蹦跳,甚至甩头。巴顿躲闪不及,被马头狠狠地砸中了眉骨。当时就眉骨出血,昏倒在地。但是他很快就清醒过来了,并坚持带着小伙子们把训练课上完。训练结束后,巴顿又带伤参加了青年军官培训班的课。直到下课后,他才去医院缝合了伤口。这时已经是晚上7点钟了。

马歇尔上尉得知这个消息后,去看望了巴顿。可是,巴顿却觉得连长来看自己很奇怪,难道军人不应该这样做吗?马歇尔知道自己没有看走眼,这个小伙子命中注定就是个职业军人。在一次和友人的谈话中,马歇尔毫不掩饰自己对部下的喜爱,他认为巴顿将会是最有前途的青年军官,并且肯定可以做将军。巴顿也很喜欢自己的上司。

马歇尔一家依靠军队的薪水生活,并且定期向教会和慈善机构捐款。更为重要的是,他知识渊博,作风严谨,具有绅士风度。巴顿与他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去检查军营,观摩实弹射击训练。在连长的帮助下,巴顿很快适应了军队的生活,加强了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而同事的那些军官往往都是粗鲁无知,并且愚蠢不堪的。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巴顿和他们也没有什么私交,只是见面会行个礼罢了。

在驻地的事情告一段落了之后,巴顿开始希望收获自己爱情的果实。但是这一次,他遇到的困难丝毫不比参加军校考试小。比阿特丽斯小姐的父亲是一位百万富翁,并且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女儿。让他同意比阿特丽斯做一辈子的军人家属、居无定所,比让母鸡学游泳还难。一向聪慧的巴顿,这次绞尽脑汁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比阿特丽斯的父亲——艾尔先生答应这门婚事。

在酝酿了许久之后,巴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谈起自己的理想。“离开军队,我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成为一名将军,是我毕生的志愿。我知道,做军人的妻子会使得比阿特丽斯非常辛苦。但是,我们彼此深深地相爱,相濡以沫,举案齐眉。请您相信我,并将女儿嫁给我。”艾尔先生听到巴顿诚挚地恳求,想想女儿对这个小伙子的一片深情,终于点头答应了。

两大家族为巴顿和比阿特丽斯小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巴顿将婚戒戴在了比阿特丽斯的无名指上。婚礼结束后,两个人甜蜜地去欧洲度蜜月,枫丹白露宫、埃菲尔铁塔、塞纳河畔都留下他们爱的足迹。从欧洲回来后不久,比阿特丽斯就怀孕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巴顿不让妻子干任何事情,安心在家里养胎。不过比阿特丽斯自己却闲不住,在家中帮助巴顿翻译法文的军事书籍。两个人经常就书中的一些段落该如何翻译,进行愉快地“争吵”。巴顿的脾气暴躁,不过对太太却是百依百顺的。比阿特丽斯也利用自己对丈夫的影响力,在他发怒时叮咛他要谦逊温和。例如一次夫妻二人在意大利餐厅用餐,一个脾气暴躁的小伙子因为怀疑酒保在酒中掺了水,闹个不停,整个餐厅被吵得鸡犬不宁。这种没有风度和教养的行为,让巴顿非常恼火,差点要冲上去教训那个小伙子一顿。但是比阿特丽斯劝阻了愤怒的丈夫,“乔治,你去了只能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我已经吃饱了,陪我出去散散步好吗?”一场潜在的风波就这样被比阿特丽斯化解了。

2.战斗,骑兵

巴顿本不是甘于寂寞之人,他一直在寻找英雄用武之地。但是,美国自从美西战争结束后,再也没有大的战事发生。巴顿干着急也没用。

这时候,大女儿诞生了,为这个小家庭平添了许多欢乐。巴顿也不再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整天泡在军营里了。他常常回家陪伴着妻儿,或是在书房里消磨时光。

一纸调令,把巴顿调至华盛顿旁边的迈尔堡。这里是美国陆军参谋总部的所在地,更是美国军政界消息活动的聚集地。巴顿夫妇很快适应了这儿的环境,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由于夫妇二人显赫的家世和充足的财力,他们很快便为人所知,小有名气。这为巴顿日后的政治生涯也铺好了道路。

一个周末的早晨,巴顿在家中翻看报纸。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让他嗅到了战争的气味。“美国外交部长大卫·韦斯特在接受采访时称,墨西哥是我们的邻居,他们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的事情。”

美国是个爱管闲事儿的年轻国家,一向喜欢充当大哥的角色。墨西哥在191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美国在墨西哥的很多特权遭到废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受到损害。美国政府在大资产阶级的鼓动下,在美西边境屯兵十万,随时准备武装干涉。他们还扶持以胡尔塔为首的右翼军人集团发动政变,推翻了马德洛政府,建立了军人独裁的政权。不过,墨西哥人民很快就在卡兰萨的带领下,发动了武装暴动,胡尔塔政权摇摇欲坠。美国政府看情况不妙,派兵占领了墨西哥港口维拉克鲁斯,并进行武装挑衅。

在巴顿看来,他参战的机会来了。他参加了骑兵的晋级考试,并有机会被分配到美丽的菲律宾。但是,好战的巴顿拒绝了平安无事的菲律宾,选择了牛仔的故乡、靠近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州。在上司马歇尔上尉的游说下,巴顿很快获得了晋升的资格。他实在是等不及了。提前到达了驻地,等待骑兵团到位。

由于上尉和中尉的空缺,巴顿得到了指挥一个骑兵连队的权力。高兴得他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部下。大到指挥思想、战略战法,小到喂马的诀窍、骑术刀术,巴顿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经过休整,巴顿和部队一起进发到谢拉布兰卡小镇。这个小镇只有二十多户居民,但却是附近方圆上百公里唯一的城镇。军队的到来,使得小镇变得热闹起来。巴顿没有心思去观察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他将部队迅速组织起来,参与到保护牧场的任务中。保护牧场可是个费力而不讨好的差事。当时的得克萨斯州地广人稀,每个牧场的面积都是惊人的。从一个牧场到另一个牧场,再到下一个牧场,巴顿带领着士兵,奔波往返于各个牧场间。身心疲惫不说,连个墨西哥人的人影也没看到。

一次,巴顿接到通知,说今晚会有大批墨西哥起义军来袭。当时巴顿手下只有几十名士兵,兵力不足。但是,巴顿带领着手下依托房屋,建立了坚固的堡垒和掩体。但是,一夜没合眼的巴顿和士兵们还是没等到来犯的墨西哥人。

几个月下来,巴顿快崩溃了,身心疲惫的他回到了家中。比阿特丽斯看到巴顿身心俱疲的样子,就劝他放弃军职,退伍还乡。巴顿不想怀孕的妻子太担心他,就答应比阿特丽斯,如果一年之内在军队中还没有任何建树,就选择退役。

在家赋闲的这段时间,巴顿在一次舞会中见到了潘兴。潘兴是巴顿妹妹尼塔的朋友,他们也是在一次舞会中认识的。约翰·潘兴生于1860年,家境贫寒,十几岁时就要自己谋生。但是他天资聪颖,自学考上了西点军校,毕业后担任骑兵军官。潘兴参加过多次镇压印第安人的战斗,还担任过西点军校的教官。他参加了美西战争,并在日本担任过日俄战争观察员。回国后,被破格从上尉直接提升为准将。这时的潘兴得到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赏识,是军界的大红人。

从潘兴口中,巴顿得知:由于新墨西哥州的哥伦布城被墨西哥起义者袭击,潘兴很快要带领部队前去参战。一听到有作战的机会,巴顿的血液又开始沸腾起来。可是,巴顿所在的团并没有获准前去作战。巴顿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可以上前线的理由。但是,机遇总是会降临到做好准备的人的身上。他偶然得知潘兴的副官詹姆斯·科林斯外出执行任务,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到军队。这个机会,巴顿可是不会放过的。他找到部队领导,请求他们推荐自己做潘兴将军的副官。潘兴将军很欣赏这个好战的年轻人,而且自己也在追求巴顿的妹妹尼塔,不如给巴顿一个机会。这样,巴顿成了潘兴的随行副官。

3.扬名墨西哥

不久,巴顿随部队进入了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巴顿可顾不上游览墨西哥城的名胜古迹,这个随行副官要管的事情比一般人多得多。他负责管理司令部的饮食,陪伴潘兴将军下基层检查工作,处理公文,还要负责司令部的警卫工作,可谓是日理万机,比司令官还要忙。可是只要能闻到战斗的硝烟味,巴顿便不在乎这些事情。他的注意力全被将要到来的战斗吸引住了。

美国的这次战争是一次彻头彻尾的侵略战争,因此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墨西哥人民的奋勇抵抗。他们开展以农村山区为主的游击战,经常使用优势兵力伏击美国军队。美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像过街的老鼠一样,处处挨打。加上墨西哥城附近的昼夜温差很大,士兵士气低落,整个军队毫无生气。后方的补给线也常常遭到墨西哥起义军的袭击,粮食和补给无法正常到位。强大的美国陆军可谓老牛掉在井里——有力也使不出来。

这天,司令部又快断粮了,巴顿便带了十几名士兵去城郊买粮食。在返回城里的路上,巴顿突然命令司机把卡车开往名叫萨尔蒂约的小村子。这是第六感还是军人的直觉,我们不得而知。他率领士兵把村里的道路全部封锁,然后直扑匪首卡德纳斯的叔父家。老人正好在家,看到美国军人闯进来,他惊恐万分,张皇失措。这一切都被巴顿看在眼里,他判断卡德纳斯就在附近,并下令士兵躲在老人家中守株待兔。不多会儿,三个年轻人走了进来,身上佩戴着手枪。一名士兵认出其中的一人就是匪首卡德纳斯。巴顿大吼一声,带着士兵冲出去。三人见势不妙,夺路而逃。巴顿连开五枪,击中了两人,并活捉了一个人。经士兵辨认,这人就是卡德纳斯。带着俘虏和另外两具尸体,巴顿驱车回到了墨西哥城。潘兴将军得知这件事后,大加赞赏,并允许巴顿留下战利品作为纪念。很快,这件事就被报纸报道出来,巴顿手插口袋的照片被刊登在各大美国报纸上。他成了美国的英雄。巴顿把缴获的卡德纳斯的马鞍寄给父亲。老巴顿收到以后很高兴,立即给儿子写信:“我看到了报纸的报道,并收到了你寄来的马鞍。你是我们整个家族的骄傲,儿子!爸爸准备竞选国会参议员,希望可以得到你的支持。”

巴顿得知父亲准备参选国会议员,便不顾自己身体不适,回到家中帮助父亲出谋划策。他现在可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了,有他助阵,老巴顿获胜的机会就增加了很多。但是,父亲的演讲缺乏激动人心的内容,无非是些老调重弹,因此没有获得民众的支持。但巴顿却通过帮助父亲演讲、筹划,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随着美国国家政策的改变,侵入墨西哥的美国军队奉命撤回国内。刚刚尝到战斗甜头的巴顿又无事可做了。但是这次的墨西哥之行,让巴顿获益匪浅。他获得了升迁的机会,从少尉升为中尉。更为重要的是,巴顿获得了知名度,成为了美国人的英雄。他还初步认识到,机械化对于部队作战的帮助,体会到后勤保障对于部队作战的影响,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奠定了基础。而且,他的军事才能为潘兴将军所赏识,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其实,20世纪初的美国并不缺乏打仗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正打得如火如荼。不过,老谋深算的美国人选择了坐山观虎斗。他们凭借着远离战区的地理优势,为交战的双方提供军火,大发战争财。终于在1917年,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都已经无力再发动较大的攻势,一战进入相持阶段。美国选择加入与自己的利益关系更为密切的英法协约国集团,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美国倾斜。

美国政府刚宣布参战,陆军部便电令潘兴将军到华盛顿接受新的任务。原来,陆军部打算让潘兴组建一个步兵师,作为首批入欧作战的美国部队。由于拥有巴顿妹妹尼塔的男友和巴顿的好友双重身份,潘兴很快便命令巴顿赶到华盛顿充当自己的副官。带着美国远征军司令的任命书,潘兴率领巴顿和一干司令部人员奔赴欧洲了。

根据协约国统帅部的规定,美国军队将被部署在洛林战线一侧。为了方便指挥,潘兴将军把司令部设立在距离巴黎仅有一百公里的小城肖蒙。美国国内的部队一批批地开赴法国,潘兴便不断增加训练营和军官学校,战前突击训练,希望可以帮助这些久疏战阵的军人尽快适应战场。不过,这些人无论是从精神面貌上还是从作战能力上,都让人颇为担心。从军官到士兵,无不衣衫不整,吊儿郎当,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到了战俘营呢。

巴顿有心整顿军纪,奈何官小人卑,无法施行。在潘兴的司令部里,他远离战场,百无聊赖。这并不符合他热爱冒险,渴望战斗的性格。不过,巴顿并没有就此意志消沉,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新式武器的研究上。那种叫做坦克的新式武器甚至改变了巴顿的一生。

4.塞纳河畔的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法国先后发明了坦克。这种新型军事武器有着很厚的钢铁外壳,几乎可以抵御一切步兵武器。当它第一次被英军投入使用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辆坦克竟然成功俘获了一个连队的德国士兵,英军用坦克把德国的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迫使德军后撤。

巴顿接触到坦克后,凭借自己的直觉判断这将是一种在未来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新式武器。要想在今后的战争中抢得先机,就要率先掌握新式的武器。对于坦克,巴顿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骑兵的武器。适于机动作战,有较强的炮火防护能力,而非移动的堡垒。这种作战思想,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这时,巴顿被提升为少校。他不愿再待在司令部任职。巴顿希望可以上前线,品尝硝烟弥漫的滋味。另外,他也不希望自己被别人说成是借着潘兴将军的裙带关系升职的。

潘兴在得知巴顿的想法后,很支持他的这位好友。他告诉巴顿,司令部准备在朗格勒建立一所坦克学校。既然巴顿对这种新式武器那么有兴趣,潘兴就任命巴顿为这所坦克学校的校长。

时间来到1917年的11月9日,巴顿成为美国第一任坦克学校的校长,也成为美国第一名坦克兵。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巴顿一直都铭记于心。他感到自己对坦克的认识还很不够,以己之昏昏,何能使人昭昭?于是,他来到了位于贡比涅的法国坦克兵培训中心学习。在课余时间,巴顿还经常去工厂看新坦克的试制和使用。在众多的坦克类型中,巴顿最喜欢的还是机动能力较强的轻型坦克。

这时的坦克和它们的子孙们还无法相比。整个坦克看起来像个加了炮塔的马车。而且,它的操作性很不稳定。驾驶员坐在底层,炮手坐在炮塔上。坦克里面什么也看不见。驾驶员利用炮手的脚轻碰他的肩膀来判断方向和决定如何行驶。即便如此,坦克还是在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各国的报纸和杂志都用大量篇幅来介绍这种新式的武器。

结束了法国坦克兵培训中心的课程,巴顿形成了自己对于坦克这种武器的认识。他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书面报告里面,他对于坦克部队的组建,士兵的训练和使用战术的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美国坦克部队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递交了书面报告后,巴顿带着坦克学校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朗格勒。这里是古罗马留下的一个城堡的遗址。司令部把这里作为坦克学校的校址,也是希望可以借助古罗马的战斗精神来鼓励坦克兵学员刻苦学习、掌握新式武器的战法。

为了提高坦克在军队中的地位,司令部又委派了一位罗肯巴赫上校担任坦克兵司令。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的罗肯巴赫,业务能力很强,是一位很好的参谋军官。他的任务主要是负责采购坦克和领导美国在英法两国的坦克学校。虽然巴顿也曾就读于弗吉尼亚军校,但却和罗肯巴赫关系冷淡。他认为坦克学校有自己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再派一位上校来工作。但是随着工作中进一步的了解,两人发现对方都有着自己所不及的优点。罗肯巴赫对于巴顿的战术意识非常赞赏,而巴顿也对罗肯巴赫的业务水平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十分佩服。现在学校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该从国内选派坦克兵了。圣诞节过后,一批过去的海岸炮兵来到了巴顿的坦克学校。他们就是被选拔出来成为第一批坦克兵的人。这些人到了法国后,巴顿大失所望。他们不仅没有必要的军事素质,甚至连起码的军人风貌都没用,像是一群来法国度假的少爷兵。

不过,失望归失望,巴顿就是有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他首先整顿军纪,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建立风纪纠察队,专门检查军容风纪。制订一系列的惩罚措施,根据违纪的程度轻重,对士兵进行惩罚。其次,巴顿还狠抓军事素质的培养。对于士兵薄弱的军事知识,他办了速成班,帮助士兵迅速掌握必备的军事素养。另外,巴顿还积极开展演讲和个别谈话等劝导方式,告诉士兵为国参战的光荣和作战勇敢的必要性。他对这些年轻人寄予厚望,希望他们今后都能够成为优秀的坦克兵。

只有人,没有坦克,坦克兵是无法训练的。但是拖沓的法国当局迟迟没有把答应送来的十辆坦克运来。巴顿多次以坦克学校校长的身份向法国当局施压。法国方面终于在3月中旬送来了十辆坦克。万事俱备,只欠训练了。

巴顿合理地安排了训练,从单车的训练到编队的训练,他都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就在巴顿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美国国内传来了坏消息,比阿特丽斯的父母因为年岁已高,相继离开人世。但是身为坦克学校的校长,且学校正值草创之际,巴顿无法抽身回国。他写信给自己的爱妻:“亲爱的,天父感召我们的父母去天堂享福了。我虽然万分想念你,但却无法回国看望你、安慰你。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希望你可以理解。”

比阿特丽斯非常善解人意,她明白丈夫的难处。在回信中,她写道:“我明白你所进行的事业,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以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请你放心,我会永远支持你。”

得到夫人的支持,巴顿在4月份组建了美国的第一个坦克营,并自任营长。6月份时,他就把这个坦克营扩建为一个坦克旅,下辖两个坦克营。巴顿任旅长,布雷特和康普顿分别担任营长。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保障部队的作战,他还设立了一个直属于旅部的救护修理连,专门负责保障部队的后勤工作。

此时已是1918年的5月了,经过近四年的长期消耗,交战双方疲惫不堪。而凭借着强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协约国集团对同盟国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将德国的有生力量基本消灭殆尽。现在,赢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了。但是,德国陆军依然在德皇的蛊惑下,拼死抵抗。法国人已经无力从德国手中把失地收复,他们急切地盼望着美国坦克兵的参战。坦克一辆接着一辆地被运往巴顿的学校,更多的士兵从美国前来受训。但是,美国远征军司令部仍然没有下达坦克兵参战的命令,巴顿干着急也无计可施。

不过,巴顿在学校可没有闲着。他经常跑到法军的后勤医院,找到负伤的坦克兵,了解坦克作战的情况。他的询问非常细致,涉及坦克开出军营后的每一个细节。另外,他还接触法国的坦克军官,向他们请教坦克作战的方法、战略、战术。经过长期的走访,巴顿认为,坦克的使用应当是机动的、突袭的。依靠坦克进行快速运动,打击敌人,同时步兵迅速占领敌方阵地。应该说,巴顿是较早提出坦克与步兵结合、协同作战思想的人,也是坦克战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现在万事俱备,就差一纸命令了。就在这时,巴顿接到了前往司令部接受命令的通知。“希望是通知让我参加战斗的好消息!”巴顿坐上了前往司令部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