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不是虚妄的,它们所凝结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思想。这些思想已经成为我们身心的一部分,为我们所传授,为我们所继承,亦为我们所弘扬。
犹太教
1 巴勒斯坦那片举世闻名的土地,是一块狭长的乡村地带,拥有许多富饶肥沃的河谷与高山,位于地中海以东、阿拉伯沙漠以西。它宽70英里,长125英里,跟密苏里州的面积大致相当。
2 死海就位于这片土地上,在海平面422米之下,赫尔蒙山也在这里,高出海平面2814米,从11月到次年8月,山上一直覆盖着积雪。
3 这片著名的土地,以及它千变万化的气候,在那个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宗教诞生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英雄的角色。
4 《圣经》的早期书卷写成的年代比人们普遍猜想的要晚得多,《创世记》中希伯来族长的故事,主要由后来部落史中的传说所组成。
5 传说显示,早期的希伯来民族由4个部落组成,据说这4个部落源自4位母亲,其中两个部落被认为是重要的——利亚部落与拉结部落(利亚的意思是母野牛,拉结的意思是母羊)。
6 这些究竟是图腾符号还是经济符号,人们的观点莫衷一是。利亚部落可能是养牛的,而拉结部落则可能是养羊的。有案可稽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流落埃及并且后来被摩西带出来的很有可能仅仅是拉结部落。
7 以此类推,很有可能,这些部落的宗教在他们进入巴勒斯坦之前跟他们周围其他部落的宗教并无本质的不同,因为原始的闪米特人的柱子、环境、闺房等等到很久之后才因为他们而变得不朽。因此,认为他们的宗教类似于周围部落的宗教是合理的。每个部落都可能有它自己的神,我们读到的上帝“God”很可能就是阿舍部落的上帝。基尼人的上帝是“雅赫维”(Yahweh)或“耶和华”(Jehovah),古代希伯来作家说,这一崇拜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时期。
8 这个早期的上帝很像那个年代许多其他的神,想来应该是生殖神,生殖神据说是“导致热烈爱情的神”。他们把所有的活动都归到他的身上,像火山爆发、打败敌人等等。
9 有迹象表明,在摩西之前的几千年里,耶和华可能一直是阿拉伯北部的一个神的名字,那些漂泊的移民从这一地区漫游到巴比伦和巴勒斯坦,把这个名字以及对他的崇拜带到了那些国家。
10 或许,这部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要算是摩西了,在希伯来民族饱受奴役的时期,他生于埃及,长于埃及。在那里,他成为一位公主的养子,公主培养他接受了埃及的所有知识,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人民受压迫。据记载,有一天他杀死了一个埃及人,因为害怕报复,便逃到了米甸人的国家,并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
11 在此期间,他娶了叶忒罗的女儿为妻。叶忒罗是耶和华的祭司。面对耶和华的火山那“燃烧的火丛”,耶和华的力量与威严给他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也成了一个信徒。他回到了埃及,向他的受奴役的人民布道,给他们指出一条通过耶和华的力量逃出埃及的道路。
12 逃离成功了,在火焰山,他们立了一份盟约,耶和华成为他们的神,得到他们的侍奉。后来,摩西和他的兄长亚伦都被推举为祭司,盟约被放在一只盒子(或称约柜)里,可以被轻易地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它成为神圣的象征,是耶和华与他们同在的象征。
13 摩西的新职责就是总结出一部由十条法律组成的法典,如今我们称之为《十诫》,大多数人认为应该是十条,因为这个尚未成年的种族能掰着他们的手指把这些法律逐条数出来。这是一部道德法典,有着严格的数学基础。最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典经受住了时代的检验,至今依然被很好地遵守着,并被包含在今天地球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中。
14 有一点倒是真的,无论是同时代的宗教,还是后来的宗教,摩西所提出的法律,它们实际上大部分都有,但不知何故,摩西的这些法律尤其突出,并且几乎被所有国家用来作为法律的基础。
15 耶和华强烈要求“一个上帝”的观念(或称“一神论”)是头等重要的伦理教义,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正义。他最早的祭司坚持牺牲与正义的观念,后来的祭司则讲到耶和华的爱。“耶和华选以色列做新娘”,她对他的不忠是卑劣的忘恩负义,深深地伤了他的心。
16 后来的祭司讲到了一位新的导师将要出现,讲到了弥赛亚,讲到了心灵的改变与宗教的内在性。以赛亚与耶利米两位祭司的教义,对于解除时代给宗教戴上的枷锁居功至伟。
17 以色列宗教的发展,从原始闪米特人的起点到犹太教的形成,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因为在其他国家,像在埃及一样,一神论的观念只被少数人所理解。只有在以色列,它才被人民所接受。正是因为这一点,希伯来宗教才成为世界上三大一神论宗教之母,这三大宗教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18 耶路撒冷是“耶和华的圣城”,直到今天依然是。但是,追寻希伯来人漫长的历史,他们的崛起与衰落,他们的被俘与返回,他们的民族进化,以及他们最后散落列国,并不是我们的目的。
19 人始终是漂泊的动物,跟其他民族接触总是给本民族带来麻烦。我们读到过犹太人与撒马利亚人之间的摩擦,以及后来与波斯、巴比伦、希腊及罗马人之间的摩擦,然后,他们感觉到了不同的生活潮流以及撼动世界的思想的影响。
20 这些外族的圣贤与先知、哲学家与诗人,都有他们自己的分量,我们在所罗门的《箴言篇》与大卫的《诗篇》中看到了结果,在《传道书》中注意到了希腊人的思想。
伊斯兰教
21 麦加城是科雷什人的一个强大部落的所在地,是所有阿拉伯人每年都要来举行庆典或者来做买卖的地方。
22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出生于麦加城。
23 在他出生之前,一个教派突然脱离了古老的宗教,声称他们在寻找亚伯拉罕的信仰。
24 穆罕默德似乎一直喜爱神秘的东西和宗教的东西。50岁前他一直生活在麦加,在此期间,他结了婚,有了6个孩子,2个儿子,4个女儿。有段时间,他被一些严重的怀疑搞得心神不安,于是便离开了家庭和麦加,用了两年的时间在一个洞穴里祈祷、冥思,最后带着一种强烈的信念回来了,他相信,神授命他做人民的先知。他立即开始了长达10年的传教,在此期间,他只吸引了很少的追随者。然而,他们都是一些忠诚的追随者——到最后人数有所增加。
25 他最重要的教义是:神的“一体性”和“唯一性”。
26 这个神,他称之为“安拉”,意思是“上帝”。
27 他把神看做是一个“伟大的人”,或者是卓越超凡的人,他有手、脚、眼睛以及所有其他的人类部件。
28 他是智慧的、强大的,是世界的绝对君主。
29 对人来说,试图去理解他是徒劳的,但是,人如果服从他的意志,他会是仁慈的。
30 接下来要讲的教义是,穆罕默德是神的先知——“穆罕默德之后没有先知”。宗教将给人带来和平,有一个单词,它的阿拉伯语词根是“Salama”,其使役词干是“Islam”,即“服从”。在他宣讲服从的信条时,他把他的宗教称做“Islam”(伊斯兰)。
31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给这些教义增加了很多物质的内容作为赏罚。信者得到的奖赏是物质的天堂,那里有妻妾成群的后宫;不信者则在物质的地狱饱受折磨。《古兰经》里的两段经文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行善者,只受善报。你们究竟否认你们的主的哪一件恩典呢?次于那两座乐园的,还有两座乐园。你们究竟否认你们的主的哪一件恩典呢?那两座乐园都是苍翠的。你们究竟否认你们的主的哪一件恩典呢?在那两座乐园里,有两洞涌出的泉源。你们究竟否认你们的主的哪一件恩典呢?在那两座乐园里,有水果,有海枣,有石榴。你们否认你们的主的哪一件恩典呢?……多福哉,你具尊严和大德的主的名号!(《古兰经》第55章第60至78节)
32 这么多的奖赏真是美不胜收,但也要注意下面这些惩罚:
不信者已经有为他们而裁制的火衣了,沸水将倾注在他们的头上,他们的内脏和皮肤将被沸水所溶化,他们将享受铁鞭的抽打。他们每因愁闷而逃出火狱,都被拦回去。你们尝试烧灼的刑罚吧!(《古兰经》第22章第19至22节)
33 由于麦加人有些讨厌穆罕默德,他便从那里逃走,去了麦地那。这在伊斯兰教中是一个关键点,因为打那以后,他们的时代被打上了标记。在麦地那,穆罕默德被接受为他们的统治者,伊斯兰教也有所改变。
34 一段时间里,按照惯例,他继续面向耶路撒冷祈祷,因为他殷切地希望犹太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麦地那)能接受他,作为他们的祭司的继任者。就这一点而言,他悲哀地失望了。
35 于是,他改变了祈祷的方向,从耶路撒冷转向了麦加——阿拉伯人的理想很快就变得比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的理想更有影响力了。
拜火教
36 有一些更古怪的宗教,它们有这样的观念,就是留意去看信奉这一宗教的人所相信的东西。如果我们读到这些宗教的教义,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个错误的想法或概念,因为时间和地点是其教义的一个重要指标。
37 拜火教诞生于波斯,这是一个伟大的高原国家,面积大约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它几乎被苍莽的群山所环绕,通向外部的只有一些岩石嶙峋的隘口。它只有很少的几条河流,全都消失在沙质土壤里。
38 因为据说索罗亚斯德是伟大的农业神,所以我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农业为什么成了宗教职责的一部分。
39 在这片高原上,与大自然之间的斗争产生了一个能干而务实的民族,在一般性格上跟罗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要注意,他们的印度亲戚却大不相同,那里的气候更温和。在那里,你看到了沉思、冥想和高度神秘的性格,但波斯人直到最后都一直保持着活跃、机警的身体,他们对客观事物比对神秘事物更有兴趣。所以,他们被交给了一个能触及他们的头脑、心灵和才干的教师和师傅——索罗亚斯德。索罗亚斯德的教义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宗教。
40 《阿维斯陀经》(或称《知识书》)写成于索罗亚斯德的时代很久之后,以诗歌的形式(跟我们的赞美诗并无不同)传达了他的教义和理想。这些构成了他们的宗教。
41 古老的伊朗宗教依然在发挥着影响,而索罗亚斯德则反对这些,阿胡拉在索罗亚斯德那里变成了阿胡拉·玛兹达——火神。所以,他这样对他的人讲授天文学——太阳之火是所有活物的生命。
42 索罗亚斯德最初被称作“查拉图斯特拉”。这两个名字无疑都是指称职务,而不是指称人,就像我们的“总统”或“法官”一样,但可以肯定,必定有一位伟大的索罗亚斯德,一位有着新理想、新体系的索罗亚斯德。
43 大约20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伙伴们,隐居不出,思考自己的信仰,无疑也开始总结他的体系的一般信念。像耶稣一样,我们再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30岁,获得了一些幻象和启示。
44 在一个每天重复三次的幻象中,他获准来到阿胡拉·玛兹达——最高存在的自我——的面前,在天国接受他的教诲。
45 在索罗亚斯德回到地上之后,他立即开始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先知们宣讲他的宗教,祭拜玛兹达、赞美天使、抨击魔鬼,等等。
46 后来,他又得到了6个幻象,在这些幻象中,每个天使都出现在他的面前,而且都有了人格化的品质,比如善思、善言、善行,等等。
47 索罗亚斯德是个实践上的一神论者。在他的思想里,阿胡拉·玛兹达就是一个最高的神。
48 他在这方面很老练,他把这些理想跟新的解释结合起来,以减轻它们给新的皈依者所带来的冒犯和冲击。
49 他教导信众,人有两种天性——动物性和神性。通过践行“善思”“完美的宗教”等等,人可以最终与玛兹达合而为一,对于那些正在尝试的人,玛兹达会给予帮助,如果他们提出请求的话。
50 他认为,人是自己命运的仲裁者,你能够做正确的事,只要你愿意。
51 正确的事就是诚实,就是践行正义,就是促进农业。
52 错误的事就是说谎、劫掠,就是破坏水利、牲畜和作物。
53 奖与惩同样都是这些行为的结果。
吠陀教
54 印度,从北边的喜马拉雅山,一直延伸到南边的印度洋,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和气候。它是一个大三角地区,南北1000英里,东西的距离几乎一样。
55 然而,吠陀教的发生地点却只涉及两条大河流域——印度河与恒河。在印度河的上游地区,喜马拉雅山融化的积雪滋养了这里的河流,属于温带气候,很像美国的中部各州。恒河流域更靠南一些,这里的收成取决于季风所带来的雨水。气候对人类的生活并不利,生存竞争很严酷。
56 通过库什山隘口,就进入了印度河上游流域,一些雅利安血统的部落就生活在这里。他们遍布于印度河流域的北部地区,在这里生活了许多个世纪,创作了《吠陀经》,一部有点类似于《圣经》的著作。后来,有些种族进入了恒河流域,有些作者认为,随之而来的宗教分离要归因于这一流域气候的压抑影响。
57 有100多本书都被称作《吠陀经》,其中最主要的有《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和《娑摩吠陀》。吠陀的意思是“智慧”或“知识”。最古老的吠陀经是《梨俱吠陀》,经文由赞美诗组成,大约有10000节,尽管并非全都是赞美诗,有些被称为《家常书》,有些则是《祝福书》和《诅咒书》。
58 据推测,它们是由不同的诗人和预言家撰写的。另一些吠陀经则是献辞,有些被谱成了音乐。
59 《婆罗门书》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神学论文,涉及了献祭仪式。它显示出一种反思精神,对于仅仅提供牺牲感到不满,追求精神与存在的统一。
60 跟《婆罗门书》反思的一面关系紧密的是《奥义书》,它是一部完全不同的宗教教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婆罗门书》的重要性仅次于《梨俱吠陀》。
61 人们普遍同意,《奥义书》写成于释迦牟尼时代之前,释迦牟尼被称为“佛”,他死于公元前486年,这似乎是肯定的,因为佛教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以《奥义书》的哲学观为前提的。因此,说《婆罗门书》与《奥义书》发展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是有道理的。
62 《梨俱吠陀》更像是一种社会秩序——一种简单的族长式社会,由被称作“邦主”的人统治。
63 在《梨俱吠陀》中,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父亲,一家之主,也是主持献祭的祭司;妻子,尽管臣服于丈夫,但她所拥有的位置,比《婆罗门书》时代更尊贵,因为她参与献祭,她是家里的女主人,与丈夫一起管教孩子、奴隶,以及丈夫的未婚弟妹。
64 道德标准是很高的。
65 这个群落是农业社会,价值的标准是母牛,尽管也会涉及金和铜之类的金属。后来,其他地区(尤其是恒河流域)的土著对这里进行过征服,在因此而引发的战争期间,产生了职业的分化,最终出现了僧侣阶层、武士阶层和农业阶层,这就是这些地区种姓制度的肇始。
66 据称吠陀教神有33个(这在人类进化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因陀罗,他是一个部落神,推测起来应该是民族战争中的一位战士——这种好战的品格他从未丢掉。他属于尘世,他是世俗的。他杀死了龙和妖怪。他是一个饕餮者、一个酒鬼、一个大言不惭的家伙。另一个神是火神。
67 我们最好在这里停下来,考虑一下下面这个引人注目的事实:在几乎所有这些早期宗教中,都考虑了这4种元素的神圣——地、气、水、火。这是这些早期宗教的一个普遍教义,在世界的所有地区都是一样的。这些古老的印度先民,对诸神的繁殖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欲望,这种繁殖是通过诸多大自然的力量的化身而进行的,它们包括晨星和暮星的力量,太阳和月亮的力量,大地母亲的力量,等等。
68 在《梨俱吠陀》中,“创世”被说成是一次自然生殖的行动(《梨俱吠陀》第四章第2节)。
69 死亡之王被称为“阎罗王”,统治着死亡之地,无论善恶。
70 他们的不朽的观念很含糊,尽管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奥义书》和《摩诃婆罗多》)中显示了一种对不朽的强烈渴望。有很清楚的痕迹表明,印度人相信地狱和天堂。
71 《婆罗门书》是一本仪式书,既涉及崇拜,也涉及献祭,还谈到了4个不同种姓的责任——婆罗门(僧侣阶层),刹帝利(武士阶层),吠舍(农业阶层),以及首陀罗(奴隶阶层)。
佛教
72 像拿撒勒的耶稣一样,佛教教义创始人乔答摩(译者注:即释迦牟尼的俗姓)也没有给世界留下自己的著作,尽管有某些包含他的教义的书被归到他的名下。
73 他大约公元前565年出生于贝拿勒斯。他的父亲是一位王爷,被称为净饭王。
74 在他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正在去娘家的路上,乔答摩出生在一棵大树下,在一个令人愉快的名叫“蓝毗尼”的果园里。一个礼拜之后,母亲去世了,母亲的妹妹抚养了这个孩子。
75 据说,乔答摩对他作为王子的责任几乎没什么兴趣,实际上他舍弃了他的家庭、妻子和孩子,把自己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和宗教上。但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因为随着《奥义书》的出现,那里发展出了一个苦行者团体,他们舍弃凡尘俗世,在森林和大山里过着贫苦的生活,靠乞讨为生。
76 乔答摩被4个幻象指引,他看到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一位病入膏肓的患者,一位正在腐烂的死者,一位高贵威严的隐修者。在离家出走之前,他偷偷地来到妻儿正在睡觉的房间,看他们最后一眼。
77 这次分别被佛教徒称作“大舍弃”。
78 然后他去了东南部,恒河之南,在那里,他花了一段时间在两位高贵的教师的指导下研习了婆罗门哲学。但这并没有让他满足,他退隐到丛林里,过了6年最严格的苦修生活,因而在印度赢得了名声。
79 但他依然没有得到灵魂的平静,直到有一天,由于加强斋戒,他昏厥倒地,人事不省,弟子们认为他死了,但他恢复了过来,对从这种严格苦修中得到进一步的好处不再抱希望。他开始正常地进食,放弃了他的自我禁欲。
80 接下来,乔答摩的事业出现了第二次危机。印度哲学的所有教义对他都失效了,对于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几乎绝望了。
81 在游荡和冥思中,他在一棵菩提树下坐了下来。他回顾平生,与诱惑作斗争,其方式跟文献记录中的耶稣颇为相同。在这一天行将结束的时候,他在幻象中看到了一条新路,看到自己成了“佛”,或称“觉悟者”。
82 这棵树被称为“菩提树”——觉悟之树。他的秘密是他的平静潜藏在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力中,属于内在的修为,是对他人的爱。
83 因为他的经历,菩提树变得神圣起来,对佛教徒来说几乎就像基督徒的十字架一样。古往今来,人都有自己的象征符号,以代表看不见的或形而上的品质。
84 他传授的教义包括最高神的观念,旧宗教中的提婆或神都是真实的存在,他们都像普通人一样,被肉体的罗网给缠住了。
85 他传授了“因果”和“转世”。
瑜伽体系
86 我们不能就这样离开印度及其强有力的思想流派而不瞥一眼它们的现代发展,我们必须转向历史看看这些古老的信仰是如何发生改变的。
87 无论是吠陀教还是《奥义书》,都没有被佛教或耆那教所取代,它们都被传承了下来,并在千百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改变。
88 印度有过多次剧变,她在不同的时期被不同的民族(叙利亚人,帕特尼亚人,以及伊斯兰教徒)征服过。但最重要的是公元1849年大英帝国对她的征服。
89 从《奥义书》的思想中发展出来的五花八门的思想体系都主张有两个“永恒的存在”。这就是大思想家迦毗罗的理论,他反感《奥义书》中的一神论,他只承认物质和个人的灵魂——他不承认“神”。
90 瑜伽体系是帕坦迦利创立的,时间更晚。瑜伽的意思是“结合”或“联合”,这里说的联合是与神或更高的自我相联合,强调的是经验与知识,而不是苦修、斋戒及其他长期在印度实践的苦行。这些都被瑜伽所吸收,并按照哲学的解释,抱着把物质与精神分离开来的目的(这样它才可以与神联合起来)而予以推行。
91 一个人头发上结满泥块,却依然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因为灵魂正处在静态抽象中),直到鸟儿在头发里筑巢,这样的境界,是瑜伽哲学实践的极端表现之一。
92 《奥义书》的另一个发展是“吠檀多”,是由一位大约生活在公元800年的吠陀经注释者创立的。
93 这一理论声称,现象世界没有什么存在的真实能超过梦的真实,生死轮回的噩梦会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每个灵魂都认识到,除了“梵-我”之外,没有真实的存在。
94 那么,认识自我就成了超度。
95 这里的“梵”,有时候的意思是“至高无上的神”,而在另一些时候,指的则是“最高的个人神”。这就是晚期的一些观念的起源,比如物质的不真实,以及“至高神能成为个人神”这样的信念,一些东正教会就持有这些观念。
96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是一部由很多人创作的伟大作品,它大量的素材来自一些逐步发展的故事,其基础可以追溯到印度古代。这个故事中有许多战争、阴谋、爱、恨,等等,中心围绕一位主人公——克里希那,他后来被神化了,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他们把他崇拜为“薄伽梵”,即“值得崇拜”的意思。
儒家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礼记》
97 上面这句话引自一部非常古老的中文著作,当一个人停下来琢磨中国人的性格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信条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性格中。没有哪个民族有这么多自然而然的庄重、宁静和敬畏。
98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中国的西北,在那些被黄河所浇灌的地区,气候干燥而清爽,富饶肥沃的土地盛产苹果、梨、葡萄、坚果和黍稷。
99 现代形而上学刚刚开始认识到,宇宙中的每一物体都有隐藏的一面,那个年代的高人多半并不认为这隐藏的一面里包含什么要顶礼膜拜的神,但他们也认识到了并向人们传授一种看不见的品质,或者是精神力量,这跟我们今天所做的并无不同。
100 他们解释说,宇宙的起源产生自两种精魂,或者说是两种“气”,分别称为“阳”和“阴”。阳是温暖、光明和生命,也是“天”,一切好东西都来自于此;阴是黑暗、寒冷和死亡,也是“地”。阳被细分为很多善的精神,称为“神”;阴被细分为很多恶的精神,称为“鬼”。这两种精神赋予人类种族以生命。
101 生就在于这些精神的注入,死就是它们的离散,神的品质回到阳,鬼的品质回到阴。
102 正如人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一样,精神的世界也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上帝就是这位统治者,但人们依然要向很多次级的统治者献祭。
103 这种宗教建立在五部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那是孔子从过去的文献中整理出来并传给子孙后代的,这五部经典分别是:《春秋》《诗》《书》《易》《礼》。这些教义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今天中国人的性格。
104 皇帝被认为是“天子”,敬畏祖先是儒家教义的主要特征。神殿分布于全国各地,两个大的祭祀分别在冬至和夏至举行,显示他们知道这两个日子的隐秘意义。
105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是孔子,他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51年至479年之间。正如记载所表明的那样,他的生活跟任何时代的任何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106 在15岁的时候,他专心于学习。后来他结婚了,并有了一个孩子,但家庭生活并不合他的意,他跟妻子离了婚,成了一名教师,因此他有时间研究学问、潜心思考,这是他所钟爱的两件事情。
107 30岁的时候,他站稳了脚跟。他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开始有了名气,吸引了很多贵族家庭的年轻子弟投到他的门下,据说,他一度有3000名弟子。他在所有事情上都是一个严格的形式主义者,从来不是一个改革者,到头来,他的宗教成了他祖先的宗教。
108 对他来说,遥远的过去是一个黄金时代,把这个时代延续下去是他的目标。
109 他最著名的一句格言是这样说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0 一条真正地讲出了这一宗教的主导原则的金科玉律是:天地间的最高目标是“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而且,“秩序是天的唯一法则”。
111 老子是中国第二位伟大的教师和神秘主义者。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600年。他在皇帝的宫廷里占据某个高位很多年,但是,当老年的迹象开始在他身上显现的时候,他便辞去了官职,隐居不出,写出了那部著名的智慧之书《道德经》。
112 这部书提出了老子最古老的教义。在他的体系中,伟大而值得崇拜的东西就是“道”,这个词可以翻译成“道路”“力量”“自然”,甚或“神灵”。
113 对老子来说,道似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限之物。正如他在下面的这些话中所表达的那样: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114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圣保罗所说的“跟随上帝去感觉”。他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15 在他的作品中,自始至终存在一种自我抹杀,一种宿命论——佛教的北方形态。大乘佛教大约在公元67年传入中国,但这方面的知识很久之前就传到了这里。数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可以出家为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学者开始去印度旅行,进一步学习印度人的信仰。
116 但儒家始终反对佛教的信仰,结果在国内导致了太多的不满,因为很多人在佛教中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某种精神上的东西,他们相信祈祷,相信天堂和地狱是道成肉身之间的寓所,等等。我们看到了儒家、道教和佛教,没有唯我独尊的宗教,但每一种宗教都对整体产生影响。
117 我们发现,儒家致力于使人成为道德的人,道教致力于精神力量对人的今生所发挥作用的问题,佛教让来生变得生动逼真。儒家致力于看得见的现在,道教致力于看不见的现在,佛教致力于看不见的未来。
神道教
118 日本是亚洲东海岸外的一群岛屿,它们呈曲线分布,从大约北纬20°延伸到46°。它的早期居民大概是由两个种族组成的:阿伊努族与大和族。
119 传统跟周边的其他种族大致差不多。大和族征服了大多数领土,但进化却很慢——人民生活在茅屋里,既没有城市,也没有神殿,他们主要以狩猎和打渔为生。人们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努力,尝试着种植稻谷,铁质工具也得以使用,婚姻和家庭仅仅是部分地得以组织。后来,进化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得以加速——书写文字被引入,佛教教义开始产生影响,不久之后又传入了儒家思想。一直以来,儒家思想总是更多地属于物质的哲学,而非精神的宗教——从这里产生了日本的国家宗教。
120 “神道”,日本的皇帝,在人们的思想里一直被认为是来自两个原始的神,是它们产生了所有其他的日本神。人们持有这样一种观念:人、动物和神组成了一个社会。他们用来表示神的单词是“Kami”,意思是“超存在”。Kami有时候被用在太阳、天甚至风的身上,也应用于大蛇;有时候又应用于珠宝、石头,事实上可以用于任何让人惊奇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像闪米特人一样,生命繁殖的秘密是最令人惊奇的,因此,有许许多多的生殖器崇拜符号。但是,据说日本人在生殖器崇拜的符号体系中看到了更高级的训诫,而不是更低级的东西,因为在敬畏符号形式的过程中,他们也就敬畏了在形态上最令人惊奇、最仁爱慈善的神。对现代心理学家来说,最好是把下面这个古老的观念永远清理出他们的头脑:为了人的提升而对他们进行任何这样的实物教学都应该被认为是一种退化的实践。
121 创造被讲成是一个男神和女神传宗接代的故事,我们身上也有同样的正极和负极的力量。没有灵魂的观念,也没有罪的观念,尽管有天堂和地狱的观念。但我们很高兴地说,这两种观念都不带有奖和罚的观念。儒家哲学提出了对祖先的极大敬畏,尤其是对统治者的敬畏,这在日本像在中国一样被称为“神道教”,通过它,家庭和婚姻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这些在等级上仅次于“神”(Kami)。因此,在神道的信条中,人在此生与神是同类的,而在死后便加入到那些受到敬畏的人的行列中。这种观念,跟我们现代的人作为“上帝之子”的兄弟情谊的观念是何其类似啊!
122 据说,日本人并不祈祷对罪的宽恕,而是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祈祷、为快乐而祈祷,而不为被祝福而祈祷。还有人说,崇拜者“可以意识到,他的心灵并不带有神的性质,不带有纯洁的性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它吹去灰尘,洗去污点,恢复它的纯洁”。所有这些,如果加以分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它应该是极好的现代心理学。
123 于是,今天我们在日本看到了一个首屈一指的东方民族。在那里,基督教获得了一些皈依者,但佛教却更为盛行。她的进步或许在最大程度上通过儒家的教义而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人如何是民族财富的继承者”。
希腊哲学
124 希腊的宗教,是音乐、文学、雕塑和绘画的宗教。这一宗教血统让它带有更多的哲学色彩,而不是宗教色彩。然而,其中依然贯穿着一种沉思的调子,显示了人类心智在这里对周围宇宙的巨大工作开始了一次真正的分析性的回顾。
125 早期的居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开始于石器时代,他们以与巴比伦、埃及和中国类似的方式进化着。印欧人北边穿过多瑙河谷进入这里,反过来受到了青铜器时代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混合在一起,被转化,被吸收。
126 万神殿只不过是所有神的融合产物。
127 其中更大的神是阿波罗和赫耳墨斯。
128 在米利都(公元前6世纪亚洲爱奥尼亚人的一座城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认识到了周围世界的统一,同时他们在寻找一种作为万物起源的元素,以及能够对一切作出解释的变化。
129 泰利斯把它称为“水”,阿那克西曼德称之为“气”,但毕达哥拉斯(他很可能在阿拉伯半岛和巴比伦从事过研究)则认为,数字关系解释了万物,我们发现,即使在今天,传授高级思想的老师们依然在讲授数字科学。
130 还有一些伟大的头脑推进了其他一些伟大的观念。一位哲学家认为,神是唯一的,而不是有很多,而且他不同于人。万物也是一个整体,没有东西产生,也没有东西被毁灭。这位哲学家便是色诺芬尼。
131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是他那个时代的批评哲学家。他让我们看到很多假知识的浅薄,同时他试图把人引到自我认识上来。他是一位杰出的老师,他借助问和答的教学方法从来没有被人超越过。他相信,自己的体内存在一种精灵,会引导他和他的理念去寻找最好的生活方式。他过着简朴的生活,当他被判处死刑的时候,他勇敢而愉快地赴死。
132 柏拉图,苏格拉底带了8年的弟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教师和作家之一。他告诉人们,外部世界的万物都在不停地改变,只有理念是不变的、永恒的。感觉的存在,源于对表达永恒理念的努力。在他看来,灵魂站在理念世界与物质世界中间,并把它们统一起来。灵魂属于感觉之上的世界,只有在灵魂中我们才能找到真实的、持续的存在。
133 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发现,真实并不存在于理念中,而是存在于事物中。“事物永远在变,但种类保持不变”。他认为,宇宙的统治者就是心智,这一观念是永恒的。除了这些伟大的智者之外,接下来的还有诸如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学说等学派的创立者。
基督教
134 耶稣出生于巴勒斯坦,这里后来成了犹太人的圣地。
135 这一地区在他出生的时候尚处于罗马人的统治之下。这一时期,罗马事实上成了世界的主人,许多犹太人官员被置于罗马人的监管之下,比如大希律,他是统治这一特殊地区的国王。正是在他的统治时期,耶稣出生了。
136 他的母亲玛丽是木匠约瑟的妻子。耶稣也被培养从事这个行当,并一直干到了他大约30岁的时候。
137 在他达到这个年龄的不久之前,他的堂兄约翰开始宣讲“神的国近了”,并给人施洗礼,表示他们的渴望就要实现了。耶稣去让约翰给自己施洗,当他从水中出来的时候,一个来自天上的声音对他宣布,他就是“上帝之子”,是人们所期待的“弥赛亚”。耶稣出现在那些跟他一样相信弥赛亚正在到来的人当中,事实上,他不仅是一位精神的救世主,而且还会是他们的国王,将帮助他们恢复作为一个民族失去的光荣。
138 人们深信他将实现这些期望,这一信念完全淹没了他,他退隐到了荒野中,思考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139 “诱惑”中的叙述,讲到了他内心斗争的故事,从这场斗争中,他带着关于“弥赛亚”的身份和“神的国”的新观念出现了。
140 他明确地放弃了政治理想,那种理想通过武力建立对人的身体的统治。
141 他选择了自我牺牲和爱的统治。
142 他坚定地担负起了弥赛亚的使命,这一使命属于精神的领域,而不是政治的领域。
143 在关于“神的国”的教义中,耶稣告诉人们,在心中接受上帝直接的指引是每一个人的特权。有一次,他对人们这样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么,‘你就是神’,而且,天国就在你的心里。”天国不再只是一个以上帝作为遥不可及的君主的王国,它是一个家庭,上帝是这个家里慈爱的父亲,所有人都是兄弟。《浪子回头》的寓言中讲出了他的核心寓意。
144 他从每一种日常的、简单的行当中挑选了12个人,做他的门徒和同伴,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各地结伴旅行、布道并诊治病人。当他最后把他关于弥赛亚的观念透露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不能理解他对欺骗的坚定指控,以及他对个人正义的强调。
145 他对礼仪的轻视使得那些大权在握的人都反对他,他们最终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
146 耶稣本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无与伦比的讲道和他的寓言显示了他对上帝和人的天性的深刻洞察,后来这些被他的门徒们编纂成册,如今被收录在《新约》中。
147 基督教会是使徒们在耶稣离开他们不久之后建立起来的。基督教会的故事,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我们或多或少有些熟悉。信众和使徒们都是充满热情的传教士,他们成功地把基督的教义灌输到了地中海周围的许多国家。
148 意大利的罗马大概是最大的中心,伟大的罗马基督教会正是建立在那里,今天依然统领着绝大部分基督教信徒。
149 大约在公元1300年,人们开始发现新理想的需要,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更大的宗教自由,这部分地是通过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带来的。从这些改革中,产生出了之后的新教教会,使基督教得到进一步发展。
今日宗教
150 孔子说,对于人类种族来说,一个极好的理想就是有个好身体——世界上没有哪个种族比那些受他影响的人民更吃苦耐劳、更能忍受了。
151 几乎跟孔子同时代的,是索罗亚斯德对农业大发展的影响,以及他关于行星对人和自然的影响的教导,因为当人被提升的时候,大自然本身也必须得到提升。
152 然后出现了具有牺牲观念的希伯来种族,以及探索不朽真理的埃及人,他们正在创造新文明的伦理规范。
153 佛陀的伟大启示具有深刻的精神性,他教人们懂得了生活中冥想的一面,作为实现人的终极目标的手段。
154 希腊人通过他们的爱和对美的创造触及了上帝,希腊至今依然被认为是艺术之母。
155 罗马给我们带来了管理,既有国家的管理也有个人的管理。人类在获得了这些伟大的基本法则之后,已为另一个伟大理想作好了准备,耶稣基督出现了。“弟子准备好,师傅便出现”。
156 到这一时期,“理性时代”搅得人心绪不宁,内在的精神也在搅动少数人的心灵,让他们认识到,我们周围大自然那看不见的力量正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