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课(套装共6册)
11812000000009

第9章 只有2%的人有创造天赋

我们把思考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自己思考的人,另一类是通过别人思考的人。后者是惯例,前者是例外。第一类人是双重意义上的原创思考者,以及自我主义者(就这个词的高尚意义而言)。这个世界正是(也仅仅是)从他们那里学习智慧。因为只有我们亲手点燃的光亮才能照亮他人。

——叔本华

1 墨西哥所丢掉的所有矿藏,从印度群岛驶出的所有大商船,所有传说中的满载金银的西班牙财宝船队,跟现代商业理念每8小时创造出的财富比起来,还不如一个乞丐的施舍有价值。

2 机遇紧跟着感觉,行动紧跟着灵感,成长紧跟着知识,环境紧跟着进步。总是先有精神,然后它才转化成品格与成就的无限可能性。

3 美国的进步要归功于它2%的人口。换句话说,我们所有的铁路,所有的电话,所有的汽车,所有的图书馆,所有的报纸,以及数不清的其他便利、舒适和必需品,都要归功于其2%的人的创造天赋。

4 自然而然的结果是,我们国家的百万富翁同样也只有2%。如今,谁是那些百万富翁,那些创造性天才,那些有能力、有活力的人呢?我们从文明中所享受到的所有好处,又要归功于谁呢?

5 他们当中有30%的人是穷牧师的儿子,他们的父亲每年挣的钱绝不会超过1500美元。25%的人是教师、医生与乡村律师的儿子。只有5%的人是银行家的儿子。

6 因此,我们很想知道:为什么那2%的人成功地获得了生活中最好的一切,而剩下98%的人却依然朝不保夕?我们知道,这并不是机遇的问题,因为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宇宙是由规律控制的。规律控制着一切,那么,我们难道不该肯定:它也控制着这些慷慨施舍的分配吗?

7 金钱事务,恰如健康、成长、和谐及其他任何生活条件一样必然、一样肯定、一样明确地受到规律的控制,这个规律是任何人都能遵从的。

8 许多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遵从了这个规律,而另一些人则总是有意识地与之和谐相处。

9 服从规律,意味着你正在加入那个2%的行列。事实上,新纪元,黄金时代,产业解放,都意味着那个2%将要扩张,直至优势状况逆转过来——2%很快变成98%。

10 在探寻真理的同时,我们也在探寻着终极原因。我们知道,所有的人类经历都是结果。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找出原因,而且,如果我们发现这个原因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的话,那么,结果(或经历)也就在我们的控制之内了。

11 于是,人类经历不再是命运的橄榄球赛,人不会是运气的孩子。劫数、命运和运气,是可以被不费力气地控制的,就像船长控制他的船、火车司机控制他的火车一样容易。

12 万物最终都可以分解为同样的元素,而且,当它们可以这样转化的时候,它们必定互相关联,而不是彼此对立。

13 物质世界里有着数不清的对立面,为了方便称呼起见,我们给这些对立面赋予了不同的名字。一切事物都有颜色、形状、大小、两端。有北极,也有南极;有内,也有外;有肉眼能够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对这些对立面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14 一件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有它们各自的名称。然而,这正反两面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事物整体的两个部分或两个方面。

15 在精神世界中,我们发现了同样的规律。我们说到“知识”和“无知”,但无知不过就是知识的匮乏,因而它仅仅是表达“缺少知识”的一个词而已,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准则。

16 在道德世界中,我们总是谈论“善”与“恶”,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善与恶只不过是两个相关的术语。想法领先于行动并预先决定着行动。如果这一行动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好处,我们就称这个结果为善。如果这个结果对自己和他人不利,我们就称之为恶。因此我们发现,“善”与“恶”只不过是为了说明我们行动的结果而生造出来的两个词,而反过来,行动是我们想法的结果。

17 在产业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说到“劳动”与“资本”,就好像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别似的。但是,资本是财富,财富是劳动的产物,而劳动必然包括各行各业的劳动——身体的、精神的、管理的、专业的。每一个其全部收入或部分收入依赖于他在商界中所做出的努力的人,都必定被归类为劳动者。因此我们发现,在产业的世界里也只有一个法则,这就是劳动的法则,或产业法则。

18 有许多严肃认真的人都在试图找到解决当前产业与社会混乱问题的方法,而且,我们也总是听到人们谈论产品、浪费与效率,有时候还有创造性思考。

19 人们认识到,和谐是一种隐约出现的新观念,新时代的黎明即将到来,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将要开始。这样的思想正迅速地在人们的心里传播,正在改变着关于人以及其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的成见。

20 我们知道,每一种境遇都是某个原因的结果,同样的原因总是产生同样的结果。那么,是什么给人类的思想带来了类似的变化呢?比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产业革命,始终是新知识的发现与讨论。

21 产业被集中化为公司和企业托拉斯,从而带来了竞争的消除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后果,这使得人们开始思考。

22 人们看到,对于进步来说竞争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询问:“商界里所发生的这一进展,其后果又会是什么呢?”思想开始逐步呈现出来,它正迅速发芽,将要在所有地方和所有人的心智中喷发,使人们站立不稳,把每一种自私的观念都排挤出去,这种思想认为:商界的解放即将到来。

23 正是这种思想,在唤起人类前所未有的狂热;正是这种思想,集中了力与能量,它将摧毁阻挡在它与它的目的之间的任何障碍。它不是对未来的想象,它不是对现在的想象,它就在门口——而门,已经打开。

24 个体身上的创造本能,就是他的精神天性。它是普遍创造原则的反映,因此是本能的、与生俱来的。它不能被根除,只会被滥用。

25 由于商界中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创造本能不再寻求表达。一个人再也不能建造自己的房子,再也不能修造自己的花园,他决不可能指挥自己的劳动,他因此被剥夺了个体所能获得的最大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就的快乐。所以这一伟大的力量被滥用了,被转变为破坏性的通道,变成了嫉妒,这使他总是企图毁灭那些更幸运的同伴的劳动成果。

26 思想导致行动。如果我们希望改变行动的特性,我们就必须改变思想,而改变思想的唯一方式,就是用健康的精神姿态取代现有的混乱的精神状况。

27 很明显,思想的力量是迄今为止现存的最大力量,它控制着所有的其他力量,而这一知识直到最近才被少数人所拥有,它将成为很多人的宝贵优势。那些富有想象力、富有远见的人将会看到把这一思想引向建设性的、创造性的通道的机会;他们会鼓励、培养冒险的精神;他们会唤醒、发展、引导创造性本能。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将很快看到世界此前从未经历过的产业振兴。

28 想法是运转中的心智,正如心智是运转中的大气一样。心智是精神的活动,事实上,它是精神上的人所拥有的唯一活动,而精神是宇宙的创造性法则。

29 因此,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便启动了一系列的“因”。想法发布出来,并遇到了其他类似的想法,它们汇合在一起,形成了观念。如今,观念独立于思考者而存在,它们是看不见的种子,存在于每一个地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带来千百倍的收获。

30 这导致我们相信——许多人似乎依然这样认为——“财富”是某种非常具体、非常切实的东西,我们可以获得它、拥有它,使它为我们所专用、所独享。不知何故,我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黄金,按人均计算,每人只有很少的几美元。

31 然而,黄金仅仅是一个量度标准,一个准则。正如有了一根尺子,我们就可以度量成千上万英尺,同样,有了一张5美元的钞票,数以亿计的人就可以使用它,方法只不过是从一个人的手里传到另一个人的手里。

32 因此,我们只要能让财富的符号(我们称之为“钱”)保持流通,每个人就能拥有他所想要的一切,任何需要都会得到满足。只有当我们囤积的时候,当我们被担心和恐慌所攫住而又不能挣脱、不能松开的时候,匮乏的感觉才会出现。

33 因此很明显,我们要想从财富中得到什么好处,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它,而要使用它,就必须散尽它,这样其他人就会从中受益。然后,我们为了互惠互利而互相合作,将富裕的法则付诸实践。

34 我们还看到,财富决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物质的、切实的,而是正好相反,获得财富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它保持流通。而一旦有任何协同行动使得这一交易媒介的流通有被阻断的危险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停滞、发烧,以及产业的死亡。

35 正是财富的这种不可捉摸的特性,使得它特别容易受到思想力量的影响,使得许多人能够在一两年的时间里获得其他人努力一辈子也别指望能够获得的财富。这要归功于心智的创造性力量。

36 海伦·威尔曼斯[10]在《征服贫困》(The Conquest of Poverty)一书中对这一法则的实际运转给出了一段有趣的描述:

人们几乎普遍都在追求金钱。这种追求仅仅来自贪婪的天赋,它的运作被局限在商界的竞争领域。它是一种纯粹的外部行动,其行为方式并不源自于对内在生命的认知,而内在生命有其更美好、更正义、更精神化的渴望。它只是兽性在人的领域的延伸,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把它提升到人类如今正在接近的神性层面。

因为,这一层面上的所有提升都是精神成长的结果。这种提升,其正在做的,恰好就是基督所说的我们为了富有而必须做的。它首先寻求的内心的天国,它只存在于这里。在这个天国被发现之后,所有这些东西(外在的财富)都会接踵而至。

一个人的内心中,什么可以称之为天国呢?当我回答这个问题时,10个读者当中没有一个会相信我——绝大多数人对他们自己的内在财富完全缺乏认知。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真心实意地回答。

我们内心里的天国,就存在于人类大脑里的潜能当中,这种潜能的极大丰富是任何人做梦也想不到的。软弱无力的人,其机体之内也潜藏着上帝的力量,这些力量一直封闭着,直到他学会了相信它们的存在,然后试图展开它们。人们通常不喜欢反省,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不富有的原因。在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力量的看法中,他们被贫穷所困,对自己所接触到的每一事物,他们都要留下自己信仰的印记。

即使是一个打短工的人,如果有足够长的时间审视自己的内心,他就能够认识到:他所拥有的才智,完全可以被造就得跟他所效力的那个人一样强大,一样深远。如果他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赋予它应得的意义,仅仅这样,就足以解开他的镣铐,让他迎来更好的境遇。

通过认识自我,他应该知道:他跟自己的老板在智力上是平等的,或者可以变得平等,但需要的并不只是这样的认识。他还需要认识法则,并服从它的规定,换句话说,要想让自己攀上更高的位置,还需要更高的认识。他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信任它,因为,正是忠实而信赖地持守这一真理,他的生命才从身体上得以提升。雇员如果不是纯粹的机器,任何地方的老板都会为得到这样的雇员而欢天喜地——他们希望有头脑的人参与他们的经营,并乐意支付报酬。廉价的希望常常是最昂贵的,就本质意义而言也是利润最少的。随着雇员智力的不断增长或者思考能力的不断发展,对老板来说,他的价值也就不断增加。当雇员的能力发展到能够独立做事的时候,就会有尚没有发展到这样程度的人来取代他的位置。

一个人对自己内在潜力的逐步认识,就是内心的天国,它将被彰显在外部世界里,并建立在那些与之相关的环境中。

一幢精神陋室的设计方案,其本身就来自一幢看得见的陋室的精神,这种精神就表现在与其特征相关的、看得见的外部环境中。

一座精神宫殿以与之相关的结果发送出一座看得见的宫殿的精神。同样可以这样论说疾病与恶、健康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