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1189000000044

第44章 雅女

雅州虽然位于蜀地边陲,然而其境地灵人杰,雅雨、雅鱼、雅女、雅绿至今犹名播天下。

李伯牙因宦党之祸,自京师归蜀,慕雅州之名,隐于境内蒙山,筑“甘露石屋”以自宁。

“蒙山顶上茶,扬子江中水”,蒙山因为茶博士陆羽而名扬寰宇,历来为清饮者所称道。李伯牙自从隐居蒙山以来,独爱此山清幽雅静,时常青灯一盏,黄卷数册,听雅雨忘却世间忧愁,品雅鱼不羡皇宫美味。每每外出游历,总是骑着一头毛驴前往,他自诩为“蒙山老道”,俨然竹林七贤一类的人物。蒙山多雨,四季烟雨迷蒙。

李伯牙尤喜这欲雨还湿的天气,一大早来了雅兴,骑着毛驴“嘚嘚嘚”地来到了灵泉院,顺手将瘦驴系在院外的一棵核桃树上,不慌不忙地卸下驴背上的行囊,准备生炉烹茶自啜。

烟雾蒙蒙中,忽有一位村姑飘然来到他的面前。姑娘年纪有十五六岁,皓齿明眸,身上穿着粉衣绿裙,衣袂飘飘,容貌俊俏。她自称是皇茶园茶姑,煮得一手好茶,因为慕李伯牙之名前来讨教茶艺。

李伯牙久居蒙山中,时常独来独往林泉处,闲云野鹤一般,今日欣喜遇到一位山妖般俏皮的小女子,居然还是来找他品茗论茶的,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李伯牙日日在甘露石屋里研习茶道,自恃茶艺高超,早就有心在他人面前露上一手,可惜一直没有遇到真正可以切磋技艺的对象。他见茶姑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居然也敢前来讨教,心里便想着要炫耀一番。遂从行囊中拿出烹茶的家什来,计有荆溪壶及成宣窑瓷瓯十余件,件件精美绝伦。收拾停当后,随地架起一座小炉,生火慢慢烹煮。

俄而,香气袭人。

茶姑鼻翼鼓动数次,抚掌称赞道:“先生果然不愧蒙山中人。”她不讨茶吃,反而询问道,“不知先生壶中所煮之茶叫什么名,产地何处?”

李伯牙听了茶姑的称赞和问话后,知道她有些真才实学,有意要考较她一番。于是,扬扬自得地卖了一个关子,笑呵呵地说道:“此乃蒙顶翠屏朝晖是也。”

茶姑微微一笑,请求一试。李伯牙拿了一把宜兴紫砂梅壶,注茶汤后递给她。茶姑接壶在手,朱唇微启,慢啜之,作品味状。

少顷,茶姑浅笑曰:“先生休要诳我,此虽翠屏朝晖制法,而味却不是。”李伯牙闻言匿笑,反诘道:“姑娘可知茶名、产地?”

茶姑再品,闭目思去,忽又睁开双眼答道:“其必云门秀色。”

李伯牙闻听此言,咂舌大叫道:“姑娘真是世间奇女子也!”

茶姑粲然一笑,淡淡地说道:“先生过奖了。”复又放下手中的茶壶,询问道,“不知先生煮茶之水为何名?”

李伯牙再次讹她,极认真地答道:“蒙泉玉溪。”

茶姑忽正色曰:“又要诳我!既为玉泉,水为何余味冽而带甘?”

李伯牙惊讶莫名,始知遇上了高人,连忙赔礼道:“在下不敢再胡言乱语了,此水原本取自蒙泉玉溪,只因昨夜与故人饮后,余水所剩不多,今晨用舍后甘露混用,故余味带甘。不想仙姑法眼如炬,还望见谅。”

茶姑依然一脸正色,毫不客气地说道:“吾圣祖所著《茶经》,谓茶品如人品,一丝不乱,方为上品。汝枉读诗书,空谈茶道,实浪得虚名耳!”

李伯牙闻之惶惶,始知此女乃“茶圣”陆羽之后。待要赔礼谢罪,女已远在白云亭上,瞬间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