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凤舞之驭兽太子妃
1191100000123

第123章 太子赈灾,小舞献计(1)

而后,杜嘉瑾便看着凤舞微微笑着。他后面还有句话没有说出口——小九给你你就收下好了,就当是聘礼了。

五月,三皇子府中,香儿、静儿、玉儿三人半个月内先后生下三个健康的孩子,二男一女。这三个孩子在母体里发育都很好,生下来的时候一个七斤九两,一个八斤三两,一个刚好八斤,那粉嫩可爱的样子,就是已经三个月的沣哥儿都比不上。

杜嘉佑看着三个白白胖胖吃了就睡睡醒了就吃,一点都不爱吵闹的孩子,才真正有了做父亲的感觉。

这才是他的孩子啊!看看,一个个长得多漂亮?不管是像他也好,像他们的生母也罢,都是漂亮可爱的孩子。才不像秦宝卿生的那个,既不像他,也不像秦宝卿,那又瘦又难看,整日里哭哭啼啼,还动不动就生病……

原本杜嘉佑只是不喜秦宝卿生的儿子,只是有一点点怀疑,但见了这三个孩子,他心里的怀疑就越来越浓了。不是说刚生下来的孩子都不好看?怎么他这三个孩子都这么白净漂亮?

既然有了怀疑的种子,杜嘉佑自然要派人调查。虽然已经过去三个月了,崔氏也早已经将那小院的事情都处理好了,但还是让杜嘉佑查出些蛛丝马迹来。

“好你个秦宝卿!胆子也太大了!”听了禀告,杜嘉佑气得咬牙切齿,当即就摔了一个茶杯。

杜嘉佑本要直接去找秦宝卿问个清楚,但随后一想,这可是家丑,哪里能外扬?若是那女人不管不顾闹起来,岂不是给别人看了笑话?嗯,还是先跟母后说清楚,想好说辞再找那个女人算账。

杜嘉佑满脸怒气地进宫,又满脸郁气地出来。而后,他直接去了秦宝卿的正房。

杜嘉佑将其他人都赶了出去,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外面冯嬷嬷只听到秦宝卿嘤嘤哭泣求饶,过了一阵,杜嘉佑才沉着脸出来,转身去了三个姨娘那里看孩子。

冯嬷嬷进去,只看到秦宝卿头发凌乱满脸泪痕地坐在床上。孩子在一边大声地哭,她却听而不闻……

为什么她的儿子这样瘦弱,总是生病,那三个贱蹄子生的却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

杜嘉佑三个姨娘住在一起,三个孩子也养在一起,就是吃奶也互相吃,三位姨娘不分彼此。香儿、静儿、玉儿三个相处得简直比亲姐妹还亲。为此,杜嘉佑每次来都是三个女人三个孩子一起看,因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他反而格外喜欢那个白净漂亮的小丫头。

杜嘉佑心里很清楚,女儿是可以随便疼的,但是庶子,即便心里疼爱,也是要有分寸的。

三皇子喜得贵子,却没有办满月,也没有办百日,在外的神情时常是一脸阴郁,真是令人猜测不已。若有人问起,杜嘉佑只说孩子身体瘦弱,心里担心。

后来,他又得了两个庶子一个庶女,心情一下子就好起来,不知不觉中对人便是春风满面。于是,不消多问,流言蜚语便传了出去。如今几乎整个恒京城的人都知道三皇子庶出的三个孩子又健康又漂亮,很得三皇子喜欢。

崔氏知道女儿的处境,心疼不已,却又不可奈何,再也不敢给女儿出主意。秦羿听了,心中恼怒,再次找三皇子说话。

杜嘉佑冷着脸将自己查到以及母后告诉他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秦羿便再一次灰溜溜地回去了,自从后再也不敢过问三皇子府中的事情。

凤舞得到小麻雀的回报,这一次是真的放心了。秦宝卿至少短时间内不敢暗害香儿她们几个了吧?

五月,边关传来消息,鞑靼草原上起了蝗灾,飞蝗过处,寸草不留。

朝中这几日一直在讨论此事,上至皇帝,下至皇子,几乎所有人都是忧心忡忡的。当然,消息目前还是封锁的,免得引起百姓恐慌。但如何应对,却是刻不容缓的。

要知道蝗虫可是有翅膀的,等它们吃完了鞑靼草原上的草,难免不会飞入大夏境内。不,应该说是肯定会飞到大夏来的。

到时候,大夏怎么办?

还有,鞑靼受了灾,今年如何过冬?只怕又要起战事了。

大夏得到鞑靼蝗灾的消息再快马传入朝中,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这个时候,说不准蝗虫已经飞到大夏了,只是地方的奏报还没到而已。

也就是说,留给大夏朝廷应急的时间并不多。

经过几日的讨论,皇帝最终同意让太子亲赴北方抗蝗救灾。

历朝历代,无论皇帝还是百姓,都可以说是谈蝗色变。而蝗灾与其他天灾不同,几千年来从未断绝,也无从防范。蝗灾密的时候两三年一次,疏的时候七八年十来年一次,但每一次飞蝗过境都是寸草不留,带给国家和百姓的损失无可估量。

现在才五月,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如果飞蝗来得慢一点,麦子应该能收到仓里。可是蜀黍(高粱)还没到成熟期,飞蝗一来,今年的收成就算完了。另外,北方种植较广的粟(小米)要到六月才能收获,也不知道是否来得及。

早在刚刚得到消息的时候,朝廷就用八百里加急传令各地府衙做好抗蝗救灾的准备。粮食勉强能收的就收了,哪怕是产量低一些,也比让蝗虫祸害了强啊!

这两日,太子召集门下幕僚和朝中精于农事的大臣一起探讨治蝗措施,特意让杜嘉麟也在一边旁听。杜嘉麟自然要带上凤舞一起去。

凤舞听了各位大人的话,心中稍安,至少大夏朝是上下一致赞成抗蝗的。而在她前世的古代,人们愚昧,认为蝗灾是上天对人的惩罚,无可抗拒,也不能抗拒,因此将这种虫子称为蝗虫。蝗虫甚至还有蝗神之称,很多地区民间还有蝗虫奶奶庙,是实实在在的“灾仙”。

对于治蝗,大夏的百姓已经总结出一些经验了,但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只是,治总比不治的好。至少能适当阻止蝗灾的规模。

大夏朝上一次蝗灾在八年前,杜嘉瑾曾跟随当时治蝗的钦差去过灾区,也有一些经验。但是只要一想到那几乎是遮天蔽日一般的飞蝗,杜嘉瑾的心情就很沉重。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他始终没有自信能将这些该死的蝗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