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凤舞之驭兽太子妃
1191100000141

第141章 母子争执,兄弟情深(3)

皇帝听说福王求见,倒是有几分意外。他原本以为,太子的同胞兄弟会来得快一点。小九就在宫里,来得早是应该的,福王寿王都在宫外,得到消息怎么也得找幕僚商议一下吧?想不到福王竟然比寿王先到。

皇帝问何公公:“福王从哪儿来?”

何公公回道:“福王殿下进宫有一会儿了,他先去的贵妃娘娘的凤鸾宫。这是从凤鸾宫过来的。”

“哦?”皇帝听了,颇为意外,而后又欣慰地点点头,看样子赵贵妃做这事应该没有同老二商议,所以他才第一时间去找了他母妃。“让福王进来吧!”

“儿臣参见父皇!”

“嗯,起来吧!有什么事?”

杜嘉言进来,跪在地上行了礼,却没有起身。

“父皇,儿臣是为了今日早朝有人诋毁太子殿下一事而来的。章大人说太子借着治蝗赈灾收买人心居心叵测,但依儿臣看,章大人自己才居心叵测!太子殿下治蝗赈灾不辞辛劳,尽心竭力,这才赢得百姓爱戴。这不仅仅是太子殿下的荣耀,更是父皇您的荣耀!再说了,太子殿下是储君,这个天下以后都是他的,谁都可能居心叵测,就是太子殿下不会……”

皇帝不冷不热地“哦”了一句,淡淡地扫了杜嘉言一眼,显然是等着他继续说。

杜嘉言一时间弄不清楚父皇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只得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继续为太子辩解道:“父皇,太子殿下是您亲自教导长大的,难道您还不相信他的品行么?太子哥哥是最好的兄长,必然也是最孝顺的儿子,父皇您别听那些小人胡说……”

皇帝看着福王那急切的样子,心中倍感自豪。他的儿子,果然没让他失望!虽然崔皇后和赵贵妃都难免有些龌蹉的小心思,但幸好他的儿子们都是好的,这样的兄友弟恭,哪朝哪代都不曾有过。

“好了,起来吧!朕也没将你的太子哥哥怎么样,你着什么急?不过,也不枉太子当初为你们说情,让你们留在恒京。”皇帝语气虽然淡淡的,但到底点了一句,也算为太子说好话。

杜嘉言双眼一亮,立即问道:“是太子哥哥求情,父皇才让我们留下的吗?”

皇帝轻轻“嗯”了一声道:“当初朕说也该给你们封王,让你们去封地了。太子说你们兄弟自幼一起长大,情分不同,不舍兄弟姐妹分离。又念着你们若是去了封地,母子骨肉分离,不能在自己生母跟前尽孝,便求朕让你们都留在恒京……”

杜嘉言红着眼睛,满脸的感激道:“父皇您看,太子哥哥总是这样为我们着想,这样的好大哥上哪儿找去?儿臣能做父皇的儿子,太子哥哥的兄弟,不知道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皇帝看着杜嘉言,满意地点点头。

寿王府,杜嘉佑听闻早朝上的事情,立即召集自己的王府属官和幕僚商议。

“今日早朝上的事,你们怎么看?”杜嘉佑坦言问道。

“王爷,这很明显是赵贵妃和福王见崔家颓败,想要将太子殿下拉下来,谋夺储君之位。以属下之见,王爷您还是赶紧去东宫找太子殿下商议才是。”

“嗯。”

众人都点头称是。

杜嘉佑再问:“以你们看,父皇会如何处理此事?”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迟疑着没有开口。

“嗯?”杜嘉佑不悦地嗯了一声催促着。

终于有人开口:“王爷,历来为君者最忌讳的就是有人比他更得民心,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儿子。”

也有人迟疑道:“不过,皇上向来宠爱太子,或许不会……”

“现在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是最理智的。

等杜嘉佑与下属幕僚商议完了去东宫,不但九皇子已经去过了,连福王、安王、康王和八皇子都去看过太子了。他作为太子的嫡亲兄弟,竟然是最晚到的。

杜嘉佑脸色不太好看,对杜嘉瑾解释道:“我刚刚召集幕僚商议了一下……”

杜嘉瑾含笑摆摆手道:“我明白,你不用在意这个。你们对我的关心与来得早晚并无直接关系。”

杜嘉佑点点头道:“太子哥哥知道就好。我听说福王倒是跑得快,哼!当了婊子还想立贞节牌坊,他当我们都是傻子不成?”

杜嘉瑾微微蹙眉,顿了一下才一脸认真道:“此事你二哥并未参与,你出去以后别找他麻烦,记住了?”

杜嘉佑诧异地看着杜嘉瑾:“太子哥哥说什么?这事他没参与?他这么说你就信了?”

“三弟!”杜嘉瑾严厉地看着他道,“你二哥不是那样的人,我相信他!你以后最好也别总怀疑他,你总这样,让他如何相信你?”

杜嘉佑的回答是一声冷哼。

杜嘉瑾无奈道:“我知道你们两个从小就看对方不顺眼,但是这一次,大哥希望你就算心里有怀疑,也不要对你二哥说什么过激的话。”

杜嘉佑本是好心来帮忙的,不想杜嘉瑾竟然帮福王说话,他只觉得自己是白白替大哥担心了,人家还压根儿不领情,气得转身就走。

皇帝将几位皇子的动向尽收眼底,颇为欣慰。唯一有些不满的,就是福王和寿王的矛盾了。这两个儿子从小就互相仇视,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管他和太子怎么调和,总是没有用。

杜嘉瑾并没有因此而特意向皇帝解释什么,皇帝也没有问他。只不过,第二天太子就生病告假没有去上朝。借此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也好,还可看看朝中大臣们的风向。

太子对皇帝的心思是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的,自然是不担心,但东宫属官和他的幕僚们却没有他这份自信,一个个都赶来求见。不等杜嘉瑾出来,就聚集在外书房里,讨论如何应对赵氏小人的阴毒诡计。

有人提议:“不如明日我们也组织人弹劾赵氏一系的人骄横跋扈目无法纪?我就不信找不到他们的把柄!”

随即便有人附和:“嗯,我赞同!也给他们看看太子殿下的实力!免得赵家以为出了一个贵妃一个威远侯就能撼动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