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帮助孩子成长的30个创造发明故事
1203000000002

第2章 最早的伞

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王帝记》中就有关于伞的记载。传说在春秋时期,是鲁班的妻子发明了伞。心灵手巧的她看到她好心的丈夫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地为老百姓修房架桥,十分心疼,于是就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有一天,她忽然看到了山上供人休憩的亭子,突然灵机一动,就用毛竹做骨、丝绸做面,做成样子像亭子的东西,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后来的伞。古时候,因为伞是用丝帛制成的,价格十分昂贵,百姓们根本买不起,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用,被视为权势的象征。到了汉代以后,纸被发明了出来,人们就开始用非常廉价的桐油纸来制雨伞。唐宋时,油纸伞开始普及于民间。到清代,出现了精工彩绘的花伞。

17世纪,有一位叫德热那斯·海努艾的旅行家把伞带回了英国。当他打着伞漫步于伦敦街头时,行人都非常惊奇,更有妇女吓得发出了尖叫,而年轻人竟然用石块来投掷这个他们眼中的“怪物”,使他险些丧命。可是到了现代,由于英国的多雨天气,英国已经成为了人均拥有伞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雨伞王国”。

后来,由于伞的实用性,伞流传开来,虽然不受男人们的欢迎,却受到了妇女们的青睐。

那时候,用绢和蕾丝制作的小阳伞特别受欢迎,是贵妇们随身携带的必备用品。但是当时的阳伞非常重,使用起来十分不便。一直到了公元19世纪,伞才开始变得轻巧起来,同时各种各样的伞也开始出现了:坠有绢质流苏的长柄伞、搭配礼服的羽毛伞、捏褶的花边伞以及奢华的蕾丝伞等等,就像款式多样的时装,让人眼花缭乱,同时伞的用途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庭院散步、郊外踏青、走亲访友、出海避暑,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服装,搭配不同的伞。从那时起,伞就成为人们整体造型中重要的一部分,那是因为从饰物的装饰和搭配中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智商和品位。

随着时代的前进,伞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自动伞、折叠伞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无柄伞又返回到“头顶荷叶”状,戴在孩子们和女士骑车族的头上。什么收音机伞、太阳能伞、盲人伞、防暴伞等等也纷纷问世。在美国佛蒙特州的威努士城,人们用一种重量很轻却比钢铁坚固,又能透光的泡沫有机玻璃作伞面,用纵横交错的金属制成大骨架,做成了一把高67米、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巨伞,利用一部巨大的电动机来带动它,这把伞已成了美国游览观光的景观。由“门背一根竹子、撑起来一间屋子”的灯谜,到“风和日丽,功成身退;风雨关头,挺身而出”的赞誉,既概括了伞的作用,更称颂了伞所代表的风格。伞不再单单只是避雨挡风、遮太阳的生活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它的价值已超越了实用范围,充满了浓厚的时尚色彩,成为优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