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1208200000101

第101章 火类(七)

《经》言[《经》:指《素问》。]:五脏以平为期[五脏以平为期:五脏以平,以五脏阴阳平衡协调;为期,为期望,为目的。]。及夫一法,无问五脏生剋兴衰,一概言热为实,寒为虚者,通言阳气之兴衰也。假令下部寒者,谓下焦火气之虚也,故以热药补之,非助肾水之药尔,由水虚不能反为寒也。凡诸疾之所起也,不必脏腑兴衰变动,相乘而病[相乘:乘,以强凌弱的意思;相乘,即五行相剋太过。],但乘内外诸邪所伤[乘:顺应。],即成病矣。

《内经》说,治疗疾病以五脏阴阳平衡协调为目的。有一种说法,不问五脏之间的生克旺衰,一概认为热为实证,寒为虚证,这是通指阳气的兴衰而讲的。假如下部寒冷,是说下焦火气衰虚,所以用热药给以温补,这些药并不是滋助肾水的药。因为水虚不会形成寒证。大凡疾病的产生,不一定都是因为脏腑的兴衰变动,或五行相乘制而发生的。只是顺应身体内外邪气的伤害,而形成的。

大凡治病必求所在,病在上者治其上,病在下者治其下,中外脏腑经络皆然。病气热则除其热,寒则退其寒,六气同法[六气:此指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異常形成的疾病。]。泻实补虚,除邪养正,平则守常[平:即阴阳气血平衡协调,指不病的正常人。],医之道也。岂可见病已热,而反用热药,复言养水而胜心火者,可谓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深可戒哉。所以或言肾虚而下部冷者,非谓肾水虚也。所谓肾有两枚,《经》曰[经:指《素问》。]:“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杨上善注《太素》曰[《太素》:为现存《内经》最早注本。所引之文与原文有较大出入。]:人之脊骨有二十一节,从下第七节之傍,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小心也。

大凡治病,务必辨清病位,病在上部就治疗上部,病在下部就治疗下部,无论病是在表里脏腑或经络,都应遵循这一原则。病属热证,就清其热邪,病属寒证,就散其寒邪,六气病的治疗也与此相同。泻其邪气过盛,补其正气不足,总之,无论是除邪气养正气,以身体平调正常为准,是医生的基本原则。怎么能见到热证,反而用热药呢!又说通过滋养肾水来制约心火,这种治法真可以说是舍近求远,舍易求难,应当深以为戒的啊!人们常说肾虚而下部寒冷,并不是由于肾水虚。肾有左右两枚。《内经》说人体脊柱的第七节旁边,有一称之为小心的脏器。杨上善注《太素》时说,人的脊柱骨有二十一节,从下数第七节傍,左边的一个称为肾,右边的一个称为命门,命门就是所谓的小心。

《难经》言:心之原,出於太陵[心之原,出于太陵:语出《内经》,原,即“原穴”;太陵,又称大陵。太陵实为心包络经的原穴,心经的原穴是“神门”。],然太陵穴者,属手厥阴包络相火,小心之经也[小心:此指心包络。]。《玄珠》言[《玄珠》:指王冰撰写的《玄珠密语》,现已失传。],刺太陵穴曰,此泻相火小心之原也。然则右肾命门为小心,乃手厥阴相火包络之脏也。《仙经》曰:先生右肾则为男,先生左肾则为女,谓男为阳火,女为阴水故也[女为阴水:水,原作“火”,误,据伤寒三书、四库全书本改。]。或言女子左肾为命门者,误也。《难经》止言右肾为命门[右肾为命门:右,原为“两”,误,据伤寒三书、四库全书本改。],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岂相反也?然右肾命门小心,为手厥阴包络之脏,故与手少阳三焦合为表悰,神脈同出见手右尺也[神脈同出见手右尺也:心包络为小心,心藏神,且心包络与三焦均主相火,因而神脈指心包络与三焦相火脈气;见,同“现”;右尺,即右手尺部,主候命门及三焦脈气。],二经俱是相火,相行君命[相行君命:相,指“相火”;君,指“君火”;相行君命,即相火行使君火的使命。],故曰命门尔。故《仙经》曰:心为君火,肾为相火,是言右肾属火,而不属水也,是以右肾火气虚,则为病寒也,君相虽为二火,论其五行之气,则一於为热也。

《难经》说:心的原穴出于大陵,然而大陵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主相火,称之为小心经脉。《玄珠密语》在刺太陵穴时说:这是针刺心包络的原穴以泻相火,既然如此,那么右肾命门称为小心,是手厥阴心包这一脏,主相火。《仙经》上说:人在胚胎时,若右肾先生成,就是男孩,左肾先生成,就是女孩,并称说这是由于男属阳火,女属阴水的缘故。说女子左肾为命门,是错误的。《难经》只说右肾是命门,在男子主藏精,在女子主维系胞宫。怎么左肾反而成了命门呢!然右肾为命门小心,是手厥阴心包络的本脏,与手少阳三焦相合而为表里,命门与三焦的脉气均表现于右手尺部,这两条经脉都主相火,而相火又行君火之命,所以称之为命门。《仙经》说:心为君火,肾为相火。这是说右肾属火,而不属水,因为如此,所以右肾火虚,就形成寒性病证。君火、相火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火,但从五行之气来考察,均属于热。

按:《内经》无心包络经。而心包络属相火,代行君令,所以说,“心之原,出于太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