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1208200000105

第105章 火类(十一)

故知热郁於目,无所见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则转难辩物[辩:通“辨”。],由目之玄府闭小也,膈缣视物之象也[隔缣视物:缣:jiān,音“兼”,细绢。]。或视如蝇翼者,玄府有所闭合者也。或目昏而见黑花者,由热气甚而发之於目,亢则害,承乃制,而反出其泣,气液昧之,以其至近,故虽视而亦见如黑花也。及衝风泣而目暗者,由热甚而水化制之也。故《经》言[《经》言:此指《素问》的相关内容。],厥则目无所见[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阴阳运行逆乱的病机。],夫人厥则阳气并於上,阴气并於下,阳气并于上,则火独光也[火独光也:此指阳气独盛于上,犹如火光向上一样。],阴气并於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胀:原作“肿”,误,据伤寒三书本及《素问·解精微论》改。]。夫一水不胜五火[一水不胜五火:指眼睛的阴精不能胜过五脏之火。],故目而盲,是以衝风泣下而不止[衝风泣下:泣,原作“位”形近而误,据伤寒三书,丛书集成本改。衝风泣下,即迎风流泪]。夫风之中於目也,阳气内守於睛,是火气燔目,故见风泣下。

由此可知热郁滞于目,眼睛就看不清东西,所以眼睛稍微昏暗。虽距离很近反而难辨清东西,是由于瞳神闭塞变小的缘故,如同隔着细绢看东西一样。也有的如同看苍蝇的翅膀一样模糊不清,这是瞳神关闭所致。也有眼目昏暗而视物黑花,是由于眼睛的热气过于亢盛。过于亢盛便产生危害,承其下者予以制约,因此反而出现流泪,气液蒙蔽了眼睛,所以虽然很近,看东西也还是昏花不清。也有迎风流泪而眼睛昏暗的,是热甚而出现水的气化加以制约。所以《内经》说:阴阳之气运行逆乱眼睛便看不清东西,因为阴阳之气逆乱时,阳气集中于人体上部,阴气集中于人体下部。阳气集中于人体上部,就像火一样热甚;阴气集中于人体下部,于是脚寒冷肿胀。眼睛的阴精胜不过五脏之火,所以眼睛看不清东西,因此出现迎风流泪不止。风邪伤害眼睛,阳热久留于眼中,也就是火热熏灼于眼睛,所以见风就流泪。

暴注、卒泻[卒:音义同“猝”,突然的意思。],君火义同。暴注,就是突然剧烈的泄泻,这和君火病变的机理相同。

瞤瘛[瞤瘛:瞤,筋脈跳动;瘛,筋脈拘急。],惕跳动也。火主动,故夏热则脈洪大而长,瞤瘛之象也。况脈者,心火之所养也。

瘛,就是筋脉肌肉跳动拘急的病证。火性主动,所以夏季炎热时便出现洪大而长的脉象,这便是瘛的征象,况且脉是受心火的温养。

暴病暴死,火性疾速故也。斯由平日衣服饮食,安处动止,精魂神志[精魂神志:指整个精神活动。],性情好恶[性情好恶:指饮食起居喜恶。],不循其宜而失其常,久则气变兴衰而为病也。或心火暴甚而肾水衰弱不能制之,热气怫郁,心神昏冒,则筋骨不用,卒倒而无所知,是为僵仆也[僵仆: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甚则水化制火,热甚而生涎,至极则死。微则发过如故,至微者,但眩瞑而已[眩瞑:此叠词同义,意为视物昏黑。],俗云暗风,由火甚制金不能平木,故风木自甚也。

突然发病突然死亡,这是由于火性迅疾快速的缘故。多数因为平时衣服饮食失调,精神活动失常、生活作息没有规律,久而久之,正气逐渐衰弱,邪气慢慢兴盛,因而产生疾病。也有因心火暴盛,肾水衰弱而不能制约心火,阳热郁结于内,心神昏蒙,筋骨失去正常功能活动,因而突然昏倒,不知人事,这称为僵仆。甚至出现水化而制火,火热过甚反而产生涎液,严重的会造成死亡。轻微的发作过后像正常一样,最轻的只是短暂的头晕目眩不敢睁眼而已,习俗称为暗风,是由于火甚制金,而金不能平木,所以风木自然旺盛。

或风热甚而筋惕瘛瘲[筋惕瘛瘲:筋脈肌肉跳动肢体抽搐的病证。],僵仆,口出涎沫,俗云风痫病也[风痫:此指因外感风热邪气而发生的沫证。]。欲知病有兼风者,阴阳变化之道也。故阴阳相搏,刚柔相摩,五行相错,六气相荡,变而为病,则无穷矣。大法我子能制鬼贼[我子能制鬼贼:我子,指我所生者;鬼贼,即剋我者;制,制约、剋制。五行之理,我所生者,能制约剋我者,称之为子复母仇。],则己当自实,而与子同为病者,不必皆然,由乎六气阴阳同異不等故也。故《经》曰: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又燥湿小異也。然燥金虽属秋阴,而異於寒湿,故反同其风热也。故火热胜,金衰而风生,则风能胜湿,热能耗液而反寒[寒:据下文“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寒疑为“燥”字之误],阳实阴虚,则风热胜於水湿而为燥也。

有的因风热过甚而引起筋脉肌肉跳动,肢体抽搐,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这是习俗称为风痫的痫病,要明晓这类疾病兼有风邪的道理,是由阴阳变规律所形成的。阴阳相互搏击,刚柔相互摩擦,五行交互生克制约,六气相互冲荡激动,变化而形成的疾病,便无穷无尽了。大凡我之子能制约鬼贼,则本气应当自旺。但是子母同病的就不会都是这样,是由于六气阴阳变化差异的缘故。古代医经中说:风热火同属阳,寒燥湿同属阴,燥与湿略有不同。然而燥金虽然为秋季的阴邪,但与寒湿不同,所以其性反而类同风热。因而火热过胜而制金,金衰不能制木而生风。风木能制约湿土,热能消耗津液而成燥,于是阳实阴虚,风热胜过水湿,从而成为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