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1208200000051

第51章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

人中百病,难疗者莫过於水也。水者,肾之制也;肾者,人之本也。肾气壮则水还於海[海:即玉海,指膀胱。],肾气虚则水散於皮。又,三焦壅塞,荣卫闭格,血气不从,虚实交变,水随气流,故为水病。有肿於头目者,有肿於腰腳者,有肿於四肢者,有肿於双目者。有因嗽而发者,有因劳而生者,有因凝滞而起者,有因虚乏而成者,有因五藏而出者,有因六府而来者。类目多种,而状各不同。所以难治者,由此百状,人难晓达。纵晓其端,则又苦人以娇恣不循理法[娇:瓒本作“骄”。疑是。],触冒禁忌,弗能备矣。故人中水疾死者多矣。

人们所患的千百种疾病,难以治疗的莫过于水邪所致的疾病。水是由肾所制约的,肾是人生存的根本。肾气壮盛则水液就能复归到膀胱,肾气虚衰则水液就溢散到皮肤。此外,三焦之气壅塞,营卫之气痞格,血与气不相随行,虚与实交相更变,水随气的运行而流动,所以发为水邪所致的病。有肿在头面的,有肿在腰脚的,有肿在四肢的,有肿在双目的。有由于咳嗽而引发的,有由于劳伤而发生的,有由于气血凝滞而出现的,有由于虚亏而造成的,有从五脏之邪而产生的,有由六腑之邪而导致的。种类名目多种多样,而且证状各不相同。所以说水邪所致的疾病难治,是因为这许许多多的证状,人们很难明晓通达。纵然知道其中的头绪,却又苦于人们骄纵恣意不遵循医疗的理论与方法,触犯治疗水邪疾病的禁忌,没有办法能够防备这些事情的发生。因此,人们患水邪所致疾病而死的也必然很多。

水有十名,具於篇末:一曰青水[青水:古病名,现首见於本篇。即肝水。证见自面部渐及全身水肿,皮肤多呈暗黄色,伴有两胁疼痛,腹胀不能转侧,小便不利等。],二曰赤水[赤水:古病名。现首见於本篇。即心水。证见心胸烦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下肢和阴囊肿胀等。],三曰黄水[黄水:古病名。现首见於本篇。即脾水。证见腹部肿大,四肢沉重,倦怠少气,小便不利等。],四曰白水[白水:古病名。现首见於本篇。即肺水。证见自足部而渐及全身浮肿,伴有咳嗽气喘,小便困难,大便稀溏等。],五曰黑水[黑水:古病名。现首见於本篇。即肾水。证见足部浮肿,逆冷,腹部胀大,脐肿腰痛,不得小便,前阴部有水湿渗出等。],六曰玄水[玄水:古病名。现首见於本篇。证见自头面渐及全身水肿,皮肤多呈暗黄色,伴有两脇疼痛,小便黄等。],七曰风水[风水:古病名。现首见於《素问·奇病论》。证见发热恶风,四肢先肿,继而腹部胀大,全身浮肿,小便不利。],八曰石水[石水:古病名。现首见於《素问·阴阳别论》。证见自脐下先肿,少腹肿大,坚硬如石,腹满不喘,脇下疼痛。],九曰裏水[裏水:古病名。现首见於《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证见先自少腹作胀而不肿,渐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无汗,不渴。],十曰气水[气水:古病名。现首见於本篇。证见全身水肿,时肿时消,时重时轻。]。

水邪所致的病有十种名称,列具在后面:第一种称作青水,第二种称作赤水,第三种称作黄水,第四种称作白水,第五种称作黑水,第六种称作玄水,第七种称作风水,第八种称作石水,第九种称作里水,第十种称作气水。

青水者,其根起於肝,其状先从面肿,而渐行一身也。赤水者,其根起於心,其状先从胸肿起也。黄水者,其根起於脾,其状先从腹肿也。白水者,其根起於肺,其状先从腳肿而上气喘嗽也。黑水者,其根起於肾,其状先从足趺肿。玄水者,其根起於胆,其状先从头面起,肿而至足者是也。风水者,其根起於胃,其状先从四肢起[先从:瓒本作“先起脐”,义长。],腹满大而通身肿也。石水者,其根在膀胱,其状起脐下而腹独大是也。裏水者,其根在小肠,其状先从小腹胀而不肿,渐渐而肿也。又注云,一作小腹胀而暴肿也气水者,其根在大肠,其状乍来乍去,乍盛乍衰者是也。此良由上下不通,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而致之也。其脈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也。

青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肝,它的证状是先从颜面肿,而又渐渐漫肿全身。赤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心,它的证状是先从胸部肿起。黄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脾,它的证状是先从腹部肿起。白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肺,它的证状是先从脚肿起而且气逆咳嗽。黑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肾,它的证状是先从脚背浮肿。玄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胆,它的证状是先从头面开始浮肿而延伸到足部。风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胃,它的证状是先从四肢开始,腹部肿满膨大而且通身发肿。石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膀胱,它的证状是开始发肿在脐下而且只有腹部肿大,这就是石水。里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小肠,它的证状是先从小腹作胀,但不肿,然后渐渐发肿。气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大肠,它的证状是水肿忽来忽去,忽增忽减,这就是气水。这的确是由于上下气机不通,进食、排泄的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所导致的。这种病,脉来洪大的可治,脉来微细的不可治。

又,消渴之疾久不癒[消渴:病证名。现首见於《素问·奇病论》。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特徵的病变。],令人患水气[令:瓒本此上有“亦”字,义长。]。其水临时发散,归於五藏六府,则生为病也。消渴者,因冒风衝热,饥饱失节,饮酒过量,嗜欲伤频,或饵金石,久而积成,使之然也。

另外,消渴病日久不愈,使人患水肿。消渴病人的水邪临时发作宣散,归聚到五脏六腑,就发展成为水肿病了。消渴是感冒风邪,冲闯热邪,饥饱失去常度,饮酒过量,嗜好色欲,频遭伤损,或者服食金石类药物,日久就积聚毒邪,使人产生了这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