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1208200000008

第8章 华氏中藏经序

应灵洞主探微真人少室山邓处中撰

华先生讳佗,字元化,性好恬淡,喜味方书。多游名山幽洞,往往有所遇。一日,因酒息於公宜山古洞前,忽闻人论疗病之法,先生讶其異,潜逼洞窃听。须臾,有人云:华生在迩(迩:ěr,音“耳”,附近。),术可付焉。复有一人曰:道生性贪(贪:此指贪酒。而非“贪婪”。上文有“因酒息于公宜山古洞前”。),不悯生灵(不悯生灵:悯,怜恤。生灵,生命。此指动物,而非指人。),安可付也?先生不觉愈骇,跃入洞,见二老人,衣木皮,顶草冠。先生躬趋左右而拜曰:适闻贤者论方术,遂乃忘归。况济人之道,素所好为。所恨者,未遇一法可以施验,徒自不足耳。愿贤者少察愚诚,乞兴开悟,终身不负恩。首坐先生云:术亦不惜,恐異日与子为累。若无高下,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惮:怕,畏惧。),矜老恤幼为急(矜:jīn,音“今”,通“怜”,怜悯,同情。恤:体恤。),然後可脱子祸。先生再拜谢曰:贤圣之语,一一不敢忘,俱能从之。二老笑指东洞云:石牀上有一书函,子自取之,速出吾居,勿示俗流,宜秘密之。先生时得书,回首已不见老人。先生慑怯离洞,忽然不见,云奔雨泻,石洞摧塌。既览其方,论多奇怪。从兹施试,效无不存神。先生未六旬,果为魏所戮,老人之言,预有斯验。余乃先生外孙也,因吊先生寝室,梦先生引余坐(寝室:寝,睡,卧。此指睡於卧室。有以“先生寝室”後断句,而解为“墓室”。),语《中藏经》真活人法也,子可取之,勿传非人。余觉惊怖不定,遂讨先生旧物,获石函一具。开之,得书一帙,廼《中藏经》也(廼:同“乃”。)。予性拙於用,复授次子思,因以志其实。

甲寅秋九月序

此序赵写本所无似是後人伪作姑附存之

华先生的名讳为“佗”,表字“元化”,素性喜好恬静淡泊,喜爱研读医药书籍。常常遨游名山深洞,往往有所奇遇。有一天,因为酒后休息在公宜山古洞前,忽然听到有人谈论治疗疾病的方法,先生惊诧他们的谈论奇特,暗暗靠近洞口窃听。一会儿,有人说:“姓华的书生在附近,医术可以交付给他。”又有一个人说:“听说这个书生素性贪酒,不怜恤生灵,怎么能交付给他呢?”先生听了不觉更加惊骇,跳进洞中,见有两个老人,穿着树皮做的衣服,戴着野草做的帽子。先生躬着身子急急走到旁边就拜伏着说:“刚才听到贤德的人谈论方药医术,于是就忘记回家了。况且,救济民众的事情是我素来喜爱施行的。我所遗憾的是没有遇到一种奇妙的治法能够用来取得效验,徒然自感不足罢了。希望贤德的人稍稍体察我这固执的诚心,恳求给予开导和启示,我终身不负大恩大德。”坐在正面的先生说:“医术倒也不吝惜,只恐未来的日子给你造成负担和困苦。假若你将来无论地位高下,无论贫穷和富裕,无论显贵和低贱,都不求钱财贿赂,不怕劳累和艰苦,将怜悯年老,体恤幼弱作为最紧迫的事,这样做,后来才可以摆脱你的灾祸。”先生又拜伏着,诚惶诚恐地禀告道:“贤德圣明人的教诲,我一一不敢忘记,都能够遵照您说的去做。”两位老人笑着指向洞的东面说:“石床上有一个书匣,你自己去取它,快快离开我们的处所,不要将它展示给庸俗的人看,应当秘密地珍藏它。”先生当时取得这部书,回头却已不见老人。先生心惊胆战地离开山洞,忽然见云雾飞奔,暴雨倾盆,石洞摧毁坍塌。后来阅读这部方书,论述大多诡奇怪异。从那以后施行试验,效验没有不见神奇的。先生没有

满六十岁,果然被曹操所斩,老人的预言有着这样的应验。我就是先生的外孙啊,因而凭吊先生,晚上睡在卧室时梦见先生招呼我坐下,对我说道:“《中藏经》真正是使人存活的大法呀,你可以去取它,不要传给不应当得到传授的人。”我醒后惊恐不安,于是就寻求先生的遗物,获得一个石匣子。启开它,取得一套书,就是《中藏经》。我本性不善于施医术,又授给我的第二个儿子邓思,由于上述的原因特地记下这部书来龙去脉的实情。

作序于甲寅年秋季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