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1208200000090

第90章 热类(十一)

假令或因热药以使怫热稍散而少愈者,药力尽则病反甚也。其減则微,其加则甚,俗无所悟,但云服之而获效,力尽而病加,因而加志服之[加志:注意,留心。],由是诸热病皆生矣!阳热发则郁甚於上,故多目昏眩,耳聋鸣,上壅癫疾[癫疾:癫,疑为“巅”字之误;巅,此指头顶;巅疾,当指头部疾病。]。上热甚而下热微,俗辈复云肾水衰弱不能制心火,妄云虚热也。抑不知养水泻火,则宜以寒,反以热药,欲养肾水,而令胜退心火,因而成祸不为少矣!可不慎欤!

假如有时因为服热性药,使郁热稍微消散而热病略微好转,但药力消失后病反而加重。减轻是微不足道的,而加重是严重的,一般人没有醒悟,只是认为服药病减轻,药力尽病就加重。于是更加留心服药,从此便产生了各种热病。阳热过盛郁结于人体上部,所以常常出现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等邪壅滞上的头部疾病。上部热邪偏盛而下部的热力微弱,一般医师又说,这是肾水衰弱不能克制心火,随便说是虚热。又不知道补水泻火应当用寒药,反而用热药滋养肾水以克制心火,因而所造成的祸害就不会少了,临证时不应当谨慎吗?

战慄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阳动阴靜:阳性刚强躁动,阴性柔顺安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固[厥逆禁固:厥逆,指四肢逆冷;禁固,指二便不通。],屈伸不便,为病寒也。慄者寒冷也,或言寒战为脾寒者,未明变化之道也。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慄也。然寒慄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大承氣汤下之:大承气汤,即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用于阳明腑实证,峻下阳明热结。],多有燥粪,下後热退,则战慄癒矣!或平人冒极寒而战慄者[冒:幹犯,触犯。],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热内作故也。如冬寒而地中反暖也,或云冬阳在内而阴在外,故地上寒而地中暖,夏则反此者,乃真理也。

战栗动摇,像火苗晃动的样子,阳主动,阴主静。水与火的性质完全相反,所以四肢逆冷,二便不通,关节屈伸不利,属寒证。战栗,是寒冷的样子,也有人说寒战属于脾寒,这是没弄清病理变化的机理。实质上是心火热甚达到顶点而战栗。因为火热过盛反而兼有寒水的制化,病人于是表现出寒战。所以这类寒战是火极似水,实际上并不是火热中兼有寒气。所以用大承气汤通下,往往排泄出干燥的粪便。下后热退,于是战栗也就好了。也有正常人触犯寒邪而发生战慄的。因为寒性收敛闭藏,体内阳气不能外散,因此郁结而形成内热。就像冬季外面寒冷但地下温暖一样。也有人说冬季阳气在内而阴气在外,所以,地上寒冷而地下温暖,夏季时刚好如此相反,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假令冬至为地阴极[冬至为地阴极: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曆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日(约阴惓十一月);地阴极,指地面上的阴气发展达到极点,阳气开始产生。],而生阳上昇,至夏则阳在上而阴在地中者,当地上热而地中寒可也。奈何夏至为天阳极[夏至为天阳极:夏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每年阳曆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约阴曆五月);地阳极,指地面上的阳气发展达到极点,阴气开始萌生。],而生阴下降,至冬则入地反暖,地上反寒欤?或曰冬後阳昇而出,则阴降而入;夏後阳降而入,则阴昇而出者,乃妄意也。如冬至子正一阳生[子正一阳生:子,为十二地支之一,古人以之记时、记月,子时,相当每天廿三至一点,子月即阴曆十一月;子正,指子的正点;一阳生,少阳之气开始萌生。],而得其复[复:六十四卦之一。],至於巳则阴绝,而六阳备[至于巳则阴绝,而六阳备:巳,为十二地支之一,巳时,约相当每天九至十一点,巳月即阴曆的四月,阴绝,阴尽。六阳备,六阳爻完全具备。],是故得其纯乾[乾:qián,音“前”,六十四卦之一,属纯阳卦。]。夏至午正则一阴生,而得姤?瘙嚕

[午正则一阴生,而得姤:午,为十二地支之一,午时,相当于每日的十一至十三点,午月,即指每年的五月,午正,指午的正点。一阴生,厥阴之气开始萌生。姤,gòu,音,“勾”,六十四卦之一。],至於亥则阳绝而六阴备[至于亥则阳绝而六阴备:亥,为十二地支之一,亥时,约相于每日的廿一至廿三点;亥月,指陰曆的十月;阳绝,阳尽。六阴爻完全具备。],是故得其纯坤[坤:六十四卦之一,属纯阴卦。]。至於冬至则阳复也[於冬至:原脱,据伤寒六书,四库全书本补。]。然子後面南[子後面南,午後面北:子以後人面朝南方而立;午以後人面朝北方而立],午後面北,视卦之爻[视卦之爻:爻,yáo,音“摇”;每一卦图从下至上共六画,视卦之爻,即观察卦图中阴、阳爻多少的变化。],则子後阳昇,午後阴降[子後阳昇,午後阴降:子以後从复卦开始,阳爻逐渐上昇;午以後从姤卦开始,阴爻逐渐下降],明矣!安得反言冬後阴降,而夏後阳降耶?

降:子以後从复卦开始,阳爻逐渐上昇;午以後从姤卦开始,阴爻逐渐下降。

如果冬至这天是地面阴气达到极点的时候,那么阳气便开始发生而上升。到夏季阳气在地上而阴气则在地中时,应当是地上炎热而地下寒凉。怎奈夏至这天地面阳气达到极点,阴气便开始发生而下降,到了冬季进入地下反而变暖,而地上反而寒冷呢?有人说冬至以后阳气上升而外出,阴气下降而内入;夏至以后阳气下降而内入,阴气上升而外出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瞎说。冬至这天子时正点少阳之气产生于地下,与复卦的卦象相合。到巳时尾时地上阴气尽竭,六阳爻完全具备,正因为这样,所以与乾卦的卦象相合。夏至这天午时正点厥阴之气开始产生于地下,与姤卦的卦象相合,到亥时尾时地上阳气尽竭,六阴爻完全具备,正因为这样,所以与坤卦的卦象相合,到了冬至这天,阳气便又开始复苏。然而子时后面向南而立,午时后面向北而立,分别观察卦图中阴阳爻的变化,不难发现子时后阳爻上升,午时后阴爻下降,就非常明确了,怎么反说冬至后阴气下降,夏至后阳气下降呢?

按:刘完素根据六十四卦中阴阳爻的变化规律,来阐释地中寒暖变化的道理,进而推论人体内热的形成机理。从而批驳了地中寒温变化,是由于自然界阴阳升降所造成的说法。其基本思想是,当地气通畅时则地中寒凉;当地气闭塞时则地中温热。其于人身,也是如此。为又一说,可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