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教自然观研究
1215700000029

第29章 生命之道(4)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作者注)始疏,荣华颓落,发颇班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簿,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居而终矣。《道藏》第21册,第435页。

这里生命运动按照其生长、旺盛、盛衰、虚终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生命的运动演化包含了由进化到退化、再由退化到进化的转化过程,即从"十岁"到"百岁"的生命演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血气已通-血气始盛-经脉皆大盛-肝气始衰-心气始衰-脾气虚-肺气衰魄离-经脉空虚-五脏皆虚-神气皆去。这种生命运动演化形式具体表现为生命演化的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生命之血气"通圣"阶段,其年龄在四十之前;第二阶段,生命之肝心"始衰"阶段,其年龄在五十至六十之间;第三阶段,生命之脾肺"虚离"阶段,其年龄在七十至八十之间;第四阶段,生命之肾脏"虚终"阶段,其年龄在九十至百岁以后。这几个不同的生命运动与演化阶段,既反映了生命运动演化过程,又体现了生命运动进化与退化所具有的统一性。

第二,"情有所属,意有所指"。生命运动的统一性体现在"智识"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道教生命运动演化所具有的统一性,除了具有其生命的物质形态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之外,还具有其生命精神运动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道教关于生命运动的统一性既包括生命机体的演化,又包含了生命精神的演化。其内容则表现为进化与退化的对立统一关系。道教认为人之生命在其肌体演化过程中,还包含了其"智识"等精神生活方面的演化,《云笈七签》卷十四《三洞经教·黄庭遁甲缘身经》认为:

夫人之受天地之元气生。气之来也谓之精,精之媾也谓之灵,灵之变也谓之神,神之化也谓之魂,随魂往来谓之识,并精出入谓之魄,官主精魄谓之心,心有所从谓之情,情有所属谓之意,意有所指谓之志,志有所忆谓之思,思而远慕谓之虑,虑而用事谓之智,智者乃识见者也,盖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情智,见识之所用也。《云笈七签》第371页。

这里道教展示了生命运动的统一性,即生命在其肌体进化与退化的过程中还包含了其精神方面的进化与退化,肌体的演化与精神的演化共同构成生命运动的统一性。这个生命运动演化过程具体表现为"气"、"精"、"灵"、"神"、"魂"、"识"、"魄"、"心"、"情"、"意"、"志"、"思"、"虑"、"智"、"识"等多个方面,是生命运动进化与退化统一性的重要体现,标志着生命运动由单纯的物质运动到复杂的精神运动的转化和发展过程,而其中"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情智"等则是"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之"贵"而具有的精神进化的重要标志。所以,道教的生命运动是一个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彼此共同构成生命演化运动统一性的过程,体现了人作为生命存在和演化的高级形态所具有的复杂与综合运动。

§§§第三节生命的构成及主要特点

道教认为生命具有一定的构成形式及功能,生命的构成和功能是生命存在的意义所在,是宇宙运动演化的结果,而人作为万物之灵,其生命的构成和功能最能体现出生命的本质特征及意义。人作为生命现象的典型体现,具有"灵于万物者"、"声色气味万物之体"、"目耳鼻口万人之用"等特征,是生命的构成和功能之体现。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人之生命的构成及所具有的功能,深入认识生命的本质及其意义,深入理解道教生命观的本质内涵,树立"贵生"、"爱生"精神。当然,在宇宙万物运动与演化过程中,各种生命的构成和功能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但其所具有的生命本质以及在这种本质基础上建立的生命运动规律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人与万物各分一气而成形"

——生命构成的自然性

道教认为生命的构成及其功能是宇宙运动演化的结果,是生命运动与宇宙演化运动合一之体现,生命的产生演化与宇宙的产生与演化两者合二为一。生命的构成既是生命运动的体现,又是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必然反映。"道家及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它基于整个气化论的自然哲学,进而对生命哲学的深入钻研。"萧萐父、罗炽主编《众妙之门道教文化之谜探微》,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这种对于生命研究的认识表现了生命构成所具有的自然性。

第一,"养人之形,唯气与神"。生命构成的自然性在于天人共生的自然性。"精气神在人体生命的作用上,的确犹如宇宙物理现象一样,也是逐段分开,而又相互混合。"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神气养形论》认为,"人与万物各分一气而成形",人在生命的构成方面表现为具有宇宙运动演化之本然属性,体现了道教自然观对生命构成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人与万物各分一气而成形。动者禀乎天,静者法乎地。天地之间最为灵者人。能养人之形者,唯气与神。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气者,借冲虚以为用。至人之言,莫先乎气;至人之用,莫妙乎神。我先生得至人之道,见生死之机,常味于无味,用于无用,为于无为,事于无事。知神气可以留形,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知杳冥可以致信,故入杳冥而观至精。《道藏》第18册,第457页。

这里体现了生命构成自然性所具有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万物各分一气而成形",人之生命构成与万物之构成具有统一性,其功能乃为"妙万物而为言"、"借冲虚以为用",体现了其生命本质之属性;二是人之生命构成及功能具有"得至人之道"、"见生死之机"等宇宙运动规律及本质属性,这种"机"与"道"乃为生命构成及功能发挥最基本的客观条件和生命本质之体现;三是人之生命构成及功能表现为自然之而然,即"常味于无味"、"用于无用"、"为于无为"、"事于无事"等方面。这里所表达的所谓"无"是在完全宇宙"本然"的条件与环境下进行的,生命之"味"、"用"、"为"、"事"等均是生命构成发挥其功能本质之体现;四是人之生命构成及功能的保持与延续也体现于本质本性,道教认为可以通过"守虚无以养神",实现人之生命构成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人生命功能的"留形"、"养神"、"致信",这既是生命运动之表现,又是生命构成及功能本质本性的重要体现。

第二,"日阳月阴,日男月女"。生命构成的自然性在于男女性别的自然性。道教认为男女的形成与生命构成具有自然性,表现为"自然之津液也",是"日月列布设阴阳"之结果。《云笈七签》认为:"日月列布设阴阳,日阳月阴,日男月女。两神相会化玉英,男女阴阳,自然之津液也。"《云笈七签》第276页。生命之男女性别构成不同生命功能是宇宙演化与运动的结果,如"日月列布设阴阳"一样自然而然,其男女阴阳之别乃为"自然之津液"之结果。

第三,"脉者魂魄,人之容也"。生命构成的自然性在于生命器官的自然性。对于人之生命各器官所具有的构成及各种功能所具有的自然性,道教认为:"心为虚,肾为元。虚气以青上为天,元气以宁下为地,入于太渊。故虚气生为呼,元气生为嗡。心为日,肾为月,脾为斗。心气下,肾气上,合即为一,布行四肢不休息。故心为血,肾为气,合即流行,名曰脉。脉者魂魄,人之容也,魂魄以去,主人寂寂。故百脉尽即气绝,气绝即死矣!"同上,第450页。"心"与"肾"乃为人之生命具体的器官构成,这种器官所具有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人的生命形成和运动过程中,在生命构成的形成上表现为"心为虚"、"肾为元"、"虚气生为呼"、"元气生为嗡",使人之生命构成表现为具体的生命运动与演化之功能。在生命构成的功能的发挥上,道教认为人身各器官各自根据其生命运动而发挥着自己应有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为"心为血"、"肾为气","合即流行,名曰脉"。这里的"脉"是生命运动的体现,也是生命运动及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脉动则生,脉绝则亡,"百脉尽即气绝",说明生命器官功能的发挥与生命的存在和构成密不可分。这种生命的存在和构成形式、内容,是伴随着生命的运动与生命各器官功能的发挥而自然表现出来的。

第四,"形体具足,十月胎成"。生命构成的自然性还在于生命形成的自然性。"夫人受父精母血"。元朝道士余洞真在《悟玄篇》中认为:"夫人受父精母血,成胎之时,中含一点元气,以为造化之根蒂矣。先生左肾,次生右肾,肾生心,心生肝,肝生肺,肺生脾,脾生小肠,小肠生大肠。五行形化而生,形体具足十月胎成,以就婴儿矣。"《道藏》第23册,第613页。这里从人之生命生成的过程提出生命构成所具有的特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命的构成是由于"元气"造化之结果,"以为造化之根蒂","五行形化而生"是生命"生"之体现;二是人之生命构成过程乃由肾-心-肝-肺-脾-小肠-大肠等人之生命器官形成之过程组成,其各器官正是由于生命运动而产生的结果,从而使生命按照其所具有的结构发挥其所应该具有的功能;三是生命的构成及其功能是建立在生命各器官基础之上的自然而然的运动过程,这是由生命构成所具有的生命运动之本能决定的,体现了生命构成的本质特性。

二"人体内有百关九节"

——生命构成的整体性

道教认为生命构成具有系统整体性,生命构成各个器官之间因彼此关联、相依相生而表现为整体性的特征。"那些构成人体的各种各样实际存在物非常和谐一致,因而身体任何部位的体验,都可以传递到一种或更多的核心场合之中,这些核心场合是由于根据那种方式而自然产生的强化遗传下来的,或是最后由于最终的整合而增加的。"(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著,杨富斌译《过程与实在宇宙论研究》,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218页。生命构成的整体性是生命产生存在与演化所具有的必然条件和自然结果,反映了道教生命观已具有朦胧的现代"全息"生命科学的思想胚胎。

第一,"肝心肺肾,春夏秋冬"。晚唐时期《四气摄生图》中通过人生命之构成与季节、方位、五行等关系体现了人生命构成之整体性:"肝藏春王,肝属东方木;心藏夏王,心属南方火;肺藏秋王,肺属西方金;肾藏冬王,肾藏属北方水。"《道藏》第17册,第232页。道教通过人之"肝心肺肾"与季节变化"春夏秋冬"、自然方位"东南西北"以及五行"木火金水"之归属来表示生命构成自身与宇宙构成的整体性,是天人同构思想在生命观上的体现。同样,道教还认为:"天三明,日、月、星,人三明,耳、目、口。地三明,文、章、华,是生死之际。"《云笈七签》第256页。通过天地人各三明,即"日月星"、"耳目口"、"文章华"之对应关系体现了生命之构成与天地万物构成之整体性。"肺者,人之天也,心者,人之日也。日气上出,如赤丹之精。未尝有之时,人须得此气以生耳,失此气者则死矣,名曰自然之道,道通神灵矣。"同上,第446页。道教将生命的系统构成与宇宙运动之道结合起来,使生命内部功能系统与外部运动演化系统结合于一体,二者共同统一于宇宙运动演化"道"之下,成为整个生命系统的必然内容。"道通神灵"是道教认识生命构成功能系统的切入点,并成为道教用来解释生命起源及生命构成功能现象的主要依据。

第二,"百关九节,百禄之神"。生命构成的整体性体现在其"肌体"方面则具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整体系统性,这种系统整体性既是道教对于生命构成所具有的自然本质属性的基本认识,又是其"多神"宗教信仰的明显标志之一。《云笈七签》卷八十三《中山玉枢经服气消浊诀》认为:

夫人体内有百关九节,百关者,号百禄之神,为九节之用。九节者,一掌、二腕、三臂、四膊、五肩项、六腰、七腿肶、八经踝、九脑、是谓九节也。《云笈七签》第1875页。

这里道教对于人之生命构成的整体性作了三个方面的论述:一是人体生命的构成具有系统整体性,这种系统整体性是生命存在和生命运动的基础,这种系统的构成乃为"百关九节"之整体;二是人之生命构成各个器官之间通过"关"、"节"相连并彼此成为"神"、"用","中国的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它的显著的特征就是神。"王明《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页。即"百关者,号百禄之神,为九节之用",使生命的构成作为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通过各个"关""节"而成为生命之整体的运动与演化;三是生命构成之整体性是由其具体的肢体器官所组成,具体包括比如"百关"、"九节"等。其中"九节者"即"掌"、"腕"、"臂"、"膊"、"肩"及"腰"、"腿"、"经"、"脑"。道教用"百关九节"来表示生命各器官构成功能之系统整体性,并根据其在生命运动中的作用,划分为"关"、"节",认为二者之间互为其用,共同构成生命的运动整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