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100

第100章 白马乃马

故事原文

兒说①,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②服齐稷下③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④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⑤于一人。(《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兒(ní倪)说:人名,宋国人,是位名家。

②“白马非马也”:是名家的一个著名论点。是说,“马”与“白”是两个概念。“马”说的是形状。“白”说的是颜色。“白马”是“白”与“马”的组合,不是纯的“马”,所以“白马”非“马”。

③齐稷下:齐国稷下,稷下是当时齐聚众讲学的地方,地在齐国都城。

④顾:通“雇”,纳。

⑤谩:欺骗,蒙蔽。

故事大意

兒说,是宋国的一位雄辩家,持“白马非马”的观点,他的辩才,折服齐稷下众多善辩者。一次兒说骑白马过关,守护关卡的官兵们要兒说缴纳马税。兒说说白马不是马不肯缴税。它不是马是什么?守关卡的官兵坚持兒说必须缴税,否则不放人与马过关。兒说只得乖乖地缴了马税。兒说的“白马非马”虚设观点虽然能胜过一国的辩人,但根据客观现实,却不能欺骗任何一人。

读后感

“白马非马”是一个古时重要辩论命题。持此观点最有名的是公孙龙,公孙龙的看法是,“马”说的是“形”,“白”说的是“色”,“白马”是包含了“马”与“白”两个概念于其间的。所以,这个“白马”与单纯的“马”不一样。单纯的“马”,可以赋予“黄”、“黑”等颜色,而“白马”则不能,不能给“白马”的身上再赋予“黄”或“黑”等颜色概念。由此说“白马”非“马”。公孙龙的观点说明了事物有“一般(马)”与“个别(白马)”的区别,但却抹杀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所以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诚如在本故事中,那些守关卡的官兵们就不听你的“白马非马”等那一套论调,凭客观办事,凭事实办事,白马就是马,缴税。据说,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这个观点,最早的始提出者就是兒说。

“白马非马”,从理论探讨可以,从事实着眼不可以乱来。“白马非马”,你尽可以把它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振振有词,貌似有理,但抵不过一个基本事实,它不是马难道是羊?是狗?这个故事有启示价值,它启示我们,不要去做夸夸其谈的人,却要去做讲究实际的人,实事求是是我们办事的宗旨,检验是非的标准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