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40

第40章 温人善辩

故事原文

温人之周①,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②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③,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④,莫非王臣⑤。’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⑥。(《说林上》)

注释

①温人之周:温,古代邑名,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之,到。周,指东周的王城雒(luò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以东地区。温人之周,温那个地方的人来到了东周的都城雒邑。

②巷人:同一个巷里居住着的人。

③《诗》:《诗经》。

④率土之滨:率,沿着。滨,海滨。率土之滨,沿着海滨向内地延伸。广义地可以理解为“四海之内”之意,即与上句“普天之下”同义。这两句诗见《诗经·小雅·北山》。

⑤王臣:王的臣民。

⑥君使出之:东周之君派人把他放了。

故事大意

有个温邑人到了东周的都城雒邑,东周不接纳他。问温人:“你是客人吗?”“是主人。”东周的人讨问了他说与他住在一起的巷子里的人,他们却不知道。管这件事的人于是就把他囚押了起来。东周的君主派人来问他:“你不是东周人,却说自己不是外客,这是什么原因?”温人回答说:“我年幼的时候读过《诗经》,《诗经》上有这样的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在周王是天子,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哪有已是天子臣民的人,而又成为天子客人的道理呢?所以我说我是东周主人。”东周君主便派人把他放了。

读后感

温人机智,善于辞令,一席话,振振有词,利用《诗经》中的话,把自己说成是东周的主人,让东周的君主把他从拘捕的状态中给放了。

其实,该人是温人,他的家在温,住在温,温人就是温人,不是东周人。他引用《诗经》的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总体说的,这里说的王,不是指某某的王,是笼统地说的,是说一统天下的王。即使是指东周,温那个地方,也不是属于东周普天之下之内的土地。这位温人在答问中“偷梁换柱”、“偷天换日”,偷换概念,竟把东周君主给蒙蔽了,其辩论之术的高明,令人钦佩。

假如让这种人去当外交人一定很合适。你大约看过《三国演义》吧,第86回上有蜀的秦宓与吴的张温答辩的故事,地点在蜀。张温发问,问的内容关于“天”。这么问:“天有头乎?”“天有耳乎?”“天有足乎?”“天有姓乎?”秦宓也是用《诗经》中的话为依据一一作答,回答得头头是道。在回答“天”姓什么这个问题时答:姓“刘”。刘备是天子,因此“天”姓刘。张温震惊,蜀打了一个漂亮的外交胜利仗。

人是需要有辩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