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55

第55章 伯乐教相马

故事原文

伯乐①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②。千里之马时一③,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说林下》)

注释

①伯乐:参见本书故事52注①。如该注言,历史上有两个伯乐,一个叫孙阳的,一个叫王良的,本故事所说的伯乐指哪位,不详。

②驽马:劣马,这里指的是普通马。

③时一:时,偶然。时一,偶然地遇到一个。

故事大意

伯乐是有名的相马专家。他对他所不喜欢的人教其如何识别千里马,对他所喜欢的人教会他如何去识别普通马。伯乐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千里马不常有,因而相这种马的机会少,所得到的好处只是一时的;那普通马世上却很多很多,每天都有出售,相这种马的机会就会多,因此相这种马获利的机会就会多,获利量就会大。

读后感

本故事的观点有待商榷。

一、按韩愈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上千里马是不少的,问题是缺少伯乐。本故事说千里马少,纵然学会识别千里马的本领,也赚不到钱。此说要商榷。世有千里马,且不少,关键是没有人认识千里马。伯乐教育出能识别千里马的人,该人就会成为能识别千里马的能人。物以稀为贵,该人的身价就会高起来,他的善识别千里马的本领一定会给他带来十分可观的收入,其收入不见得会决然小于能识别普通马者。

二、识别千里马是在众多马中去识别,需要一匹一匹马去找。经营常识告诉我们,看一匹马是要收一匹马的识别费的,众多的马识别下来,该人的收入一定不会少,其收入量也不见得一定少于看普通马的那位。

三、伯乐相马的“相”,是一种“看”,一种“观”,一种“识”。“看”、“观”、“识”需要比较,比较千里马的特点,驽马的特点,普通马的特点,才能把千里马识别出来。所以教人“相马”绝不会只教如何识别千里马而不涉及驽马、普通马,相反亦然。因此,本故事立论也需要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