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72

第72章 鲁哀公问治于孔子

故事原文

鲁哀公①问于孔子曰:“鄙谚②曰:‘莫众而迷③。’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④;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⑤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⑥之人,犹之人,不免于乱也。”(《内储说上七术》)

注释

①鲁哀公问于孔子:鲁哀公,名蒋,鲁国的君主,公元前494—前467年在位。此时鲁的政权,实际被鲁桓公的后代季孙氏控制着。孔子,参见本书故事33注①。

②鄙谚:民间谚语。

③莫众而迷:有事不同群众商量会产生迷惑。

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有人说知,有人说不知。

⑤季孙:即季康子,名肥,鲁桓公的后代,鲁哀公的执政大臣。

⑥境内:国内。

故事大意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有谚语说‘有事不同大家商量,做事就会遇到迷惑。’我今天做事情能倾听群臣意见,为什么国家反而治不好、乱了呢?”孔子回答说:“你问群臣,有人说知,有人说不知,这叫各自发表不同见解,假如是那样的话,群臣的观点是直议的,那是好事。但现在,群臣所发表的见解却众口一词,都同于季孙氏所持的意见。你虽然听取了众人意见,却同于一个人季孙氏的声音。这样,你办事不免会出现乱子。”

读后感

群众多多必然意见多多,“众口一词”不正常,不好,必然有问题,本故事中,鲁哀公听到的“众口一词”的话,来源于季孙氏,是季孙子掌持着众人的嘴,使鲁哀公治不好国。

民主好不好呢?好。但必须是真正的民主。鲁哀公做事情虽然能听群臣意见,但意见是走了味的、被人控制的,结果成众口一个音。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就能做到“集思广益”,就能做到“集众人的智慧为智慧”,就会产生胜利的力量。偏听,蒙人眼睛,堵人耳朵,使眼不明,耳不聪,这如何能搞好工作呢!

孔老夫子的见解是对的,给鲁哀公开出了一张正确的治国良方:为政要真正讲民主,半点不真也不行,偏听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