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87

第87章 滥竽充数

故事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③,廪食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⑤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内储说上七术》)

注释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战国时齐国的君主,田氏,名辟疆,齐威王之子,约公元前320—前302年在位。竽,竹制的吹奏乐器,形如笙。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宣王请人吹竽。

②南郭处士:南郭,复姓。处士,指古人有才华但隐居着的人。

③说:通“悦”。

④廪(lǐn凛)食:由官府供给的粮食,这里指薪俸。

⑤湣(mǐn闽)王:齐湣王,或作齐闵王、齐愍王,齐宣王之子,姓田名地,约在公元前301—前284年在位。

故事大意

齐宣王请人吹竽给他听,必须有三百人合吹,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跑来凑数,宣王不懂底细,很高兴,并同众吹手那样给了他薪俸。宣王死,湣王继位,湣王要吹竽者一个一个地吹奏给他听,南郭先生怕露馅逃跑了。

读后感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成语故事,可谓妇幼皆知。

从管理学角度讨论,本题所说的故事涉及用人问题。

用人是一位领导人为搞好管理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属于打基础的工作。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做好用人工作。以战国时代为例,齐桓公就用了管仲,楚悼王用了吴起,魏文侯用了李悝,秦孝公用了商鞅,都使他们的国家强盛起来。

反观我们“滥竽充数”这个例子,齐宣王用南郭先生做吹竽手肯定是错了,南郭压根儿不会吹竽,怎么让他当吹竽手呢?南郭冒充吹竽手混杂在三百人的吹竽队伍中,竟然一混多年,直至宣王死,齐湣王继位。齐湣王要求吹竽手一个一个演奏给他听。南郭先生为了不使自己露馅,只好乖乖地溜之乎也,逃之夭夭。齐宣王的错误,就错在用人上事先没有考核,结果让南郭钻了空子。

韩非是十分重视用人问题的。在他写的55篇大作中,就专门写有一篇《用人》。关于用人韩非有很多很好的观点,如说用人要做到“循天顺人”,要遵循“天”的规律、“人”的规律用好人,不能苛求被用者。又如说,用人要按照“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按照被用者实际本领、实际业绩来分配其工作。显然,齐宣王不是这样做的,他不作任何考核就用了南郭。

现在,用人问题更被人们重视了。在现代管理学的教学中,《人力资源管理》一类课程很多很多。关于如何用好人,现在强调要经过群众推荐、领导审议、笔试、面试等考核,然后试用,最终才能被正式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