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97

第97章 买椟还珠

故事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①,薰以桂椒②,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③以翡翠。郑人买椟而还其珠。(《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椟:盒子。

②薰以桂椒:薰,通“熏”。桂椒,肉桂和花椒,香料。薰以桂椒,用肉桂和花椒熏。

③辑:通“缉”,镶缉。

故事大意

一位楚人在郑那儿卖珠子。珠子用盒子装着,盒子是用高贵的木兰树做成的,然后用肉桂花椒熏制,用蛛玉作点缀,用玫瑰作饰物,用翡翠镶边。有郑人买了这颗珍珠,但却喜欢上了这漂亮的盒子,把珍珠退还给了卖珠的楚人。

读后感

这则故事是田鸠与楚王在一次对话中说的。田鸠同楚王说,“有用”重要,“辩说文辞”不重要。田鸠讲了两则故事,用来证明他的论点。

一则故事说:往日,秦伯嫁女给晋公子,办了很多华贵嫁妆,还精选了70名美丽少女做陪嫁。秦伯女到了晋国后,晋公子竟喜欢了那些陪嫁女,而鄙弃了秦伯女。田鸠发议论说:这是秦伯“善嫁妾”,而不是“善嫁女”。

又一则就是我们本题所说的“买椟还珠”的故事。对此,田鸠也有议论,说该楚人“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yù誉,作‘卖’解)珠也”。

田鸠用这两则故事说明,做事要做主要的事,不可以次去顶替主要的,不能“览其文忘有用”,不能“以文害用”。

这则故事以及秦伯嫁女的故事都是属讽喻性故事,讽喻一些人做事情舍了本就了末,铸了大错。比如那郑人,那秦伯。珠珍贵,珠较椟值钱,这是浅显的道理,但郑人最终却不懂了,花了买珠的钱,却买回来了一只华丽的盒子,而把珍贵的珍珠退回给了商人。那秦伯,嫁的是女儿,却又带去了好多漂亮女孩,结果晋公子喜欢了妾,忘却了秦伯女。

这两则故事若是从管理的角度去讨论问题,也有很大的启示价值。治理国家也不要“怀其文(华丽文词)”,做表面文章,而“忘其直(价值)”,不去做实质性工作。

事情总是有主有次的。我们做事情就要做主要的事,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牛鼻子抓住了,牛就会乖乖地跟你走。若不然,你只抓牛尾巴,打牛肚子,纵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牛会依然纹丝不动。

“买椟还珠”,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著名成语,说明做事情不能舍本就末。

“买椟还珠”是商业活动,对此,让我就商业角度再说些话。商品买卖,包装是重要的。包装有两个价值,实用价值与魅力价值。实用价值,如保护商品,使商品得以存在,得以运输,得以流通,得以保藏;魅力价值,使商品美化。“买椟还珠”故事中的椟,其包装价值就表现在巨大的魅力价值上,竟然使郑人买了椟还了珠。

但是,商品的存在价值毕竟是商品本身,而不是包装。商品本身的自在价值是其基本价值,那包装只不过是其自身价值基础上的一个附加价值而已,绝不能喧宾夺主。附加价值大于本体价值是不正常的,尽管有人喜欢上了包装,如那郑人,买了椟退了珠,但这是不正常的,是个别的,我们做工作还是要从做好商品本身工作作努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花色、降低产品成本、搞好商品服务等。

还有,现在有些商品拼命在包装上做文章,如卖酒、卖茶叶、卖营养品、卖月饼,其投入不是在商品本身上下工夫,却在包装上花钱,企图借包装吸引顾客赚大钱,极不正常,必须坚决喊停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