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天下的真谛不止一个,但最根本的一点是以自我的良心为根本。李嘉诚先生认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应该是当领袖不当老板。他说:“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是想当一个团队的老板还是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你的权力主要来自地位之便,这可来自上天的缘分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想当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人,是建立尊严的基础。儒家之‘修身’、‘反求诸己’、‘不欺暗室’的原则……”(刘佩修、曾如莹整理:《李嘉诚:57年日不落经营哲学》,载《商业周刊》(台湾),2007(12)。)“王天下有三重焉”,这“三重”就是对领袖的要求。而成为领袖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本诸身”,即李嘉诚说的“儒家之‘修身’、‘反求诸己’、‘不欺暗室’的原则”。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意释
孔子法古:追述尧舜二帝的传统,将周文王周武王的制度作为根本典章;孔子敬法自然:上顺应天时的变化,下因袭水文地理。孔子的政治法则如同大地,无所不能承载;如同天,无所不能覆盖;如同四季,依次循环;如同日月,交替照耀。万物共同生长,互不妨害,各行其道,互不碰撞。纷繁具体的微观事物如同无数条流淌的小河,而宏观的大法则如同大江大河汇合万物,波涛汹涌。天地的巨大繁荣就在于万物各自生存、发展、变化。
致用
这里确认孔子的政治法则的合理性有两大参照系:第一,从历史的起点寻找生命力。回顾历史的起点并非是厚古薄今、机械地恢复古人的具体做法(孔子反对“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而是从自己的婴儿阶段汲取生命力因子。老子认为,事物的起始阶段生命力最强。他以小婴儿为喻:“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道德真经》第五十五章,2345页。)小婴儿“含德之厚”表明生命力非常强。生命力强表现在没有毒虫、野兽、猛禽的伤害,小婴儿却筋骨柔韧、握拳有力,如随时搏击状;不懂得异性欢爱,小婴儿却生殖器勃起如随时交媾状;整日在哭号,可声调频率正合适,嗓音不哑。小婴儿的这些表现没有任何外在条件的压力,完全出自自身,是自身禀性的外化。所以,小婴儿的生命力极为强盛。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相一致,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有历史需要回到起点的说法。回到起点的什么东西呢?老子没有说,雅斯贝尔斯说了。他提出了当今人类要在理想、信仰、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回归到公元前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文明轴心时代。(参见[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74、224页,魏楚雄、俞新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孔子追寻尧舜文武,就是为了随时复归仁义的道德价值观。
第二,顺应宇宙,即与整个宇宙的法则相一致,令万物和谐共存。孔子的政治法则是要与天、与地、与四季、与日月、与万物相一致。做到天地之间共存共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意释
只有天下最高层次的圣人才是聪明有哲学智慧的,足以居上位,治万民;宽和舒缓,温和柔顺,足以容纳万物;奋发图强,刚健勇毅,足以担当起一切大事;恭敬严肃,事事把握住尺度,足以赢得天下的尊敬;思维清晰,明察事理,足以辨别一切是非曲直。知识渊博,智慧随时喷涌。胸怀高远如天,思虑沉潜深邃。面对民众莫不受到尊敬,说话民众莫不信从,行事民众莫不喜悦。所以美好的声誉名满中华,远播周边各个民族。凡车船所至、人力所能交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降、凡有生命者,没有不尊重亲近圣人的,这叫做与天合一。
致用
领导干部应有超人的道德、智慧、处事能力。但是对领导干部水平的衡量,最终标准是能否得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拥护。所以,《中庸》无论把至圣的统治者渲染得多么伟大,最终还是以天下百姓的认同作为最终标准。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意释
只有具备至诚的品德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总的法则,确立稳定天下的根本,懂得天下万物生长变化的道理。除了至诚之外还有什么可依赖的呢?至诚的人有淳厚的仁爱之心,有非常深邃的思辨能力,有如广阔天空的心胸。如果内心没有固存圣人的智慧,领悟天赋美德,谁能够知晓这至诚呢?
致用
一个“诚”字不是仅仅要求实在、淳朴,其背后更包含着高水平的道德、智慧、心胸、境界。所以儒家讲的诚是最高层次的诚——至诚。有人认为,今日社会,人们都不再愿意诚实,据2008年《新闻晚报》载:“46.1%的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可是同文又载:“记者从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徐浙宁博士调查了上海‘80一代’、‘90一代’和‘千年一代’(指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的家庭共986户,结果显示……就对孩子的‘大学或以上’学历期望而言,‘80一代’的父母占到77.2%,‘90一代’的父母占到86.9%,‘千年一代’的父母占到89.8%。”(《上海青少所调查本地少年近半认知“诚实会吃亏”》,载《新闻晚报》,2008-02-15)笔者坚信,被调查的青少年的父母们绝不是反对诚实,而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傻诚”——低层次的诚,所以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知识、有智慧。在道德培养上他们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高层次的诚。
§§§第三十三章
《诗》曰:“衣锦尚”,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意释
《诗》曰:“衣锦尚”(《诗经·卫风·硕人》,原文为“衣锦褧衣”,144页。),即身穿华丽的锦缎,外罩粗布麻衣。因为不喜欢外表过于华丽。因而君子之道不刻意张扬却日益彰显出来,小人之道总是刻意张扬但影响却日益衰落。君子之道,平淡而不令人乏味,简捷而雅致,温厚而有条理,知道远大目标由身边之事做起,知道风气的流行由自己的努力开始,知道细微不见之事逐渐会发展成影响巨大的显著之事。知道以上这些,君子就可以深入到道德的内蕴了。《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诗经·小雅·正月》,185页。)即鱼儿虽深潜伏底,但仍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得见。人的想法虽隐藏在内心,但仍能够被他人察觉。所以君子要内省不疚,无愧于心。君子之所以为普通人所不可企及者,在于他最关注的是普通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诗经·大雅·荡之什·抑》,214页。)即看你一个人在屋子里,在漆黑的角落里你自己面对自己问心无愧。所以君子虽然没有举动,人们仍感受到他内心的恭敬,虽然没有表白,人们仍感受到他的诚实。《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诗经·商颂·烈祖》,原文为“鬷(音宗)假无言,时靡有争”,233页。)即大家都在祖先面前默默无声地祷告,这时谁都没有争端。所以君子不行赏而民众自然受到鼓励,不用发怒而民众自然感受到胜于钺等刑具的威严。《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诗经·周颂·烈文》,222页。)即道德光芒四射,诸侯心向往之。所以君子诚挚恭敬,天下仰慕其德,自然太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诗经·大雅·皇矣》,205页。)即我以光明的道德感化万民,不使用尖声厉色。孔子说:“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即尖声厉色用来教化民众简直是不可能的。《诗》曰:“德如毛”(《诗经·大雅·烝民》,217页。)即道德可以说轻如羽毛,但这轻如羽毛的道德也是有迹可寻的。“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诗经·大雅·文王》,203页。),即上天包含的道理无声无色,微妙之极,那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致用
第一,君子的道德虽然伟大,但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其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形态是平凡、淡漠、简要、温柔、细小,总之乍一看很不显眼。但是,伟大的道德就是由这些不显眼的东西发展而成,就是由这些不显眼的东西组成。
第二,君子不要担心自己表现形态的平凡不被平民百姓所理解。只要内心真诚,民众一定会洞察到君子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