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代类书与文学
1237300000030

第30章 附录二:唐代类书提要彙编(3)

《类林》:古类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十卷,唐于立政撰。王重民考定立政乃唐初名宰相于志宁之子,卒于玄宗前。该书以事为类,引用古经、史、子著述缀辑而成,所引佚书甚多。敦煌卷子至少存三号:P2635、Дx970+6116,均为残卷,所存不多。另,1908年俄国克兹洛夫于黑水城获西夏译本雕版《类林》,存卷二尾及卷三至卷十。王三庆《敦煌本古类书语对研究》对《类林》系类书曾作过复原研究。王三庆《敦煌类书》有录文、图版与考订笺释。(杨宝玉)《中兴馆阁书目》云:“于政立《类林》十卷,分五十目,记古人事迹。”作者“于立政”,《中兴馆阁书目》、《宋史·艺文志》並误作“于政立”。

《事林》:通俗性小类书。P4052。册子装。四页,原抄者以淡墨于封面题“事林一卷”。所录为董仲舒至路温舒八人勤学劝学等事,可能为当时学仕郎自其他类书抄录而成,属《类林》系统,未必是正规类书。王三庆《敦煌古类书研究之一——〈事林一卷〉(P4052)研究》(载《敦煌学》第十二辑)有录文校笺。王三庆《敦煌类书》有录文、图版与考订笺释。(杨宝玉)

《新集文词九经抄》:唐通俗性类书。具有启蒙读物性质。S5754、8336,P2557、2598、3169、3368、3469、3615、3621、3990、4525、4971,Дx247、1368、2153。作者不详。一卷。摘抄九经诸子三史中有助于培养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名言佳句四百三十五则而成。约在宋代佚失,赖敦煌卷子得重现于世。P3621与P2598内容正相衔接,係同一写卷断裂为二,可拼凑缀合成具有首题、尾跋、内容完整之《新集文词九经抄》一卷並序。全卷含序文约一万一千一百字。郑阿财《敦煌写卷新集文词九经抄研究》对此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研究,並校笺全文。王三庆《敦煌类书》有录文、图版与考订笺释。(白化文)

《杂抄》:童蒙教育用书。代表性的为P2721,首尾完具,包括首尾题与序文在内,约五千字,凡一百六十四行。首题:“《杂钞》一卷,一名《珠玉钞》,二名《益智文》,三名《随身宝》。”尾题:“《珠玉新钞》一卷。”全卷采问答体,抄撮常识、典实,供诵读用。著录者十四号:S4664、5658、5668、5755、9491,P2721、2816、3393、3649、3662、3671、3683、3769、3906。其中S5658与P3906可缀合,S4663与P3393可缀合。不著撰人。《通志·艺文略》及《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均著录有“张九龄《珠玉抄》一卷”,或係敦煌本祖本所出。《大元通志条格》卷五“传习差误”条:“至元十年五月,大司农各道劝农官申各路府州司县:在城关厢已记长学外,据村庄各社请教冬学,多係粗识文字之人,往往读《随身宝》、《衣服杂字》之类,枉误後人,皆宜禁约。”可知此书当时尚流行于民间。日本那波利贞《唐抄本杂抄考》(《支那学》第十辑,1942;又收入《唐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东京创文社,1977)移录P2721全文。朱凤玉《敦煌写本〈杂抄〉研究》(载《木铎》第十二辑,1988)据十个写本作成校录本。王三庆《敦煌类书》有录文、图版与考订笺释。(白化文)

《文词教林》:童蒙修身读物。具有小类书性质。P2612。两卷。今存上卷。抄有《新集〈文词教林〉卷上》(首题)十三行,未抄完。下接抄《〈文词教林〉卷上並序》(首题),三百零九行,首尾完具,引书六十五种,勒成二百二十四则,其性质、内容与形式、体制,均与《新集文词九经抄》相似。郑阿财《敦煌写卷新集文词九经抄研究》有录文。王三庆《敦煌类书》有录文、图版与考订笺释。(杨宝玉)

以下敦煌类书提要摘编自王三庆《敦煌类书》。

《事森》:本书作者不详。凡存二卷。书名既题《事森》,篇名又不出《类林》范畴,事类近乎《类林》原有,行文体例亦与《类林》一致,当可断言乃受《类林》一书影响而有意与《类林》争胜之改编本。

《雕玉集》:《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等曾经著录,二十卷本,不著撰者。其後,诸家书目未再记载,大概元明以後亡佚。唐朝天宝年间,这书传入日本,在《日本国见在书目·子部杂家类》留下“十五卷”的记录。现在日本真福寺所藏残存第十二、第十四卷的二卷本《雕玉集》可能就是当日转录的遗物。在这两卷卷尾分别题写着:“用纸一十九张,写[于]天平十九年(747)岁在丁亥秋七月日。”及“用纸一十六张,天平十九年岁在丁亥三月写”。这是《雕玉集》成书年代下限日期的一个明证。这个残卷每卷之前,各有该卷篇目,每篇中又有该篇事文浓缩而成的四六对句,形成更容易连类记诵的四六骈语形式,在类书史上是一个新创体例和科学方法的实践。不过《雕玉集》並非一完全新编的作品,它是承袭于立政《类林》的一部增删改编本。它取用《类林》之篇目事类,然後自己加上篇前韻语及适合对句的事类。(《雕玉集》,非敦煌类书,但这条提要也是根据王三庆先生的话所编写。胡道静先生以为此书的产生年代在南北朝)

《雕玉集》别本:S2072。一卷,首尾並残。共存十三篇类,一百零一则。是《雕玉集》省略篇前韻语的节本。

《勤读书钞》:P2607。一卷。作者不详。王重民以为出于中唐人之手。共四纸七十三行,载录十六则劝学事类。据首行标题,可以推知作者读书之餘,录示後辈有关勤学事类,资以劝勉诫励,故知本卷並非严谨类书,而是专类书钞。

《应机抄》:S1380。一卷。作者不详,似是盛唐抄本。残存三百六十六则。每则首列书名,或人名,下取成言为主,偶有叙事。全书並未分类,乃为书钞之标准型式。然而细究内容,则又自成体例:或以数则近似之内容联抄,或以书名彙集,或以人名排比,形成书钞与类书间的过渡特性与功能。不过,虽说书名及人名並列,叙事与成言共举,实际上仍以书名为主,而且重在成言,不在叙事。引书中又以经史子为多,子书更占大宗,显然受到《群书治要》或《意林》一类的影响。其编纂体例及引文方式,在中国书钞史上,似为创新,发凡启例之功,对後来书钞体式的类书编纂影响不小。

《李峤杂詠张庭芳注本》:凡有S555V,P3738二卷。书迹同,然不相连属,中有残断,无书名。S555V号存十七行,有《银》、《钱》、《锦》、《罗》、《绫》、《素》、《布》等六首;P3738残存六行,有《羊》二句,《兔》一首,《灵禽十首》仅存《凤》一首,《鹤》二句。刘休业考订此卷为《李峤杂詠》,並经王重民复阅证实为张庭芳注本。考《新唐志》有《李峤杂詠》十二卷,《宋志》作《李峤新詠》一卷,今《佚存丛书》本分上、下卷,一百二十首。本卷每首诗文概以题目相关之事类熔铸其中,校之《全唐诗》及《佚存丛书》本,多有不同,並可补其阙文,知张氏所据者固别一本也。张氏注本今亦亡佚,今此卷所存虽然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新唐志》别集类“李峤《杂詠诗》十二卷”,《宋志》别集类“李峤《新詠》一卷”)

宗教类类书

《法苑珠林》:《四库全书总目》此书提要曰:“一百二十卷,唐释道世撰。道世字符恽,上都西明寺僧。是书成于高宗总章元年,朝散大夫兰台侍郎陇西李俨为之序,称事总百篇,勒成十帙,此本乃一百二十卷。盖百篇乃其总纲,书中则约略篇页而分卷帙,如千佛篇、十恶篇则一篇分七八卷,善友篇、恶友篇、择交篇则两三篇共一卷,故书凡一百一十八卷,而目录二卷,亦入卷数,与陆德明《经典释文》例同,合之共为百二十也。每篇各有述意,如史传之序。子目之首则或有述意,或无述意,为例不一。大旨以佛经故实分类排纂,推明罪福之由,用生敬信之念。盖佛法初兴,惟明因果,暨达摩东迈,始启禅宗。譬以六经之传,则因果如汉儒之训诂,虽专门授受,株守师承,而名物典故,悉求依据,其学核实而难诬。禅宗如宋儒之义理,虽覃思冥会,妙悟多方,而拟议揣摩,可以臆测,其说凭虚而易骋。故心印之教既行,天下咸避难趋易,辩才无碍,语录日增,而腹笥三藏之学在释家亦几乎绝响矣。此书作于唐初,去古未远,在彼法之中,犹为引经据典。虽其间荒唐悠谬之说,与儒理抵牾,而要与儒不相乱,存之可考释氏之掌故,较後来侈谈心性,弥近理大乱真者,固尚有间矣。”

《诸经要集》:二十卷,显庆四年(659),西明寺撰。沙门释玄恽,本名世道,律学高誉,谟重前良,缀辑为务,兼有钞疏,注解众经,西明创居,召为大德。显庆年中,读一切经,钞诸要事撰成一部,名《诸经要集》。餘如内典录载(采录自唐朝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二,863页,见新修大正《大藏经》第五十五卷目录部全。)。

以下道教类书提要摘编自《道藏提要》。

《三洞珠囊》:十卷,王悬河撰。《宋史·艺文志》著录三十卷,今本有残缺,首尾所佚不少。此书乃道教类书,集录一百五十餘种道书之言,分类编纂,为研究唐以前道教之重要资料。

《上清道类事相》:四卷,王悬河撰。此书係道教类书,辑录诸道典中有关神仙道士所居楼观室宅等建筑之文,分为六品:仙观品、楼阁品、仙房品、宝台品、瑰室品、宅宇灵庙品。此书徵引道教典籍一百数十种,可供考校唐以前道籍者取资。

《道教义枢》:十卷,孟安排撰。原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孟安排乃唐高宗、武后时人。此书乃一部道教类书。举道教义理名数之重要者三十七目,先以骈文提其玄要,名之曰“义”;次加以详释,皆广引经籍及六朝诸师之说,並论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