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1238400000007

第7章 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3)

但是,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面对已经发展成熟的“三教合一”思想,受其影响,在将其收入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中后,并未显现出三教的孰高孰低,而将它们置于一个完全平等的地位中,可见,明清民间宗教所接受的乃是成熟了的“三教合一”思想即“主流传统”思想,而非一般的“三教合一”思想中偏重于某一方的思想,因而在其宗教神灵体系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中,就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从而构成了明清民间宗教神灵体系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在其实际的宗教修行实践中有时会采取儒释道中某一方的法则,因而会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和印象。

§§§第二节 明清民间宗教神灵谱系的层次结构

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体系的建立,是伴随着民间宗教各教派的兴起、衰落、融合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直接服从和服务于其宗教目的的。从《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中所展现的众多神灵来看,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为(一)佛部;(二)菩萨部。而在《龙华忏》中则主要列举了所奉请的诸多佛,并冠有较为详细的名称,对于众多的菩萨、金刚等“圣众”,则简略地一带而过,未作详细的列举。一神灵谱系的主要组成——佛和菩萨

1.佛部

在佛教教义中,佛的名号来源于梵文的Buddha(佛陀)一词,意为“觉者”或“觉悟者”。在佛教的宗教体系中,佛可以说是最高一级的神灵,而其次才是菩萨、罗汉、天龙八部等诸神。与佛教不同,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其神灵信仰中虽然也沿用了“佛”的称谓,但却赋予了它新的、更为繁多的内容,即不但吸收了除了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诸如道教、儒教甚至景教、摩尼教等)的神灵体系,而且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对于诸如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五岳四渎、城隍土地等统统兼容并蓄、纳入自己的神灵谱系,并赋予其“佛”的名号。所以,“佛”也就成为了民间宗教神灵谱系中的主神,而同时又有了更为广博的内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其所受到的佛教之影响。

在《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中,佛可谓“人数众多”,共列举了三百四十六尊佛的名号。在这三百四十六尊佛中又可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三尊未来佛。分别由“安养极乐宫无量寿圆像日光佛、九莲净居宫清静身真空普化佛、三极玉清宫弥陀主一气天真佛”组成。

§§§第二部分:“五行八卦”佛。这是按照传统的“五行八卦”的思想,所分布于“四行”、“中央”和“坎、离、震、兑、乾、坤、艮、巽”八个方位的十尊佛,再加上金光普摄玄虚接引宝相佛和科圣佛、良圣佛两佛,共十三尊佛。

§§§第三部分:“天”字号佛。有三十三尊。是护拥天盘、云盘以及天心七宝、明机正果、精修道范等五十尊佛,此外,还有以本空寂静悬性映真佛和九阙金光接引宝林最胜通天佛为首的十二尊护法佛。

§§§第四部分:事项之佛。此为以各种事项命名并执行具体行为且赋有特定功能的诸佛,共有八十尊之多。

§§§第五部分:“三阳正信”佛。由“三阳正信普会臻庆佛”领衔,包括“香花佛、默真佛、金色佛、开赞佛、学效佛、奇光佛、细行佛、妙灵佛、舒光佛、奋志佛、丕明佛、虚静佛”在内,共有十三尊佛。

§§§第六部分:护拥天盘、云盘之佛。有十八尊佛。

§§§第七部分:事项名相之佛。共有三十四尊。

§§§第八部分:护法及诸(其它)佛。由七尊护法之佛及“龙华三会万真果胜总极佛、悬明著象天光□应耀灵佛、红梅圣会金丹证果普通佛”带领下的庞大的神佛队伍组成,约有一百三十八尊。其内容涵盖了四方上下、三教九流等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佛教的摩尼宝珠、雷音灌顶;道教的黄芽消长、显现金丹;儒教的穷理尽性、谢绝人事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几乎达到了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由于是一部经忏,《龙华忏》中所要奉请的佛,相对而言就少于《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中的佛,只有一百三十一尊。这是因为作为经忏来说,主要是在宗教法会上进行礼仪活动时所要唱诵的文本,它所面对的主要是教内的信众及其仪式活动的参与者,加之一般情况下,法会所进行的仪式活动,其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像宝卷那样,除了是作为本教的宗教教义的载体来强化和凝聚本教教徒的思想工具外,宝卷还有吸引和诱导教外民众以及其他教派的信徒皈信的作用和目的。所以,《龙华忏》中的这一百三十一尊佛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共有六十尊佛,这一部分中主要是囊括了儒、释、道三教及其民间宗教自己所特设的各尊主佛,如家乡天住佛、东华帝君佛、龙华三会佛,释迦牟尼佛以及上下十方佛,五方五百佛、三千三世佛,当来弥勒佛等。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所要奉请的主要是在上述诸佛下边的各个分别掌管具体事务的佛,如天宫里的各尊佛、主管地狱十殿的十尊阎罗佛以及山河树木、大地城隍的诸多佛,共有七十尊。

2.菩萨部

具体的菩萨名号,仅仅出现在《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中,共九十五位。而在《龙华忏》中只是提及,并未出现具体的菩萨名号。这九十五位菩萨应是以星宿世界无上至真佛果大菩提、玉华上会九莲大悲观世音菩萨、天华胜会东升普照无尽意菩萨和龙华三会西沉普摄朝元地菩萨四位菩萨为首,其余的则各居其位、各显其能与四位首领菩萨一起,起着对上述诸佛协助和补充的作用。二明清民间宗教神灵谱系的层次结构

由《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和《龙华忏》所展示的神灵谱系可以看出,在明清民间宗教的信仰世界里,其神灵主要是由诸多佛、菩萨以及罗汉、金刚等所构成,然而这些所谓的“佛”、“菩萨”却完全不同于佛教中的佛、菩萨,而是被增加了新的丰富的内涵。

但是,尽管拥有了庞大的神灵谱系,它还没有构成明清民间宗教神灵系统的全部内容,这里还缺少一个最为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它的最高主神。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有神的宗教而言,主神的存在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一神教自不必说,多神教更是如此,而作为多神崇拜的民间宗教当然是不可例外。

明清民间宗教的最高主神就是那声名显赫之神——无生老母关于无生老母的研究,中外学者都有较为详细而又精辟的阐述和论证,故于此恕不赘言。具体可参见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郑志明《无生老母信仰溯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等。,这样,明清民间宗教信仰的神灵谱系就完整地建立起来了,那就是:无生老母(最高主神)→佛→菩萨→罗汉、金刚等。在上述《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中,尽管没有提到无生老母,但却出现了她的化身——天真圣祖。

由此可见,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信仰体系,虽然不像其他宗教之神灵体系那样层次清晰、尊长有序,而显得有些“庞杂混乱”,但通过认真深入地分析,基本上还是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级。如下图:图1-1明清民间宗教神灵谱系层次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层级,乃为最高主神——无生老母。按照民间宗教的宇宙观,无生老母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因而也是人类的始祖,如《龙华经》中就称:“古佛出现安天地,无生老母立先天。”《龙华宝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649页。无生老母不但创立了世界,而且还创生了人类,“天真古佛在太皇天都斗宫坐定,请无生老母同来商议,命女娲伏羲。叫伏羲叫男女成婚。无人作保,令金公黄婆会他做媒。黄婆曰:无影山下有一块鸿濛混元石,用先天剑一把,劈破鸿濛,取出阴阳二卵,从须弥山上滚将下来,滚在鹅眉涧中,咯当响亮一声,搭桥对窍,阴阳配合。这便是男女成婚,怀养圣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产下九十六亿皇胎儿女。无生老母吩咐儿女,因为乾坤冷静,世界空虚,无有人烟住世,你往东土住世去吧。”同上,第651页。即是:想当初,混沌时,原无一物,从无中,生有相,一段光明。

圆光中,化佛身,结光成体,化古佛,现金身,置立乾坤。

无生母,产阴阳,先天有孕,产先天,怀圣胎,变化无穷。

生一阴,生一阳,婴儿姹女,起奶名,叫伏羲,女娲真身。

李伏羲,张女娲,人根老祖,有金公,合黄婆,匹配婚姻。

戊己土,又取出,阴阳二卵,须弥山,滚下来,响亮一声。

有金光,和灵光,搭桥对窍,这便是,治人伦,男女成亲。

混元了,又生出,九十六亿,皇胎儿,皇胎女,无数佛星。

无生父,无生母,金口吩咐,因东土,无人住,冷淡乾坤。

差皇胎,九十六,东土住世。……《龙华宝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652页。 无生老母不但是创世主,而且还要解救饱受苦难的人类,回到那被遗忘的“家乡”,使失散的九十六亿“皇胎儿女”与父母团圆相聚,以共享幸福快乐的生活。因为,被无生老母指派到东土的九十六亿“皇胎儿女”,她们“知恩不报,抛洒五谷、米、面、油盐,剪碎绫罗,呵风骂雨,怨天恨地,不敬三宝,欺神灭像,毁僧谤法,欺压善良,数弄好人,不孝父母,六亲无情,心如狼虎,恶意伤人。……三灾八难,瘟疫流行。末劫临头,折磨众生,百般苦楚,难为好人,累劫冤愆,积到如今。”《龙华宝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730-731页。所以,这些“皇胎儿女”们要仰仗无生老母的解救,方可脱离劫难,走向平安幸福 。当然,这种“解救”并非是单向的、无条件的,而是在自力的基础上,借助于他力来实现的,是自力与他力的辩证的结合和统一。所谓“自力”,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参道修行。即如《出西宝卷》云:古玉佛,见众生,双眼流泪,末劫到,时候极,灾难齐临。劝众生,早回头,持斋念佛。休行邪,归正道,逞好光阴。日夜里,勤念佛,加功进步,行皇极,置立门,修炼长生。二六时,代天行,劝人为善,若要躲,末劫难,正道修行。《古佛当来下生弥勒出西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7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159页。 显然,即使是参道修行,也还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信”即“信仰”。可见,既是创世主又是救世主的无生老母,便成为了明清民间宗教的至上神,自然应受到信众的最崇高的礼拜。

第二层级,便是最高主宰神无生老母的三位使者——燃灯佛、释迦佛、弥勒(或弥陀)佛在明清时期民间宗教教派中有的信奉弥勒,有的则信奉弥陀。这主要是受到佛教净土信仰的不同所至。。这里“燃灯佛”又名锭光佛,在佛教经典《大智度论》中解释说:“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旧名定光佛也。”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九,《中华大藏经》第 25册,第58页。另在《太子瑞应本起经》中亦记载,释迦佛在作菩萨时(锭光佛时代)名为儒童。因以花虔诚敬佛,因而被佛授记为其后的九十一劫之贤劫为佛,名释迦佛参见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中华大藏经》第34册,第484页。。由此可知燃灯佛(即锭光佛)为过去之佛,释迦佛则是现在之佛,未来之佛则是弥勒佛(或弥陀佛)。如上所述,无生老母深深地想念着被自己“发配”往东土的九十六亿皇胎儿女,又为他们在那里的所作所为深感不安,同时也深为自己过去的行为倍感内疚。于是,“解铃还得系铃人”,她便派出了三位使者,来到那九十六亿皇胎儿女所居住的东土凡尘,来解救他们脱离苦难,回归原本幸福美满的“家乡”,并与老母“团圆”。基于此,在明清民间宗教的思想体系中,所谓的“三佛应劫”救世体系便应用而生。在这一信仰体系中,“三佛”即是指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或弥陀佛),他们分别掌管着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如《皇极金丹九莲还乡宝卷》就说:盖闻古佛显教,治下乾坤世界,留下金木水火土,分定五行,内生八卦开天闭地,化生阴阳,产生万物,圣玄中古佛,造定三元劫数。三佛临流掌教,九祖来往当机。分定过去、见在、未来三极世界,各掌乾坤。《皇极金丹九莲还乡宝卷》(明刊本),《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875页。 其中所谓之“三元劫数”,即是基于其三极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中三佛(燃灯、释迦、弥勒)掌教而分别经历之三次劫变。在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三次变化中,世界要经历三次大的劫难,在每次大劫过后,世界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三大变化则称为“三元劫数”。其中的最后一劫,就是人类正在经历的最大劫,亦即末劫。同时,又以燃灯、释迦、弥勒(或弥陀)掌世的过去、现在、未来分别与无极、太极、皇极相对应。过去佛燃灯为无极,现在佛释迦为太极,而未来佛弥勒(或弥陀)则为皇极。在此基础上,明清民间宗教经卷还吸收了佛教“龙华三会”的内容,将过去、现在、未来即无极、太极、皇极三会分别称做青阳、红(弘)阳、白阳三会,也有的称为黄阳、清阳、洪阳三会。如: 道过去,无极圣。号燃灯,九劫皈。黄阳会里三莲位,三千二亿登上品。永证金身福寿齐,云台同转长生偈。天花劫金莲围绕,古灵山体挂仙衣。

道见在,老太极,释迦佛,度群迷。灵山掌教五莲位,清阳会上十八劫。三千大千坐莲池,当阳执掌乾坤世。法现出风云雷雨,两轮日催趱群迷。

道未来,弥勒无为主。立天根,洪阳会里人。难信仙佛,迷失不认母。大罗天主坠凡笼,菩提北岸埋名性。造法船垂钩暗钓,有缘人早认双亲。

道三会,赴龙华。大地人,乱如麻。时来就把皇极挂,知识个个都称祖。不知谁人了了法,吾今当指无生话。道当来玉华圣会,万寿母普散天花。《皇极金丹九莲还乡宝卷》(明刊本),《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895-896页。无论就佛教的“龙华三会”而言,抑或《皇极金丹九莲还乡宝卷》的三极和黄阳、清阳、洪阳而言,都是分别代表着世界发展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期。特别是其中的未来时期,乃由于其代表着美好的理想世界,遂成为众生所衷心追求的终极。因此如果说在佛教之中,这一终极还出现于相当遥远之彼岸或来世的话,那么在《皇极金丹九莲还乡宝卷》这里,和明清时期诸多民间宗教的经卷一样,俱将这一理想之终极安置到了当下,从而更增强了其宗教的感染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