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
1239000000018

第18章 九变篇(1)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①,衢地交合②,绝地无留③,围地则谋④,死地则战⑤。涂有所不由⑥,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⑦。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⑧,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⑨,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注释】①圮(pǐ匹)地:难于通行的地区。舍:住宿,宿营。②衢(qú渠)地:四通八达的地区。交合:指结交邻国。③绝地:指难以生存的地区。④围地:指进退困难,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谋:指巧设计谋。⑤死地:指进退不得,不拼死奋战就不能生存的地区。⑥涂:同“途”,道路。由:通过。⑦受:接受,执行。⑧通:通晓、精通。九变:各种机变。九,泛指多数。⑨术:方法。五利:指前文“涂有所不由”至“君命有所不受”等五事。

【原文】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①。杂于利而务可信也②,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注释】①杂:兼顾。②务:事。信:通“伸”,指伸展、进行。

【原文】是故屈诸侯者以害①,役诸侯者以业②,趋诸侯者以利③。

【注释】①屈:屈服。诸侯:这里特指敌国。②役:役使。业:指危险的事情。③趋:归附、依附。

【原文】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①,恃吾有以待也②;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注释】①恃:依靠、依赖。②有以待:有充分准备。

【原文】故将有五危①:必死②,可杀也;必生③,可虏也;,忿速④,可侮也;廉洁⑤,可辱也;爱民⑥,可烦也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⑧,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注释】①危:指致命的弱点。②必死:指只知死拼。③必生:指贪生怕死。④忿速:指急躁易怒。忿,脑怒。速,这里是急躁的意思。⑤廉洁:这里指廉洁好名,过于自尊。⑥爱民:这里指一味爱民,不审度利害。⑦烦:烦劳。⑧覆:覆灭、倾覆。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主将领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成军队,出征时,在“圮地”上不可以驻扎,在“衢地”上要结交邻国,在“绝地”上不要停留,在“围地”上要巧施奇谋,陷入“死地”要殊死拼斗。有的道路不要通过,有的敌军不要攻击,有的城池不要攻取,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有的命令可以不执行。所以,将帅能够通晓以上各种机变运用的,就懂得用兵了;将帅不能够通晓以上各种机变运用的,虽然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

因此,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充分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有利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方面,大事才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方面,祸患才可以清除。

所以,要各国诸侯屈服,就用它最害怕的事情去伤害它;要役使各国诸侯,就用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要使各国诸侯归附,就用小利去引诱它。

所以,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所以,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人诱杀;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人俘虏;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轻侮的奸计;廉洁好名,就可能进敌人污辱的圈套;一味“爱民”,就可能被敌人烦扰而陷于被动。以上五点,是将帅容易犯的过失,也是用兵的祸害。军队覆灭,将帅被杀,都是由于这五种致命的弱点造成的,这是为将帅的人不可不予以充分重视的。

《九变篇》主要论述了战争指挥中的灵活机变问题。强调考虑作战要兼顾利、害两个方面,提出将帅应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敌情灵活应变,还提出了有备无患的备战思想。

孙子在本篇中提出了“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的主张,认为有的道路不要通过,有的敌军不要攻击,有的城池不要攻取,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有的命令可以不执行。要求将帅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指挥军队的行动,以取得战争的胜利。西汉时,周亚夫胜利平定七国之乱,正是运用孙子上述主张,灵活用兵的典型战例。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先后剪除了在楚汉战争中所封的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大封同姓诸侯王以镇抚天下,拱卫中央。后来各诸侯王的封地实际成了独立王国,与汉朝廷的矛盾日益激化。

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将一些诸侯国分小。汉景帝时又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将诸侯王的部分封地收归朝廷管辖。由此触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刘濞是刘邦的侄儿,宗室元老,经营吴地四十余年。吴国是有五十余城的大国。吴国的鄣郡(辖今苏西南、皖南、浙北之地)产铜,滨海地区产盐,吴王濞招致天下各地的逃亡者铸钱、煮盐,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吴国以船运载,一船相当于北方数十辆车,有较高的运输能力。吴国经济富足,吴王濞骄横不法,以珠玉金帛贿赂诸侯王和宗室、大臣,企图在政治上取得他们的助力,蓄谋夺取中央政权。

公元前154年一月,汉景帝下诏削夺吴国会稽(约今江苏东南部及浙江、福建)、豫章(约今江西)两郡。吴王刘濞即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声称起兵目的是诛晁错,恢复王国故地,安刘氏社稷,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起兵,企图经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入长安。他与楚王刘戊通谋,率吴、楚军先攻汉景帝子刘武为王的梁国,攻破了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大败梁军,并乘胜围攻梁国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同时,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也起兵围攻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赵王刘遂也起兵反叛,形成七国联合反叛汉朝廷之势。

汉景帝得知诸王起兵,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将军迎击吴、楚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军,将军栾布击齐地叛乱诸国,以外戚窦婴为大将军屯守荥阳(今河南荥阳),监视齐国与赵国军队。

曾经做过吴国丞相的爰盎,建议汉景帝杀掉晁错,恢复削夺的诸王国地,以换取七国罢兵。汉景帝在变起仓猝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建议,处死了晁错。暂时居于优势的吴王濞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东帝”的地位,拒不受诏,继续进军。

周亚夫受命以后,向汉景帝提出:“楚国的军队剽悍轻捷,跟他们正面交锋很难取胜。我建议放弃梁国,先断绝吴国与楚国军队的粮道,这才能制服他们。”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于是周亚夫率军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准备向洛阳(今河南洛阳)进军。

周亚夫原来准备经崤山(今河南洛宁西北)、渑池(今河南渑池西)至洛阳。当他率军行至灞上(今陕西西安东)时,有个叫赵涉的人拦住了周亚夫的马车,对他说:“将军东击吴楚,如果战胜,国家就安定,如果不胜,天下就十分危险了。将军责任如此重大,能听听我的计策吗?”

周亚夫听了这话,连忙下车,向赵涉行礼,并向他询问计策。

赵涉说:“吴王历来就很富有,长期豢养了大批亡命之徒为他卖命。他得知将军率军东征,必定派人埋伏在崤山至渑池之间的险要地段,对您进行突然袭击,这对您很不利;况且军事行动最讲究秘密,因此我建议您走另外一条路。从此处向右走,经过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境内),抵达洛阳。这样虽然绕着走,也不过多一、两天的路程,但一定能够使诸侯王们感到意外,以为将军是从天而降。”

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立即改变了行军路线,绕道抵达洛阳,迅速控制了洛阳的军械库,并派兵抢占了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的敖仓。然后,周亚夫派兵搜索崤山、渑池之间的山路,果然抓住了吴国的伏兵。周亚夫于是向汉景帝奏请,让赵涉担任护军。

周亚夫在荥阳与诸将军会兵后,率领三十万大军继续向东南进抵淮阳(今河南淮阳)。在淮阳,周亚夫见到了父亲周勃的老部下邓都尉,就向他问计。邓都尉说:“吴兵现在锐气正盛,不能同它直接交锋;楚兵力量较小,不能持久。现在我为将军筹划,不如引兵到东北方坚守昌邑(今山东巨野南),让梁国抵挡吴国的进攻。将军您深沟高垒,派轻装部队堵截淮河和泗水的河口,截断吴军的粮道。这样,吴军和梁军对峙,吴军因缺粮而军力衰竭。然后,我军以全力对付其疲弱之兵,就一定能够攻破吴国的军队了。”

邓都尉的建议正与周亚夫所想的一致,周亚夫于是引兵到昌邑坚守。

这时,吴、楚联军向梁国发起进攻,在棘壁与梁国的军队交战,歼灭了梁军数万人,占领了梁国的部分地区。梁军退保睢阳,被吴、楚联军围攻。梁王多次派人向周亚夫求援,而周亚夫按照原定策略,没有发兵救援。

梁王为此上书向汉景帝告状,说周亚夫不肯救援。景帝派使者去给周亚夫下达命令,要他率兵救援梁国。可周亚夫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然坚守营垒,不肯发兵。

周亚夫派出了一支精锐轻骑兵南下,迂回到吴、楚联军的背后,夺取了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

梁军面对吴、楚联军的围攻,一面竭力坚守,一面组织力量袭扰吴、楚联军。吴、楚联军久攻睢阳不下,屡屡受挫,西取荥阳、洛阳的企图难以实现,退路又受到威胁,于是调转兵力向北进攻下邑(今安徽砀山东),寻找汉军主力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