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盛顿传
1259600000018

第18章 两次大陆会议(1)

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在波士顿,一批青年以汉考克和塞缪尔·亚当斯为首,组成了波士顿茶党。1773年11月,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12月16日,波士顿8000群众集会,要求停泊在那里的东印度公司茶船开出港口,但遭拒绝。当晚,反英群众在波士顿茶党组织下,化装成印第安人闯入船舶,将东印度公司三条船上的342箱茶叶(价值18,000英镑)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1774年先后颁布系列法令,封锁波士顿港口,取消马萨诸塞州的自治,在殖民地自由驻军等。这更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使英国政府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尖锐,公开冲突日益扩大。

东印度公司倾销的茶叶虽然比较便宜,但那是为了打压本土的价格倾销,当时美国人提倡自由的意愿特别强烈,他们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因为一时价格的便宜打压了本土的茶叶销售,而导致很多走私的人和本地种植茶叶的商人无法生存,最终导致茶叶渠道完全落入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手中,那时茶叶价格将被操纵,违反了市场公平竞争。假如北美人民都饮用了东印度公司倾销的茶叶,那么北美人民自己生产出来的茶叶销售就会受影响,北美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另外北美人民认为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扶植的,假如他们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就等于他们还继续受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剥削。

殖民地越来越高涨的反英浪潮,虽然让英国政府非常头疼,但也为他们找到了发泄怒气的对象。英议会很快出台了一项法案,宣布从1774年6月1日起,严禁所有的货物在波士顿港口卸载、停放。又没过多久,他们又宣布该地区所有的议员、法官和郡长都必须由国王任命,否则就是违法。为了遏制波士顿反英浪潮,第三个法案也很快出台,它规定所有犯内外勾结罪的罪犯都将在大不列颠接受审判。

运动发展到后来,华盛顿发现自己再也不能置身事外。1774年4月5日,他在写给乔治·梅森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信中,他对最近在波士顿、康涅狄格和纽约发生的抵制英货事件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他强烈呼吁美洲人民站起来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不可否认,华盛顿是现行殖民地体系的受益者,但是他很乐意为了革命做出应有的牺牲。他觉得美洲当局应当考虑到不同阶层人民的感受,然后采取不同的政策解决问题。在华盛顿眼中,波士顿人民的行为不足以作为英国议会采取强硬措施的借口,几年来英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案,都在把美洲人民向奴隶的位置上推。

8月1日,来自弗吉尼亚各地区的代表齐聚威廉斯堡,华盛顿作为费尔法克斯县的代表参加了该次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反映本县民意的几项决议。在这次会议上,华盛顿一反常态,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许多建议。为期六天的大会顺利结束,全会一致通过了与费尔法克斯县精神相一致的决议,并且任命佩顿·兰道尔夫、理查德·亨利·李、乔治·华盛顿、帕特里克·亨利、理查德·布兰德、本杰明·哈里森、埃德蒙德、潘德尔顿为代表,代表弗吉尼亚州人民参加全国大会。第一次大陆会议于1774年9月5日开幕。

此次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认为,英国议会的做法侵犯了马萨诸塞人民的权利,同时,大会也表达了美洲人民反对强制法案的坚强决心。除此之外,每个州报请的决议均被大会采纳,然后汇编成了殖民地人民的共同宣言。这份宣言声明了人民生存、自由、财产以及他们拥有的其他权利。为了表达美洲人民争取自由、平等的坚强决心,大会还决定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缔结抵制进口、消费和禁止出口的条约;第二,拟定一封写给大不列颠人民的信和一封写给英属殖民地国民的备忘录;第三,就是再次写一封给国王的请愿书。大会整整延续了51天,代表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代表们办事的态度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议员。在此次会议中,华盛顿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了进去。本次国会的召开,让华盛顿看到了新的方向,它完全激发了华盛顿的爱国热情,并且帮助他将民族独立这一问题看得更清楚。

然而殖民地与英国政府之间的矛盾正在朝着更加尖锐的方向发展。波士顿民兵法通过后,军队人数迅速突破了4000,这时英国政府得到波士顿藏有火药的消息,全美英军指挥官盖奇命令手下史密斯于4月18日午夜偷袭波士顿20英里外的康科德火药库,给波士顿致命的一击。他以为自己的安排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他的行动早已暴露。1775年4月18日晚,天空漆黑一片,两匹快马从波士顿向康科德方向疾驰而去。马背上的两个人,一个叫保尔·瑞维尔,一个叫威廉·戴维斯。他俩都是北美争取民族解放的秘密组织“自由之子社”的民兵战士。他们在波士顿打探到总督兼英国驻军总司令盖奇即将派军队到康科德搜查反英秘密组织的军火仓库,并要逮捕爱国者领导人。他们连夜骑马向各地的民兵报警。他们很快来到近郊的莱克星顿村,把英国军队就要来搜查的消息告诉当地的民兵们,然后又飞身上马直奔康科德。民兵们得到消息后,很快集合起来,埋伏在树林里、公路旁,等候英军的到来。

1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800名穿着赭红色军装的英国轻步兵,在少校指挥官史密斯的带领下,乘着薄雾,偷偷地来到莱克星顿村边。他们正要摸进村子,忽然发现村前的草坪上列队站着几十个村民。这些人个个手握着枪,怒视着英国人,史密斯发现情况不妙,举起军刀指挥英军向前冲杀。“砰!”英军向民兵开了第一枪,民兵立即向英军开枪还击。这一仗,北美民兵共打死打伤英国士兵247人,取得辉煌的战绩。莱克星顿的枪声彻底唤醒了美国人,各地的义勇军纷纷奔向主战场。

获悉莱克星顿战事的时候,华盛顿正在作为第二次全美大会的代表奔赴费城。当时费尔法克斯爵士和盖茨上校正在弗农山庄做客,两人一致同意这场战争将带来一场大变革,但是对于事情最终的发展方向,二人观点却有很大的不同:费尔法克斯爵士认为这场战争将割断他和好友的联系,事态的发展将使他最好的朋友站到政府的对立面去;盖茨的态度恰好相反,他以一个战士的心态乐观地看待此事。至于华盛顿本人,他的情感活动相当复杂,华盛顿痛恨英国指挥官挑起这一战事,爱国热情使得他作为士兵的决心带上了肃穆的色彩,他把这次战争比作哥哥用利剑刺穿了弟弟的胸膛,可见这件事情对他造成的伤害之深。

次年5月10日,第二次全美大会在费城召开。华盛顿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被推选为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在制定军事制度以及防御措施方面,大家都乐意向他咨询,听取他的意见。军事委员会目前亟待解决的就是新英格兰军的问题,如果再得不到国会的承认,这支军队就面临着被解散的危险。一旦被解散,又要去哪里招募一支这样的军队呢?一旦被解散,又拿什么去抵抗英军呢?经过热烈的讨论,人们普遍认为这支军队应该保留下来,现在的问题是将由谁来接任这支军队的总司令呢?南方的军队认为应该由南方的军官来接任这个职位,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推选华盛顿作为总司令;然而马萨诸塞和新英格兰却推荐汉考克来接任总司令一职。汉考克本人也有担当此任的意思,可问题是,即使他具备较强的处理政事的能力,但是他的健康状况不得不让人担心他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另外,查尔斯·李将军此时也在费城,他也是一个优秀的人选。但是他是外国人,他的外国身份决定了他不能够担当这个最高指挥官的职务。舆论最后还是倾向于华盛顿,虽然如此,却没有任何一个派系的人出面来促成这件事情。亚当斯说,不仅是军方代表,就连华盛顿本人也没有主动推开这扇荣誉之门。最后,还是由国会来投票决定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