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1292200000012

第12章 泸定话古入声字研究(1)

泸定话古入声字研究

卫勤

摘要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交际语言主要为汉语方言。与大部分西南官话入声归阳平不同,这一带汉语方言的突出特点是入声归阴平。本文从泸定地区汉语方言中古入声字的今读、分派情况及音节分布情况几个方面,探讨中古入声字在泸定话中的演变类型及规律,通过与四川其他方言点入声字读音的对比,研究语言接触对泸定话入声字发展、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 泸定话 ;中古入声字;调值归并;音节分布;语言接触的影响

一、引言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地区汉语方言的中古入声字。泸定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当地汉语方言主要来源于汉族移民,研究该地汉语方言的入声字演变、发展情况,有利于展现入声字发展演变的规律,从文化透视和语言接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变化。

古入声字是指来源于《切韵》音系中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九摄的入声字。笔者调查时参考《方言调查字表》,结合泸定汉语方言实际,删去口语中不用或不常用的字,按照古清入字、全浊入字、次浊入字的分类自制了《入声字调查字表》。调查表录古清入字251个,古全浊入字119个,古次浊入字96个,共计466个。发音合作人的情况如下:

第一发音人:祝定万,泸定县兴隆镇沈村人,男,61岁,小学文化,农民,只会讲泸定话;

第二发音人:郭安莲,泸定县兴隆镇庆丰村人,女,66岁,小学文化,农民,只会讲泸定话;

第三发音人:祝晓梅,泸定县兴隆镇沈村人,女,33岁,初中文化,农民,会讲泸定话和普通话;

第四发音人:徐杭娟,泸定县城区人,女,29岁,大学文化,护士 ,会讲泸定话和普通话。

二、泸定汉语方言音系概况

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渡河流域,东邻天全、荥经、汉源;南连石棉;西接州府康定,县域面积2165.35平方公里,总人口82158人(2007年)。全县辖泸桥、冷碛、兴隆、磨西四个镇,岚安、烹坝、田坝、杵坭、加郡、德威、新兴、得妥八个乡,共十二个乡镇。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面积最小、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县境内除了汉族外还有藏、羌、彝、蒙古等十几种少数民族,其中藏彝比例较大,保留了其民族文化特色。藏族主要分布在县北岚安一带,是古羌族(又称贵琼族)的后裔;彝族主要聚居于县南高山地区的几个乡,据说是清末民初从越西、冕宁等地迁入;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兴隆、沈村、冷碛等地,传说是沈边土司的后裔,如今已然全部汉化,不再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明清时期,汉人大批涌入大渡河流域,朝廷设置军卫机构,派军驻守,兵士携带家眷,经商或务农各安其生。清末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当时的川边特别区域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着手进行经边六事:“屯垦、练兵、设官、兴学、经商、开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行汉制,鼓励汉人进驻商贸垦殖,积极促成其汉化。民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新县制,大批汉族政界、商界、教育界人士及务工人员进入。西康省的建置、解放后的建设都加速了其汉化进程。目前,泸定境内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交际语言主要为汉语,这一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入声归入阴平,据黄雪贞先生(黄雪贞,1986),此地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中的“雅棉小片”,也称“雅甘小片”(李蓝,2009)。

1.声母系统

泸定话共有声母21个,其中辅音声母20个,一个零声母。

2.韵母系统

沈村话共有韵母35个。

3.声调系统

沈村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无入声,古入声字在沈村话中大都归阴平。

三、泸定话中的古入声字研究

古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入声的消失是声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入声消失的历史进程中明显地表现出其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

入声具有音高、音长、音强等声学特征,并且在汉语中能够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它与四声中的其他三声——平上去是一样的,就是汉语的一种声调。入声具有双重性格,即所谓的韵尾的闭塞和声调的调值。就音韵演变的历史看,入声的变化以韵尾的演变为始,然后带动声调的变化,到一定阶段,入声韵尾完全丢失,剩下的就只有声调特征了。再进一步,声调特征(主要指独立成调)亦不复存在,完全合并于其他声调里,这就是入声消亡的一般规律。

1.泸定话入声概况

“入声”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入声调,即在某一音系中与平上去形成对立的一种调类;二是入声韵,即带有塞音韵尾[p、t、k]或喉塞尾的韵类。中古入声字在泸定话中,不仅塞音韵尾已经完全脱落,而且作为一种独立的调类也已经消失了,古入声字全部读作舒声韵,大部分古入声字集中读为阴平调。

下面,笔者将从调值演变和音节情况两个方面探讨中古入声字在泸定话中的的演变轨迹和演变特点。

2.古入声字在泸定话中的声调归并情况(入声舒化)

据调查,泸定话中的古入声字大部分归阴平,但是有个别特例。笔者自制的《入声字调查字表》中466个古入声字,有41个分别归阳平、上声和去声。

例外字共41个,不足常用古入声字的百分之九。因此,可以说泸定话中入声调消失,入声字舒声化,大部分归阴平。

3.泸定话古入声字音节分布情况

(1)泸定话入声字的声母分布情况

古入声字归并情况的不同与这些字的声母有关。调查表的466个字中, 225个例字归阴平,其中清入声母字240个,占例字清入声母字总数的96%,全浊声母字102个,占例字全浊声母字总数的85.7%,次浊声母字83个,占次浊声母字总数的86%。可见,清声母字舒化最明显。

其他例外字中,归上声的最少,只有三个,其中两个为古全清声母字;归阳平的约30%,除“匹”为次清声母字外,其余都是古浊声母字;归去声的最多,约占63%,清浊皆有。浊声母入声字集中读阳平和去声两调,读阳平和去声的全浊声母字各占一半,读去声的次浊声母字有绝对优势;上表例外字里,读阳平的都是古浊声母字,读上声的集中于古清声母字,读去声的清浊皆有。其中,古浊声母入声字30个,占七成多,古清入字11个,不足三成。可见,全浊声母在入声字的演变中处于最为活跃的位置。

考察归并例外的原因,有部分字是因为在《广韵》中就有两读,可能是这些两读字的遗留导致的归调不同。如:

射:《广韵》昔韵食亦切,“世本曰逢蒙作射,又姓吴有中书即射慈,又神夜切”。

射:《广韵》麻韵三等祃去声,神夜切。

易:《广韵》昔韵羊益切,“变易,又始也,改也,转也,夺也,又盈义切”。

错:《广韵》暮韵去声,仓故切。

上面的例字在保留入声的方言里也读成舒声,在入声舒化归其他声调的方言区中,入声在消失时,原来入声和舒声两读的字,是由入声向舒声转化最容易的部分,自然转化后的归调也就和当地方言中其他入声字的归调不一致了。

另外,较多例外字是因为受其声旁或同声旁字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分类上的偏差,如:

億憶(曾开三入职影)意(止开三去志影)

液腋(梗开三入昔以)夜(假开三去祃以)

翼(曾开三入职以)異(止开三去志以)

劃(梗合二入麦匣)畫(蟹合二去卦匣)

欲浴(通合三入烛以)裕(遇合三去遇以)

膜(宕开一入铎明)模(遇合一平模明)

剧(梗开三入陌群)据(遇合三去御见)

躍(宕开三入药以)耀(效开三去笑以)

(2)泸定话入声字的用韵情况

《广韵》的入声韵分布在“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九摄,其中“咸、深”两摄入声韵收双唇塞音p尾,“山、臻”两摄入声韵收舌尖中音t尾,“宕、江、曾、梗、通”五摄入声韵收舌根塞音k尾。

泸定话的入声韵全部变成了舒声韵,闭音节变成了开音节,韵母结构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古入声在泸定话中归入以下13个韵:

iuy

oio

aiaua

iuy

其中,u、io、y三韵全部来源于古入声(属于入声独有的韵母)。i出现于深、臻、梗、曾开口三、四等的帮系、端系和见系入声。出现于深、臻、梗、曾四摄三四等开口呼知、章组入声。出现于深、臻、梗、曾四摄庄组入声。梗摄二等为(u);曾摄开口一等为;咸山两摄三四等开合口两呼为、i、u、y;宕合一见组字为u。u出现于通摄入声和臻摄合口一等入声、合口三等泥见组入声。y出现于通摄合口三等见组入声、臻摄合口三等精见组入声。a(ia、ua)出现于咸、山两摄入声。咸山两摄开口一等端系字、咸山两摄开口三等知系字、山开二帮组字、咸合三帮组字为a;咸山两摄开口二等见晓组影母字为ia;山合二庄组见晓组影母字为ua。o(yo)宕江两摄入声(三等字多为yo)和咸山两摄开口一等见晓组入声字、山合一帮端系入声字、通摄庄组入声字为o,曾梗两摄合口三等入声字为yo。各韵分布条件如下:

i元音只出现于开口二三四等

元音只出现于开口三等

元音开口一二三四等和合口一二三四等都可以出

u元音只能出现于合口一三三等

a元音只出现于开口一二等和合口二三等

o元音只可以出现于开口一二等和合口一三等

这些韵应该是由古入声韵的塞韵尾直接脱落形成的,所以这些韵都没有韵尾。其中与i两韵在古声类的分配上是互补的,知章组的韵母为,是一类;帮、见、端系的韵母为i,为一类(庄组例外,其韵母为)。这与中古止、蟹两摄舒声字的演变情况是相同的。

4.泸定话入声字读音的特点

泸定话中的古入声既不存在以p、t、k塞音结尾的入声韵,也不存在入声调。今泸定话古入声字大部分读作分别以“、i、u、y、o、yo、a、ia、ua、、i、u、y” 13个韵为韵母的舒声阴平字,其调值为44调。

(1)泸定话的入声字用韵有简化、合并的趋势,从前文的描述可以看出,泸定话的入声字韵母以单元音为主,由于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导致韵母数量减少,并呈不断简化的趋势。

泸定话的古入声全部失去塞尾韵,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九摄与阴声韵的关系类别分别是:

咸摄、山摄与果摄、假摄合流;

深摄与止摄合流;

臻摄与止摄、遇摄合流;

宕摄、江与果摄合流;

曾摄与止摄、果摄合流;

梗摄与止摄、假摄合流;

通摄与流摄、遇摄合流。

(2)就目前情况看,p、t、k入声韵尾在泸定话中都已不见踪影,但古入声字今读短促的紧元音的特征还保留在方言白读层里。换句话说,就是泸定话入声字中那些由入声韵变来的单元音带有轻微的短促意味,具有紧元音的特点。但由于语音的发展演变,这一特点在逐渐消失,从笔者对当地不同年龄层次发音人的调查对比可以得出此结论。另一方面,从不同年龄层次发音人的对比,发现泸定话入声归阴平也有向归阳平变化的趋势。

(3)笔者通过TWF软件和PRAAT软件采集对比录音资料,发现语图中显示出来的入声字调与阴平调有细微的差别,似乎比阴平的调值还要低一些。但是由于听觉上无论是笔者还是发音人都没有明显的感觉,故而均统一描写为44调。

(4)泸定话的入声字有独用韵的存在。io、u、y三韵只出现在入声字的用韵之中,如:“国”[ku44]、或[hu44]、药[io44]、脚[io44]、雪[y44]、缺[ty44]等。

(5)泸定话入声字41个特例字的归调情况与成都话有一致性,除浴、欲、秩三字外,其他38字与成都话归调相同。

四、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泸定话的入声

1.泸定汉语方言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