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1309000000033

第33章 在苦难中实现自我(2)

古今中外,有太多的人在苦难中不屈服,坚持自己的梦想,从而最终创造了人生的辉煌。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写《说难》《孤愤》;马克思虽长期遭受苦难而著《资本论》;奥斯特洛夫斯基强忍病痛,乃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的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无数人学习的楷模。

苦难虽然可怕,但真正可怕的是面对苦难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如果真是这样,任何人都不会有成功,只能成为一个失败者,被历史所湮灭。

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朋友们,我们虽然渺小,但如果能够在苦难中奋发不已,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那么最终就会实现自我,攀登到事业成功的高峰,创造人生的辉煌,到那时,山登绝顶人为峰,高峰之上的我们将不再渺小,而是比山更高大,将会令天地动容。

苦难是高尚品德的砺金石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自我实现包括好几个方面,既包括事业上的辉煌,也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人们在苦难中可以经过不懈的斗争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当然也可以在苦难中砥砺自己的德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苦难其实是一个人性格的试金石。“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才会知道松柏的傲霜;事情极难处理的时候,人们才会知道谁是真正的君子。

莎士比亚说过:“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时候,有多少轻如一叶的小舟,敢在宁谧的海面上行驶,和那些载重的大船并驾齐驱!可是一等到风涛怒作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那坚固的大船像一匹凌空的天马,从如山的雪浪里腾跃疾进;那凭着自己单薄脆弱的船身,便想和有力者竞胜的不自量力的小舟呢,不是逃进港口,便是葬身在海神的腹中。”的确,平常时期,每个人都可以以一副高尚的面孔出现,待人彬彬有礼,进退合乎礼节,心系天下,爱国爱民;然而沧海横流的时候,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却撕下了伪装,卖国投敌,引狼入室,血肉同胞,这样的人又何其多也!只有那些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够显出非常的气节。

所以,检验一个人品格的是厄运、苦难。然而,砥砺一个人品格的同样也是厄运和苦难。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为莲花;不畏严寒,迎春报晓,是为梅花;解民于黎民,拯生民于水火,是为忠臣良将。

朋友们,我们既然可以在苦难中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相信也可以通过它来砥砺我们的节操。

孔子,一位光耀千古的大圣人,为了推行自己的学说,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历时十数年,奔波数千里,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还险些丧命,但他还是矢志不渝,乐观向上,为了天下苍生而积极奔走,为了推行“道”而奔走。他学六艺,知天命,处处碰壁也毫不退缩,而且还乐在其中,传道授业解惑。他和弟子们被困于陈蔡之间时,孔子面有菜色,弟子们饿得都站不起来了,他依然讲学论道。他的弟子很不解,生气地问他:“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然有困厄,但是君子能在困厄时坚守自己的节操,可小人一旦困厄就会胡作非为,这就是苦难对于人品格的考验。虽然自己的道不能推行于天下,但是他不怨天,不尤人,不愿随俗媚世,毫不更改自己的主张,也不愿隐居山林,做一名只为了自己的隐士。无论穷通,他都坚持自己的理想,他的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这种欲平治天下的胸襟赢得了人们的赞许。他的高尚品格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屈原忠君爱国,为国为民九死不悔。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使国家强盛,他忠心谋国,却遭到了一班奸佞小人的谗言阻挠,国君疏远了他,甚至被流放,但是他的向善之心,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依然爱着自己的国家,心系着人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那个“晋材楚用”的时代,他完全可以选择离开,投奔其他国家,然而他始终没有离开楚国一步。他披发行吟河畔,在众人皆醉时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时选择了清白,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节操同流合污,清醒、清白地坚守着,宁死不渝。他洁身自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九死不悔的意志注定在他的厄运中表露得淋漓尽致。

王勃,从小就能写诗作赋,被人视为神童,十七岁时就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经历也是我们的佐证。他虽天纵英才,但真可谓“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受此打击,“坎坷于唐尧之朝”,“憔悴于圣明之代”,心中凄苦可知,于是离开长安,纵情山水之间。几年后王勃又一次进入仕途,然而他恃才傲物,与上司同僚关系不好。他私藏官奴,因怕事情泄露而杀了人被判死刑,后来因为大赦被释。这次他没有流连于山水,认识到富贵犹如浮云,时间就像玉璧一样宝贵,开始专心于著述写作。他的这种性格的变化,可以从他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一窥。

……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虽九死而不悔的屈原、受腐刑却坚持著书的司马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自己潦倒却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的杜甫……许多贤人名士以自己的经历证实了苦难就是高尚品德的砺金石,它不仅能够在其中培植高尚品德,还可以真正检验一个人的节操。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对待厄运的道德方式,表现了人性庄严和崇高的力量。”

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厄运是那么令人讨厌,但它们却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没有疾病、困苦,那么这样的生活不是太平淡了吗?高尚的情操、品德就是在苦难中得到检验的。所以,当我们面临厄运的时候,我们应该用这样的思想来宽解厄运,什么都比不上厄运更能磨炼人的德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苦难能够磨砺高尚的品行,高尚的品德也是克服挫折的力量,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

按照希腊哲学思想,人的幸福是可以通过德性和能力的实现而获得的。德性与幸福是一致的,德性是幸福的根源,它们二者是不可分的。德行既是我们完善自我的方式,也是促进我们生活的方式,它还是我们做人的目标,因为德行代表着我们应该达到的状态。在苦难中,我们没有丧失生活的希望,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在厄运中依然优雅地生存着,过着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闪耀着一种夺目的光辉。这就是人类的胜利。

康德说过:“世界上最令人敬仰的,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令人敬仰,高尚的品德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基础,如公平、正义、友爱、奋斗等等。它们可以使我们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被金钱、美色俘获;可以使我们积极进取,不甘沉沦;可以给我们勇气,使我们能够勇敢面对一切挫折和伤害,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另一些品质,如贪婪、嫉妒、自私、懒惰等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幸福。如果有些人依靠这些品质获得了幸福,那么这样的人很可能是会被历史唾弃的人。因为,这种所谓的幸福是以丧失了内心的道德准则为代价的。

总之,高尚的品德是对抗厄运和苦难的一种武器,真正的品德是在苦难中磨砺生发出来的。金子在烈火之中更加显出它的纯粹,逆境能够真正成就一个人,人的风骨和高贵在苦难中能够得到更有效的锤炼和展示。那些高尚的品德还支撑着我们与厄运、不幸等抗争,使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考验,从而在苦难中过着一种有价值的生活,并最终获得一种幸福的生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应该在苦难中培养高贵的品德,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在人世之间留下清白。高尚的品德可以让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