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324000000017

第17章 孩子的学习同样需要激励(1)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的学习同样需要父母的激励。而孩子的学习也不只局限于学校里听老师讲课,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父母应该多细心观察孩子,重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孩子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好品质,让他学到更多知识,为他的成长建立坚实的根基。

23.欣赏孩子的新奇发现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孩子的每一个新奇发现,都反映出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于孩子的新奇发现,父母需要有赏识的态度,以此激发孩子继续探寻未知,激发他在各样的发现与学习中不断成长。

【经典事例】

8岁的多多吃饭总是不老实,父母为此头疼不已。有一天,多多吃着吃着却突然显得很安静,看几眼自己的杯子,从吸管喝上几口杯中的饮料,如此反复好久。不一会儿后,他干脆拿了杯子蹲在了凳子上,对着杯子上看下看,又拿吸管在里面搅来搅去。

父亲为孩子突然的安静感到疑惑,他问多多:“怎么了?杯子里有什么吗?”

“爸爸,”多多忽然抬起头问,“为什么杯子里的吸管弯了呢?”

“什么?”父亲更加疑惑地问。

“吸管啊。你看拿出来看就是直的,可放进杯子里为什么变弯了呢?”多多一脸问号地看着父亲。

父亲这才明白,多多是发现了吸管在水中的变化,难怪他一直好奇。父亲笑笑说:“不错啊,多多。你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问题,我们吃完饭再继续研究好了。”

饭后,父亲拿来水盆、玻璃瓶子、铅笔,又拿来多多吃饭时用的杯子和吸管,引导孩子观察水中的铅笔和水中的吸管,看它们弯折的地方,看它们弯折的条件……

最终,多多在父亲的引导下,细心观察努力思考,终于自己总结出两种不同物质交界面的奇妙现象。

【教育启示】

多多的父亲注意细心观察孩子,在孩子有不寻常举动的时候没有训斥他,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最终让孩子学到了知识。

对于孩子随时随地的新奇发现,父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呵斥,那样等于扼杀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与能力。同时,父母也不要对孩子的发现不屑一顾,更不要因为孩子的发现与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有什么冲突而去否定他。善于发现的孩子,表示他对生活用心,懂得去发现与分析,这种行为该是值得父母肯定的。毕竟,有时候,小发现也会孕育大智慧。

父母需要做的是欣赏孩子的发现,并和孩子一起探索,引导孩子发现更多,在发现中帮助孩子学到知识,激励孩子成长。

父母欣赏孩子新奇的发现,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信任。父母的欣赏也是对孩子发现与思考能力的一种肯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多多动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对其未来的身心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那么,对待孩子的新奇发现,父母该怎样去欣赏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发现

孩子的新奇发现,来自于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若是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他的发现便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消退了,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留下记忆。

铃木镇一以其“才能教育法”闻名于世。他有一个叫映子的小女儿,非常喜欢问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父母能顺利解答的了。铃木便想,要激发孩子自己去探索。

有一次,映子激动地发现花瓣上有一只蜜蜂,她问父亲蜜蜂的家在哪里,铃木先生想,与其直接告诉孩子,倒不如让她自己去寻找,于是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它从哪飞来的,咱们跟踪它看看吧。”

“真的?”映子高兴地跳起来,满脸的兴奋。

父女二人跟踪了蜜蜂一天,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家,映子高兴极了,因为这是她自己探索后的发现。

就如故事中的铃木先生和映子一样,在成人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将会更容易发现和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新奇发现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父母在平时仔细观察孩子,并对他的新奇发现加以提醒、询问,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引导孩子多思考,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让他自己主动地去探寻世界,进而发现许多他还不知道的新奇事物。

建议二、欣赏也要看对象、分时间

父母对孩子新奇发现的欣赏,也需要看对象、分时间。

孩子的年龄段不同,父母对其发现的欣赏也要有所不同。父母不要一味地只是欣赏,却忽略了孩子当时的切身情况,使得欣赏变成了哄孩子开心的工具。要知道,父母不恰当的欣赏对孩子也是一种欺骗,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就好比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看见了影子,发现它在跟着自己做各种动作,父母该是会赞赏他,认为他小小年纪善于观察;但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也说他发现了影子在跟他做各种动作,父母还如对小孩子一样赞许他的话,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效果,就连孩子自己都会觉得父母有些虚伪了。遇到后者的时候,父母就该针对年龄特点让孩子在发现中去寻找为什么,从而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

建议三、欣赏孩子的新奇发现要诚恳

父母对孩子新奇发现的欣赏,不要只单纯地去应付,时间长了,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发现并不重视,而他善于观察与发现的热情也会因此而慢慢的消退。

东东上一年级了,这天放学回家他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发现了退位减法的简便算法。东东兴奋地说:“妈妈妈妈,让我讲给你听吧!”妈妈当时正忙着手里的家务,对孩子说:“现在妈妈正忙,等吃完晚饭再告诉我,好吗?”东东愉快地答应了。

晚饭后,妈妈坐下来正准备看电视剧,却看见东东不时地从自己的房间门口往外探脑袋,妈妈叫过孩子问他在做什么,东东手挠着脑袋说:“妈妈,你说让我晚饭后跟你讲的……”

妈妈这才想起来,她已经忘记了孩子的话,于是连忙说:“你说吧,我听着。”妈妈一边说,一边关掉了电视,与儿子坐个面对面,满面的认真与期待。

东东高兴地继续下去:“是这样子的,你看,比如说15-6吧,你可以把6分成5和1,那么15-5=10,只要算10-1=9就可以啦!”

妈妈听完有些失望,她上一年级的儿子告诉她一个自认为很重大的发现竟是如此的简单。她继续问孩子,确定了孩子再没有什么其他更重要的发现。妈妈本想不表扬他,但看到孩子满是兴奋与自豪的笑容,她想了想然后笑笑说:“不错啊!最近东东学习也认真了,进步很大,这个发现也是个不小的发现,但后面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你。所以以后要更加努力,让妈妈看到你更多的发现好吗?”

东东使劲点了点头……

妈妈尽管因为孩子的发现很简单有些小小的失望,但这位明智的母亲还是欣赏了孩子的发现,给予了肯定,并没有因为它很小而简单地敷衍孩子。这位母亲的做法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这个发现的重视,妈妈的鼓励给了孩子继续前进的信心。

对于孩子新奇的发现,父母要分享他的快乐,用诚恳的态度及时地赞扬他。父母的欣赏能让孩子时刻保持探索的心,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继续学习新鲜知识的兴趣。

建议四、指导孩子在发现中学习

孩子的发现有时候需要父母的指导,让他在发现中思考与拓展,在父母的鼓励下发现最终的结论,进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一天,父亲从杂志上看见了数学家高斯小时侯的故事,他惊讶于才8岁的高斯竟然能发现著名的数学理论。晚些时候,父亲叫来上2年级的女儿,对她说:“爸爸考你个问题,1到100这100个数相加等于多少?”

女儿歪了歪脑袋,接着拿出纸和笔算了起来。随着时间过去,女儿一边算一边说:“这个算起来太麻烦了,还要一个一个数地加。”

过了很长时间,女儿终于大功告成,她高兴地说:“算完了,结果是5050!”

父亲笑笑说:“不错,你算得正确。不过,你看你耗了很长的时间,你想不想学习更为简单的算法?”

看着女儿好奇的样子,父亲拿过纸笔在纸上写着“1+100、2+99、3+98……”,写完后递给女儿,并对孩子说:“你仔细看看有什么规律?”

女儿接过纸,认真地看起来,好一会儿后,她惊喜地大声叫道:“啊,我知道了,从1加到100一共有50个101!这样算来就简单好多!”

“其实这是德国一个叫高斯的孩子在他8岁的时候发现的,”父亲继续说:“不过,现在你也发现了。所以,爸爸相信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也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女儿握了握小拳头,点着头说:“我一定会的!”

父亲对女儿的发现加以引导,不仅让孩子学到了新的知识,也激发了孩子继续努力学习的斗志。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发现也许有些幼稚,但不少情况下,这些发现也同时带着他对未知的好奇,这就需要父母耐心正确的指导,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联想思考能力。

建议五、不要不分好坏全盘欣赏

孩子的发现不全是正面的,因为这个世界很客观地存在好的与坏的事物。所以,对于孩子的发现,父母不要只为了让孩子开心,却不分好坏地一并欣赏下去。父母应当注意观察孩子的发现,告诉孩子什么样的发现是有利于成长与进步的,什么样的发现又是不能学习需要屏弃的。

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简单的分辨是非对错的方法。比如,现在的孩子对动画片与武侠片里热闹的拼杀镜头都会很感兴趣,在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义的保护的力量,教育孩子不要模仿其中的动作去欺负别人。父母要通过正确的指导教育教给孩子一个坚定的信念,让他在未来的发现中可以有较好的判定。

【教育箴言】

孩子的眼里满是好奇,他所发现的事物是各式各样的。面对孩子新奇的发现,父母要时刻坚持明辨是非的信念,鼓励孩子更多地发现有利于成长的新事物,并在这些发现中指导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激励孩子的成长。

24.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曾有人说过:“创造力就是发明、做实验、成长、冒险、破坏规则、犯错误以及娱乐。”对于孩子来说,创造力就是一种天性。它体现了孩子善于发现、敢于创新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方面。所以,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从而激励孩子的成长。

【经典事例】

6岁的小林在家里常常会做出些让父母头疼的事——拆掉家里的影碟机、挂钟,把爸爸的剃须刀拆散后重装……只要他觉得有趣就会去拆一拆、动一动。因此,家里经常被他搞得一团乱,爸爸妈妈说多少次也不管用。

这天,爸爸在家里翻来找去,一副急得不行的样子,小林悄悄地问妈妈:“爸爸怎么了?”

妈妈说:“爸爸有一份文件找不到了,正着急,今天你就先乖些吧!”

“嗯。”小林一边答应着一边走进了书房,找了几个废纸盒,备好了剪刀和胶带,紧接着忙活了起来。

待爸爸走进书房,看见小林又一次把屋子弄得一团乱,心急加上儿子以前的“旧帐”累积,爸爸的脸阴沉了下来,正准备发脾气,小林却举起了手里的东西说:“爸爸,送你件礼物,我给你做的‘保险柜抽屉’,把文件放这里就不会再丢了。”

爸爸一愣,火气压了压未发出来,而是专心地听小林讲解这个“保险柜抽屉”的使用方法,同时仔细观察着这个礼物。爸爸这才明白,小林以前的“捣乱”行为原来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正是平时的淘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小林的创造能力。

爸爸一手拿着那个“保险柜抽屉”,一手摸着孩子的脑袋,不住地称赞:“小林,你真棒!好好努力,将来你一定可以成为发明家!”

【教育启示】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故事里的父亲敏锐地注意到了儿子小林创造力的萌芽,适时地给孩子以鼓励,这对孩子以后在发明创造方面的成长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创造力是孩子智慧的源泉,也是孩子未来能够卓越发展的基础。但是孩子的创造力并不是先天就很优秀的,父母后天的培养对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大作用。

现代社会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见,父母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是对孩子个人的未来成长有利,同时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该怎样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美国科学家阿西莫夫说:“好奇心是人类精神最崇高的特征之一。”对于未知的世界孩子都有着满满的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好奇心又往往是产生创造力的条件。

爸爸把一盆花从没阳光的窗台上转移到了有阳光的窗台上,7岁的小博在一旁问:“爸爸,为什么要把花放在有阳光的窗台呢?”

爸爸刚想告诉他原因,转念又一想,这不正是培养孩子好奇心激发他创造力的好时机吗?于是,爸爸对儿子说:“你可以自己试试看啊,找两粒黄豆种上,一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一盆放在没有阳光的窗台上,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

小博听了,兴致满满,在爸爸的帮助下选了两粒黄豆分别种进两个小花盆,然后将其中一个花盆放在了没有阳光的窗台上,另一盆则放在爸爸的花盆的旁边,让它充分接受日照。

几天后,小博惊奇地发现,阳光照射下的花盆里,黄豆的种子已经有小芽开始破土,而没有阳光的花盆里依然没有动静。再几天后,虽然两个花盆都长出了幼苗,但仔细看,没有阳光的花盆里,幼苗又小又没有精神,而阳光下的幼苗则显得十分茁壮,嫩绿的颜色惹人喜爱……

通过亲手实验,小博终于明白了阳光对于植物幼苗的作用。

父亲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不但让孩子了解了他想要知道的事情,还进一步培养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

因此,父母日常应该多观察孩子,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让他时刻都有探索的精神,培养孩子遇到事情多问“为什么”,让孩子学会思考,锻炼他的思维能力。父母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问题再联系出新的问题,引导孩子发掘更多的想法。通过对孩子好奇心的培养进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建议二、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创造来源于想象,激发创造力的想象是一种形象思维,它以记忆的表象为基础。创造力也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与他讨论他所感兴趣的事情,增强孩子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可以通过种种途径来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比如父母可以通过图书或玩具来给孩子提供故事、音乐、景物、画面等等,让他接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引导孩子展开联想,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释放。再比如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创造空间广阔、内容丰富的生活环境,带孩子郊游、和孩子一起手工、陪孩子一起看电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