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上尉的女儿
1334100000019

第19章 附录:被删去的(2)

“别再胡说了,玛丽娅·伊万诺夫娜,”我父亲说道,“谁也不会放你一个人到强盗那里去的!就坐在这里,别作声。要死,就死在一起。听,外面在说什么呢?”

“你们投不投降啊?”施瓦勃林喊道,“你们看见了吗?再过五分钟,你们就要被烤熟啦。”

“我们不会投降的,你这个恶棍!”父亲嗓音坚定地回答他。

他那布满皱纹的脸庞由于惊人的兴奋而容光焕发,两只眼睛在白色的眉毛下威严地闪烁着。他转身对我说道:

“现在是时候啦!”

他打开门。火苗蹿了进来,烧着了一根根结着一层干苔藓的木梁。父亲放了两枪,跃过着火的门槛,高声喊道:“都跟我来!”我抓起母亲和玛丽娅·伊万诺夫娜的手,飞快地把她们领到了外面。门槛边躺着施瓦勃林,他被我父亲那双衰老的手开枪击中了;被我们意外的突围吓跑的一群强盗,鼓足勇气,又开始向我们围来。我又挥刀砍了几下,但一块扔得很准的砖头,正砸在我的胸口上。我倒下了,一时间失去了知觉。等我醒过来时,看到施瓦勃林坐在血迹斑斑的草地上,他的面前是我们一家。我被人架着。一群农民、哥萨克和巴什基尔人围在我们四周。施瓦勃林的脸色非常苍白。他用一只手按着受伤的肋部。他的脸上流露着痛苦和恶毒。他慢慢地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用微弱、含混的声音说道:

“绞死他……把他一家都绞死……除了她……”

一群强盗立即围起我们,叫喊着把我们拖向大门口。但是,他们突然撂下我们,四散而逃;格里尼奥夫骑马冲进大门来,在他的身后,是手举出鞘马刀的整个骑兵连。

暴乱者们四下逃窜;骠骑兵们在追赶他们,挥刀砍杀,并将他们俘虏。格里尼奥夫跳下马,向我的父母鞠了一躬,又紧紧地握了我的手。“我总算及时赶到了。”他对我们说,“啊!这位就是你的未婚妻呀。”玛丽娅·伊万诺夫娜的脸红到了耳根。父亲走到他身边,向他表示感谢,父亲虽然激动不已,但仍保持着一副平静的神情。母亲拥抱了他,称他为救命的天使。“请光临寒舍吧。”父亲对他说道,然后领他向我们家走去。

在从施瓦勃林身边经过的时候,格里尼奥夫停下了。“这是谁?”他看着那个受伤的人,问道。“这就是首领,这伙强盗的头目,”我父亲带着某种能显示出老军人身份的高傲,回答道,“上帝帮忙,让我用我衰老的手惩罚了这个年轻的恶棍,为我儿子报了仇。”

“这就是施瓦勃林。”我对格里尼奥夫说。

“施瓦勃林!我非常高兴。骠骑兵们!把他带上!去叫我们的军医给他包扎一下伤口,要像保护眼珠一样地保护他。施瓦勃林一定要被送交喀山的军机委员会。他是主犯之一,他的口供会是很重要的。”

施瓦勃林睁开了疲倦的眼睛。除了肉体的痛苦外,他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骠骑兵们用一个斗篷把他抬走了。

我们走进了房间。我颤抖着打量四周,回忆起自己幼年的岁月。家中什么也没改变,所有的东西都在原地。施瓦勃林不让人抢劫这座房子,在自己那最卑鄙的情感中,施瓦勃林还不由自主地保持了对无耻的贪婪之心的厌恶。仆人们出现在前厅。他们没有参加暴动,他们诚心诚意地庆幸我们的获救。萨维里奇得意洋洋。要知道,是他趁强盗进攻所引起的慌乱时机,跑到马房,给拴在那儿的施瓦勃林的马套上鞍子,悄悄地牵出它,混乱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骑马跑到渡口。他遇到了已在伏尔加河北岸休息的团队。格里尼奥夫从他那里得知了我们的危险处境,便命令上马,下令前进,全速前进,——谢天谢地,他终于及时地赶到了。

格里尼奥夫坚持要把文书的脑袋挂在酒馆前的竿子上示众几小时。

骠骑兵们追击归来,抓住了几个人。他们被关进了那间我们在其中进行了一场值得纪念的围困战的粮仓。

我们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老人们需要休息。整整一夜没合眼的我,扑倒在床上,沉沉地睡去了。格里尼奥夫忙自己的事去了。

晚上,我们大家围在客厅里的茶炊旁,愉快地谈论着过去的危险。玛丽娅·伊万诺夫娜在斟茶,我坐在她身边,一个劲地看着她。我的父母似乎也在关注着我们温情的关系。直到今天,这个晚上还生动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我很幸福,我十分地幸福,在一个人那可怜的一生中,这样的时刻难道能有许多吗?

第二天,有人来报告父亲,说农民们到老爷的院子里来请罪了。父亲走到台阶上去见他们。他一出现,农民们就跪了下来。

“怎么,傻瓜们,”父亲对他们说,“你们怎么想到要造反呢?”

“我们有罪,你是我们的老爷。”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当然有罪。你们胡闹一通,现在自己又后悔了。上帝让我和儿子彼得·安德列伊奇又见了面,为了这件高兴事,我且饶了你们。好了,俗话说:刀剑不砍认罪的脑袋。有罪!当然,你们是有罪的。上帝赐给了好天气,该收干草啦;可你们这些傻瓜,整整三天都在干些什么?村长!叫每个人都去割草;小心点,你这个红头发魔鬼,在伊林节前要把所有的干草给我码成垛。你们忙去吧。”

农民们鞠了一躬,干活去了,像是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

施瓦勃林的伤并不致命。他被押往喀山。我从窗户里看到了他怎样被抬上大车。我们的目光相遇了,他低下脑袋,我也赶紧离开了窗口。我不愿面对敌人的不幸和屈辱表现出洋洋得意的神情来。

格里尼奥夫要继续前进。我决定跟他一同走,虽然我很想与家人一起多呆几天。出发的前一天,我来到父母身边,按当时的习惯跪在他们脚下,求他们祝福我和玛丽娅·伊万诺夫娜的婚姻。两位老人扶起我,含着喜悦的泪水宣布了他们的赞同。我把脸色苍白、浑身颤抖的玛丽娅·伊万诺夫娜领到他们面前。两位老人为我们祝了福……我当时的感觉,我就不再描述了。谁若是置身于我的处境,就是没有我的描述他也能理解我,——谁若是不曾有过这样的体验,那我只能为他而感到惋惜了,并奉劝他趁时光尚未流逝,赶快恋爱,然后去接受父母的祝福。

第二天,团队集合了,格里尼奥夫和我的家人告了别。我们大家都相信,军事行动很快就将结束;一个月后我就有望做新郎了。玛丽娅·伊万诺夫娜和我道别,当着所有人的面吻了我。我骑上了马。萨维里奇又将跟我出行。随后,团队出发了。

我久久地在远处看着我再次离去的那幢乡间屋子。一阵阴暗的预感使我感到不安。似乎有人在对我耳语,说我的不幸并没有完全结束。心灵已经预感到了一场新的暴风雪。

我将不去描写我们的征战和普加乔夫战争的结束。我们经过一座座被普加乔夫毁坏的村庄,却不得不从不幸的居民那里抢走强盗们给他们剩下的东西。

村民们不知道该服从谁。各地的行政机关全部瘫痪了。地主们都躲进了森林。叛匪的部队到处作恶。被派去追击当时已逃至阿斯特拉罕的普加乔夫的各部队长官,随心所欲地惩处有罪的人和无罪的人……所有的地方都燃着大火,场面惨不忍睹。但愿上帝别让人目睹这俄国的暴动——这毫无意义的、残酷之极的暴动。那些想在我们这里实现不可能之转折的人,要么是太年轻,不了解我们的人民,要么就是些铁石心肠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别人的脑袋仅值四分之一个戈比,他自己的脖子也只值一戈比。

普加乔夫被伊·伊·米赫尔松追得乱跑。很快我们便得知,他彻底被打垮了。最后,格里尼奥夫从他的将军那里得到消息。说那个自封为帝的人已被抓获,同时,格里尼奥夫也接到了停止行动的命令。终于,我可以回家了。我高兴极了;但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却又给我的欣喜投下了一层阴影。

题解

这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品,这既是因为,它的篇幅最大,它的结构最完整,作者对这部小说写作素材的收集最为精心,它的写作时间也延续得最长,同时还因为,它的题材最为重大,它的人物形象最为成功,它最充分地体现出了普希金的小说创作风格。有趣的是,这部小说也是普希金作品中、乃至整个俄国文学作品中第一部被译成汉语的作品,它被冠以《俄国情史,斯密斯玛利传,又名花心蝶梦录》的书名,由上海大宣书局于1903年出版。我们在感叹普希金的第一个汉译者选择眼光之准确的同时,也从侧面感觉到了这部小说巨大而广泛的影响。

在19世纪最初的30年里,以英国作家司各特的作品为代表的历史小说在西欧和俄国都很走红,引起了广泛的阅读兴趣,这使得普希金等强烈地感觉到,俄国必须有自己的历史小说。《彼得大帝的黑孩子》和《罗斯拉夫列夫》是普希金历史题材小说的两个尝试,但是,前者没有完成,后者仅仅是一个篇幅很短的短篇,于是,普希金决定创作一部新的历史小说。既关注祖国历史又关注俄国农民问题的普希金,将目光投向普加乔夫的农民起义,似乎应当说是必然的。在《杜勃罗夫斯基》中,普希金写到了农民起义,但那只是一个局部的、个人的、贵族领导下的报复举动,而普加乔夫的起义,则是一场激荡整个俄国的农民运动。终于,普希金的写作俄国历史小说和反映俄国农民起义这两大宿愿,通过《上尉的女儿》的创作而同时得以实现。

1833年1月31日,普希金为这部新小说拟定了最初的提纲。1833年七八月,普希金前去普加乔夫起义发生的地区旅行,广泛地搜集有关资料。他搜集到的材料是丰富翔实的,他的考证态度是认真严肃的,结果,在写作小说的同时,普希金竟写出了一部历史著作《普加乔夫史》,据说,在俄国的史学研究中,普希金的这部著作至今还一直是重要的参考资料。1836年秋,小说终于写完。在1836年10月25日致书刊检查官的信中,普希金写道:“米罗诺娃姑娘的名字是杜撰的。我的小说的基础,是我从前听说的一个传说,说一个背叛其职责、加入了普加乔夫匪帮的军官,由于其年老的父亲跪在女皇脚下求情而获得了女皇的宽恕。正如您所能看出的,小说与史实相距甚远。”在这里,普希金显然想以所谓的“杜撰”色彩来使小说通过检查(但是,还是有一章被迫删去,此章直到1880年才得以发表),但他在这里确也道出了小说和历史著作的不同。

小说中的普加乔夫是一个真实历史人物,但是他与主人公的相遇和交往却是作者想象的;小说中的格里尼奥夫也是有生活原型的,他就是一个名叫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施瓦茨的俄国军官,他投靠了普加乔夫,后被流放至西伯利亚。除此之外,小说就大都为普希金的想象了。在这一点上,小说的题目是耐人寻味的:一部旨在描写普加乔夫起义的小说,不仅没有以普加乔夫的名字来命名,甚至也没有“突出”贯穿小说的男主人公格里尼奥夫,而将“上尉的女儿”玛莎放在标题上。作者似乎是在让读者通过棱镜的两次反射,来观察普加乔夫的起义。这样的处理,使作者可以更自由地对普加乔夫的性格进行塑造,可以将爱情的线索穿插进主人公与起义首领的交往过程,可以通过格里尼奥夫串联起两个阵营以及两个阵营中的代表人物,使小说的线索更丰富,人物的命运充满更多的起伏。另外,小说也表达出了其作者对普加乔夫的复杂感情,作者无疑是欣赏普加乔夫的,因而写了他的勇敢和剽悍,他的宽宏和感恩,以及民众对他的拥戴和他对统治者的巨大冲击。但是,普希金又不得不谴责他的残酷和他的犯上,不得不写他的失败。对普加乔夫的这种矛盾情感,却反而使普希金成功地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普加乔夫,而这样的情感,是难以在冷静的历史著作中得到流露的。也许正是因此,普希金才在写作《普加乔夫史》的同时又写作了《上尉的女儿》,在历史人物的普加乔夫之后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学形象的普加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