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交的10种朋友,一生要防的10种人
1336200000050

第50章 猜疑者(1)

深信“怀疑”的“坚守者”

有的人生性多疑,别人相互间讲句悄悄话,便疑心他们在讲自己;别人心里不高兴,脸色不好看,就疑心是对着自己的;别人无意间讲几句不满的话,又疑心是指桑骂槐等等。猜疑是一根刺,不仅刺破别人的心,也会让自己的心流血。猜疑不仅是对别人的不信任,更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要知道,这种无端生疑的消极作用很多,既影响人际交往,又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损心理健康。

§§§第一节没有信任,只有猜疑

一朝被骗,十年猜忌

池塘里有一只鹅,它最喜欢啄食莲花。

一个满天繁星的夜晚,星星映在池子里,很像朵朵莲花,鹅就在池子里啄这些星星的影子。

可是,它反反复复地啄了一夜,什么也没有啄到,感到非常灰心。

第二天白天,池子里开着真正的白莲花,可是鹅却以为那仍是星星的影子,便不再啄食它们。

一次被骗的经历,往往在人心里投下事实的烙印,明明已经不是先前的状况,但就是不想去或害怕去探个虚实,只顾怀疑,故有家喻户晓的“杯弓蛇影”之事。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有一个刚毕业的求职者,被一个骗子用假金佛像骗走了20000元钱。

于是人们提醒他:“小心啊,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骗子、小偷和无赖,千万不能轻信任何人啊!”

于是他接受了人们的劝告,并且,从此变成了一个多疑者。

多疑者虽然身材健美、知识丰富,且多才多艺,然而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每天奔跑于各家公司,为寻找一份自己较满意的工作而忙碌不休。

这天,一位中年女画家看中了他的体形,欲以高薪聘请他做她的业余模特儿。要知道,这位女画家开出的价钱足够他10年的生活费!

“怎么样?30万,小伙子,你给我做业余模特儿。平时,你可以从事你的正式工作。”

多疑者先是惊喜,而后便生疑:“天下哪有这种凭空掉馅饼的事儿?哼!骗局!”

多疑者朝女画家冷冷看了一眼,走了。他失去了净赚30万的机会。

又过了几天,他到一家合资公司应聘。经过面试,老总看中了他一口流利的英语。“今晚就开始工作。因为今晚有一个重要宴会,需要你出面翻译。”老总说。

“那……我的家呢?”多疑者担心家里无人照看。

“家就不用去管它了。上班吧。”老总说完,忙别的事去了。而多疑者却想:“不让我回家,莫非这是一家骗子公司?企图用谎言留住我,然后派人把我家偷个一干二净?况且,3万元的月薪,怎么可能这么高?哼!一定是个阴谋。”多疑者不辞而别。走在路上,他还在庆幸:“天哪,幸亏我警惕性高,要不然……”

到了家,看到家里一切完好无损,他高兴地笑了。

不知是否因为有过太多的被骗经历,他变得谨小慎微,多疑成性。

被骗者多一份警惕心,防止以后落入同样的圈套,这是必要的,但警惕过了头,容易变成不分具体情况对一切怀疑。怀疑世上的善意,怀疑轻易而至的良机。一次遭遇骗局,不仅被骗,而且还缠附着一条毒蛇回来,就有了被咬之后的惯性思维。

敏感多疑,万事猜疑

从前,卫国有一群演戏的艺人,因为遇上年岁饥荒,便到他乡卖艺求生。

他们在路上经过一座山。据说这座山里有许多恶鬼,还有吃人的罗刹。

夜里山中风大天冷,大家燃起火,在火旁边睡了。

半夜里,有一个人实在感觉寒冷,就起来穿上演戏用的罗刹服,对着火坐着。同伴中一个人从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旁坐着一个罗刹,顾不上仔细看清楚,爬起来就跑。

这一下惊动了所有的伙伴,大家一起亡命奔逃起来。

那位穿着罗刹服的人一惊,也跟着大家狂奔,前面逃跑的人以为罗刹要来害人,更加恐惧惊慌。大伙不顾一切拼命逃生,有的跳进河里沟里,有的摔伤胳膊跌伤腿,疲惫至极。

到了天亮,大伙才看清楚在后面追的原来是同伴。

每个人都有多疑的时候,疑心是在社会生活中预防、保护自己的正常心理活动,但疑心的程度却有轻重,过于疑心和过于敏感却会拒人千里之外,给自己筑了道万里长城,防卫臆想的外人的进犯。

敏感多疑者,通常对外界事物的真相贴上伪造二字,认为它们会对自己有不良图谋。这与性格也有关系,有些人性格内向,生性不开朗、不豁达,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造成性格不完善和缺陷,我们虽然不能认为这就是精神症状,但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病却和性格缺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中,疑心过重,四处防着别人都是主要的表现。

他们常常把周围环境中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牵扯到自己的身上,看到别人吐痰,就认为是有意要和自己过不去;听到他人在交谈中说到自己的姓,就觉得那些人在酝酿一切风暴,暗算自己。

当然,适度的戒备自然对保护自己有益,但疑心过重,对别人的任何举措都当做是对自己的居心不良,必然是毫无益处。

与人相处,眼里坏人总比好人多,所以朋友很少,更无至交。多疑的人思想飘忽不定,心无主见,容易受人调唆,无中生有,怀疑一切。由于心理不健康,往往生出许多事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事后又常常后悔不迭。我国古代名医华佗留有一句名言:多疑也是病。多疑是一种心理疾病,是身心健康的“隐性杀手”。

有时来了一个朋友,多疑的人却把他当成要抢自己饭碗的死敌,内心终日不得安宁。

战国时,惠施在魏国当相国,庄周跑去要与他会面。惠施听人说,庄周这次来魏国的目的,是想取他相国之位而代之,所以十分紧张,命令官兵在都城搜捕了三天三夜,但还没抓到庄周。正当惠施坐立不安而又无可奈何之时,庄周却自己找上门来了,还对他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从南海出发,飞到了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栖身,不是仙果它不会吃,不是清冽的甘泉它不会喝。猫头鹰弄到了一只死了好几天,身体都腐烂了的老鼠,正巧该鸟飞过,猫头鹰抬头看见了,以为这只鸟想吃它的老鼠,于是发出惊叫:‘吓!’现在,你难道也要用魏国来‘吓’我吗?”

好猜疑的人,脑袋里绷着一根弦,时时处处用眼睛张望周围的事物,然而他又不相信眼睛看到的一切,总把自己当成是人们的公敌。别人靠近他、议论他、看他一眼似乎都暗藏复杂的心机。如果生活对其他人来说是一张怡人的画,那么对多疑者而言,生活是无数魔鬼的脸拼成的万象图,他需要戒备,戒备,再戒备!

多猜疑者多孤独

搞科学研究的人把怀疑视为珍宝,敢于怀疑前人的结论,大胆质疑,往往有惊人的发现,结下累累硕果。

但是,如果把怀疑用到人际关系上,那就是走向失败的开始。而事实上多数怀疑型性格的人并没有成为科学家、哲学家,或者说事业有成者是少数,多数人是普通人。他们之中又有少数人疑神疑鬼的倾向比较严重,称为多疑。多疑的人常闹得妻离子散,家庭破裂,众叛亲离,人生路上孤单一人。

有两个人从小一起玩到大,感情深厚。一日,他们走进了沙漠,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上帝为了考验他俩的友情,就对他们说:前面的树上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吃了大的就能平安走出沙漠。两人听了,就都让对方吃那个大的,坚持自己吃小的。争执到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两人就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其中一个突然醒来,却发现他的朋友早向前走了。于是,他急忙走到那棵树下,发现两个苹果只剩下了一个,摘下来一看,很小很小。他顿时感到朋友欺骗了他,便怀着悲愤与失望的心情向前走去。

突然,他发现朋友在前面倒下了,便毫不犹豫地跑了过去,小心地将朋友轻轻抱起。这时他惊异地发现:朋友手中紧紧地攥着一个苹果,而那个苹果比他手中的小得多。

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有了朋友,人生旅途就有了一缕暖意,一抹温馨,一片绿阴。然而,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忠诚和信任,并且来不得半点猜疑。无端的猜疑是对友谊的伤害,是友谊的大敌。

亲人之间也有因猜疑而破坏关系的例子。

玉华就是一个多疑的人,在家因怀疑配偶有外遇而多年分居,又怀疑子女向配偶“告密”,而与子女断绝联系,在单位由于多疑也给同事平添了许多烦恼。例如,有一天玉华声称丢了钱,怀疑是同办公室的某人所为,于是正式报了案。公安机关为了查清事实,对与玉华同一办公室的所有人都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玉华所指时间内同办公室的人不具备作案可能,于是向玉华提出有无其他可能。过了不久,玉华发现原来钱夹在自己的一个本子里。钱找到了,但给同事心灵上的伤害太大了,这一点玉华也很清楚,因此,找到钱反倒加深了玉华的精神压力,多疑倾向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朋友因被疑而遭精神上的伤害,亲人因不被信任而备感失望,他们纷纷离玉华而去。友情、亲情、爱情的堡垒化作一堆废墟,他只有在废墟里拾捡寂寞残渣。

多疑的人自己活得一点也不快乐,常常感到自己身边少了什么。那是因为他自己与环境不协调,甚至是与环境对立,见谁都怀疑与自己过不去,于是神经高度紧张、情绪压抑。

所以,多疑的人是一匹离群之马,表面上他看到了一片其他人看不到的天地,其实他却是荒原里的一个独行者,天地再大,万物再美,也不属于他。

猜疑赶走真心

从前有一位国王得了重病,宫中御医用了各种办法,国王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医生治好了国王的重病,国王非常感激他。知恩不报非君子,国王的第二次生命全靠了这位医生,因此他决定重赏医生。

于是,国王暗地里吩咐属下携带很多财宝,赶到医生的家乡,为医生修建了深宅大院,木器家具一应俱全。另外,国王还派人为医生置办了大量田产,赐给他成群的牛羊。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属下便悄悄返回宫内。

这时,国王的病已彻底痊愈。他对医生说:“我的病已经痊愈,非常感谢你,你可以走了。”

医生原以为会得到国王丰厚的奖赏,毕竟国王的第二次生命是他挽回的,可现在国王一点封赏的意思也没有,他心中非常恼怒,但也只好暗自将怨恨埋在心中。

医生带着愤愤不平的情绪回到了家乡。可是他回到家一看,禁不住大吃一惊。听着乡人的赞叹与羡慕之词,医生在惊愕之余,不禁惭愧至极。他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国王真是位有德之人,知恩图报,给我的奖赏远远超过了我所希望的,而我却一脸狐疑,误认为国王是不义之人,满怀怨恨,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其实,多疑的人都会犯与这位医生一样的错误。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真诚帮助,总是思忖他在笑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险恶目的,他是看中了权,还是钱。可事实证明,那只是别人的纯真善心使然,全然不是多疑者所想的那么龌龊。就这样总在不经意之间伤害了君子的心。

好心人常有,但多疑的人偏不信,再坦诚的相待也难免被他们视为羊皮底下盖着狼心。越是想送上一杯美酒给他们,他们越往酒里加毒,真是认定了别人都是驴肝肺。

从前,有一对贫穷的老夫妻,时刻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后来确实没有办法了,老头对他妻子说:“夫人,你给上帝写封信吧。”

于是,他们坐下来给上帝写了封求助的信。他们签了名,将它封好,在信封上写上了上帝的名字。

“怎么才能将这封信寄出去呢?”他老伴奇怪地问道。

“上帝无所不在,我们寄出去的信他一定能收到。”她虔诚的丈夫答道。

于是,他将信扔出了门外,风就把它沿着街吹远了。

恰巧当时有一个出门散步的好心的富人,风把信吹到了他面前。他好奇地捡起来,打开读了读,他很同情老夫妇的悲惨处境,被他们的虔诚打动了。他决定帮助他们。他敲响了老夫妇的门。

“纳特先生在这儿住吗?”他问道。

“我就是。”老头答道。

富人朝他微笑。

“那么,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他说:“我想让你知道上帝在几分钟之前收到了你的信。我是他在本地区的个人代理,他叫我给你100卢布。”

“夫人,你看怎么样?上帝收到我们的信了!”老头高兴地喊道。

老夫妇收下了钱,对上帝的代理表示感谢。

可是当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老头的脸上充满了疑惑。

他妻子忙问:“你又怎么了?”

“我很怀疑,那个代理在撒谎,他有点耍滑头。”老头若有所思地回答。

“哦,你知道代理怎么回事?上帝很可能给了他200卢布让他交给我们,可是那个骗子拿走了一半给自己当佣金!”

多疑者纯粹是庸人自扰,即使把心剖开让他们张大眼看,他们还是执着地说:“不像不像,不可能有这等好事。”

§§§第二节别让猜疑埋葬理性

猜疑歪曲你的“视界”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智子疑邻”的故事。

善成恶,忠成奸,猫成了老虎。狐疑是现实的哈哈镜,扭曲了人性中的良好形象。

猜疑,就是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小心过甚。有了猜疑之心,对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点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得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先入为主,先设框框,然后察言观色,甚至无中生有,把幻觉当真,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做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当做证据。

猜疑使人际交往中本来小小的疙瘩扭曲变成长期的不和。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甚至断送江山。猜疑实在是害己又害人。

猜疑面前,公正变成偏见。正像“智子疑邻”的故事,同样是忠诚的劝告,富人对儿子称赞是因为亲近,忠告便显得聪明;邻人之父非亲非故,结果“信而被疑,忠而被谤”,显然富人家失去了公正的态度。

猜疑更是让群臣相忌,祸及家国。历史上,君臣相互猜疑则天下就会动乱。因而贤明的君主和精明的朝臣,都把猜疑视为相处的一大祸害加以避免。

诸葛亮一向被认为是一个精明能干且能选贤任能的人,但他也有一定的偏颇之处,就是过于明察,反生疑人之心,对人不信任,大事小事无不亲自过问。诸葛亮对受降之将魏延始终用而不信,怀疑他有反叛之心,致使军事上失去股肱之助。诸葛亮死之后,又发生魏延的冤案,蜀汉元气大伤,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不利局面。

本是正常的东西,放到多疑的人眼前,经他一咀嚼,再揣摩思量,总能尝出怪味来。好端端的一盘菜,可能过一会就“发霉变质”、“恶臭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