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反观自我的明镜
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能批评朋友的错误。诤友虽然经常摆出一副阴沉的面孔,用严肃和强硬的口气对你说话,但是在他的内心,一定是站在你的立场上,抱着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
§§§第一节直言规劝是诤友
诤友敢于真诚直言
什么样的朋友是诤友
诤友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朋友。诤的意思是直言规谏。诤友指在朋友之间敢于直陈人过的人。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交诤友是正确选择朋友的一个重要方面。诤友,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你脸上的尘土和污点。
“直言相谏”“言所欲言”,指出朋友的过失和错误,这样才是真正对朋友负责。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要干净、纯粹。陈毅曾写过这样两句诗:“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诗经》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也是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在别人的帮助下,可以及时发现并得到改正,这样,我们才能在各方面不断进步。有的人认为,朋友之间只能赞扬,不能有批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表现。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做诤友,交诤友,那么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在诤友面前,可以得到最诚恳的帮助。在诤友面前,过失和错误可以及时得到指正。一个人不能选择生育自己的父母,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我们选择的朋友应该符合自己事业和生活的需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交上诤友,那么我们的工作热情和思想境界也会大大提高。这是因为:
1.诤友智慧过人。不敢说是满腹经纶,至少是成竹在胸,他们是事业上、生活中的佼佼者和成功人士。在你混沌的时候,那睿智的目光早已穿透迷茫,分析问题敏锐独到、一语中的,准确地找到症结所在。
2.诤友阅历丰富。他们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修炼得目明耳聪,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窥一斑而见全豹,帮助你透视平静的水面下那湍急的暗流。正是这种丰富的人生经验使你认可信服,方能够坦然接受帮助。
3.诤友真诚直言。他们不会只说赞美的话语,难能可贵的是敢于以诤言指出你的问题和不足,在善意规劝的同时指出解决的办法。也许当事者思想上一时不能转弯,但事后冷静地思考明白后,一定会在内心对这种雪中送炭般言之有理的话语充满感激之情。
4.诤友胸怀宽广。他们为人处世善良热情、推心置腹,不重个人私利。对朋友真诚、关心、爱护、负责,自己也能够平和地接受误解,无怨无悔。对国家,他们常表拳拳之心,属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士。
诤友一生珍贵
拥有诤友是生命的幸运和福气,因为诤友是一面镜子,帮你认清自我。诤友是真正的朋友,他们对我们直言不讳、肝胆相照,因为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真诚地关心我们,为我们的失误痛心;也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直言指出我们的盲区和瑕疵,希望我们快乐、成功。
三国时期吴国的徐原与吕岱是好朋友,徐原是一位典型的诤友,一遇吕岱有过失就直言批评。吕岱深感这诤友的可贵,所以当徐原去世时,吕岱痛哭流涕。唐朝的诗人张籍与韩愈是朋友,虽然韩愈有很高的名望,可张籍还是不断批评他不虚心和赌博的恶习,帮助韩愈改掉这些毛病。韩愈终其一生对张籍这位诤友怀有感激之情。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尽管以现实主义的作品闻名世界,但他思想上一度颓废,甚至歌颂农奴制。他的朋友、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在《现代人》杂志上猛烈抨击他。果戈理接受不了,于是反驳。别林斯基用三天时间为他写了一篇有理有节的信,既坚持了原则,又挽救了友谊。
这些都是结交诤友的好例子。诤友是人生的一剂良药,只有乐于结交诤友的人,才能改正错误、避免失误,不断取得进步。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一位以善于纳谏闻名的帝王,他在结交诤友方面有许多有趣的逸事。
传说有一次,唐太宗闲暇无事,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却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架炮跳马,把唐太宗打了个落花流水。
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不甘休,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要借他而诫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这种做法太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
唐太宗气极了,把手中的玉笏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赐尉迟恭绸缎千匹。”
唐太宗能够拥有尉迟恭、魏征这样的谏友是作为一个帝王最大的荣幸,他也确实依靠这些诤友的力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盛世局面。
诤友是紧缺资源,值得每一个人好好珍惜,人生难得一诤友。当体会到不远处有这样一位真正的朋友默默关注着我们,不时敲打我们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涌起一股温馨和暖意。
诤友助你“一心向善”
诤友是人格的天平
诤友是人格的天平,他会在你的行为和心理偏离正常方向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提醒,使你避免步入歧途。
东汉时期,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都称呼她为“乐羊子妻”。有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非常高兴,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宁可饿死也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你怎么能拾取别人失去的东西呢?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乐羊子的妻子就是他的诤友,如果没有这位诤友,那么他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靠这块金子生活,不思进取,也有可能从而变成一个爱贪小便宜的人。可见,诤友对于个人品德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一个乐于结交诤友的人,必定会在诤友的指点下,检点自己的德行,逐渐完善自我。
李明是名普通员工,品德不佳,不但做事不认真,而且经常借故请假。
有一天,李明收到主管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说:
“我一直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你。可是事实证明,我这种做法错了!如果我再不对你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不但对公司不利,对你自己也有害。
“每个人的心中固然会隐藏着烦恼和悲哀,但你却不敢正视,一味逃避现实,自甘堕落。这种松散的态度可以偶尔为之,不过,人生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如果长期这样松散下去,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被自己、朋友和社会抛弃了。如果你对这份工作不满意,不想干也没关系。但是,千万不要悲叹自己的不幸,不要归咎他人,不要埋怨社会上缺少人情味。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不如意的时候,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你心里也许有许多话要说,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你心中的困惑告诉我,不论什么时候,都欢迎你来找我。
“我给你一周的时间。在这期间,如果你能改过自新,公司依旧十分欢迎你,要是过了一周,你仍然没有回答我,还是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你就不用回公司了。你可以到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我在此静候你的回音。”
看完信后,李明才发现这个世界竟然有人这么诚恳地指出他的缺点,真心地希望他取得进步,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此后,他在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诤友,并把自己的行为放在这架天平上衡量一下,看看是否出现了倾斜,并且按照诤友的意见对自己进行认真的反省。
诤友给得意忘形的你“泼冷水”
诤友告诫你不可得意忘形
人在事业有成或者被人追捧的时候,往往会觉得飘飘然,沉浸在自我膨胀和幻想的泡沫中难以自拔,这也是人的劣根性之一。这个时候,诤友会告诫你不可得意忘形,将你拉回现实世界。
萧伯纳凭借出众的才华和言语的幽默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与仰慕。在别人的赞叹声中他开始自大起来,喜欢展露才华,说话也尖酸刻薄。
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人之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华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刻薄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崇高地位。
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表现得比别人优越,但在这方面,个人往往很难自控,这就需要一位朋友在身边做适时的提醒,诤友就是这样可靠的朋友。
另外,在人们取得成就或身居高位时,诤友也会给予有益的忠告。
宋真宗时一个叫张咏的官员。他和寇准是多年的好友,当他知道寇准将要当上宰相时,便对其部下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张咏和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一直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将关系到天下的兴衰,应该有更丰富的学识素养。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再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书中所描述的霍光,正是当年任过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但是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广,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对寇准多读书以加深学问的批评是既客观又中肯的。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使老朋友能够从批评中醒悟,从而获益良多。
如果没有张咏,寇准可能还坐在宰相的位子上安享尊荣,没有注意到自己虽居高位却仍有不足之处。诤友正是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点醒我们的人。
§§§第二节诤友之贵,在于坦诚
找个批评家当诤友
领会诤友之爱,将打击看成收获
明确了诤友的初衷,我们就要学会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打击,从打击中学到知识和经验。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了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他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没有被诤友的话激怒,反而从中学到了知识。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富兰克林从前辈的启发中得到收获,隋朝画家展子虔则从自己的同行和朋友那里得到了启发。
展子虔的人物、山水、鸟兽画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他听到的只是恭维话,于是自以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画家,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同时代的另一个画家董伯仁则说展子虔不过画些北方的穷山恶水,不会画江南的美景。此语传到展子虔耳中,他十分生气,但仔细一想,很有道理,于是找来董伯仁的作品细细揣摩,这才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了董伯仁的价值,主动去见董伯仁,诚恳地向他学习。他们不断来往,取长补短,成为极亲密的一对朋友。
富兰克林和展子虔从诤友的打击中吸取教训,所以才能有所收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只有这样,才算没有枉费诤友的苦心。
诤友与你推心置腹
诤友会站在你的立场上为你着想
诤友的诚恳还表现在他们总是站在你的立场上为你着想,他是能够付出全部真心对待你的人。
战国时,齐景公非常喜欢打猎,他喂养了许多能捉野兔的鹰。有一次,饲养员烛邹不小心让一只老鹰飞走了。景公知道后,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这时晏子对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就这么轻易杀了?待我公布他的罪状后再处死吧!”景公点头同意。晏子当着众人的面对烛邹说:“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重鸟轻士,这是第三条罪状。”晏子说完,转过来对景公说:“好了,大王请您处死他吧!”景公听后脸红了,说:“不用杀了,我听懂你的话了。”
晏子没有用过激和粗暴的言语指责景公,而能善解人意,站在景公的立场上想问题,考虑如果杀了烛邹会对他产生哪些不良影响。这样既没有让对方产生对立情绪,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一番苦心让人感动。
诤友就是这样诚恳的朋友,他们愿意花费心力找到并指出阻碍你前进的缺点和错误,为你的前行扫除障碍。
富兰克林年轻时,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言行傲慢,处处咄咄逼人。造成他这种个性的最大原因,归咎于他的父亲过于宠爱他,从来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指责。倒是他父亲的一位挚友看不过去,有一天,把他唤到面前,用很亲切的言语,规劝他一番。这番规劝,竟使富兰克林从此一改往日的行为,得到众人的尊重,最终踏上了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