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白话全译
1336900000057

第57章 丰卦

丰卦,由下离上震组成,卦形作“”,象征“丰大”。上卦“震”为雷,下卦“离”为火、为电光:雷震和电光一齐到来,喻示威明之德“丰大”。全卦揭示事物丰盛硕大的道理,以及求丰、处丰、保丰的某些规律。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译文丰卦象征盛大:亨通,君王可以达到这种盛大亨通的境界。无须担心,宜于保持如日中天之势而不使超过极限。

解读丰卦的盛大非同一般,而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绝对盛大,天下之君至尊至贵,天下之物至富至有,天下之人至繁至庶,天下之土至广至大,这才是天下之盛大,只有这样的盛大才可导致亨通。卦辞“王假之”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有德之君王才能导致天下如此盛大之象。卦辞“勿忧”,说明原是有“忧”的,为什么呢?万事万物无不物极必反。月盈则亏,日中则昃,盛大一旦超过极点,必定会由盛变衰,其实盛大的背后就隐藏着衰落,这不能不使人如履薄冰,为之忧心忡忡。之所以“勿忧”,就是因为“宜日中”,即采取措施保持如日中天之势。日中指一天的正午,正午的阳光最为充足,其势最盛,一旦超过正午,太阳偏斜,就会走向衰落。所以盛大的表面是喜悦,实际上是忧虑,我们千万不要头脑发昏,使自己的行为超过极限,只有做到“宜日中”,才能保持“勿忧”。卦辞实际上是说只有谨慎从事,才会永保如日中天,永远强盛不衰。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译文《彖传》说:丰,就是盛大。离明在下震动而上行,象征太阳升至高空,故可得丰。君王可以达到这种盛大亨通的境界,说明君王崇尚弘大的美德。无须担心,宜于保持如日中天之势,说明此时适宜让盛大之光普照天下。太阳到了中天就会偏斜,月亮满盈即将亏蚀;天地大自然有盈有亏,都是随着时间变化而消亡生息的,更何况人,何况鬼神呢?

解读“丰,大也”,是以“大”解释卦名“丰”之卦义;“明以动,故丰”则是以卦体释卦名。丰卦下离上震,离为明,震为动,离明在下,震动而上行,象征太阳升至高空。太阳刚升起或将降落时都不可能有丰盛的光照,只有升到高空时,才有万丈光芒,无所不照,所以《彖传》说:“明以动,故丰。”君王为什么能达到盛大亨通的境界?这是由于君王崇尚弘大之德的缘故;为什么又说宜于像太阳正居于中天一样,保持充盈的光辉,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盛明的品德之光普照天下,无所不用,无所不至。只有保持如日中天之势才能常明不昏,常中不昃。不过要想做到长盛不衰,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孔子广泛征引天地日月盈盛虚亏之现象,阐发丰卦的象外之旨。经过这一阐发,艰深难懂的卦辞变成了深刻的人生恿考。太阳到了中天就会偏斜,月亮满盈即将亏蚀,这种日月盛衰盈亏的现象难道仅仅是日月本身特有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万事万物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盈虚盛衰的变化,“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天下之事,丰极必衰,衰极必丰,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鬼神世界只不过是人类社会的折射。人要顺应自然,遵从普遍规律,鬼神自然也不能例外。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离,离为电。电闪雷鸣,是上天垂示的重大天象,这也是丰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电光雷鸣的精明和威严,从而裁断讼狱,施行刑罚。

解读丰卦震上离下,震为雷,离为电,故日“雷电皆至”,震雷惊电,一时威力无比,所以雷电皆至之象可以象征盛大。君子看到这种现象,受到很大启发,将之用于“折狱致刑”:效法离电可以明察断案,效法震雷可以威严执法。如果动而不明,违背情实,如同瞎子摸象,各执一端,那就永远也不会走上亨通之途,只会步步维艰了。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译文初九:遇到了与自己相配的主人,尽管两者均为阳刚,但不会招致咎害,前往必然会得到推崇和赞美。

《象传》说:尽管两者均为阳刚,但不会招致咎害。说明初九要是超过九四,破坏了均势,就会有灾祸。

解读初九以阳居阳,是刚正之质,九四也是刚阳之质,两者构成敌应关系。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强相遇,必有一伤,不知初九和九四究竟谁高谁低。如果两强势均力敌,能够双方联手,共同努力,不使内耗,这样惺惺惜惺惺,英雄识英雄,其威力是可以想见的。事实恰恰是初九认为九四是自己的配主,而前往相从,与九四合作,共同达到“盛大”的目的。初九能具有这样的君子风度,真是让人佩服,难怪初九遇合九四,不仅没有得到咎害,相反有所行动,却得到人们的推崇和赞美。不过初九千万不能在人们的赞美声中得意忘形,甚至想超过九四,力图压倒九四,一旦破坏了这个均等之势,不但不会获得亨通,相反还会失去原有的优势,招致灾害。“虽旬无咎,过旬灾也”,就是对那些志得意满者的真诚告诫。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译文六二:盛大之时却掩盖了光明,犹如太阳正当中午却见到了北斗星一样,前行必有被猜疑的疾患,幸而又能以自己的一片至诚之心求得信任,最终获得吉祥。

《象传》说:以自己的一片至诚之心求得信任,说明六二应该用自己的诚信来感发这种盛大光明的心志。

解读就六二与六五的关系而言,六二是离明之主,虽未能盛大自己明德,但处中得正,也是光明正大之人,然而令六二遗憾的是,丰卦卦主六五是个昏暗之君,以阴柔之才窃居尊位,六二的光明遭昏暗的遮蔽,故以“日中见斗”为喻,说明光明已被掩盖。此时纵使六二想去迁就六五,也有被猜疑的危险,故爻辞说“往得疑疾”。六二身处困境之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摆脱昏暗?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有孚发若”,用自己的一片至诚之心去感化他人。六二如果能够感化成功,六五醒悟过来,乌云散去,猜疑变成了信任,结果自然还会是吉祥的。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始终要诚以待人,以求吉祥,这种“韧”的精神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必要的。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吉。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译文九三:盛大之时光明被遮蔽,犹如太阳正当中午却见到了无名小星,只好折断右臂,无所作为,不会招致灾害。

《象传》说:盛大之时光明完全被遮蔽,说明九三不可与之共济大事。折断右臂,说明九三最终不能施展才用,有所作为。

解读六二的光明虽被掩盖,但能看见较亮的北斗七星,而九三的光明完全被黑暗所代,伸手不见五指,连天上的无名小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日中见沬”比“日中见斗”的情况要严重得多。九三恰恰就坏在这里。上六是阴爻,处趋赴阴暗之所,而又居丰卦之极,九三以刚阳至明之才却遭受到至昏至暗的境遇,宛如日当中午却被夜幕笼罩,仅见微弱小星,虽有才能也无法施用,实在让人为之感叹。所以九三不能有任何作为,如想有所作为,必有咎害,无奈之下,只好折断右臂,屈己自守。九三知道不能与上六这样的小人共济大事,又处于如此悲惨的境况,不能有所作为,索性不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译文九四:盛大之时光明却被掩盖,犹如太阳正当中午却见到北斗星一样。但能遇合与之阳德相匹敌的主人,从而获得吉祥。

《象传》说:盛大之时光明被掩盖,说明九四居位不妥当。太阳正当中午却见到了北斗星,说明九四处境幽暗,难见光明。遇合与之阳德相匹敌的主人并获得吉祥,说明九四宜于有所作为。

解读同一卦中爻辞重复出现的问题向来比较复杂,争论也多。我们认为,九四处丰之时,以阳刚之质居阴柔之位,盛明之躯却隐入柔暗之所,居位不当,正如盛大之时光明却被掩盖,日当中天却看见北斗星一样,因此九四取象与六二相同。九四处于震动之初,初九处于离明之初,两者虽然同是阳刚之才,形成的是敌应,但两强能够携起手来,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现在,初九言“遇其配主”,九四又说“遇其夷主”,这就说明初九与九四正好一拍即合。作为明之主的初九求动为主,在他看来,九四是他的配主;而作为动之主的九四正好又求明为主,在他看来,初九是他的夷主。这样明动相济,正是大有作为之时,所以可以获得吉祥,而不会相互争斗,招致灾害。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译文六五:招来天下俊美之才,必然会有福庆,从而获得美誉与吉祥。

《象传》说:六五得到吉祥,说明一定有福庆之事。

解读六五以阴居阳,虽不称位,但却有柔中之德,且居君之位,善于利用天下俊才,从而达到天下盛大的目的。对于六五来说,自己既有中和之德,又获天下人才,也可算是一种“德才兼备”了。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年不觌,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译文上六:拼命扩大房屋,反而掩蔽了自己的居室,从门户里窥视,寂静而不见人迹,如果长时间还看不见人露面,就必有凶险。

《象传》说:拼命扩大房屋,说明上六居位极高,不与下交,犹如独自在天空飞行一样。从门户里窥视,寂静而不见人迹,说明上六自己把自己掩蔽深藏起来。

解读丰卦六爻只有上六一爻言“凶”,命运是最不济的。上六如此遭遇,绝不是偶然的。以阴柔之质居于丰卦之终,处于震动之极,自恃居位高高在上,志得意满,甚至飞扬跋扈起来,于是拼命地扩大自己的房屋,结果不但没有光显门第,相反倒自家障蔽起来,从而与社会隔离,使自己孤立。人们逐渐地与他疏远了,最后甚至没有人再与他交往,因而从门户中向里窥视,只见深宅大院,幽深寂静,杳无人迹。时间一长,越发恶性循环,形成一派肃杀之象,陷入绝对的孤立而难以自拔。要想永远获得盛大之吉,绝对不能过中,任何时候,做任何事,如果谁超过了极限,过分了,势必就要自取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