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1339100000020

第20章 保持外圆内方的处世艺术(5)

如果你总能对自己说:“我要是处在他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感觉?会有什么反应?”那你就能节约不少时间,免去许多苦恼。因为若对原因感兴趣,你就不大会讨厌结果。而除此以外,你还将大大增加为人处世的技巧。“暂停一分钟”,肯尼斯·库第在他的著作《如何使人们变得高贵》中说:“把你对自己事情的高度兴趣,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互相作个比较。那么,你就会明白,世界上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这就是,要想与人相处,成功与否全在于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理解别人的观点。”

对于这一点,卡尔先生有其独特的心得:

“多年来,我经常在我家附近的一处公园内散步和骑马,作为消遣和休息。我跟古代高卢人的督伊德教徒一样,只崇拜一棵橡树。因此,当我一季又一季地看到那些嫩树和灌木被一些不必要的大火烧毁时,觉得十分伤心。那些火灾并不是由吸烟者的疏忽引起的,而几乎全是由那些公园野餐、在树下煮蛋和做‘热狗’的小孩子们引起的。有时火势太猛,甚至要惊动消防队来扑灭。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立着一块告示牌说:任何使公园内起火的人必将受罚或被拘留。但告示牌立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很少有人看到。公园里有骑马的警察,本应该照顾公园才对,但他们并未尽职。火灾继续在每一个季节里蔓延。有一次,我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位警察面前,告诉他公园里有一处着火了,希望他赶快通知消防队,但他竟然漠不关心地回答,这不关他的事,因为那儿不是他的辖区。我真失望。从此,我再到公园骑马的时候,就像一名自封的管理员那样,试图去保护公共财产。

刚开始,我并不去试着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一看到树下有火,心里就很不痛快。

我总是骑马来到这些孩子面前,警告说:如果他们使公园发生火灾,就要被送进监牢去。我以权威的口气,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我就威胁说要叫人把他们抓起来。我只是尽情发泄我的怒气,根本没有顾及他们的看法。

结果呢?那些孩子服从了——不是心甘情愿,而是愤恨地服从了。但等我骑马跑过山丘之后,他们很可能又把火点燃了,而且恨不得把整个公园烧光。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为人处世有了更多一点的知识,变得通情达理了一点,更懂得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于是,我不再下命令了,我会骑着马来到那个火堆前,说出这样一番话:‘玩得痛快吗?孩子们。你们晚餐想煮点什么?……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烧火堆,而现在还是很喜欢。但你们应该知道,烧火在这个公园里是十分危险的,我知道你们几位会很小心,但其他人可就不这么小心了。他们来了,看到你们生起了一堆火;因此他们也生起了火,而后来回家时却又不把火弄熄,结果火烧到枯叶,蔓延开来,把树木都烧死了。如果我们不多加小心,以后我们这儿会连一棵树都没有了。但我不想太啰嗦,扫了你们的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十分痛快;可是,能不能请你们现在立刻把火堆旁边的枯叶子全部拨开。另外,在你们离开之前,用泥土,很多的泥土,把火堆掩盖起来。你们愿不愿意呢?下一次,如果你们还想生火,能不能麻烦你们改到山丘的那一头,就在沙坑里起火。在那儿起火,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真的谢谢你们,孩子们,祝你们玩得痛快。’

这种说法有了极大的效果,使得那些孩子们愿意合作了,不勉强、不憎恨。他们并没有被强迫接受命令,他们保住了面子,觉得舒服了一点。我也会觉得舒服一点,因为我事先考虑到了他们的看法,再来处理事情。

以后,当你请求任何人把火灭掉,或请求他买一罐“阿福塔”牌清洁液,或请求他捐出五十元给红十字会之前,何不暂停一下,闭上眼睛,试着从别人的观点仔细想一想整件事?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他这么做?”不错,这要花费你很多时间,但这能使你结交到朋友,得到更好的结果,减少摩擦和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不同见解,而不同的见解会使人与人之间言行举止有异,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就不会因他人与自己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

只要不是原则性极强的大是大非问题,理解就应成为对不同见解的最好诠释。其实,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见解,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朝气,从而产生了许多新生事物。退一步说,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见解存在,也才会使得自己去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自己固有的见解原本就是错的、不科学的。正是由于他人的不同见解使自己反省,从而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与观点,并获得新的进步。因此,正确对待不同见解,不仅不是理亏,反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而要做到这点,所需要的就是“理解”。理解他人,理解环境,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不固执,不偏激,不斤斤计较,更莫要为小事而跟他人打“肚皮官司”,弄得自己心神不安,伤神又伤心。

■人生箴言

理解是一缕精神阳光,借助这缕“阳光”,可以澄清我们的思路,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显得更充实,更自在和更快乐。

做个处处受人欢迎的人

成功者有何高招?那就是这些人在行动时,似乎始终抱着如下想法:确信自己肯定是能受大家欢迎的。正因为如此,他们行动起来就好像真受到大伙欢迎。

讨人喜欢的人不仅喜欢任何人,而且能落落大方地与任何人打交道。除去处于特殊状态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交上知心好友,而不希望成为一个孤家寡人,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有归属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老是担心对方也许不愿意与自己交朋友,那么他就可能得不到任何人的喜欢。所以,相信对方会喜欢自己是塑造成功个性的法则,只要自己首先向对方友好,通常都能换来对方同样的友好。

不过在获取对方承认方面如果操之过急,对方反而对你敬而远之。另外,有时出现这种情况:一个人越是想吸引人,越是惹人生厌。

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你如果过分热情、过分执著地想与对方亲近,并且一个劲儿地取悦对方的话,对方有时反而感到别扭,或者怀疑你是否在装模作样。你给对方的印象如果是千方百计想与对方亲近,并且从而表现出焦躁不安的话,对方很容易对你产生戒心。急于寻求友情的人是肯定要碰壁的。因为他们老是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或者不敢做自己所期待的事情,老是担心对方嫌弃自己,而这些担心和怀疑,对方总是能够感觉到。所以,最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心情舒畅、面带笑容、充满自信地与他人建立关系。

此外,要想塑造成功个性,还要懂得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灵活变通,洞察对方的胸意。

总之,每个人性格的差异会在平常的各种反应和行为中表现出来。譬如说:同样受到训斥,有的人灰心丧气,有的人勃然大怒,有的人露出讨人喜欢的微笑,有的人则认为丢了面子。另外,人们的经验、知识、智力和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对工作能很快地适应,而且干得颇为出色,效率也很高;有的人对工作则不得要领,进展缓慢;有的人对于分配给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会感到束手无策,什么都要问人家,弄得周围的人不胜其烦;有的人则干起工作来充满信心。人与人之间虽然如上所述存在着千差万别,可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谁都相信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因此,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对自己的估价如果太高,其他人不但不买你的账,有时反而会贬低你。自高自大很有可能遭到其他人的嘲笑。

那些善于与人打交道而获得成功的人,以及讨人喜欢、得到他人配合和帮助的人,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与人为善,能与大家同甘共苦的人。“要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这句话是宗教上和哲学上所一贯提倡的,它无疑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都适用,自爱是人类的基本倾向,这是精神分析所主张的。可是要把这种爱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从根本上说,人并不是独处于世,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只有在相互关联中才能显现。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生活在与他人的相互依存关系中。与所有人友好相处,无疑是十分愉快的。

所以,我们要做到承认与尊重他人的价值,这里所说的承认,是一种接受和亲近周围的人的更为积极的态度。

我们可以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值得承认和可以非难的东西,习惯否定他人的人,看到的只有别人的缺点;习惯肯定他人的人,则是努力在他人身上发掘值得承认的东西。只着眼于别人坏的方面的前者,他就只能发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而着眼于别人值得承认的方面的后者,就能发掘出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来。在这种“承认”的温和目光的注视下,人们就会将自己的其他方面陆续地暴露出来。面对那些肯于承认自己的人,谁都乐于加倍努力地做事,以得到对方进一步的承认。

■人生箴言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要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巧。所谓承认,也就是从对方身上找出某些东西来加以肯定,并进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