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1339100000059

第59章 团队协作,争取做到多赢(3)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也是一桩关于探索的范例。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最佳材料,爱迪生做了无数次实验,无数次探索,也就是在这无数次失败的探索中他才找到了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假想要是爱迪生没有探索的勇气,尝试几种材料就止住了前进的脚步,恐怕今天的“光明之父”的荣誉就不会落到爱迪生的身上了。每一次向前探索,就是靠着真理近一步。探索精神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必备的素质,也是商业经营中离不开的法宝。

■生意信条

在追求和奋斗的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失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前进过程中的困难而止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进则退,仅仅守着那点过去打下的江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敢于探索,最终的成功只会属于那些不懈探索的人。

合伙创业的“七条军规”

初创业者因为各种情况需要选择合作伙伴来创业,合作伙伴在开始的时候无非就是儿时朋友、同学和亲戚,或因志同道合、为共同的目的走在一起的合作经营伙伴,这时候有很多的问题会产生,为了合作更加愉快长久,为了更持久的发展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为什么要选择合作。当我们创业者不得不选择合作者的时候,我们选择合作!因为合作可以使项目更好地发展壮大,合作可以使我们合作双方资源共享,合作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其次,要确定合作目的与目标。商业合作需要相同的目的和目标,有了一个共同的创业目标,才能走到一起来,所以目标的正确与合作有很大的关系,也是能否找到合作伙伴的关键。利益的合理分配是合作伙伴选择你的主要原因。其中,应注意合作伙伴对你的项目的可操控性的因素。当你有了清楚的合作目的和目标,合作才能成立。

再次,在合作初期,创业合作者要明确合作伙伴的各自职责,不能模糊,要能拿出书面的职责分析。因为是长期的合作,明晰责任最重要,这样可以在后期的经营中不至于互相扯皮、反目成仇,好多的创业合作中会有问题,就是因为责任不够明确!

接着,合作过程的投入比例和利润分配在合伙前也要注明。合作投入比例是合作开始双方根据各自的合作资源作价而产生。因为投入比例和分配利益成正比的关系,也要书面明确清楚;当然根据经营情况的变化,投入也要变化,在开始的时候,就要分析后期的资金或者资源的再进入情况。如果一方没有融资的实力,那另一方的投入会转换成相应的投资占有股,来分配投入产出的利益。根据合作双方约定的书面分配合同,分配双方的利润。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合作之间要建立商业信任。由于合作者初期的合作关系的原因,合作比较重情。一些合作细节都很模糊,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等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没有一个根本的办法解决,互相攻击,留下一个烂摊子,只能靠各自的道德和情谊解决!把朋友和亲人之间的合作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用商业的解决方法去解决合作纠纷,为了避免纠纷,一切的合作细节都提前预防,提前明晰!一切合同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的平台!

综上所述,合伙创业可以互补长短,在公司发展决策上避免思维呆滞单一,还能共同承担压力。可见,合伙创业在企业经营中也有它的重要性。那么,怎样与人合伙呢?请看看下面的“七条军规”吧。

第一,谨慎挑选合适的合伙创业人。创业时期选择合伙创业人的标准是“人品第一、价值观第二、工作态度第三、能力第四”,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合伙创业人必须在同一个单位共事过1年以上的时间。因为人的工作面和生活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可以当很好的朋友,但不可以做很好的合作伙伴。这四个条件是需要时间考验的,只有共事过才能看出来是否合适。

第二,股东要签订竞业及商业保密协议。如在合作期间和合作结束2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和高相关度的行业。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个人私心的膨胀而导致分裂。竞业协议可延伸到企业核心人员和中高管理层,在新员工入职前就实施,先小人后君子。

第三,自己要时刻掌握主动权。在没有看好合伙创业人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合伙创业。即使合伙了,自己也必须在整个企业经营中掌握主动权,如人事、财务、客户资料、上游供应商的关系等核心资源。这样,当出现问题时你才有能力去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企业的伤害。

第四,处理冲突时做好最坏的打算。股东间出现分歧,自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到心中有底。处理问题时就会以比较平和的心态理性地去面对,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本着不伤和气、好聚好散的前提处理事情,合作不成还可以继续当好朋友。

第五,不要让任何股东的亲戚在公司里上班。在公司里不能出现任何股东亲戚的影子,无论股东的家庭成员是谁、有多大的本事,或者可以给公司带来多大帮助,都不能成为其家庭成员在公司上班的理由,这个是合伙创业的根基,不可以去动摇。

第六,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伙创业人在合作过程中最忌讳的是互相猜忌、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合作肯定不会长久的。出现问题要本着真诚、互信、公正的态度来解决,有什么事情都放到桌面上来讨论,就事论事。大家如果都是出于公心,分歧是很容易得到解决的。在合伙创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站在平等公正的角度去解决公司的大小问题,这样的合伙创业无坚不摧。

第七,对待能人的方式。公司发展需要很多的能人,这些人的能力特别好,但不一定适合当股东。我们可以用高薪+分红方式来留人,而非用股份的方式。

■生意信条

选择了创业,你就选择了磨难、遭遇挫折的痛苦、收获的快乐、改变的煎熬、成功的喜悦。把顺境当做是一种锻炼、逆境当做是一种磨炼,你才会不断成长。

只把生意当生意

会做生意的人为人处世十分圆滑,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人情、什么时候该讲规矩。在与人交往时,他们友善热情,但是在生意场上他们却丝毫不会讲究情面,不会在乎礼让、助人等道德规范,他们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忽略一笔生意。

在和对方合作的时候,他们会显得十分亲切,很热情地请你吃饭,和你亲切地交谈,极力和你套近乎。他们通常殷勤地劝酒,和你称兄道弟,饭桌上的气氛十分热烈。他们觉得这样才显得隆重和友好。

但是,一旦离开餐厅,进入了谈判的时候,他们是丝毫不顾及刚才大家是如何“情同手足”的,他们寸步不让,你休想占到他们任何便宜。这笔生意做完了,人情也就结束了。

同样,他们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也不会在乎所借助的力量,他们不会因为赚钱的原因而感到不安和惭愧。他们认为生意就是生意,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到钱,他们可以不顾忌任何因素,也可以放弃任何东西。

在苏联刚刚成立的时候,许多商人都把它看做洪水猛兽,只有哈默不受局限,独辟蹊径,结果在那发了大财。成功使哈默信心大增,他想,“我为什么不回国一趟,联合机器和其他产品的生产企业,与苏联进行更多的贸易呢?”

他说服的第一个人是亨利·福特。福特汽车公司早已闻名遐迩,其创始人亨利·福特也是个有名的反苏派。哈默经人介绍与福特见了面,可是这位汽车巨擘开门见山地对他表达了反对意见,福特不否认在苏联市场上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可以赚钱,但是,他说:“我不会运一只螺丝钉给敌人,除非苏联换了政府”。

福特的态度非常坚决,但是哈默并没有气馁,他说:“您要是等苏联换了政府才去那里做生意,岂不是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丢掉一个大市场吗?”哈默把自己在苏联的见闻、经商的经历以及列宁如何对自己开绿灯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福特听。哈默说:“我们是商人,只管做我们的生意,而生意就是生意。”

福特对哈默的话渐渐产生了兴趣,还和哈默共进午餐。餐后,福特又陪哈默去参观自己的机械化农场,两人谈得非常投机。最后,福特终于同意哈默作为自己产品在苏联的独家代理人。哈默从福特这里首先打开了缺口,很快又成了橡胶公司、机床公司、机械公司等许多家企业在苏联的独家代理。

后来,在哈默的斡旋下,福特公司和苏联政府又达成了联合兴办汽车、拖拉机生产工厂的合作协议,福特由此获得了滚滚利润,哈默自然也受益匪浅。

还有另一个例子,就是商人罗恩斯坦曾以自己的美国国籍作为资本,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斯瓦罗斯基家族是奥地利的一个世家望族,世代相传从事仿钻石饰品的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地利被盟军占领,法军当局要没收斯瓦罗斯基公司,理由是在大战中,该公司曾接受**德国的订单,为德军生产了望远镜等军用物资。

这时,有个叫罗恩斯坦的美国人正在奥地利,他得知此事,立即赶到斯瓦罗斯基公司,提出他可以去同法军交涉,设法阻止法军没收斯瓦罗斯基公司。他开出的条件是:如果交涉成功,斯瓦罗斯基公司必须把公司产品的销售权让给他,并且在他有生之年,有权从销售总额中提取10%作为报酬。

罗恩斯坦提出的条件无疑是非常苛刻的,但是他能提供的帮助,却关系着斯瓦罗斯基公司的存亡,斯瓦罗斯基公司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受罗恩斯坦的条件。

罗恩斯坦与斯瓦罗斯基公司签好了协议,马上赶往法国司令部,郑重申述:“我,罗恩斯坦,是美国公民,我刚与斯瓦罗斯基公司达成协议,从即日起,这个公司已经成为我的公司,因而,斯瓦罗斯基公司现在已属于美国的财产,法军无权对它进行处置。”

此时,面对既成的事实,法军无可奈何,只好放弃没收的计划。罗恩斯坦马上设立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销售代理公司。这家代理公司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销售活动,就是开开发票而已,以此来确保10%的销售额能成为罗恩斯坦的利润。

国籍也可以被当做商品进行交换,这大概是只有彻底地把“生意就是生意”奉为信条的人才能想出的主意。在一般人那里,国籍是神圣的,他们会认为,用国籍来做生意,这不是对国籍的亵渎吗?在别人走投无路之时,要挟别人屈从自己的条件,一般人大概都会把这种做法斥之为趁人之危。

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斯瓦罗斯基家族无论在当时的“勉强同意”,还是在事后按照协议向罗恩斯坦支付销售额10%的利润从未中断过,这说明他们与罗恩斯坦的这笔交易,对其家族毕竟还是有利的。而且,罗恩斯坦的做法也没有明显违反有关法律的地方,不然,斯瓦罗斯基家族也不会毫无反抗地一直忍受。

从“生意就是生意”这一信条的角度看,“国籍神圣”的观念和“乘人之危”的道德考虑,都是迂腐多余的自我束缚。当一般人还在种种的道德伦理观念面前犹豫不决、徘徊不前的时候,他们已经把签好的协议拿在手中了。

这种生意就是生意的经商理念,让生意人在经商中放下了许多包袱,没有其他的压力。这样他们就能够轻装上阵,专注于生意,也能够在生意场上大展手脚,有所作为了。

■生意信条

真正的商人都视钱如命,只有具有这种精神,才能想出各种办法来赚得更多的钱。生意就是生意,不能将其和其他的事情混为一谈,这样,才能够在商场上获得足够的主动权,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才可算是一位真正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