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写作技法大全
1344900000062

第62章 报请性公文(1)

报请性公文是指具有汇报、请示、建议等内容的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常用的报告情况、请示问题、提出建议、提请审议事项的重要文书,它主要包括报告、请示、议案等文种。

§§§第一节报告

一、报告的概念及作用

(一)报告的概念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公文。

(二)报告的作用

报告是一种呈阅性的上行文,主要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

在公务活动中,报告是联系上下级工作关系的重要桥梁,它有助于建立和健全上下级之间正常的公务关系,有助于上级部门更全面具体、更准确深入地把握下情、指导工作,对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报告的种类及特点

(一)报告的种类

报告这一文种在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使用频率很高,其分类情况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划分,可以分作若干不同的种类。

按其内容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和报送报告四种。

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种。

按其时限可分为例行报告和不定期报告两种。

(二)报告的特点

◆汇报性

因为报告是用于向上一级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或者答复上级的询问等,这就决定了报告这一文种的“汇报性”的属性。它必须是下一级部门使用,必须是向上一级部门递送,而且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是来自于实践的。

◆陈述性

因为报告是上行文,所以其表述口气必须是陈述的。即要把所作工作汇报,那么这种汇报性的文书就必须符合汇报者的身份。事实不能夸大缩小,那么,汇报的口气不能盛气凌人,反映在文书中就要求平和、亲顺、直陈表述、条理井然。

◆结论性

因为报告常侧重于汇报,常是某一阶段工作或某一阶段情况的概述,可以看出,报告常是事中、事后形成,不论是事中还是事后,都是一种结论。即使是答复性报告,也是一种结构的交代,只是这种结论常是本部门的自我认定。

三、报告的写作及范例

(一)报告的写法

1.标题

报告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发文单位名称、事项和文种。有时报告的内容重要,并要求迅速报告上级,可在“事项”后面加上“紧急”二字,如“林业部关于抢救大熊猫的紧急报告”,以与一般报告相区别。

2.正文

报告的正文写法与组成由于报告类型不同而不同,现分别叙述于后。

◆请示报告

请示报告是报告中的一种类型,不应视为两个文种,更不是文种的混用。它的特点是下级向上级报告工况和准备采取的措施等,请示上级批准。它与“请示”还是有区别的。它的正文部分一般由报告情况、请示内容组成。结束语往往是:“以上报告当否,请予答复”、“以上报告可行否,请予审批”等。

◆工作报告

第一,个人就某项工作向机关单位的工作汇报,如宋庆龄:《视察云南省工作的报告》,蒋南翔向人大常委会的汇报:《关于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汇报》。

第二,行政机关向上级所作的工作报告,如国务院向人大代表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三,政府各部委向国务院作的工作报告。这些报告的特点都是全面的综合报告。它由三大部分组成: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在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下一步工作任务的安排和要采取的措施、政策。在写法上,要提纲挈领,全面着眼,重点突出,作纲领性的叙述,条理清楚,政策、事项界限分明。要求先写成“工作报告大纲”,经领导审阅,所涉及部门提供意见后,组成写作班子,然后动手去写。初稿写成后,经过审查,再做修改、完稿。

◆情况报告

又称专题报告,有时把事故报告也列入这一类。

◆呈转性报告

呈转性报告的内容多属法规、政策、重大措施为内容的文件,涉及全局、重要的局部,或某个系统的大问题,必须呈报上级转批执行。它的正文由缘由、呈转内容与结束语组成。

(二)报告、请示、函的区别

在日常公务活动中,经常有把报告与请示和函弄混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把报告工作和请示问题曾经作为“报告”一种文种使用过。后来几经变革,才将“报告”和“请示”分列为两种公文。这就从历史上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以为这两种公文文种的区别不是很严格。再者,由于报告和请示同属上行文,结构形态相似,而有关人员对“报告”、“请示”的概念、特点、性质、适用范围等基本知识不够清楚,所以该用“请示”的用了“报告”。另一种情况是,拟稿者没有分清平行文与上行文的关系,潜意识中想表示对商洽者的尊重,而经常把请求不相隶属的单位帮助或同意协助的函写成“请示”。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在这里将它们作一比较。

报告、请示、函特点比较表

类别项目请示报告函行文

目的请求上级对本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无章可循的疑难问题,给予答复向上级汇报工作或反映问题、提供信息、经验和情况,以便上级更好地指导工作与非隶属部门商洽工作,询问和请求批准需帮助解决的事务性质呈请性,期复性陈述性,呈报性商洽性行文特点上行文只能递送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递送,不能越级请示上行文可以同时并列报送几个上级机关平行文可在平行机关、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也可以向上级机关或者下级机关行文结果要求给予批复不一定回复,可要求指示期求回复内容内容简明,一文一事,便于上级及时批复内容丰富,比较详备,可以“一文数事”要求一函一事,便于对方尽快办理与答复时。

限必须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行文可在事前、事后或进行的过程之中行文在事前,没有与对方商量或者没有得到对方同意,事情就无法进行语言主要以说明和请求口吻,言辞诚恳,尾语多用“以上意见,请予批示”、“以上要求,请予批准”、“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等主要以陈述性语言,具体、详明地叙述情况,尾语多用“特此报告”、“专此报告”或“如无不当,请批转……”等预期委婉、真诚,多换位思考。结尾常用致意的词语,可委婉提出时间要求。如“烦请予以大力支持为盼”、“……为荷”以及“敬礼”等

【范例】

××总局关于××流域污染防治作的报告××××:

环保总局、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制定的《××流域水污染防治2000年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核查办法》(环发[2000]205号),环保总局会同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监察部、建设部、农业部、法制办等8个部委组成核查组,于2001年2月25日至3月5日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核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完成情况

核查组先后赴××、××、××、××四省(以下简称四省)17地(市),实地抽查了××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城市排污口、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饮用水保证工程、河道清淤及生态保护等情况,并就××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下一阶段拟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研究。

(一)总体评价

“九五”期间,××、××、××、××四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以下简称《规划和计划》)……××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严重地区的800多万群众吃水困难基本得到解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目标完成情况

《规划和计划》要求,到2000年底××流域水体变清,具体指标有一项水质指标、一项总量控制指标、67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和380个治理建设项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四省的自查报告和这次××流域核查的情况看,目前××流域……离群众对治污工作成果的期望还有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工业企业按达标排放尚不稳定。(略)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慢,处理率低。(略)

(三)河源污染防治工作尚未全面开展。(略)

(四)××流域自净能力差。(略)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从前一段工作进展情况来看,××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十分繁重,需要继续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下一步淮河治污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尽快制订《××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结合“九五”规划各项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需要,明确××流域“十五”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

……

(六)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根据水情状况,继续实行污染联防制度,制定水库水闸水量调度方案,明确主要闸坝生态环境用水量,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加大节水力度,落实农业灌溉节水措施,制定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城市节水工作。

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节请示

一、请示的概念及作用

(一)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问题或事项而使用的文种。请示是属于上行文,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均可使用。凡是遇到下列情形者必须使用请示:

◆请示上级批准后才能办理的事项

◆对现行政策、方针、法规有疑义时,让上级首肯的事项

◆新情况出现后,无章可循的事项,请求上级指示

◆因情况特殊,难以执行现行法规和政策,需要上级重发指示

◆因意见分歧,需要上级裁决的事项

◆事情重大,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因系重大步骤,仍须要上级批准事项

◆完成上级规划的系列任务,需要报请上级审批的专项任务

(二)请示的作用

请示的作用在于凡是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各种自身无权决定、无力解决的问题或由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办理的事项,都可以用其向上级机关请求支持、批准,以达到解决问题、明确政策、推进工作开展的目的。

二、请示的种类及特点

(一)请示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