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写作技法大全
1344900000074

第74章 学术类文书的写作技法(2)

这部分也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向读者提供论文中有关引用资料的出处,或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参考文献列入的应尽量是正式发行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文献。其标引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规范标引,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这样做,不仅表示对他人成果的尊重,同时为读者研究或查找文献提供线索,而且可以使读者相对论文的学术价值有一个大致的评估。文献目录中应注明:作者、篇名、期刊名、年份、期号。专著则在作者后面写明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

二、学术论文的撰写步骤

写学术论文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精心选择题目

选题决定着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关系着科研工作的全局,只有选定突破口,才能有的放矢,明确方向,心中有数。

选题是否正确、恰当,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进程,影响到论文的准备。论文的选题,从一定意义上说,甚至关系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关系到论文的成败。选题不当,劳而无用,结果一事无成。选题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有价值

所谓价值体现在应用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两个方面。

应用科学领域的研究,是指直接为生产和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课题。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新形势下,有许多值得研究、急需解决的新课题。选择这类课题,适应社会需要,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

基础理论、基础科学的研究,虽不能直接为现实服务,但从长远来看,却能推动应用科学的发展,服务于未来,其科学价值不容忽视。在重视应用研究的同时,又要有长远眼光,高瞻远瞩,考虑到未来科学的发展。

◆有创新

所谓创新是指选题的创造性。有创造性、有新意的选题,不类同于他人,才有研究价值。选题富有创意,研究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写出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论文。

创新意识是科研工作者的可贵心理品质,从事技术研究要求出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进行理论研究要有新见解、新发现、新观点。选题,要勇于突破旧框架,选择新的起跑点。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提出:“要跳到最前线去作战”,“要看准人家站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能老是跟,那就永远跑不到前面去”。这段话给人深刻的启示。

◆要适中

论文的选题还必须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也就是完成研究课题的可能性。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兴趣特长。要正确估计、权衡、分析自身条件,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选题要从本专业出发,从知识储备的深度、广度去思考、选择。选题还要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特长,这种兴趣、特长是在长期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培养起来的。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一种极感兴趣的心理状态,有益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潜力,对科学研究有积极意义。

选题,最后要落实到对题目本身的确定,要精心考虑题目的规模、大小、轻重和难易程度。一般来说,题目既不能过大、过重、过难,也不能过小、过轻、过易。要依据主观、客观条件,慎重思考,选择一个恰当适中的题目。

(二)建立资料系统

搜集、积累信息,充分占有资料是写好论文的重要基础。世界新技术革命启示人们,信息资料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建立资料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资料是形成论点的基础,论点靠资料支撑,搜集资料、研究资料的过程,也就是论点逐步形成的过程。其二,搜集资料促进研究深入,搜集、积累资料的过程,也就是研究深入,并逐步取得进展的过程。

1.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首先要目的明确,为了研究一个课题,写一篇论文,必须围绕论题搜集资料。目的性明确,搜集的资料则专而适用,这样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围绕研究课题建立资料系统,一般应包括与课题相关的这样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和掌握前人对所研究课题的已有科研成果;第二,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所提供的信息;第三,了解和掌握所研究课题的新资料。这三个方面可概括为纵向资料、横向资料和最新资料。

例如,在文学领域,以研究《红楼梦》为课题,围绕这个论题建立的资料系统至少包括这些方面:

《红楼梦》研究(1)《红楼梦》的原著(包括各种版本)

(2)曹雪芹的生平、家庭及创作

(3)有关曹雪芹的背景材料

(4)历来研究、评论《红楼梦》、曹雪芹的材料

(5)研究《红楼梦》、曹雪芹的最新成果

(6)有关文艺理论、文学史方面的研究材料

(7)有关《红楼梦》、曹雪芹的考证、争论材料

只有建立了这样的资料系统,才有可能进入论文的写作阶段。

搜集资料的前提是充分占有资料,要广集博采。王力先生说:一个小小的题目,我们就要占有很多的材料。往往是几十万字,要做几千万张卡片。这就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工夫。在广泛搜集的基础上要突出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有说服力的资料,加以认真研究,细嚼慢咽。

课题研究工作中的资料有两个来源:一是直接资料,二是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间接资料主要是阅读文献、书籍、报纸杂志和学术研究动态所获得的资料。为此,要掌握信息检索能力,学会查阅图书馆馆存的各种资料。

2.整理、分析、研究资料

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先要学会记录资料,要手抄笔录,勤动手。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古语说:“不动笔墨不看书”,这都是很有道理的。记录资料不但要动手,也要动脑筋,它实际上是帮助记忆、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理解的过程。

记录资料的方法有做卡片、记笔记,而现在广泛运用电脑、上网等方式查找、储存资料。

对于记录、积累的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使之有用,使之“活起来”,这样可以随时了解材料的价值、数量、完整程度,以便进行补充、调整。

整理材料,首先是分类。可以按观点分类,可以按项目分类,也可以按属性分类。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优选。优选就是对资料的研究、鉴别和审定。对材料的取舍、筛选过程,就是一种去粗取精、剔除谬误的分析综合过程。分析研究材料是科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提炼论点,形成论点提纲

在整理分析和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论文的构思也就开始了,而构思中的关键环节,是提炼中心论点,形成全文的论点提纲。

论点是一篇论文的灵魂。论文作者在选题、研究材料之后要琢磨、仔细推敲的就是中心论点,也就是在论文中所要提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它是依据材料,通过分析、提炼而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性认识,关系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

提炼论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组合诸多因素转移出新

要充分研究、系统了解前人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或深化、或补充、或完善、或更新,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2.突破思维定式,推翻旧说创立新说

在继承前人科学研究的遗产时,既尊重权威、专家,又要善于发现矛盾,大胆质疑,纠正前人理论的错误;或推翻旧说,提出新见解。

3.系统分析比较,在抽象概括中立论

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发现其中的本质规律,从而得出结论,提炼论点,这是形成观点最可靠、有效的途径。

提炼出中心论点以后,要围绕中心论点形成论点提纲,即形成一个论点系统。论点提纲应列出从属于中心论点之下的若干分论点,分论点由中心论点派生而出,并按照一定的联系次序来阐述中心论点。分论点之下又由若干小论点构成。中心论点统领全文,为全篇之纲领。

论点提纲形成,学术论文的总体设计蓝图就完成了。有了这个总体设计,作者就思路顺畅,全局在胸,行文就有所依据,有所规范了。

(四)安排论文结构

学术论文的构思模式,大体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这种思路是论文结构的基础。学术论文的结构一般由绪论、本论和结论三大部分构成。

1.绪论

绪论又称引论,是学术论文的开头,有统领全文的作用。一般交代写作动机,提出主要问题,揭示中心论点,对全文做概括性论述。

绪论一般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

2.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所在。它对论文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阐释,并从这些问题的结构联系之中阐明中心论点。本论部分分层论述,其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推进结构

这是一种直线推进,逐层深入的结构关系。提出中心论点以后,逐层深入,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

◆并列结构

这是一种并列、平行的结构关系,包含各分论点的段落,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各分论点呈现出一种横向的内在联系。

◆综合结构

一般较长的学术论文往往综合运用以上两种结构方式,或者是总的结构是推进式,其中某些部分用并列式;或者总的结构是并列式,其中某些部分又用推进式。

3.结论

结论是学术论文的结尾部分,是本论部分论证的必然结果。结论归结全文,对全文做概括综合。结尾要公允、干净、有力,与绪论相呼应。

(五)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上述几个步骤准备就绪以后,就可以动手写初稿了。撰写初稿要严肃认真,不可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初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定稿。写初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力求完整

初稿的内容要力求完整,对论点的内涵揭示要充分,对论据的选用、表述要与论点一致,结构上要形成一个整体,要避免遗漏、残缺不全。

2.力求翔实

初稿在内容方面要力求充实、丰富,不能停留在搭架子阶段。初稿在提纲的基础上充分铺展,从篇幅上看要比定稿丰富一些,便于定稿时有取舍、删改的余地。

3.力求清晰

包括结构要完整,语言要清晰。初稿是定稿的基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语言要准确、明白、畅达,不能杂乱无章,草率成篇。

各种参考资料的来源、出处,在初稿中都要注明,以免定稿时再去查找。

修改是完成学术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一篇有价值、有分量的论文不可能一次定稿,必须修改。修改的过程,既是作者思维、认识深化的过程,也是论文充实、完善、提高的过程。初稿完成,除自己要认真审查、修改外,最好请有关专家、老师或同行阅览,虚心征求意见。修改论文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订正论点、修改论据、调整结构、推敲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