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1347500000018

第18章 说话要注意尺度(2)

姿态的表现是你内心的外露。有的人,举手投足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即便从他嘴里说出再确凿的事实,听的人也会给他说的话打折扣。有许多事情,就是由于说话的人不拘小节而影响了沟通的效果。与人交谈最适当的态度就是自然、随和、亲切、真诚。

大多数人站在众多人面前开口说话,都会有程度不同的紧张地展现自己感,虽然稍为口吃会增加听众对你的信赖感,但过度的话,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了。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确不容易,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产生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说的本身的心理因素外,还包括外界的一些因素。以演讲者为例,会场的气氛、环境、听众的感觉和表现都是影响演讲者心情的重要因素。有时候,一个人的羞怯或紧张似乎很难消除,这也是与人交往的最大的绊脚石。

面对这种情况,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清楚作为一个演说者,你个人的形态对听众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千万别把自己逼入自己制造的模子当中,使自己看起来紧张不安。一旦你能在人群中随意自如起来,就不可能再退缩,能以正常的平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许多人,通过呼吸来调整自己的紧张心态。改变发声只是消除紧张的一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要训练相当长的时间。有时候会突然而来涌上一股紧张情绪,如何消除这种突发的紧张感呢?这就需要你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即能否把你的紧张变成一种幽默。

每个人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清醒面对形势,再加上聪明才智和敢于自嘲,就会圆满达到沟通的目的。

说话时要大胆表达

你自认为不善于表达吗?请不要为此烦恼,这是很正常的,你并不比别人迟钝,世界上哪有天生就辩才无碍的人呢?如果真有的话,那他不是天才,就是个爱出风头、思虑不周的人。

所有的人一开始都无法在众人面前畅所欲言,但是后来,有的人能成为著名的雄辩家、演说家,有的人却还停留在原地毫无进步。那些成功的人,大多能冷静地分析出自己的缺点所在,知道有什么该加强。然后,诚心诚意地说出自己准备好的话,这样才能让听者感动并付之会心一笑。

有些肤浅的想法,经常会成为自己表达的绊脚石。真正的秘诀是,在上台说话之前告诉自己:“我就照这个方法说吧!”下定决心之后,你就可以很轻松地说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一点点的勇气和一点点的决断,而不是懦弱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往何处走。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遇见一群陌生的人,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完全取决于你自己,那何不充满勇气,放手一搏呢?想想最坏的结果又能怎么样呢?

说话时要谦虚谨慎

有些人很自豪于自己的说理能力,很擅长在自己的谈话之中运用三段论法及辩证法,自以为所说的话是井然有序而且没有破绽。然而,经常把别人批评得体无完肤,周围的朋友往往也被批评得避之犹恐不及。这么一来,这种人就很难交到朋友。

世上有太多爱讲大道理的人,这当中自然不乏口才特别优秀的人。清晰的口齿、滔滔雄辩的口才,的确能够让人觉得英气焕发。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具体的事实。对任何事都爱发表评议,是现代人常有的现象,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只不过是自己的感想罢了,还称不上是完整的见解与知识。

这种人大多喜欢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强出风头,不过是“半桶水”的爱表现者,凡是善辩的人大多喜欢卖弄这种技术,结果形成了陶醉于自我而固执己见的性格,一心一意地想要扳倒对方,这样只会摧毁彼此的情谊。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要“谦虚为怀”,并告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听取真正朋友的忠告。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好为人师,弄得他人无所适从。

然而,过度谦虚又会形成另一种自我表现,也就是说,过度谦虚所产生的影响和自大夸张一样。在有些情况下,过度谦虚反而会让人感到不真诚。因此,有的时候说话要保证自己足够的底气。

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十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很好的交际人物了。因为“任何人”这个范围是很广的,他也许是个工程师,也许是个法学家,或者是个教师,或者是个艺术家,或者是个打石工人。总之,无论三教九流,各种阶层的人物,你若能和他谈上十分钟使他还有兴趣的话,真是不容易。不过不论难易,我们总不能不设法打通这难关,常见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如果肯略下工夫,这种不幸情形就可减少,甚至于做个不错的交际家也并非难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虽是一句老话,直到现在仍然适用,首先要充实你自己的知识。

当然不能希望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应对自如。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利器,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你虽不能对各种专门学问皆作精湛的研究,但是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具备了一般的常识,再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和任何人兴致勃勃地谈十分钟都是不难的。你须多读书多看报,世界的动向、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和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的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的内容等等,皆可从每日的报章和每月的杂志中看到。诚能如是,并灵活运用,则应付各种人物,都会游刃有余。

正确把握说话的节奏

说话不仅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内在形象,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那些讲话磕磕绊绊没有任何节奏感的人,很少能够打动我们,这样的人,几乎说不出什么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东西。只有懂得说话的节奏、思路清晰的人,才会有活跃的思维。

掌握好节奏的最高境界是说话自然流利。

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因为我们经常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期给听众留下更深一层的印象。

磕绊的次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也是熬过听那些令人生厌的讲话的有趣方法。在大多无味的讲话中都会磕绊。在你自己的讲话中,请别人统计一下,你发生磕绊的次数,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很少有人能够在即兴讲话中不出现磕绊情况。我们发现最多达到每分钟30处,有许多的教授也有20处之多。

那么,如何提高说话的流利水平呢?

首先,应熟悉讲话的主题。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为这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能坚信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者有更大激情,这种激情会使讲话者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说的境界之中。这样,流利也就不成其问题了。

其次,发音要准确。发音含糊不清是说话犹豫的一种表现。如果讲话者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就会使人感到他其实并不知自己在讲什么,而是在头脑中力图发现哪儿出了毛病,结果说话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会收到很好的成效;反之,如果我们在演说的其他方面下工夫,而认为到时候自然会流利起来,那结果将只有失望。

再次,要充满热情。我们注意到,人们激动时,声音变高,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讲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人,要大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已经紊乱,如果你站在听众前面怕得发抖,你就特别要大声地讲话。

最后,迅速地讲话也能提高流利程度。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心理便能更快地发挥功能,就像阅读一样,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阅读,那么,在你只用于读一本书的时间内,你就能读两本书,并且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掌握好说话的节奏,使说话就像琴弦一样有张力,像流水一样缓缓东流。对此,我们应去积极地学习。

抑扬顿挫的妙用

我们在日常说话中,只要重视并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听众;如果不善于运用语调变化,古板平淡得很,即使是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单调平淡,使听众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驾驭语调的技能技巧,以便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说话效果。

1.停顿与连接

说话中的停顿与连接是为表达语句的意义和层次、思想和情感服务的,并不完全受标点符号的制约。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时需要停顿;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时则要连接。这一点应该牢记,但也不能死搬硬套。

停顿与连接在说话中起着重要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主要意义在于以下六点:

(1)保证语意清晰明确,不使听者产生误会;

(2)强调重点,加深印象;

(3)并列分合,使内容完整;

(4)造成转折呼应;

(5)体现思考判断,给听众的领悟提供依据和时间;

(6)造成意境,令人回味想像。

2.重音

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语法重音是显示语句语法结构的,位置比较固定,有一定的规律。强调重音可分为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强调某种特殊的感情,如表露喜怒好恶等所使用的重音。逻辑重音是能突出语句目的、体现逻辑关系、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句,其具体表现较为复杂,应根据内容予以区分并把握。重音需在非重音的环境中存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突出,二者必须有机地衔接和过渡,做到和谐统一。

在表达时,重音一般是重读,但也可根据不同的言语环境选择相应的语音变化来突出重音,如压抑气息、用轻声或低声表达,用短促有力的声音表达,用拖长的声音表达等,都可以显示重音并实现言语目的。

在言语交锋中,有时可以利用重音技巧摆脱对方所设计的圈套,取得有利地位,同时也陷对方于尴尬境地。例如:

一天,林肯低着头在擦自己的靴子,有位外国外交官看见,便嘲讽道:“喂,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

“是啊,”林肯答道,“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林肯一句话就转移了对方说话的重音,使自己脱离被嘲弄的境地,而陷对方于尴尬之中。

3.快慢

快慢指的是说话的速度变化。在这里,快和慢是相对来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