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1347500000066

第66章 谈判场合怎样说话(3)

此措辞类似于“顺便说说”,表面看来并不重要,但却隐藏着对手很重要的论点。如果你仔细想想,会觉得此措辞实在荒谬可笑,不过它被使用的频率颇高,谈判者应视它为信号,表示对方在提及对谈判来说颇重要的事。

4.“不过……”

这是在谈判中经常被使用的一种说话技巧。有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访问某位特邀嘉宾时,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技巧:“我想你一定不喜欢被问及有关私生活的情形,不过……”这个“不过”等于一种警告,警告特邀嘉宾虽然你不喜欢,不过我还是要……在日常用语中,与“不过”同义的,还有“但是”、“然而”等,以这些转折词作为提出质问时的“前导”,会使对方较容易作答,同时又不致引起其反感。“不过”具有诱导对方回答问题的作用。前面所说的那位主持人,接着便这么问道:“不过,在电视机前面的观众,都热切地希望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有关你私生活的情形,所以……”被如此巧妙地一问,特邀嘉宾即使不想回答,也难以拒绝了。

5.“如果……那么……”

策略能使谈判的形式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用在谈判开始时的一般性探底阶段,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例如,在谈判中,不断地提出如下种种问题:“如果我再增加一倍的订货,价格会便宜一点吗?”“如果我们自己检验产品质量,你们在技术上会有什么新的要求吗?”在试探和提议阶段,这种发问的方法,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式,它将有助于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选择最佳的成交途径。然而,如果谈判已十分深入,再运用这个策略只能引起分歧。如果双方已经为报价做了许多准备,甚至已经在讨价还价了,而在这时,对方突然说:“如果我对报价做些重大的修改,会怎么样?”这样就可能有损于已形成的合作气氛。

以上所列举的要点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不要只是看看就算了,想想各个要点,考虑如何运用在你的谈判上。一旦你成为一位好的聆听者,你会发现人们愿意和你说话,而你的知识也会随之大增,你也将获得更多人的敬重。

当众讨价很必要

人人都爱面子,尤其在大庭广众面前更是如此。

调查表明,男性往往比女性更不愿意被人认为他在经济上吝啬。许多男孩子喜欢在女孩面前掏钱买单,甚至宁可欠钱也不肯让女孩作东。正因为如此,许多公司总爱有意派女代表与男性代表谈判。

要运用当众讨价法争取利益,必须选择以下几种不合适谈判的环境:

一是会议场合。当对方前来谈判时,在谈判场合的对面或隔壁特别安排一场会议。这时,你提出事先确定的要价,对方即使不满意,也不致于猛烈反驳,只好将就屈从。因为他们担心过于争执会波及会场人员,给人“不光彩”的印象。

二是娱乐场合。谈判地点确定后,你可以事先约请一些人在谈判地点打牌、下棋等,对方到达后,你便若无其事地带他到离娱乐场不远的地方。发生争执时,你就有意识地提高嗓门,让娱乐者听到,并使对方感到再吵嚷会招致娱乐者的反感或诅咒,因而宽容地满足你的要求。

三是宴会场合。知道对方来谈判,可以特意安排一席酒宴,邀请一些老练持重的合伙人参加。席间,先谈些无关话题,待对方兴趣正浓时,便急转正题。这时,即使你要价要得较高,对方碍于人多,往往不愿费口舌,而同意你的要求。

如果你被当众讨价,可用以下方法应付。

你可以采取“笑骂由汝笑骂,好官我自为之”的态度,我行我素。这要求你敢于打破面子,不要把讨价还价当作一件丢人现眼的不光彩行为,不要怕别人讥嘲你是吝啬鬼,始终把人家精心设计的热闹场景当做谈判密室。这样,对方也就无可奈何了。

也可以采用“太极推手”的法子。

如可以说:“价格问题,要由我的上司拍板,我们另外找个时间商议吧。”

或说:“我今天身子有点不舒服,我们是否改日再谈?”

这样既保全了面子,又维护了自身利益,可谓一举两得。

作为利器的沉默

沉默也是语言,甚至是谈判桌上的一件利器。

如果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你对他所说的东西感到厌烦,最好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谈判者在和别人谈话中,当他感到乏味时,会拿起桌上的报纸或其他什么,随便翻阅起来,这是暗示对方,报纸虽然很乏味,也比你的话有意思。

这种做法,知趣者自然会停止谈话。

谈判中,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艺术,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一次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了表,站在讲台上默默注视观众,时间长达72秒之久。正当听众迷惑不解之时,他说:

“诸位刚才所感觉到的、局促不安的几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赖白斯以默语(即话语中短暂的间隙,又称停顿)的方式来表现演讲内容,实属高超,这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一种方法。谈判中默语所表达的意义是丰富多采的。它既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以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以是保留己见;既可以是威严的震慑,也可以是心虚的流露;既可以是毫无主见、附和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标志。谈判者应根据谈判进展和现场气氛,分析对手沉默的真实含义,从而做出应对之策。

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默语的语义是明确的。

林肯在辩论中善于使用默语,甚至运用默语反败为胜。

林肯和道格拉斯著名的辩论接近尾声之际,所有的迹象都显示出林肯已失败。

在林肯最后的一次演说中,他突然停顿下来,默默站了一分钟,望着他面前那些半是朋友半是旁观者的群众面孔。

然后,他以那独特的单调声音说道:“朋友们,不管是道格拉斯法官或我自己被选入美国参议院,那是无关紧要的,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我们今天向你们提出的这个重大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远胜于任何个人的利益和任何人的政治前途。朋友们——”

说到这儿,林肯又停了下来,听众们屏息以待,惟恐漏掉了一个字。

“即使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怜、脆弱、无用的舌头已经安息在坟墓中时,这个问题仍将继续存在……”

林肯在辩论中,巧妙运用默语,一举扭转败势,是成功运用默语的经典。

默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效果,还可以作为谈判中一种有效的策略。

比如,你提出一个诚恳的建议,而对方却给了你一个不完全的回答。这时,你应该等下去。用耐心的沉默让对手感到不自在,非得用回答问题来打破僵局不可。

要注意的是,你提出问题沉默后,不要继续提出其他问题或发表评论,以防止对手抓出话柄,这样,默语才有可能奏效。

用沉默来对付饶舌的对手,要注意礼貌问题。如果对方在兴致勃勃地讲述,你却表现得极不耐烦,或无动于衷,那都是不礼貌的。

但如果你随声附和一两句时,对方会误认为是对他的赞同,他述说起来就会更起劲。

你不妨采取这种方式的沉默:

不时地劝酒端茶,或者不时地看看表。

这样,多数人见到这种姿态就会终止谈话。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故意视而不见,非得讲完不可。这时,你可以做一些明显动作:

如动一动身体,或故意上一趟厕所,或借故干点别的什么事。

如果担心这些动作还是有不礼貌之嫌,你可以眼睛故意不看对方,而看身旁的某处。从道理上讲,听别人说话时应当看对方眼睛才算有礼貌。但游离的目光会影响沟通效果,减弱对方讲话的兴致。

构思创新不可缺

谈判的方案很重要,一般的谈判都是建立在事先拟订的预案基础上。如何进攻、如何让步绝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而是对预案有深刻的了解和领会。所以构造一个或一系列的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出创造性的选择方案,必须做到:

将“构思”与“决定”分开。只有充分的构思,才会导致理智的选择。而过早的判断与定论势必遏制“想像力”。不应着手于寻求最佳方案,而应极力开拓谈判的空间——由各种各样的建议构成的构思世界。

扩展备选方案。一是让思维在“特殊”与“特殊”之间穿梭。已提出的某一优良选择方案,可以促使人们追踪获得这一方案的根源,然后再利用这一理论探索出其他的选择方案;二是从不同专家的角度探讨,这样可产生多种选择方案;三是拟出不同“强度”的协议;四是改变协议的范围。可将问题分割,从局部出发,也可以把主题扩大,增强某项协议的吸引力。

寻找双方有利的解决方法。一是确认共同利益;二是契合分歧的利益。圆满协议达成的根源在于,双方所要求的是“不同的”东西而构成共同的利益。

创造对方易于决定的条件。一是“帮助”对手做决定,比如给出对方一定的回旋空间;二是注意“决定”的内容,注意不能太伤害自己的利益;三是多提建议,少施威胁。建议可使对方开拓思维,多想办法;威胁则会激起抵触和反抗情绪。

运用让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