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1347500000082

第82章 销售口才的黄金定律(1)

作为一名推销员,你的工具是你的嘴巴,充满信心地去使用它。——汤姆·霍普金斯

销售就是为了说服

汤姆·霍普金斯在接受一家报社记者的采访时,记者向他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要他当场展示一下如何把冰卖给因纽特人。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脍炙人口的销售故事。

汤姆:“您好!我叫汤姆?霍普金斯,在北极冰公司工作。我想向您介绍一下北极冰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的许多益处。”

因纽特人:“这可真有趣。我听到过很多关于你们公司的好产品,但冰在我们这儿可不稀罕,它用不着花钱,到处都是,我们甚至就住在这东西里面。”

汤姆:“是的,先生。注重生活质量是很多人对我们公司感兴趣的原因之一,看得出来您就是一个很注重生活质量的人。你我都明白价格与质量总是相连的,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目前使用的冰不花钱吗?”

因纽特人:“很简单,因为这里遍地都是。”

汤姆:“您说得非常正确。你使用的冰就在周围。日日夜夜,无人看管,是这样吗?”

因纽特人:“噢,是的。这种冰太多太多了。”

汤姆:“那么,先生,现在冰上有我们,你和我,你看那边还有正在冰上清除鱼内脏的邻居们,北极熊正在冰面上重重地踩踏。还有,你看见企鹅沿水边留下的脏物吗?请您想一想,设想一下好吗?”

因纽特人:“我宁愿不去想它。”

汤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里的冰不用花钱……能否说是经济合算呢?”

因纽特人:“对不起,我突然感觉不大舒服。”

汤姆:“我明白。给您家人饮料中放入这种无人保护的冰块,如果您想感觉舒服必须得先进行消毒,那您如何去消毒呢?”

因纽特人:“煮沸吧,我想。”

汤姆:“是的,先生。煮过以后您又能剩下什么呢?”

因纽特人:“水。”

汤姆:“这样您是在浪费自己时间。说到时间,假如您愿意在我这份协议上签上您的名字,今天晚上您的家人就能享受到最爱喝的,既干净又卫生的北极冰块饮料。噢,对了,我很想知道您的那些清除鱼内脏的邻居,您以为他是否也乐意享受北极冰带来的好处呢?”

汤姆·霍普金斯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大师”之一,接受过他训练的学生在全球超过1000万人。

汤姆·霍普金斯在刚踏入销售界的前6个月屡遭败绩,于是潜心学习钻研心理学、公关学、市场学等理论,结合现代观念推销技巧,终于大获成功。

推销并不仅限于要把产品推销给需要它的人,推销的最高境界是:向任何人推销任何一样产品,即说服你的每一个顾客购买任何一样产品。

学会与人套近乎

说客套话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与客户套近乎,套近乎是交际中与陌生人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套近乎的技巧就是在交际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

外交史上有一则通过套近乎而达成谈判目的的逸事。

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政府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真希望你每年都可以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将谈话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之间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

日本议员的套近乎策略产生了奇效。

在谈话的一开始,日本议员就把总统称作上校,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怎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议员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议员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日本议员先后几处运用寻找共同点的办法使纳赛尔从“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而至“大喜”,可见日本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浅。

这位日本议员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套得近乎,并且套得结实,套得牢靠。

事实上,外交与销售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首先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然后在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好的关系。对销售人员来说,与顾客的关系拉进了,才能更加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商品来吸引顾客,顾客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才可能对产品产生兴趣,从而引发购买的欲望。谁能快速拉进与顾客的关系,谁就拥有更多的商机。

以下是优秀的销售人员常用的几种套近乎的技巧:

1.使用简明的开场白

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在面对面的洽谈中,说好第一句话是十分重要的。开场白的好坏,几乎可以决定一次推销访问的成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部分顾客在听销售人员第一句话的时候要比听后面的话认真得多,听完第一句话,很多顾客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决定了尽快打发推销员走路还是准备继续谈下去。

专家们在研究推销心理时发现,洽谈中的顾客在刚开始的几秒钟所获得的刺激信号,一般比以后10分钟里所获得的要深刻得多。

开始即抓住顾客注意力的一个简单办法是去掉空泛的言辞和一些多余的寒暄。为了防止顾客走神或考虑其他问题,开场白上多动些脑筋,开始几句话必须十分重要而非讲不可的,表述时必须生动有力,句子简练,声调略高,语速适中。开场白使顾客了解自己的利益所在,是吸引顾客注意力的一个有效的思路。

2.通过提问了解顾客的需要

提问是引起顾客注意的常用手段。在销售访问中,提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顾客的需要。“你需要什么?”这种直接的问法恐怕顾客自己也不知道需要什么。

销售人员在向顾客提问时,利用适当的悬念以引起顾客的好奇心,是一个引起注意的好办法。一位优秀的销售人员对提问是非常慎重的。通常提问要确定三点: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此外,所提问题会在对方身上产生何种反应,也需要考虑。恰当的提问如同水龙头控制着自来水的流量,销售人员通过巧妙的提问得到信息,促使顾客作出反应。

3.巧言打动顾客的心

一位卖皮鞋的售货员,他对从自己的柜台前漫不经心走过的顾客说了一句:“先生,当心摔跤。”顾客不由得停下来,看看自己的脚面,这时售货员乘机凑上前来,对顾客会意一笑:“你的鞋子旧了,换一双吧!”

一位远道而来的推销商与客户洽谈,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他很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开始介绍他所销售的产品:“说真的,我一提起它,也许你会不耐烦而把我赶走的。”这时顾客会很自然地回答:“噢?为什么呢?照直说吧!”不用多说,对方的注意力已经一下集中到客商以下要讲的话题。

4.用旁证引起对方的兴趣

在唤起注意方面,销售人员广泛引用旁证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的经纪人常常在自己的老主顾中挑选一些合作者请他们介绍一些朋友认识,一旦确定了销售对象,公司征得该对象的好友某某先生的同意,上门访问时他这样对顾客说:“某某先生经常在我面前提到你!”对方肯定想知道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样双方便有了进一步商讨洽谈的机会。

从客户的立场出发

很多销售人员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即在好不容易见到客户后,就急不可耐地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迫不及待地想成交,生怕眼前的生意飞走了。殊不知,你这样做很可能会引起客户的逆反心理,你越是急于求成,他们越是犹豫不决。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好呢?其实,你不妨换个思路,多为对方做一些考虑,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说一些他们爱听的话,或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个餐厅生意很好,餐厅的老板年纪大了,想要退休了,就把3位经理找了过来。

老板问第一位经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一位经理想了想,答道:“先有鸡。”

老板接着问第二位经理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二位经理胸有成竹地答道:“先有蛋。”

老板又问第三位经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三位经理认真地说:“客人先点鸡,就先有鸡;客人先点蛋,就先有蛋。”

老板笑了,于是擢升第三位经理为总经理。

顾客就是上帝。只有一心为顾客着想的人,才会真正赢得市场,获得成功。

积极地为客户着想,“以诚相待、以心换心”,是销售人员对待客户的基本原则,也是销售人员成功的基本要素。

有一位销售培训师对学生们说:“能够把冰箱卖给因纽特人的推销员不是一个好的推销员。因为这个因纽特人在发觉上当后就再也不愿见到他了,推销员也不要想再回到那里卖其他任何东西了。因为别人已对他失去了信任。”现在,有许多推销员,都有这种想法,即把自己手中的产品卖出去,而不管顾客买了有没有用,以及能不能发挥出产品的性能。

一个机械设备推销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谈成了一笔价值40多万元的生意。但在即将签单的时候,发现另一家公司的设备更合适于客户,而且价格更低。于是,本着为客户着想的原则,他毅然决定把这一切都告诉客户,并建议客户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客户因此非常感动。结果虽然这个推销员少拿了上万元的提成,还受到公司的责难,但在后来的一年时间内,仅通过该客户介绍的生意就达百万元,而且为自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为什么有的推销员总与成功有缘,而有些推销员则始终无法避免失败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前者能够为客户解决问题,而后者在拜访客户时往往表现得盲目和平庸。所有成功的人,或者说业绩突出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更能把握客户的心理,能够很好地抓住他们的想法,再去进行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说服工作。

销售语言要有针对性

销售语言是一门艺术,销售人员要想将这门艺术运用好,就应该在推销过程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由于每一次推销都有其特定的对象、时间、地点、目标和内容,所以,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影响销售的因素,并据此来确定最终的推销语言风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销售语言的作用。

不同的顾客,在购买动机、性格习惯、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某种风格的语言和销售方式很可能适合于某一类或几类顾客,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顾客。只有选择顾客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才能有效地说服顾客。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由于顾客的需求强度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洽谈环境不同、洽谈气氛不同,自然也会要求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艺术。

不同的推销目标、不同的推销内容,导致推销对象的不同,这就要求销售人员的推销语言要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些差异。销售没有固定的技巧,也没有一定成规。一名优秀的推销员知道见到什么人说什么话,他们往往能够灵活地随机应变。对于那些不知变通的推销员来说,则应该改变自己死板的销售方法,学习人家的灵活机动。

比如说,对待傲慢的客户,你可以采取欲擒故纵的语言技巧加以应对,让他摸不透你的心思。

在现实中,碰上傲慢可憎的人,有的推销员会掉头就跑,也有的推销员知难而上,去征服对手。其实,不管是可亲的还是可憎的客户,你都必须喜欢他,这是做推销的痛苦所在。为了让傲慢可憎的客户喜欢自己,前文提到过的原一平先生设计了一套特别的怪招。

有一天,原一平访问某公司总经理。

他拜访客户有一条规则,一定会做周密的调查。根据调查显示,这位总经理是个“自高自大”型的人,脾气很怪,没什么嗜好。

这是一般推销员最难对付的人物,不过对这一类人物,原一平倒是胸有成竹,自有妙计。

原一平向前台小姐报名道姓:“你好,我是原一平,已经跟贵公司的总经理约好了,麻烦你通知一声。”

“好的,请等一下。”

接着,原一平被带到总经理室。总经理正背着门坐在大班椅上看文件。过了一会儿,他才转过身,看了原一平一眼,又转身看他的文件。

就在眼光接触的那一瞬间,原一平有一种讲不出的难受。

忽然,原一平大声地说:“总经理,您好,我是原一平,今天打扰你了,我改天再来拜访。”

总经理转身愣住了。

“你说什么?”

“我告辞了,再见。”

总经理显得有点惊慌失措。原一平站在门口,转身说:

“是这样的,刚才前台小姐说给我一分钟的时间,让我拜访总经理并向您请安,如今已完成任务,所以向您告辞,谢谢您,改天再来拜访您。再见。”

走出总经理室,原一平早已急出一身汗。

过了一天,原一平又硬着头皮去做第二次的拜访。

“嘿,你又来啦,前几天怎么一来就走了呢?你这个人蛮有趣的。”

“啊,那一天打扰您了,我早该来向您请教……”

“请坐,不要客气。”

……

由于原一平采用“一来就走”的妙招,这位“不可一世”的客户比上次乖多了。

遇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遇到难缠的人,我们不能放弃,要知难而上,相信再顽固的堡垒也能被你攻克。由此可见,推销员既要注重方式方法,又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

销售语言要幽默风趣

心理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在倾听时的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要想使人重新集中精力,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一些相应的刺激,为其制造一些兴奋点,以此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同样,在销售人员向客户推销商品的时候,他们也会出现疲劳状态,那么销售人员该如何去刺激他们呢?最好的方法是在谈话中适时插入一些幽默风趣的言辞,这对于消除对方的心理疲劳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且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与顾客沟通,幽默风趣的语言也能很轻松地赢得对方的好感,并能促成交易的达成。当然推销员的幽默不应该是单纯的为幽默而幽默,所说的言辞、所讲的笑话都要有的放矢,以有助于吸引顾客对推销的产品感兴趣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