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1349700000080

第80章 常与善人

原典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调和了深仇大怨,必定还留下余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解决办法呢?因此,圣人掌管着借据的存根,却不去向人索取偿还。有德之人如同掌管借据的人一样宽而不取,无德之人如同掌管税收的人一样苛求索取。自然的规律对谁都不偏爱,总是伴随着有德之人。

名家注解河上公: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以相和报。任刑者失人情,必有怨及于良人也。言一人吁嗟,则失天心,安可以和怨为善也?古者圣人执左契,合符信也。但刻契之信,不责人以他事也。无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

王弼: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念怨生而后责于人也。彻,司人之过也。

朱元璋:君能释天下之大怨,则坐朝堂而布大道,修明政刑,释无辜,刑有罪,赈贫乏,而中税敛,欲使民余而不尽其所有,则冤解而怨平,上帝可亲矣。

经典解读在这一章中,老子警告执政者不可蓄怨于民,不要激化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因为蓄怨太深,就难以和解;用税赋去榨取百姓,用刑法去钳制百姓,都会惹民怨愤。所以,为政者应该像有道的圣人那样,行“无为”之治,以“德”化民,给予而不索取,不扰害百姓。

老子还提出了“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观点,希望那些剥削者积德行善,不要扰害他人,以得到天道的庇护。天道“无亲”,对万事万物都非常公正,并非是对哪一人、哪一物有特殊的照顾。行善的人之所以得到“天”的帮助,是其顺应自然规律并不懈努力的结果。

老子特别强调,用“德”和解重大的怨仇,肯定会留下残余的怨恨。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清静无为之政,辅助百姓而不干涉他们,给予百姓而不向他们索取。这样就不会积蓄怨仇。否则,肆意盘剥、搜刮,随意施用严刑峻法约束、限制人民,那就难免与民结怨。

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所受的怨气全部翻出来,结果就会越想越气、越气越想,最后搞得自己怨气冲天、愁云翻滚。结果是不再去做善事,本来他是固守柔弱的,结果心里满是怨恨就变成了刚强,也就可能招致大灾了。

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尽量化解自己与他人的怨恨,尽量不去责备他人,别人跟他借钱,他也不去要求别人偿还,一切顺其自然。而无德的人,则恰恰相反。这就是“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有德与无德、怨与善,就在于一个人怎么想、怎么去做。

圣人总是能够看到事物好坏两个方面。他们用美好、光明的一面来使自己保持愉快、向上的心态,用世界丑恶和黑暗的一面来警醒自己。我们应向圣人学习,多看社会的光明面,多想别人对自己好的一面。对于别人的过错,对自己的伤害,要善于忘记;对于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

智慧典例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即上天并没有偏袒之心,只是爱护真心行善的人。这句话,真是令人心悦诚服。所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行善之人必会得到上天的恩赐。

中国民间都有祭灶神的风俗。传说,每年过小年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这天,灶神从天上回来。灶神上天所要做的,是向天帝报告这户人家的善恶功过。若是积德行善的人家,上天将会令其渐渐地兴隆;若是作恶的人家,上天将会使其渐渐地衰败。

正如《周易》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的人,将会得到福报。而作恶的人,将会得到灾殃。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难处,别人有难时帮上一把,待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帮忙的。人生的旅途很长,帮人就是帮自己。

一天,一个苏格兰贫农救了一个掉到深水沟里的孩子。次日,一位乘坐豪华马车的绅士便带着厚礼到他家表示感谢:“我是昨天被你救起的孩子的父亲,我今天特地来向你表示感谢。”他回答道:“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孩子,就接受报酬。”

这时候,他年纪尚小的儿子正好从外面回来。绅士说:“这样吧,我资助你的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希望他将来能成为让你自豪的人。”后来,那个孩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了。

有一年,绅士的儿子,也就是被贫农救起的那个孩子染上了肺炎,是抗菌药物青霉素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其实,那个绅士就是二战前英国上议院议员老丘吉尔,绅士的儿子就是著名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贫农的儿子则是发明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

雪中送炭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那个苏格兰贫农正是因为帮了别人,才使自己的儿子有了成才的机会;而老丘吉尔也因为帮了别人,才保住了儿子的生命,使之有机会成为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政治家之一。

其实,善恶自有前因后果。不懂此理的人,以为作恶不得祸,行善不得福。因此,就善不欲为,恶则时而为之。懂得此理的人,则能够渐进地克己断恶、勤力修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助人并非图报,但乐于助人者也恰恰在无意中为自己创造着好机缘。

郭母不幸患白血病,急需5万元治疗费。郭家卖房、卖物,东挪西借,仅凑到2万元。正当山穷水尽之时,他们却收到一笔巨额汇款。这雪中送炭的人,是香港一名富商赖先生。

赖先生与郭家非亲非故,为何要寄去巨款帮助他们呢?其中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一年,赖先生回故乡观光,与太太和两个女儿在公园游湖,不料游艇翻了,一家人全部落水。在这危急关头,正在公园游玩的小郭立即奔过去折来一根大树枝,把正在水中挣扎的赖某夫妇拉上岸,接着又跳入水中将两个小女孩救了上来。

赖先生一家脱险了,小郭正要离开,感激不尽的赖先生尽数掏出身上的港币、人民币计5 000多元,并且摘下手上的宝石戒指酬谢,但小郭坚决分文不收。

赖先生又请求救命恩人留下姓名,小郭却说:“谁都会碰到危难,帮上一把是应该的。”说罢就拉着女朋友走了。后来,赖先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终于查知救命恩人名叫郭小浪。

后来,赖先生又回故乡投资办厂。当他得知小郭的母亲病危缺钱时,立即悄悄到医院为其交齐了医疗费,然后又给小郭家汇去2万元钱。就这样,乐于助人的小郭在自家发生危难的时候,也及时得到了他人的帮助,解了燃眉之急。

所以说,助人即是助己。你帮助了别人,方便了别人,其效应也许一时还不明显。但你若能常与人方便,常替别人分忧,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笔难得的巨大财富。

帮助别人难免耗费时间和精力,甚至会误了自己的事。不过,长远来看,帮助别人,是得大于失的,这就是所谓的感情投资,未来收获的必定比今天投入的多。总之,帮人是积德之事,最好能帮就帮。帮了别人,在将来的某时某地,你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