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个人都是强者
1353200000004

第4章 苦难与挫折铸造伟大(3)

事实上我们有许多思维和观念都是来自于他人,只是当时没有好好探究,如果我们能重新去认识,就会发现有些其实根本没有道理,而自己却相信了那么多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有多少思维和观念曾好好思考过它的出处?你所认定的一定对吗?很可能在这些思维和观念正是阻碍了你更上一层楼的原因,而你根本还不知道呢!所以,第三种方法是不要轻易相信和接受别人的思维和观念。

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新事物,用老办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多。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用以前的办法没法做到,那么,考虑使用和以前不同的做法将是新希望的开始。因此,在考虑一件事该怎么做时,不应局限于以前的老路子,最好用一种崭新的见地去寻求更新更快捷的解决方法。

一定要抛弃那种“以前是这么做的”,“这么做能行”,“不,办不到”,“所以不可能”的思维定势。应把目光转向“试着想想别的办法”的方向。不要企求一开始就一步登天,向极困难的问题提出挑战,而应从身边的、手头的问题开始。可以说,这才是克服“办不到”心理的最佳途径。

当然,参考以前的做法也是可以的,只是并非要去模仿。将经验作为寻求崭新的、与之相对或相异的做法的启发,仅此而已。绝对不要拘泥于以前的做法、固步自封。寻求新的事情,一定要积极思考亲自参与,才能体会到转变思维和观念所带来的乐趣。

社会在变,整个世界都在时刻变化着,如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仍是一成不变,将会落后于时代。所以,只有转变思维和观念,你才能改变自己,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做事应追求尽善尽美

有无数人终生处于社会底层,而无出头之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做事马马虎虎,疲于应付。

在一座气魄宏伟的建筑上,有句格言感人至深。那就是:“在此,一切都要尽善尽美。”“追求完美”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的格言。如果每个人都遵守这一格言,无论干什么事都全力以赴,追求尽善尽美,那么人类的生活不知要进步多少呢。

在人类历史上,粗心、退缩、敷衍、懒惰、草率造成了很多可怕的悲剧。宾夕法尼亚的奥斯汀镇曾被全部淹没,造成了无数人死于非命。原因是筑堤工程质量简陋,简化了设计中的筑石基,造成了堤岸溃决。这种因疏忽而起的悲剧随时在我们广阔的世界上发生着,随时都有人在犯粗心、懒惰的错误。如果每一个人都不怕挫折、锲而不舍,凭着良心做事,不仅能避免惨剧,也能培养每个人高尚的品格。

敷衍了事的人,做事就会疲于应付,这样,人们就会轻视他的工作和人品。粗劣的生活源自粗劣的工作。工作属于生活,对工作敷衍了事不但会使工作效能低,还会让人丧失原来的才干。因此,粗劣的工作会摧残梦想、放纵生活、阻挡前进。

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凡事不达目的不罢休,力争完美。而世界上扛着人类前进、梦想大旗在为人类造福的人们,就是追求完美的人。我们做事或是半途而废,或是“还算可以”即止,那么我们永远与成功无缘。

有人说过:“轻率与疏忽是旗鼓相当的瘟神。”许多青年男女就失败在草率了事这一点上,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上从不追求尽善尽美。

许多人都在苦苦寻觅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们常自问:“干这种索然无味的工作,我何时才能出人头地呢?”其实,伟大的机会就潜藏在平凡的职业和卑微的岗位上。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更完美、更神速、更精确,调动自身全部精力,变腐朽为神奇,你就能引人注目,最终完全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你完成了一件工作后应说:“我很高兴,我已倾尽全力,我希望听取大家对我工作的建议。”

充分的准备加上最大限度的努力,这是伟大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狄更斯从不轻易在众人面前,诵读那些尚未完全准备好的材料,他约定自己要把所有的材料整理一遍,半年后把它读给听众。

现代的一些写作者,一直惊叹巴尔扎克的巨大声誉从何而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巴尔扎克时常为一页小说而花费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

很多人推说时间不充裕而做了一些粗劣工作。其实不然,我们的生活有充足的时间让我做到完美。追求尽善尽美,会让你的一辈子受益无穷,这也正是成败的分水岭。成功者做事追求最佳境界,永不放松,永不轻率、疏忽。

在美国有一家皮毛销售公司,有一位老板吩咐三个员工去做同一件事:去供货商那里调查一下他们公司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

第一位员工五分钟后就赶回来汇报,原来他没有亲自去调查,而是向下属打听了一下供货商的情况就回来做汇报。

第二位员工三十分钟后回来汇报,他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皮毛的数量、价格、品质。

第三位员工九十分钟后才回来汇报,原来他不但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了皮毛的数量、价格、品质,而且根据公司的采购需求,将供货商那里最有价值的商品做了详细记录,并且和供货商的销售经理取得了联系。在返回途中,他还去了另外两家供货商那里了解皮毛的商业信息,将三家供货商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比较,制定出了皮毛的最佳购买方案。

无疑,第三位员工是追求尽善尽美的人,他肯定会得到老板的器重。

谚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对此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以为,这种观念害了不少人。事实上常常是:一分耕耘,零分收获;五分耕耘,零分收获;九分耕耘,零分收获;只有十分耕耘,才有十分收获。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我一生对生活的感悟。收获往往不会那么轻易地获得。一分耕耘之后,人们常常看不到什么收获。(当然,在他耕耘之后,就会有所积累,但不会迅速地转变为收获。)有些人就由此放弃了追求;九分耕耘之后,还看不见收获,又有些人放弃了追求。但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九分积累,就在离收获不远的地方,他放弃了追求。成功与失败就差这么一点点。

所以,追求成功就一定要追求尽善尽美。

激发自身的潜能

约翰·费尔德看到他的儿子马歇尔在戴维斯的店里学着招揽生意,就对戴维斯说:“你觉得马歇尔学得如何呢?”

戴维斯就从桶里拿了一个苹果给约翰,并且回答说:“咱俩是多年老友了,我不想使你以后后悔,并且我又很直率,喜欢实话实说。他确实是个稳重的好孩子,这毫无疑问。不过,因为他天生不是做商人的料,即使在这儿学上一年,也不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商人,你还是带他回乡下学养牛吧!”

幸好马歇尔没有一直呆在那里做个店伙计,否则他以后就不可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商人了。后来他去了芝加哥,并目睹了许多贫困孩子作出了令人吃惊的事业。这一切唤起了他的志气,坚定了他成为大商人的信念。他自问:“别人能作出惊人的事业,为何我就不能呢?”实际上,他有成为大商人的天赋,只是在戴维斯的店里,他的潜能无法被激发。

一个人的才能一般源于天赋,而天赋又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多数人深藏潜伏的志气和才干必须借外界事物才能予以发挥。激发的志气如果能不断加以关注和培养,就会发扬光大,否则就会萎缩消失。

因此,如果不能把人的天赋与才能激发,保持以至发扬光大,那么其潜能就会逐渐退化,最后失去它的力量。

爱默生说:“我最需要的是有人让我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这正是表现我自身才能的最佳途径。只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发挥我的才能,那些拿破仑、林肯未必能做的事情,我就能够做到。”

我们大多数人体内酣睡的潜能一旦被激发,我们就能作出惊人壮举。

美国西部有一位老人,他中年时还是个目不识丁的铁匠。现在60岁的他却成了全城最大图书馆的主人,并且得到很多读者的称赞。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学识渊博并且乐于为民谋福利的好人。而这位可敬的老人唯一的志向,就是要帮助人们接受教育从而获得知识。自身并没有接受系统教育的他,是如何产生的这一伟大抱负的呢?原来是他很偶然地听了一次演讲,关于“教育之价值”的演讲。结果,这次演讲使他潜伏的才能被唤醒了,使他远大的志向也被激发了,从而令他成就了一番造福一方民众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