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精商三经
1357100000009

第9章 上篇(8)

中方人员对参观时间之长,没有一个人感到怀疑;对代理商仔细认真的态度,没有任何人觉得诧异,只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接待要热情周到,陪同要殷勤、坦诚,一尽地主之谊。代理商一处不漏地细细察看景泰蓝制作的全部过程,一字不放地倾听厂方代表的详尽解释,他频频发出赞叹,连连举起照相机;他询问熟练的操作工人,凡有不清楚的地方还不厌其烦地向技术人员讨教,被咨询者却毫无防范地做着不厌其烦的解答。

代理商满载而归,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留下的那份3000万元的“购货意向书”自然成了无以兑现的一纸空文。然而不久,标有英文字样“日本制造”的景泰蓝,在香港、台湾、韩国、东南亚的市场上相继涌现,其工艺制作不亚于中国货,但价格略低,成了强劲的竞争对手。我接待人员、厂方代表此时才恍然大悟,愤然痛斥“汉奸”、“卖国贼”!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一急,防范之心渐退,于是让有备而来的对手乘虚直入。经商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8.消除不利因素,发现隐患立刻解决

经商要能及早发现危机端倪,针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在思想上强化防范意识外,并且具体、详细、妥善地拿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这样才可能让危机化解于无形。

2002年春,深圳某公司招来了一批新员工,这批员工都是来自武汉市名牌高校,共同的特点是学历高、有专长,大都是技术和管理骨干。然而,上班没几天,就有两位年轻人辞职回原籍了,一时同来的这批员工人心惶惶。这件事宛如投下一枚炸弹,让不少员工忐忑不安。

该公司副经理,也就是经理的夫人,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潜伏的危机,当即决定在第二天晚饭后召开员工会议,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参加会议的除她本人外,还有秘书薛小姐,一位从打工妹一步步升上来的部门经理,而最妙的是这位副经理利用老乡观念,让这批武汉人中的一位任行政工作的刘小姐主持会议,自己则坐在一旁。刘小姐作为副经理的代言人,在讲话中一再转述副经理的意思,如“副经理要我转告大家……”云云,这种委婉的方式营造了一个和缓轻松的氛围。副经理通过这种间接方式,要大家注意保重身体,对公司不要有顾虑,并一再表明公司诚恳希望大家能安心工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然后,她又嘉奖了一姓赵的员工,由于他工作态度好,表现出色,提前将其转正并加薪。秘书薜小姐接着以自己为例发言,极力赞扬公司的正规化和老板的人情味。最后副经理趁热打铁,代表公司说明两位员工辞职的真相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申请到的职位不符。她又表示各位员工如在工作上还有顾虑,可以在明天与经理私下说,公司会予以调整,总之,请大家安心工作,视公司为家。

散会后,副经理问大家:“还有什么不妥吗?”大家齐声说:“没有!”又问:“大家还想回去吗?如果下了决心在这儿干的,请举手!”顿时大家立即齐刷刷地举起双手。就这样,这位副经理用她敏锐的观察力、过人的智慧、有情有义的劝说有效地防范了可能导致公司业务停顿、人心涣散的隐患。

上面这个案例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世上万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相互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把握这些联系并仔细观察,就会找到危机发生前的一些预兆,这样就可以早做应付的准备,以消除隐患,避免危机。

经商要特别警惕以下几种因对隐患的主观失察而导致危机的因素:

(1)视而不见。对于已经出现的一些隐患麻木不仁,没能引起应有重视,而是放任不利因素的发展。

(2)对问题严重性认识不足,忽视了问题发生后的潜在危机,而未能及时控制局势。

(3)缺乏敏捷应变的思维能力。面对危机的出现,不知所措,一筹莫展,没了主意。

(4)认识问题偏执,爱钻牛角尖,遇事只往好处着想,不去考虑不利的一面。

1.经商要能守住道德底线

在商言利,天经地义。但是,经商的主体毕竟是人,是人就不能违背起码的道义良心。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的就是赚钱的道德。

事实上,除了少数奸商外,正正当当的商人对这个道德是能够认同的。生意人都讲职业道德,对社会当然有好处,即使对于生意人自己呢,也是好处多多的。

现任旅港福建商会理事长王为谦,祖籍是福建晋江。1950年获准出国,本来想去菲律宾谋生。因入境手续受阻,滞留香港,在一家侨民公司打工,后因公司倒闭,面临失业。

1953年,王为谦用自己的积蓄加上亲朋好友的支持,创办了香港新元贸易公司。王为谦不懂英文,唯有通过散居东南亚的福建乡亲,做一些进出口贸易。最初,公司资金不足,幸获朋友支持,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当时,公司的进出口贸易采用赊账形式,分期付款,双方惟一凭借的就是一个“信”字,“一个人没有信用,他就难以立足”,是王为谦的口头禅。

一次,公司一批货物到菲律宾,交了货,却收不回钱。资金周转失灵,公司面临倒闭。由于在商界有着良好的声名,王为谦得友人援助渡过了难关。

王为谦以贸易起家,从不贪暴利、乱加价宰人,而是薄利多销。来价多少,自己应得利润多少,一一告诉贸易伙伴,待人以诚,建立了一批长期客户。当时有两家日本电器厂商,看中王为谦诚实可靠、进取心强,愿意将电器产品交给新元开拓海外市场。其后王为谦成为TDK的总代理,生意向多元化发展。

经40多年的创业、发展,王为谦创办的新元贸易公司在香港、祖国大陆、印尼、美国、加拿大等都有子公司或分公司。谈起这一商业王国的建立,王为谦总是自谦地说:“还差得远,我谈不上成功。我的经历,只能说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创业史。创业之初我手头无钱,做生意不是钱多取胜,但我坚持对人处事,以信、诚、勤三字相待,这三个字是我取得一点成绩的出发点与根本。”

与王为谦做生意不同的是,现在一些商人却求财心切,总幻想发一笔横财,一举而成为大富豪。只可惜无横财可发,于是乎,就在日常生意中搞一些见不得阳光的勾当。譬如对外地来的顾客,或者不懂行市的顾客,总要想法“宰他一刀”,有些人甚至不择手段,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坑害顾客。这些人大概都有一个自欺欺人的想法:世界那么大,来往顾客那么多,“宰”了你一个,还有后来人。这样的想法既可笑又可耻。世界的确是大的,但世界有时又很小。按照“80/20”法则,你的大部分销售额是来自于一小部分常客。你“宰”了顾客,你的回头客就会减少,“宰”人越多,回头客就越少。世界上恐怕少有上了当还不自知的人,上当后迟早是要醒悟的。明白自己上了当的人,还会再上你的门吗,若再上门就肯定是找麻烦来了。因此,贪图近利,坑害顾客,不仅为国法所不容,还会自断财路,自己害自己,真叫做害人又害己。

“宰”顾客易做死自己,“宰”自己的生意伙伴,那就更易做死自己。每一个经商者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生意伙伴,要么他从你这里进货,要么你从他那里进货,或者互相之间有某种服务关系。生意场好比一张网,你们也就是网上的结,完全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若是贪图近利,或者欺骗老客户,或者乘某种有利的机会,从老客户身上狠捞一把,或拖欠老客户的货款长期不还,甚至准备赖账,如此等等,你的生意就算做到头了。对待生意伙伴必须始终抱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己要赚钱,也要让人家有钱赚,生意才能长久做下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千万不能利令智昏,连立足的东西都不要了。

2.诚信危机——企业难以承受之“轻”

无论何时,经商都要力求谨慎,不要自作聪明。在商界生存靠的是实力和能力,非法投机、伪诈毁信的“聪明”之举,事实上是最愚蠢的经商方法,它给商家带来的只会是致命性的打击。

曾几何时,在中国提起“傻子瓜子”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如今再向人打听“傻子瓜子”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究竟是什么使这个名噪一时的公司悄无声息了呢?

1982年,自称9岁就开始学“经济学”的年广久,突然宣布他的“傻子瓜子”大幅降价,幅度为26%,这场“价格战”对几十年不变的瓜子价格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一举动在改革刚刚起步的日子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大家一下子把焦点集中对准了“傻子瓜子”,一时间,很多知名品牌的瓜子,都被“傻子瓜子”压下了势头。“傻子瓜子”一炮走红,风靡一时,成为中国老幼皆知的“电视食品”、“营养食品”,甚至被捧为“中国的汉堡包”。

到了1984年,生产“傻子瓜子”的炒货店与国有经济联营,组建公私合营的“傻子瓜子公司”。至此,“傻子瓜子”可谓是春风得意,形势一片大好。这时,如果“傻子瓜子公司”从此能够从抓质量、抓管理入手,进一步寻求发展壮大,那么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可是他们的领导人年广久,却开始耍他的小聪明了。这一“小聪明”最终将企业导向错误的航向,直到最后的没落。

1985年,“傻子公司”搞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每买1公斤瓜子赠奖券一张,凭奖券兑现奖品。这在当时算得上产品促销的高招。一时间,公司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全国各地来函来电,来人来车,纷纷购买“傻子瓜子”以获取奖品。如此一来“傻子瓜子”在有奖销售的第一天就售出了13100公斤,最好时一天卖出了225500公斤,这简直是空前绝后的瓜子销售纪录。

可是这一销售成果是以“傻子公司”“犯傻”为代价的。其背后的真相触目惊心,原来这些用于有奖销售的瓜子中间,有相当数量是公司从外面购买的非经自己制造和检验的熟瓜子。这是“傻子公司”为凑销售额,从别的公司大量购买的熟瓜子,再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去有奖销售,而这些外购的瓜子中,有很多是陈货劣货,是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不是好骗的。“傻子公司”的这一看似聪明、实则犯傻的投机行为很快引起消费者的强烈愤慨,大家纷纷要求退货。

更糟糕的是,正当“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刚刚“满月”的时候,政府发布公告,禁止所有工商企业搞有奖销售的促销活动。这一来,一下就将“投机”已经露馅的“傻子瓜子公司”置于死地。它所售出的奖券一律不能兑现,各地纷纷退货,瓜子大量积压,银行催还贷款,再加上公司又打了几场官司,一下亏损150多万元,而且公司的信誉降到了最低点。

后来,查证“傻子瓜子”的这种偷梁换柱的投机手法,并不是在这次有奖销售时才第一次使用。公私联营前,当公司还在搞独家小本生意时,年广久就以批发价,买回国营的“迎春瓜子”近10万斤,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运到上海加价销售,但这一欺骗行径当时没有被人识破。这次面对有奖销售引发的“傻子瓜子”销量猛增,年广久又故伎重施,而且为降低成本,购回的瓜子质量低下,这样一来马上被众人识破。加上政府下令,及时阻止了年广久的欺骗行为,年广久就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为应付有奖销售带来的畸形需求,傻子公司一共购进瓜子145万多公斤,有奖销售期一共卖出去114.5万公斤,余下大约有30万公斤,造成大量积压。这些积压的瓜子像一个沉重的包袱,拖不走,砸不烂,甩不掉,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可年广久和他的傻子公司似乎傻到了不能觉醒的地步。

在“傻子瓜子”名声损失殆尽之时,他们不是想着如何去挽回名誉,东山再起,而是继续干欺骗消费者的勾当。在这批积压的瓜子中,大部分是陈腐变质的瓜子,是绝对不能再拿到市场上流通的。可是年广久竟然打着“为了让国家减少一些损失”的招牌,对这些劣质陈货采取加工后再销售的办法处理,更有甚者,干脆原封不动地把这些变质瓜子拿出去卖。据统计,在以后的两年中,傻子公司共销出这些劣质瓜子10万公斤,把这些瓜子以每公斤3元、1元9角、2元3角等价钱卖出,绝大多数卖到了农村,去骗那些消息闭塞的农民,年广久的生意中充满了投机和欺骗,古人云:“骗人只能骗一时,骗不了长久,骗不了所有的人。”无论年广久怎样投机,怎样骗人,终究是会被人识破的。而他被人识破之时,也就是他的公司之路走到尽头之时。到头来,只会坑人害己——消费者自是上当受骗了,而年广久自己也逃不了法律的惩罚。

这个例子发人深省,经商就要讲究一个“诚”字,对消费者不诚,其实就是对自己不诚。在年广久的“傻子”事业大行其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只是刚刚起步,一些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商业规则还不是太完善,所以一些骗术在一定时期里还能大行其道。而现在,中国搞市场经济已经越来越有经验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还搞像年广久这样的欺骗行为,其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自毁前程!

3.塑造良好形象,提高商业可信度

经商好比做人,形象不容忽视,有了好的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在竞争异常惨烈的今天,顾客面对诸多同类产品,究竟选择哪一家,在很大程度上即取决于商家的形象。

有了良好的形象,商家才能更好地取得消费者的信赖,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商家只有卖出产品才可能赢利,而要卖出产品就要让顾客心甘情愿地掏腰包来买。良好的商家形象,可以为公司的商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消费心理,使推销人员更容易地售出产品,使消费者在内心里更加认同从而购买你的产品。你的形象良好,可以使顾客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感到自己参与其中的重要性。这样,顾客就会喜欢你的产品。

私营公司由于机构相对简单,其企业形象主要包括产品形象、人的形象、环境形象、服务形象。

产品形象即公司产品的质量、性能、商标、造型、包装、名称等在顾客和社会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它是公司形象的基础。产品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形象乃至整个公司的命运。人是公司的主体,人的形象包括了管理者形象和员工形象。环境形象则指公司组织机构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留给职工和民众的印象。服务形象是公司的服务给顾客的印象。

公司生意活动以及这些形象构成一个系统,并用传播手段来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以赢得顾客的信任和认同,从而扩大销售,这是推动公司长期发展的一种动力。

经商的人都会明白,只有取信于顾客,才有生意成功的希望,但若要取信于顾客,必须要在顾客心目中为本公司树立起一个与之相应的形象。

但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形象,是顾客心目中的,而并非是自己心目中的有关本公司的形象。换言之,经商不能单凭自己的感觉去想象本公司是多么的可信可靠,必须要核对一下顾客的感觉是否与你一样。如果并不一样,那么,你的感觉便是毫无价值的。顾客的感觉才是头等重要的,才是直接影响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