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最好的杂文
1364200000060

第60章 软弱的人类

【法国】卢梭

◎作者简介

卢梭(1712—1778),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人越是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越小,因此,他达到幸福的路程就没有那样遥远。只有在他似乎是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的痛苦才最为轻微,因为痛苦的成因不在于缺乏什么东西,而在于对哪些东西感到需要。

真实的世界是有界限的,想象的世界则没有止境。我们既然不能扩大一个世界,就必须限制另一个世界,因为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唯一的差别,才产生了使我们感到极为烦恼的种种痛苦。除了体力、健康和良知以外,人生的幸福是随着各人的看法不同而不同的。除了身体的痛苦和良心的责备以外,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想象的。人们也许会说,这个原理是人所共知的。我同意这种说法。不过,这个原理的实际运用就不一样了,而这里所谈的完全是运用问题。

我们说,人是柔弱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柔弱”这个词指的是一种关系,指我们用它来表达的生存关系。凡是体力超过其需要的,即使是一只昆虫,也是很强的;凡是需要超过其体力的,即使是一头大象、一只狮子,或者是一个战胜者、一个英雄、一个神,也是很弱的。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对自己现在的力量感到满足的人,就是强者。如果想超出人的力量行事,你就会变得很柔弱。因此,不要以为扩大了你的官能,就可以增进你的体力。如果你的欲望大过了你的能力,反而会使你的能力减少。我们要量一量我们的活动范围,我们要像蜘蛛待在网的中央一样待在那个范围的中央,这样,我们就始终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不会抱怨我们的柔弱,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柔弱的感觉。

一切动物都只有保存它自己所必需的能力,唯独人的能力才有多余的。可是,正因为人有多余的能力,才使人遭遇了种种不幸,这岂不是一件怪事?在各个地方,人的双手生产的物资都超过他自己的需要。如果人相当贤明,不计较是不是有余,那人就会始终觉得他的需要被满足了,因为人根本不想有太多的东西。法沃兰说:“巨大的需要来自于巨大的财富,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获得他所缺少的东西,最好的办法还是把他已有的东西舍弃。”正是由于我们力图增加我们的幸福,才使我们的幸福变成了痛苦。如果一个人只要能够生活就感到满足,他就会生活得很愉快,从而也会生活得很善良,因为谁都知道:做坏事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佳作赏析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总是看着别人拥有的,却总是看不到别人没有的和自己所拥有的。看看眼下的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幸福需要一点点知足,就会把心装得满满的。

卢梭肯定人性本善,崇尚自然,他提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本质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其实人应当简单一些,时常给自己的心灵卸掉重负,不被现实的社会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