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常识1000问
1365000000019

第19章 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4)

新托马斯主义者们认为,作为一种教义载体,托马斯主义的真理是永恒的,独立于时间的流变之外;另一方面,作为这种教义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的表述,托马斯主义又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因此新托马斯主义的任务就是将托马斯主义的遗产,如四因学说、关于上帝存在的各种证明、类比理论、关于哲学与神学关系的理论等等,用新的方法使之适用于新的时代。在现代基督教思潮的各种流派中,只有新托马斯主义得到了教廷当局的广泛支持,大量天主教大学成了托马斯主义的研究中心,有几十家杂志专门研究经院神学与哲学。最主要的代表有法国哲学家兼神学家马里坦和日尔松,英国哲学家兼神学家科普尔斯顿、法雷尔和马斯科尔等。

★现代·后现代

●何谓唯意志论?

“唯意志论”,亦译“唯意志主义”,是十九世纪出现的一种哲学和心理学中的唯心主义思潮。唯意志论者主张将意志、情感本能冲动置于理性(理智)之上,即意志高于理性,而且将意志看作宇宙的本质基础、真相,认为意志“创造”世界万物。罗马帝国时期的教父哲学代表奥古斯丁就曾把意志当作一切其他精神活动的基础。在近代,康德和费希特哲学中也包含着唯意志论的因素。康德认为意志有独立性;没有自由意志,道德律就失去意义。费希特把意志和理性等同起来,认为意志即自我,是现实的创造者。唯意志论的学说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和思潮,形成并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的欧洲各国。主要代表有德国的叔本华、尼采,英国的卡莱尔,法国的居约、布特鲁。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一种完全敌视客观世界的神秘的生活力,即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冲动”。他把这种意志说成是世界的基础、本源,是“世界的内在内容和本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是这个意志的表现、客观化,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一面镜子”。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理论,把论证社会“强者”的权力意志当作他的哲学的根本目标,以致把整个世界都看作是权力意志的体现,建立了“权力意志论”。唯意志论在德国影响最大,在法、英和北欧一些国家也有流行。由于这些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唯意志论在理论形式上也存在某些差异,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是一种反理性主义的、具有直觉主义特征的唯心主义哲学。

●精神分析学派的内涵是什么?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人文背景,其观点方法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经过众多的心理学家的努力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众多派别,不仅在西方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成为一种影响了当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社会思潮。其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影响更是入木三分,以致于有“不考虑精神分析的影响,就不可能理解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整个面貌及其某些基本特征和方向”的说法。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动机、人格、社会化、态度、群体动力学等理论领域。当代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荣格。

后来,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继承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一些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发展了精神分析学,创建了新精神分析学。新精神分析学派强调社会与文化因素的作用,强调当前现实生活的压力。她认为人的本性中本不存在所谓基本正常的倾向,因此,也不存在对所有个体都有解释力的“常态心理学”,所有对于个体心理或个体行为的分析都是基于某一特定文化的思考,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他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而决定的。

●什么是直觉主义?

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的研究数学哲学和数学基础的重要学派之一。直觉主义者强调数学的对象就是数学概念,而这些概念只有由直觉得到,或者由直觉构造出来时才是存在的(反对柏拉图主义关于数学概念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存在”指的不是“构造出来”,则在数学研究中是没有意义的;数学家的活动就是构造一定的对象,各种对象都是由原始对象构造出来的,因此,数学理论反映的不是外部世界的真理性,而是仅仅与人的智力结构联系着的真理性(反对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具有必然真理性的观点)。对数学,直觉主义有两个著名的引起巨大争议的论点:1、不承认实无限(因无法构造出来);2、反对在无限集合中无条件地使用排中律,即不承认反证法在证明关于无限集合的命题时的有效性,只承认构造出来的对象,不承认数学中一般的存在性证明(用反证法)的有效性。

康德是直觉主义的创始人,他关于先天直观的理论是直觉主义的直接前驱。德国19世纪著名数学家克罗内克,法国数学家庞加莱都是早期的直觉主义者,他们认为数学在直观上是清楚的、可以构造的。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是20世纪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09年,他发表著名著作《数学基础》,系统阐述了直觉主义观点。前述两个论点首先是由布劳威尔系统化的。波莱尔、海廷也是著名的直觉主义数学家。这些直觉主义数学家在数学上做出巨大的成就,尤其在数学基础方面。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他们的许多数学成就是超越他们上述两个论点而取得的,如布劳威尔的主要数学成就之一“不动点定理”恰恰是用他所不承认的反证法做出的存在性证明。直觉主义所倡导的构造性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计算机科学算法研究的一个要点就是可构造性。

●何谓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是一种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甚至解释知识或经验基础的唯心主义学说或思潮。生命哲学广泛传播于西方各国,并贯穿于20世纪的哲学流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于德、法等国,是在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的生命进化学说,以及法国居约的生命道德学说的影响下形成的。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最早用“生命哲学”一词来表示他的哲学。德国哲学家奥伊肯(1846~1926)也是这种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康德主义者如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严格区分了自然科学与价值论(或文化哲学、精神科学),对生命哲学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推动。20世纪初,德国杜里舒(1867-1941)的生机主义,法国柏格森的创化论,则试图从生命的进化或生物学的立场,为生命哲学建立自然科学的基础。

生命哲学是对19世纪中期的黑格尔主义(见德国古典哲学)和自然主义或唯物主义的一种反抗。生命哲学家不满意黑格尔所主张的严酷的理性,不满意自然主义或唯物主义所依据的因果决定论,认为这些思想是对个性、人格和自由的否定。他们要从“生命”出发去讲宇宙人生,用意志、情感和所谓“实践”或“活动”充实理性的作用。他们声明自己并不反对自然科学和理性,只说这些经验或知识不完全,必须提高意志、情感的地位,才能穷尽“生命”的本质。

●现象学及现象学运动的内涵为何?

“现象学(Phenomen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phainomenon(显现)”和“logos(理论)”,字面的含义是“关于显现的理论”。虽然“现象学”这个词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很长的不连贯的历史,但在广为人知的意义上,它指的是20世纪一场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开创的规模宏大的哲学运动。20世纪欧洲大陆很多哲学流派都受到现象学不同程度的影响,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马克斯·舍勒的哲学人类学、萨特和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都可以被纳入到广义现象学的范畴内,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中我们仍然能看到现象学方法的效应。

现象学之所以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一场深刻的哲学运动,乃是因为它是一种具有能动因素的动态哲学,它的发展既取决于内部固有的原则,也取决于它所遭遇到的“事物”。它像一条河流,包含若干平行的、以不同速度流淌的支流,它们有共同的出发点,却没有可以确定的共同的目标。所以,我们在现象学运动中看到:老哲学家的问题引起新哲学家的重视,并企图寻找新的解决途径;老哲学家的方法被新哲学家运用到新的领域中去,同时又发展了这种方法;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本人的哲学思想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现象学是个极富创造性的精神劳作,它不仅引发和催生了许多不同的哲学流派,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领域,例如伦理学、美学、社会学、法学、文艺批评,都有自己丰硕的研究成果。

●什么是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德国,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40年代后,其中心转移到法国并开始兴盛,代表人物是萨特、马塞尔、梅洛庞蒂、加谬;到50年代,存在主义风行全球进入鼎盛时期;进入70年代,存在主义因不能为人们指出消除异化的现实可行的道路而走向衰落。

存在主义的产生,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当时,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胁,使人的尊严在战争中被践踏,而战后的经济萧条和各种社会问题又加深了人们心理上的阴影,形成了普遍的生存危机感。战后科技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又使人们受到机械的控制和管理,人被平均化、整体化,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创造性被泯灭,“被异化了”成为人们的共同感觉。所有这一切,都已经不能用传统社会进步和人生观来说明和解释了。失去了生存的精神支柱而感到空虚和惶惑不安的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生存的目的和意义。为此,存在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

●何谓文化哲学?

文化哲学,是从哲学角度研究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8世纪意大利的维科和德国的赫尔德是其先驱,认为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19世纪先后出现进化论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等流派,推动了文化哲学的研究。20世纪以来,文化问题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德国卡西勒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中,创立以符号形式为特征的文化哲学。

文化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20世纪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密切相关,而在中国则是社会转型时期深刻的文化显现。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主要是在发展哲学、交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儒学、后现代主义、价值学、人学等研究领域中展开的,而自觉的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论题在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基本层面上展开,涵盖了文化的界定、文化的结构层次、文化的功能、文化哲学的对象、文化哲学的主题、文化哲学的建构原则、传统文化模式批判、主导性文化精神的冲突、文化转型、新文化精神的重建等诸多问题。

●过程哲学的内涵是什么?

过程哲学是一种主张世界即是过程,要求以机体概念取代实体概念的哲学学说。创始人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A、N、怀特海,其后的主要代表是C、哈特肖恩。怀特海把宇宙的事物分为“事件”的世界和“永恒客体”的世界。事件世界中的一切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各种事件的综合统一体构成机体,从原子到星云、从社会到人都是处于不同等级的机体。机体有自己的个性、结构、自我创造能力,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就是机体各个因子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活动,它表现一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机体,因而整个世界就表现为一种活动的过程。在过程的背后并不存在不变的物质实体,其唯一的持续性就是活动的结构。而这种结构是进化的,所以自然界是活生生的、有生机的。怀特海认为,自然和生命的分开是不能被理解的,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构成真正的实在,亦即构成宇宙。所谓“永恒客体”,在怀特海那里只是作为抽象的可能性而存在,并非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它能否转变为现实,要受到实际存在客体的限制,并最终受上帝的限制。他认为,事件世界正是上帝从许多处于潜在可能状态的世界中挑选出来的,因此上帝是现实世界的源泉,是具体实在的基础。

●什么是哲学解释学?有哪两种形式?

哲学解释学泛指对理解和解释的现象的各个层次和各种情况的研究。它不是一种方法论,而是对方法沦、对理解中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及对不同形式的解释的范围和假定等的哲学“反思”。

哲学解释学有两种形式:

(1)分析的解释学。涉及理解和解释、思维机器和日常语言等问题。它与一般解释学不同,虽然也涉及方法论,但是主要属于哲学性质。

(2)人文主义的哲学解释学。其代表人物包括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利科和德里达等人。他们根据现象学的传统及其对客观知识的批判,对本文解释的条件进行反思。伽达默尔和德里达根据海德格尔对存在,神学传统的批判研究,力图在形而上学问题的具体情况中理解解释。利科与前两人不同,试图调和德国的解释学传统和语言分析哲学、心理分析学、结构主义思潮,认为本休论只存在于解释的方法论中,并只有通过各种解释之间的“冲突”,才能获悉被解释的存在。

●何谓哲学人类学?

哲学人类学作为独立一门学科,是19世纪末以来西方人文科学界关于“人”的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其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人的问题,以及重新给人下定义并改造人的问题,是哲学人类学的基本主题。正如马克斯·舍勒自己在回忆中所说的:“自从我的哲学意识第一次觉醒时起,人是什么,他在存在物的宇宙中处于何种地位这些问题,我认为比任何其他哲学问题都更为深刻和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