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370400000143

第143章 清太祖的兴起

清太祖初年,其势极弱。《清实录》说:

明害景祖、显祖,上闻之,大恸。往诘明边吏。……明遣使谢曰:非有意也,误耳。乃归二祖丧;与敕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案这话是错误的,据《明实录》,则万历十七年,才授太祖以都督佥事。上谓使臣曰:害我祖父者,尼堪外兰所构也;必执以与我,乃已。明使臣曰:前因误杀,故与敕书马匹,又与都督敕书;事已毕;今复过求,我将助尼堪外兰;筑城于甲版,一作嘉班。令为尔满洲国主矣。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上同族宁古塔诸祖子孙,亦欲害上以归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又迫上往谢。上曰:尔吾父部下人也;构明兵害我祖父;憾不能手刃汝,岂反从汝偷生?人能百岁不死乎?

案《清实录》述景祖兄弟六人分居的情形说:德世库居觉尔察地,刘阐居阿哈河洛地,索长阿居阿洛噶善地,包朗阿居屋麻剌地,宝实居章申地;惟景祖居赫图阿喇,为先世累传之故城。余五子各就居地筑五城;距赫图阿喇,近者约五里,远者约二十里。称为宁古塔贝勒。“宁古”,译言六;“塔”,译言个。兄弟六人,所占的地方,不过如今兴京一县。与后来吉林的宁古塔(今之宁安)无涉。当时建州左卫的衰微,可想而知。却是太祖初年,连这“宁古塔诸祖子孙”,还要分崩离析;其情形,就真岌岌可危了。

然而太祖毕竟是个人杰。一五八三年,居然以遗甲十三副,攻破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奔鄂勒珲,在如今龙江西南。筑城居之。一五八六年,太祖再攻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奔明边。明人非但不加保护,反将他执付太祖。并许岁赐银八百两,蟒段十五匹;开抚顺清河宽甸叆阳四关互市。从此爱新氏就势成坐大了。

据《清实录》所载,当时女真部落的形势如下:扈伦四部,为海西卫地,已见前。满洲长白山,都是建州卫地。东海部则野人卫地。

满洲苏克苏浒河奉天那河县

浑河兴京西北

完颜吉林敦化县境

栋鄂奉天通化县境

哲陈柳河之东长白山讷殷奉在长白县境

鸭绿江奉天辑安县境

珠舍哩奉天临江县境

扈伦辉发

哈达

叶赫

乌拉东海瓦尔喀吉林延吉道东部

虎尔哈吉林依兰道境

大凡民族的强盛,总是从统一同族起的。清太祖之兴,也是如此。太祖从起兵攻尼堪外兰以后,就尽力于统一同族。至一五八八年,而满洲五部皆服。一五九三年,扈伦四部,长白山二部。珠舍哩,讷殷。鸭绿江先已归服。和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九国,连兵三万来伐。太祖大败之。遂灭珠舍哩讷殷。一五九七年,灭辉发。这时候,哈达酋那林孛罗,仍与叶赫酋互商互攻。一五九九年,太祖与叶赫攻灭哈达。于是明亡其南关。而一六○五年,巡抚赵楫,又奏弃险山六堡之地。宽甸平野,尽为女真射猎之区。满洲的形势,就更强盛了。乌拉灭于一六一七年。东海部则到清太宗时才收服。

然而这时候,清太祖对于明朝,表面还颇为恭顺。一六一五年,明朝责令太祖退出开原之地,太祖还听令的。一六一六年。突然以七大恨告天,起兵伐明,陷抚顺,围清河,两方就公然开了战衅了。